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激情电子书 > 孤水烟云by天涯海角 >

第16章

孤水烟云by天涯海角-第16章

小说: 孤水烟云by天涯海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我才明白皇上对付世家的心思恐怕由来已久,这不是简单地遏制就算的,是要连根拔起,不留余地的。 

  一系列的举措,毫无疑问遭到了世家的强烈反对,尤其是江南崔家和中州许家,俨然成了世家的代表,在朝堂上联合各世家力量,与庶族展开了激烈的争辩。皇上两边都不予理睬,该行的照旧推行,该禁的绝不手软。但我知道真正的好戏还没有开始。 

  大陈乾清二年四月,皇上下令由左相秋宁远协同兵部尚书章威一起彻查流民事件。这些流民,多来自北部各郡,有迫于饥荒的,也有缘于洪灾的,前些年大家都在关注朝廷的储位之争,几位皇子私底下也没少克扣赈灾的银两,流民数量越来越庞大,终于引起了几大世家的注意。竟有人偷偷把他们组织起来,去开采朝廷的金矿和铁矿。这两样一样事关国库的盈亏,一样事关天下兵器,哪一样都不是小事。 

  我和章威很是费了一番心思去调查,才发现其中的曲折。江南崔家,中州许家,源郡贺家,江北陆家,都有牵连。我琢磨着这事牵连甚广,忙递了折子给皇上,皇上只批复了四个字“依律严惩”。 

  我推敲了一下,如果真要一个一个去推究的话,这朝堂上恐怕要少了大半的官员,难免动了朝廷根基,所以和章威一商量,决定只把范围局限于各世家的本家子弟和直系官员上。但即使这样还是牵连了四千多人,或秋后问斩,或流放边疆,或编入贱籍,一时间沸反盈天,崔桐也被下了狱。 

  我和章威都曾遇到过威胁、贿赂、暗杀之类的伎俩,皇上的压力也不会比我们小。一方面后宫女子大部分出自世家,终日弥漫着悲郁的气氛,更有激烈的冒死血谏,不一而足。太后出自中州萧家,虽然没有牵连在内,但到底兔死狐悲,难免为他们求情。另一方面来自朝堂,世家的根基甚深,虽这次四个世家犯了不赦之罪,但牵连了太多人,政令推下去,有人迟疑犹豫,也有人阳奉阴违,很是令人头疼。 

  皇上已经有久没有回寝宫了,只在勤政殿安歇,对后宫之事一概置之不理。对其他世家也给了些甜头,选择一些空缺的职位让他们补上,一时间争议之声倒小了不少。说到底他们为的也无非是自己的利益,四大世家一去,心里难免琢磨着对自己也并非完全无利益,更兼皇上马上就要册立后宫,这时候闹得太僵实在没有多大好处。 

  我和章威这阵子忙得天昏地暗,忙着抄没家产,忙着登录案册,忙着安抚当地的乡绅新贵。我玩笑着跟他说:“恐怕现在在世家眼里,我们已经成了黑白无常了。” 

  他大笑:“说到这个,我倒觉得要是苏相在这里,倒可以和秋相你并称黑白无常,我们两个嘛,至多也是黑风双煞。哈哈。” 

  笑完,他又颇为神秘地凑近我耳边道:“秋相你注意到没有,皇上最近上朝老不经意地往苏相的位置看呢,估计苏相离回来也不远了。” 

  秋宁远 

  我心说武人到底是武人,这话也是好随便乱说的?面上只凑趣地笑:“章大人,你可要小心了,仔细皇上扒你的皮。”他嘿嘿直笑。 

  我不由想起,前些日子,我把案陈送上去的时候,皇上正在御书房里发愣,面前摊着苏逸关于盐田租借的奏折,见我进去,倒收了起来。末了,又忽发感叹:“要是苏逸在,他对这些琐事倒颇为娴熟。” 

  我只说:“苏相刚正,处事公允,臣也是佩服之至。”皇上不语。 

  转眼已是深秋,轰动朝野的“流民案”已经尘埃落定,世家的力量被大大削弱,皇上终于可以无所顾忌的施行新政。 

  该年的秋闱在大陈的历史上是值得一提的,皇上亲自主持了殿试,参加殿试的不仅仅有前三甲,还有一甲进士二十余人。这些人中有两人进入了翰林院,参与修史;有四人进了礼部,参与《大陈礼制》的拟定;有五人在朝为官,其余都下放到了各州各郡。在往后的岁月里,这些人多成了大陈的封僵大吏,朝廷的肱骨之臣。 

