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玄幻电子书 >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

第5章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第5章

小说: 轮回之帝国的历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五章 琼州、刘师勇

    ( )景炎三年的正月,帝国的船队在经过近十天的航行后,终于到达了琼州。此时的琼州归万安州管辖,设一州和三个军,其中琼州领五县,南宁军领三县,万安军领二县,吉阳军领三镇。琼州安抚使赵与珞得知皇帝驾临,大喜过望,立即率领属下冉安国、黄之杰以及义勇头领谢明、谢富等人前来迎驾。

    在帝舟上,太后和皇帝对前来拜见的赵与珞大加抚慰,其实算起来这个赵与珞也是皇室的宗亲。赵与珞恳请太后和小皇帝驻跸琼州,但是群臣大都反对。陆秀夫私下里看到小皇帝似乎异常不安,遂以陛下病体需要修养为名,说服群臣同意太后和陛下暂时上岸。

    于是,赵与珞与几位大臣伴驾护送太后和皇帝至琼山县城,并让出自己的府邸和府衙给太后和陛下居住。其后,由于琼山府太小,船队上的人太多,陆秀夫、张士杰和众人商量后,决定让一部分在海上生病的人上岸,其他的人仍然居住在船上。此时,琼州的人口因为沿海逃避战乱的人跑来有所增加,由元丰年间不到一万户增加到了一万五千户左右。琼山府因此有点繁荣的景象,但岛上大片的地方仍然属于没有开发的地方。

    在后来的几天里,陆秀夫、张士杰他们一边整理船队、补充物质,一边派人到占城和陈宜中联系,同时又几次召开朝会商议将来的去处。但在朝会上,赴占城和回广南的两派争吵不休,始终无法达成一致,使得陆秀夫和张士杰十分头痛。

    那么我们的“小皇帝”又在干什么呢?

    经过十几天的修养,东已经逐步恢复了,他感到自己的脚下有了点力气,身体也不那么容易疲劳了,不过他却没有把他头上的布给拿下来。

    金大侠的小说《鹿鼎记》里可是写过了啊,韦公公开始混宫里的时候,也是蒙着面,然后再逐ri减少,让旁人慢慢习以为常。好的经验是要学习滴。

    只是他是不是该做点事了?在这个悲剧的年代,他要想活下去,除了每天见见太后问安,陪陪哪个有点“多嘴多舌”的赵?,混个脸熟,总要做点什么。但无论做什么,他都要小心翼翼,因为现在还远不是他发号施令的时候,他要找一个契机。

    东其实也很头痛,因为陆秀夫开始给他讲课了。这个陆夫子实在是个“可爱的人”,他看到东的身体已经好转了,就又要东学习了,学习的《大学章句》还是他手书的。东实在是提不起jing神,这个《大学》前世他看过,不过看了几页就扔在一边了。从小学到大学,要是加上学前班,快要二十年的学习过程下来,是个人都有点学习疲劳,现在要他再学,还是枯燥的古文,哥们,饶了我吧。

    但是这个世界上,任何时候都有这样的人,他们无论做什么,不管是对的还是错的,就两字:“认真”。你对这样的人还就没有什么好办法。伟人怎么说的?“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再加上太后殷切的目光,得了,硬着头皮学吧。

    苏刘义觉得小皇帝其实很有意思。作为殿前指挥使,他负有护卫陛下的职责,因此他也就留在了琼山城内。要说以前兵荒马乱一路逃难,他待在皇帝身边的时间并不多,陛下的事情多半是哪个太监吉安cao持。现在这个小皇帝每天除了去和太后请安,说会话,就是吃了睡,睡醒了就散步,散完步就又睡。有时候也“老气横秋”地问外面的情况,比如说“苏将军,外面怎么样了?”“老师和张枢密好吗?”“陈丞相有消息了吗?”

    今天陛下睡醒后又问了:“刘义将军,船上的人都安顿好了吧?”

    他老老实实地告诉陛下,大伙儿基本上都住在船上,只有一些生病的人住在琼山府里。

    陛下眨巴眨巴眼,突然冒出一句:“那,朕去看望看望他们。”

    苏刘义吓了一跳:“陛下,不可以,那不安全。”

    陛下笑了:“有什么不安全的,大家跟着朕受罪了,你觉得朕不应该去看看他们吗?”

