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大唐长公主 >

第171章

大唐长公主-第171章

小说: 大唐长公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逢冬天,永安县主都会收集梅花雪水; 一部分留给自己酿酒; 一部分送去给周国公和长公主。
    周国公武攸暨煮的茶,就跟太平长公主跳的飞鸿戏雪一样; 是天下一绝。
    太平长公主用飞鸿戏雪送走了父亲后,就再也不跳飞鸿戏雪这支舞了,从此成为绝唱。
    但周国公武攸暨还是可以煮茶的。
    在梅花盛开的雪景中; 武攸暨正端坐在案桌前; 专心致志地煮着茶。在他身旁,坐着李沄和周兰若; 还有薛绍。
    年幼时相聚在一起的小伙伴; 如今难得在杏子林□□聚一堂。
    倒不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 就是不到一年的时间; 太平长公主送走了父亲; 又送走了长兄; 她嘴上虽然不说; 想来心中十分难过,否则也不会跑到杏子林里找永安县主。
    薛绍和武攸暨两人得了闲,就相约着一起到杏子林来找两位表妹喝茶。
    说是喝茶,不过是想陪李沄说话。
    虽说长公主的事情,自然有龙武卫将军苏子乔操心,可感觉到底是不一样的。
    如今圣人年幼,太后垂帘听政,周国公武攸暨得以重用,薛绍仍旧是在大理寺卿中当少卿。
    薛绍手里端着茶盅,徐声说道“从前舅父在世时,便说我有些认死理。有时候为官者,便是得认一些死理。我在大理寺的这些年,若不是认死理,许多案件或许就无法侦破。但总在长安待着,眼界有限。我想出去看看。”
    武攸暨正在煮茶的动作微微一顿。
    李沄和周兰若也不约而同地侧首,看向薛绍。
    永安县主睁大了眼睛,“绍表兄,你疯了吗?你的家人,几位表兄、还有太平和我,我们都在长安!”
    薛绍将手中的茶盅放下,他坐得端正,垂眸看着白釉茶盅里橙黄色的热茶。
    这些年来,内心曾经茫然焦灼的少年郎,早已蜕变成沉稳坚定的青年,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明白自己心中想要的,是什么。
    青年薛绍面容平静,语气也平静,“我没疯,永安,我已经向中书令裴阁老提过此事了。”说着,他的目光一一扫过在场的几人,然后落在了窗外指头盛开的一朵寒梅上,“御史中丞也知道此事,他听说我想离开长安到外面见识,十分赞成。”
    御史中丞狄仁杰,中书令裴行俭,他们都对薛绍有过提拔和培养之情,尤其是狄仁杰,薛绍在大理寺,几乎被狄仁杰一手带出来的。
    周兰若眉头微蹙,她看了看薛绍,又转头看向武攸暨,有些不悦地问道“攸暨表兄,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此事?早就知道,为何不让我和太平知道?”
    武攸暨放下茶具,无奈叹道“永安,你这次可真是冤枉我了。我与你们一样,今日是头一次听他说要离开长安的。”
    薛绍面上带着淡淡的微笑,说道“这事情攸暨不知道,我也没找他商量。要离开长安,是我早就想过的。”
    一直没说话的李沄看向薛绍。
    薛绍抬眼,迎上她的目光。
    青年的目光有些复杂,蕴含着太多的东西,但李沄没有躲避,她与他对视着,随后徐徐展开一个笑颜,说道“旁人都是想尽了办法往长安挤,绍表兄倒是好,要自请外调。”
    薛绍笑了笑,“长安有长安的好,可长安之外,也有着许多令人向往的地方。太平这样聪明,想来早就明白这个道理的。”
    周兰若听着两人的话,有些着急,她看向李沄,“太平,难道你觉得绍表兄离开长安是对的吗?”
    太平长公主经历了父兄去世之后,整个人都变得沉静了许多。李治还在世时,太平长公主无忧无虑,十分的活泼灵动。如今,少女时的活泼灵动,都被她妥妥地收了起来,端的是清贵沉静,不言不语时,竟有几分当今太后的影子。
    只是太后气场外显,长公主气质内敛,并不咄咄逼人。
    李沄笑着拍了拍周兰若的手背,“永安,别着急。”
    周兰若看着李沄的模样,眼底微热,她的声音较平日低哑了些,“可是,我怎么能不着急呢?”
    她怎么能不着急呢。
    自从舅父李治驾崩后,能陪着李沄的人越来越少。李弘即位后,李沄的日子还是过得挺好,跟几位兄长之间的感情也很好。
    可是李弘也驾崩里,宫里那个还不到四岁的小天泽即皇帝位。
    不到四岁的天子,那能是天子吗?
