造车-第1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华集团在微车领域占有优势,但在轿车领域却是新手,所以詹夏秋并不害怕对方。
现在事实也说明这一点,奇瑞风云和中华“秦”在一起比较,消费者更愿意选择奇瑞轿车。
“轿车才是真正的战场,谁拿到轿车胜利,谁才是市场真正的强者!我们奇瑞要解决贯彻五年发展规划,从今年5万辆起步,力争滚动发展完成20万辆轿车的目标。
轿车打出名声,将来再进入商用车领域就容易得多,我们奇瑞的目标就是做中国最大的自主品牌汽车企业。”
奇瑞汽车丝毫没有隐藏自己的野心,打败中华集团是他们既定的战略目标。
在奇瑞正开闭门会议提出要打败中华集团时,韩皓在办公室接到父亲韩永福的电话。
随着韩皓事业日益壮大,父子间在家里话语权的关系也颠倒过来,韩永福不再是家里一言九鼎的家长,现在这个角色更多是儿子韩皓担当。
一般没有事情,韩永福都不会主动打电话给儿子,所以接到父亲电话身在江州的韩皓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
“天气冷了,你妈说给你织了毛衣,让你有空回来试一试……”
借着毛衣的事情,父亲家长里短说了好一阵就是没挂电话,韩皓有些弄不懂他葫芦里卖什么药。
“爸,有什么事您就直说了吧?我马上有个会要出席。”
“额,也没啥事。就是你公司不是有部车嘛,平时都不开,正好我明天有个会去省城,看看能不能……”
韩永福身为虎山市商会会长,前些日子到外地和同行交流时,酒喝多了吹嘘自己有劳斯莱斯不坐就爱坐国产车,得到了一片赞扬声。不过当时大家让他到省城开会时,捎上劳斯莱斯让大家见识见识世界顶级豪车的风采。
人老了就更爱面子,韩永福酒醒后想起来这回事,想赖又赖不了。于是他就打算向韩皓借车到省城摆显,证明自己说的是实话。
宝马赠予韩皓的劳斯莱斯轿车,韩皓其实基本没有使用过,就放到公司车库当中。偶尔使用一二次,也是用来迎接宝马方面来的贵宾。
“行,我叫办公室给你安排,反正就是一个代步工具。”
弄了老半天,原来是这回事,父亲要用车,韩皓当然没有什么意见。
直到坐在劳斯莱斯里面,韩永福才明白为何其被称为世界上最豪华的轿车。
顶级手工制作,尊贵复古内饰,宫廷奢华风格,让人一坐进去就立感到不同凡响。尤其司机一启动轿车,欢庆女神车标缓缓从车头升起,更是说明劳斯莱斯的高贵之处。
开在路上,劳斯莱斯仿佛前后带着空气隔离墙,所有小车都离得远远,生怕发生交通事故撞上会惹上天大的麻烦。
劳斯莱斯顺便撞一下就是十几万出去,普通人难以承受这样的代价。不过这些,并不妨碍许多人围观这种稀有精英的出现。有钱都买不到,能坐在车内的人都是有身份的精英人物,劳斯莱斯成功营销了顶级豪车的真正含义。
坐的不是车,而是代表了一种高人一等的身份。
劳斯莱斯缓缓驶入下榻的酒店,立即引来各方目光关注。
本来要停车接受检查,但门卫径直敬礼挥手让车进入,这就是劳斯莱斯自带的免检光环。能开得起这样豪车的人,直接排除各种嫌疑,不是门卫愿意招惹的大人物。
“还真把车开来了啊!看来老韩没有吹牛。”
“可不是,你有一个那么厉害的儿子,你也可以天天开劳斯莱斯四处溜达。”
“依我看,老韩就算骑着自行车来,咱们全场所有人一样都得让着他,谁让其身后站着一尊大佛呢!”