    苏刘义一时汗都有点出来了,“这,是不是先请示太后?”他有点迟疑的问道。

    “不用,有他们陪着朕就行了。”陛下指了一下边上的道士和太监。吉安不吱声,那道士张了张嘴,却没有说话。

    看见皇上身边的大太监都不说话了,苏刘义就找了一顶轿子,又带上十几个宿卫,陪着陛下出门了。

    出门前他问陛下看哪些人?陛下想了想:“生病的大臣不好去打扰,我们还是去看看军士吧。”

    东今天真正的目的是想见一个人,在帝国的船队海上没有漂流那么久的情况下,这个人现在应该还活着。

    我们要知道,宋末残存剩下的、真正行伍出身的军事将领实际有两人,一个是张士杰,另一个就是刘师勇。张士杰实际上是步军将领,而刘师勇才是水军将领。但令人非常遗憾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刘师勇的才干根本没有得到发挥。

    应该说帝国的陛下看望军士,的确对士兵们是一个极大的安慰和鼓舞,至少他们感到朝廷、皇帝并没有忘了他们,不是不管他们了。我们的陛下借机也“毫不吝啬”地指示要好好照顾弟兄们,从而赢得了相当多兄弟们的感激。

    而在转了几个地方之后,果然,他听到这样的话:“这里休息的是刘师勇将军。”

    东急忙和苏刘义说道:“快,进去看看”。

    屋里有些凌乱,显然刚刚简单收拾过,一个手脚粗大、削瘦宽膀的汉子和几个人跪在哪里。东赶紧说道:“刘将军不必拘礼,还是快快躺下。”

    汉子和众人叩了一个首,在边上人的搀扶下回到了铺位上。东端详了一下这个大宋最后的水师将领,只见他面上胡子邋遢、瘦骨伶仃、一副憔悴的样子。下面的人赶紧给东取来座椅。

    东觉得气氛有点拘谨,于是笑笑说:“我,啊,朕也就是顺便来看看。前一阵子朕也是天天躺在床上,也就这几天才能行走。”

    刘师勇在亲兵的扶持下,半靠在床上。闻言欠了欠身:“陛下关爱,臣感激不已,望陛下保重龙体为要。”

    “不要紧,不要紧的,朕已经好多了,倒是刘将军和众位将士要好好修养啊。”

    刘师勇和众人又赶紧欠身:“陛下天恩,我等铭记在心。”那刘师勇还添了一句:“陛下受难,实在是我等之罪过,陛下不加责怪,反而来看望,臣实在是难以心安。”

    “哪不应该怪将军,将军不要自责。刘将军,我们打不过鞑子,鞑子兵很厉害吗?”东开始引话了。

    刘师勇略有些尴尬:“臣等无能,让陛下蒙耻,实为有罪。臣以为……在陆上,鞑子还是很厉害的,水上则不一定。”

    “哦,将军可以和朕说说吗?”东说道。

    刘师勇的脸上露出复杂的神se:“步战,张将军要比臣清楚,陛下可以向他了解,臣不敢献丑。水战,我们实际上并不输给他们。”

    他看了一眼东,见东非常关注的听着,于是接着说到:“陛下知道,有句俗语说‘南船北马’,就是讲北人善骑马,南人长cao舟。我大宋水军从来就是无敌于天下,无论金人还是元人,他们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对手。但为什么我们后来不行了呢?”

    当刘师勇讲到“无敌于天下”时,他的脸上出现了光彩,那是一种豪气,也许那是这个屋里所有人都已经久违的军人豪气。

    东静静地听着,他知道他想要的东西就要出来了。

    “自从刘整这个叛贼跑到北方后,他带走了一批大宋的水军jing锐,更重要的是,他给北兵带去了我们水军的战具和训练方法。以此为例,北兵建立了自己的水军。”

    “鲁港之战,贾似道误国,导致我大宋jing锐尽失,水军损失更为惨重。待臣和张大人在焦山和北兵大战之时,水军实已不复从前,况张大人的江淮军本为步军,不习水战。无奈之下,他以连船之法以抗北军,终为元军以火攻所破。”(史书上称,焦山战后,宋军不复能军。)