    太后武则天在宫中坐镇,前朝有裴行俭和太后从前培养的裴炎等人主持,雍王李贤等人看似无事,实则一步一惊心。
    虽然李沄并无性命之虞,不论谁是天子,对她而言并无不同。
    她还是大唐最尊贵的长公主,一生荣宠。
    可是她的内心还能像从前一样快乐无忧吗?如今能陪伴着她,为她分忧又能为她所信任的人,除了武攸暨和薛绍,还能有谁?
    偏偏在这节骨眼上,薛绍说要离开长安。
    周兰若无法理解。
    太平长公主像是年幼时逗弄永安县主一样,抬手捏了捏她那滑腻的脸颊,笑着说道“子非鱼,焉知鱼之乐。绍表兄既然决定了,肯定有他的道理。裴阁老和御史中丞在朝中声望甚高,见识定然比你我要多,既然他们对绍表兄离开长安的决定都欣然同意,想来也是一桩好事。”
    略顿,太平长公主的目光落在薛绍身上。
    芝兰玉树,君子世无双。
    像薛绍这样的人,理应能成为大唐千万子民请命之人。
    他会是一个好官。
    如今的长安局势不稳,净是一些往人心中添堵的事情,他要是能离开,倒是好事一桩。
    室内很安静,旁边的小火炉中的梅花雪水烧开了,发出咕咚咚的声音。
    李沄端起茶盅,还没端至嘴边,就听见凝绿有些微颤的声音,“长公主、长公主!雍王造反!太后令驸马去雍王府捉拿雍王了!”
    李沄猛然起身,手中的茶盅落地,茶水泼在了她的裙摆上。
    武攸暨却一把握住了李沄的手臂。
    李沄抬眼,看着武攸暨。
    武攸暨深深地看了她一眼,转头看向从风雪中疾奔而来的凝绿,沉声问道“雍王造反是什么意思?”
    凝绿的头发上沾着雪花,跑得上气不接下气,“长公主,周国公,御史台有人向太后弹劾雍王,说他在府中私藏兵器,意图谋反!太后命人前去雍王府搜查,果然搜出了大量兵器!”
    李沄“……”
    武攸暨握在她手臂上的手更加用力,令她觉得有些疼。
    李沄皱着眉头,细细地吸着气,“攸暨表兄,我疼。”
    也不知道她是手臂疼还是哪儿疼,但她的神色看着已经十分冷静了,武攸暨松开了她的手臂。
    薛绍和周兰若两人一脸震惊,相顾无言。
    不过是片刻之间,李沄和武攸暨都已经想通了此事。
    太后垂帘听政,虽然在李治在世时,朝廷群臣早已习惯了这位太后听政参政之事。可一朝天子一朝臣,李治驾崩,李弘即位,太后已经身居后宫不问政事。
    雍王李贤虽然没有像旁人所想的那样权倾朝野,可在他身边还是聚集了好些大臣。
    太后垂帘听政,令那些拥护李贤之人不满。
    从李弘还是皇太子的时候开始,雍王就一心一意辅助他处理政事,这么多年,可曾有二心?如今圣人驾崩,没有留下只字片语,只由裴行俭、裴炎等人商讨,便决定让太后垂帘听政,雍王情何以堪?
    李弘尸骨未寒,大朝会上两派势力就已吵翻天了。
    明不对盘,暗也不对盘。
    太后和雍王倒是谁也没说话,仿若那些势同水火的大臣们跟他们毫无干系似的。
    可是太后怎么能不在意呢?
    雍王是她垂帘听政的最大威胁,这个儿子,她一直不太喜欢。他性格比李弘不拘一格,在皇家子弟间很混得开,虽然私下生活也曾放荡不羁,才能却是有目共睹的。
    弹劾李贤,说他造反,到缉拿他归案。
    这些事情在发生之前毫无风声,就是李沄和武攸暨都没有感觉到异动。他们虽然觉得先前的太后和雍王的平静是风雨欲来的前兆,却没想到这风雨来得这样快。
    ——快得令人无法反应。
    李沄快步走出室内,“备马!我要入城!”
    那素色的身影走进了风雪中,大风将她的衣带吹得狂舞。
    武攸暨顾不上跟周兰若和薛绍说什么,急急忙忙追上了李沄,“太平,我与你一起入城!”
    周兰若见状,也想跟上去,却被薛绍一把拽住了。
    周兰若神情愕然地看向薛绍,“绍表兄!”