……
酒店停车场内,也停了一些豪车,奥迪、奔驰、宝马都有,还有路虎越野车,大家互相争奇斗艳。但劳斯莱斯一出现,它们就立马黯淡无光,全场焦点都集中在这辆顶级豪车身上。
身穿西服,带着白手套的专业司机停好车,主动走下车替韩永福拉开车门。
这样的场景以前只出现在香港电影描绘的富豪生活,现在却活生生出现在江州一个酒店停车场中。
韩永福有些不习惯这样的举动,因为以他的气质和实力无法驾驭这样的场景。
不过他还是故作姿态,有模有样从车内走了下来。
其他不知道底细的客人,都在猜测这个从劳斯莱斯轿车中下来的中年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这种劳斯莱斯品牌轿车,在中国内地屈指可数,他们在江州也是第一次碰见。
仔细一看车牌,挂着“浙j”开头,属于海州市的车辆。
联想到海州最出名企业,非中华集团莫属,聪明人很快联想到这辆劳斯莱斯跟中国年轻的首富有什么牵连。
在众目睽睽之下,韩永福走下劳斯莱斯迈向酒店大堂。他利用眼角余光看到了现场许多人眼中冒出的羡慕、惊讶和畏惧的神色。
伴随目光扫过去,其他人都主动把眼睛挪开,不敢跟自己对视,这说明大家都把韩永福当成了不可得罪之人,自愿退避三尺。
人靠衣装,佛靠金装,一辆劳斯莱斯就让韩永福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举手投足间让人惧怕的人物。
“这人是谁呀,看上去来头可不小?”
酒店大堂内有人在低声向身边同伴问道。
“不知道,看上去不像江州本地人。”
同伴也搞不清楚,今天酒店来了许多外地人。
“还能是谁?国内首富真正韩总的父亲呗。平时你俩口口声声说要成为新的韩总,现在正主来了,看看人家多霸气。”
韩总指代有钱人,这个民间自创的词汇流传很广。韩永福的身份无法隐藏多久,很快在大堂中传播开来。
“怪不得!我说还能有谁能在浙海这一亩三分地上横着走,除了韩总就没有其他人了!”
“才浙海啊,就算整个中国他都能不看谁眼色打转了。”
“你说咱们上去把他绑走,能弄来一个亿花花吗?”
“得了吧,有命拿没命花,谁会那么不长眼。”
……
看到在江州自己能获得如此礼遇,韩永福承认,今天是他有史以来抛头露面最开心的一次!
第二百二十八章 MBO争论
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有时候一步快步步快。
从四通公司实施了中国首例mbo开始,国内许多企业纷纷跟进,美的集团属于其中领跑的佼佼者。
只用一年时间,美的集团在2001年1月份就完成国有股退出,管理层成功入主实现控股的mbo计划。
以何氏家族为首的管理层正式掌控这个市值超过百亿的家电王国,他们凭此一跃成为国内十亿身家的家族。
在国家对mbo这个新生事物还拿不定主意时,何氏家族很顺利完成了股权交换,获得了企业的控股权。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不成问题,管理层承诺在未来几年对其高溢价赎回。我们认为美的管理层控股,会更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把美的做成世界级的家电企业。”
美的集团为何能动作如此之快,一是当地政府开明,决定对美的集团进行产权明晰的试点。二是美的集团属于镇级集体所有企业,控股权把握在当地区政府手中。只要地方政府同意,股权交易就能顺利进行。如果一旦审批权到了中央层面,那么股权转移就不会如此迅速。
对决定退出在美的集团的股份,地方政府发言人如此回答道。
国企改革退出竞争激烈的消费行业,是国家的主导方针,现在地方政府可以用高溢价把股权出手,算是提前落袋为安。
万一加入wto后,国内家电巨头入华,美的集团经营困难破产,届时地方政府就要背负一个烂摊子。还不如趁现在,实现政商脱钩,政府方面专注行政服务,由管理层专业人才经营企业以应对市场竞争。
相比何氏家族的幸运,同饮一江水的邻居健力宝集团改制工作却陷入僵局,李敬威虽然凑集到4。5亿资金,但区政府却冻结了mbo进程。
工商联的大佬们承诺给李敬威背书,只要他需要收购健力宝的资金就能立即到位。但当地政府却并不想把健力宝卖给一手创办其长大的元老们,就因为以李敬威为首的管理层和地方官员关系不融洽。