    “现今我军,人数虽众,但能战之军只有张大人的一万江淮军,其余多为未历阵之兵,战力,实大不如前了。”说完之后,刘师勇长长的叹口气,神情说不出的萧索。

    屋子里静了下来,所有的人均低着头,沉默着没有说话。东的眼睛空洞的看着前方,一时之间仿佛失去了神采。只有道士和吉安紧张地看着东。

    然而,光彩很快回到东的眼眸里,他微微露出了一点笑意,“还有,而今海上风高浪急,我大宋水师极为不适,否则,蒲寿庚哪jian人又岂能奈我何?”不是吗?堂堂帝国的水师竟然打不过一个商人的军队,被一个jian商给撵走,这不是笑话吗。

    在众人呆呆的目光中,他站起来,走到刘师勇的床边,盯着他的眼睛轻声说道:“将军有没有想过,也许北兵比我们更不适应海战呢?”说完,他转身向外走去。那一瞬间,刘师勇和道士的眼中均有jing芒闪过。

    回去的路上,东在默默的沉思。他理解刘师勇的状况,他的部下在常州之战中损失殆尽,那一战他和部下坚守数月,拒绝投降,城陷之时和他冲出来的只有八个人,连他的弟弟也在突围战中战死,因为马没跳过堑壕。史载“其弟马堕堑,跃不能出,师勇举手与诀而去。淮军数千人皆斗死。有妇人伏积尸下,窥淮兵六人反背相拄,杀敌十百人乃殪。”

    他赶到行朝,但是行朝却无法再为他提供一支部队。即使是张士杰,如果没有他的一万江淮军,他能成为枢密副使吗?当一个人身负国恨家仇,想报国无门,而形势又变的越来越没有希望,他的苦闷可想而知。一个人面对这种情况,他不是在沉默中爆发,就是在沉默中死亡,历史上这位忠勇的汉子“见时不可为,忧愤纵酒卒。”

    东相信刘师勇会理解他的话,在这个时代,海战还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至少在东亚,还没有什么人敢说了解海战,要不然忽必烈也不会两次兵败ri本。

    历史真的没有给予生机吗?
………………………………

第六章 采石之战

    ( )陆秀夫今天给陛下讲课,觉得陛下很有点心不在焉。他皱了皱眉头,停顿了一下。东发觉了,腆着脸笑了笑:“老师”。

    “陛下,圣人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东yu哭无泪,要不是为了多认几个繁体字,以后好办事,咱受这罪?老师,咱认输行不?

    “老师啊,朕今天见了刘师勇将军。”

    “哦,”陆秀夫奇怪的看了看东。

    “朕今天去看了看养病的将士们,因此见到了刘将军,顺便就问了他,为什么我们打不过鞑子兵。”东的谎话舌头上打个滚就冒了出来。

    “刘师勇怎么说?”

    “刘将军说……”

    陆秀夫听了没有说话,他知道刘师勇说的是实情,这也是他目前所头痛的,行朝现在连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宋军哪有时间训练。再说现在宋军的组成就是大杂烩,各支队伍所涉及到的人和利益极其复杂,你又训练谁?那些民团连指挥都无法保证,作战时说跑就跑了,他和张士杰面对这种情况毫无办法。

    他幽幽地叹了口气:“张枢密以前是北地的人,后来跑到我们这里,所以他对北兵比较了解。刘将军当年是靠战功升为环卫官,也就是禁卫武官的,因此他对北兵也很了解。”

    陆秀夫清楚地知道,行朝现在还存在的一个难题就是,军中已没有几个真正的宿将了。这又从另一方面导致军士的素质也无法提高。想想当年在李庭芝幕府中所看到的大宋军士,那才能称得上是jing锐,而哪个姜才也确能称得上是个悍将。可是现在呢?

    回过神来,他看见他的“好学生”正殷切的看着他,于是温和的笑了笑:“陛下现在不要cao心这些,先学好圣人治国的道理,以后一定能做个千古名君。”

    我倒,老师哎,等学好圣人的道理,咱们怕是要一起到大海这个澡堂子里泡澡了,别人不敢说,您老的勇气,咱可是知道滴。

    东弱弱的说道:“老师,朕是想……是想……”

    陆夫子诲人不倦的jing神就是令人钦佩,他和蔼地说到:“陛下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来,臣一定试以解答。”

    东的脑袋上肯定有不少黑线。他犹犹豫豫地说到:“老师,朕是想,是想赵与珞大人募集的那些义勇,是不是可以让刘大人先训练训练,这样朝廷不也可以多一支可用之兵吗?”

    陆秀夫眼睛一亮,“陛下的意思?”

    “朕只是觉得刘将军好象还是有点本事的,说不定他能给朝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