    薛绍脸上的神情是前所未有的凝重,他轻轻朝周兰若摇头,“这时候,你我最好都别去。”
第189章 歌尽风流20
    189
    窗外大雪纷飞,不见天日。
    苏子乔带着禁军围住了雍王府; 雍王府的家将手持兵器; 拼死抵抗。
    太皇太后有令; 要将雍王李贤厚案发无损地缉拿归案,交由刑部、御史台和大理寺联合查办此事。雍王李贤穿着一身天青色的常服; 英俊的脸上神色冷厉。
    在他前方,是手持兵器的家将。
    段毅策马走到苏子乔身旁,“将军,要硬闯吗?”
    苏子乔轻轻摇头; “不要。”
    两个曾经相知相识的男人; 隔着雍王府的大门; 遥遥相望。
    苏子乔看着站在庭院中的李贤,心里忽然觉得难过。他年少入宫,与那时的少年郎李弘和李贤相交; 少年轻狂,他们曾在九成宫的亭山探险; 曾经月下相约有朝一日重回亭山。
    如今; 李弘驾崩。
    李弘走得并不痛苦,他在长生殿那一摔; 就再也没有醒来。驾崩的时候; 也是在睡梦中安详离去; 没有留下只字片语。
    走了的人并不痛苦; 痛苦的是被留下的人。
    雍王身旁的一个侍从从大门出来; 大声说道“雍王有请苏子乔; 苏将军。”
    站立在苏子乔身旁的苏子都闻言,顿时火冒三丈,“雍王如今戴罪之身,有何资格邀请大将军入内?”
    瓜田李下,李贤还顶着造反的罪名呢,竟也敢相邀他的十一兄单独进去?
    李贤却只是冷冷笑了笑,并不将苏子都放在眼里。
    苏子乔走上前去。
    侍从说“请苏将军卸了兵器。”
    苏子乔淡瞥了侍从一眼 ,卸了腰间的莫邪剑。
    踏入大门,大门随即关起。
    “轰隆”的一声响,里外顿时两个世界。方才还弩张剑拔的气氛此刻荡然无存,站立在庭院的李贤脸上露出一个复杂的笑容,“你进来做什么?”
    苏子乔看了他一眼,徐徐走到他的身旁,淡然说道“不是你叫我进来的吗?”
    李贤闻言,顿时咬牙切齿,“原来苏将军对我这样言听计从,那我从前让你离太平远一些,你怎么不听啊?”
    这一进来,日后若是有人拿苏子乔过去与他的交情做文章,说苏子乔与他串通谋反,即使苏子乔是太平长公主的驸马,也说不清。
    苏子乔侧首,睨了李贤一眼,“你明知道,这不是一回事儿。”
    李贤“……”
    苏子乔双手背负在后,踏上幽深的廊道,大雪纷飞,雪花都被卷入廊道内,落在地面上,随即化做一滩水迹。
    李贤看着苏子乔信步闲庭的模样,心中忽然觉得很难过。
    他明知道苏子乔这趟来围困他的雍王府,是身不由己。母亲垂帘听政,要确保她重用的每一个人的忠诚。苏子乔历经两朝国君,又是太平长公主的驸马,理应得到太皇太后的信任。
    母亲明知苏子乔与他称兄道弟,交情匪浅,却还是派苏子乔来了。
    ——母亲在考验苏子乔。
    他明知道苏子乔身不由己,也还是向他发出邀请,让他卸了莫邪剑进府与他私下相见。
    李贤的脸色苍白,垂在身侧的手微微颤动着,“苏子乔,你脑子有毛病吗?”
    其实苏子乔不必如此,龙武禁卫军是大唐的铁骑,只要苏子乔一声令下,雍王府的家将们根本不堪一击。
    为了得到母亲的信任,苏子乔应该带着龙武禁军的铁骑,踏破雍王府才对。
    可苏子乔并没有那样做,他在众目睽睽下步入雍王府的大门,为的只是给他一份体面。
    苏子乔走在廊道上,他停下脚步,回头看向李贤,“我早就提醒你,要慎言慎思慎行。”
    很早以前,在太平长公主元宵遇刺的那个晚上,他就已经提醒李贤。
    要他慎言慎思慎行,并非是觉得他会谋反,而是他生在天家,注定一言一行都不得自由。更何况,李弘体弱,太皇太后野心勃勃,他有政治才能却不得太皇太后的欢心,一旦权力发生更迭,首当其冲就是他。
    李贤站在他身旁,他张开手,接住从天而降的雪花。雪花冰冷,没一会儿就在他的掌心融化了。
    “可我就是忍不住啊。”李贤将手掌握紧,放在身侧,黑眸看着狂风中乱舞的飞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