只要地方官员点头,健力宝就能复制美的集团的命运,但上天似乎和李敬威开了玩笑,他站在门口却不得其门而入。
李敬威这个硬茬如果被他mbo成功,将来健力宝就更不属于当地政府可以控制的企业,这是依靠健力宝撑起当地经济半边天的政府官员无法容忍的举动。
所以,一个地方支柱企业想要自由迁移离开,在中国当前国情下,几乎相当于和地方政府决裂。
只要其他企业出跟李敬威一样的收购价钱,那么地方政府便决定把企业卖给对方,就是不能把健力宝交到一手创办其的李敬威手中。
当地政府官员对此达成了共识,死也要让健力宝死在当地。
为何中国人热衷当官,就因为官掌控着这个国家的所有权力。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府尹”可不是随便说说,这可是千百年来普通民众从血淋淋教训中得来的智慧结晶。
面对强势的地方政府官员,李敬威只能在叹气中做出积极姿态,尽量找关系摆平现在的僵局。
美的集团的成功,刺激到许多国内企业,同为家电巨头的春兰集团决定实施企业改制,采用mbo模式向全体员工发放股权。
此时的春兰集团已经不属于传统的家电企业,多元化发展先是进入了摩托车领域,后来又进入汽车行业。
春兰利用从日野汽车引进的卡车技术,改变一开始的轻卡策略切入中卡市场,因为这是一个市场空白领域。
“中卡里面的大吨位,重卡里面的小吨位”,春兰瞄准一汽、二汽的卡车市场发起了冲击。
回到改制方案,春兰管理层决定从近50亿元的集体资产中切割25%,用现金按1∶1的比例向经营层和万余名员工进行量化配股。这样的一个改制方案,不是管理层控大股,而是实行了“普惠制”。
这看上去符合国家提倡的共同富裕目标,于是春兰开启了高调的mbo改制之旅。
“所有人都能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我们管理层不拿大头,而是和其他普通员工一道持小股。提倡共同富裕,全体春兰人集体奔小康目标。将来通过员工持股委员会来控股企业,再由股东大会选出管理层,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
作为春兰掌门人,陶建兴认为春兰的mbo之路是最符合中国当前企业改制的模板。
mbo方案一出,立即得到春兰全公司上下的集体拥护,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收益。
“成为企业股东,自己为自己打工!”
充满鼓动性的口号说出了春兰人期盼改制成功的迫切心情。
陶建兴和长虹集团老总一道,入选了中央候补委员,这在企业界无出左右。在达到个人在政治领域的高峰之时,他打算在经济方面再次有所建树。
这次春兰的改制方案,是陶建兴和多位学者专家共同草拟辩证,具有极强的实践性和适用性。如果春兰经验能够成功,那么陶建兴无疑将成为国内商界第一人。
枪打出头鸟,春兰的高调改制引来了全国关注。
尽管方向正确,模式新颖看上去公平,但还是被许多媒体挑出批评爆点。
“春兰的改制,将一夜之间造就上千个百万富翁、上百个千万富翁和数个亿万富翁。”
这则报道一下子引发全国人民哗然,到底改制是为了企业发展,还是为了个人私利造就富豪。
尽管春兰mbo没有像其他企业般管理层占大头,但依旧超出了许多人的心理认知。
当普通人还在为年工资收入不足1万抱怨时,身为国企的春兰集团只通过改制就能造就无数百万富翁,这是非常不公平的改革!
于是春兰的这份mbo方案,出乎所有春兰人的意料,遭遇到全国舆论用放大镜式检验,更多的普通民众知道mbo这三个英文字母所代表的意义。
如果说在春兰之前,国家对mbo还是睁一只闭一只眼,由地方政府自行探索。但现在春兰这个国有大企业集团介入,就不是一家企业改制的事情,这牵涉到无数家国有大企业改制的命运。
要是春兰成功,其他国有企业纷纷效仿,电力、电信、汽车、钢铁等国家经济命脉企业也要求改制的话,将来中国的经济会不会变成,从苏联解体经济改革中产生的俄罗斯寡头模式。
到底mbo是明晰产权释放了企业活力,还是成为管理层摇身一变侵吞国有资产的工具,不单是媒体在论战,就连中央部门之间也无从定论。
mbo终于开始走上中国企业发展历史的舞台中心,成为21世纪初中国政商界最大的焦点所在。
陶建兴原本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