  尤其是此次秋闱的状元郎谢宇飞,祖籍蜀郡,只有十六岁,然侧帽风流,俊雅不凡,殿试时表现绝佳,皇上都击节赞赏,称其为“治世之材”,破格擢升为吏部侍郎。就是这位翩翩状元郎,在许多年以后,成了大陈史上唯一一个同时兼任左右两相于一身的人,延续了大陈历时五十载的繁华。 

  他和苏逸是大陈史上的传奇,前者光芒闪耀,辉映四宇,后者春风化雨,泽披万民。 

  大陈乾清二年十月,皇上大婚了,皇后出自中州萧家,是皇太后的亲侄女,同时入主四宫的还有贵、德、贤、淑四妃。四人中,周贵妃是二皇爷的外孙女、秦郡郡守周轩的女儿,章德妃是兵部尚书章威的妹子,何贤妃是江南运转使何英的妹子,最令人想不到的就是罗淑妃,竟然是前右相罗起之的么女、罗元量的亲妹妹。 

  皇上大婚,作为右相,苏逸按礼应该回京,然皇上没有召他回来,他也只上了折子奏明治河进程,并送了一样贺礼回京。贺礼是在早朝的时候和奏折一起陈上去的,大红描金的箱子,包的严严实实。皇上一时兴起,当堂命人打开来看,众人也不由的好奇,苏逸会送什么东西,忙凑近了看,却是一只精铁做的桶里装着一座瓷雕。 

  这瓷雕烧制的奇好,雕工也精细,簇立的群峰,蜿蜒的河流,苍翠的山林,清澈的水流,无不栩栩如生。但真要作为皇上大婚的贺礼,恐怕还是稍显单薄的。众人正在讶异,却见谢宇飞走上一步,高声向皇上道:“恭喜皇上,苏相这件贺礼实在是无价之宝。” 

  皇上笑道:“哦,那朕倒要听听这贺礼如何无价呢。” 

  “皇上,您请看,这山,这水,再加上这桶,合在一起,不正是铁桶江山吗?苏相这贺礼实在非钱财可量。” 

  “铁桶江山,铁桶江山,”皇上在口里咀嚼了一遍,蓦然站起来,大声道:“好!苏逸这贺礼实在是深得朕心!来人啊,抬到御书房去,就摆在案头吧。另外,赐苏逸上方宝剑一柄,准先斩后奏,并允其宫内行马。” 

  百官齐道:“皇上圣明。”心里都在想苏逸这厮倒会猜心思,平白捡了这么大个赏赐。我也暗暗钦佩苏逸的心思,但对这赏赐倒没有羡慕多少,只奇怪皇上怎么不乘机把苏逸诏回来,难道真打算让他一辈子不回京了?皇上的心思我是越来越猜不透了。 

  乾清三年正月,公主产下了我的第一个孩子,是个男孩,皇上赐名“秋洛水”。这个孩子很是老成,一个月大就开始咿咿呀呀学说话,边吮着手指边蹬腿,乌溜溜的眼珠瞅着人,然后小脑袋一偏,咧着嘴角眯着眼笑。 

  这神态却无端端地让我想起一个人,那时候,我坐着和苏逸喝茶下棋,她站在边上,见我输了棋偷偷地撇过头去笑。小雪,小雪,只不知道如今她是否安好? 

  曾言 

  人人都说,人生四大乐事是“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其实只是鲜少有人能尝到另一种乐事罢了。坐北朝南,一言九鼎,这才是人生的至乐! 

  我终于登上了龙座,这是意料中的事。 

  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我就封了苏逸为右相,这个人是我要重用的,不仅因为他的才华,更因为他毫无背景,可以平衡各方势力,即使将来有一日为了大局舍弃他,也不会有太多的麻烦。没想到这一招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开始有人在传我和苏逸的暧昧情事。听着曾鸣的报告,想着苏逸温文的微笑、俊秀的身姿,我也不由地失笑,或许这真是一个一举数得的好方法,也许我应该试一试。 

  接下来,我有意无意地总是单独召见苏逸,相信以他的聪明不会不知道其中的原由,只是他没有选择。 

  罗元量的事是一早就想好的,除了他的出身,说真的我还真是非常欣赏这个人的。真正的粗中有细,谋略胆识兼具,是个难得的将才。忽然想起,罗元量当初向父王力荐的副将,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是叫杨靖,苏逸的义弟。 

  派人过去一查,事情和我所想的还真相差无几,于是便顺势保全了罗元量,封杨靖做了将军。只是这看在有心人的眼里,恐怕又是苏逸在皇上耳边吹的风吧。这帮人,真正的蠢材!如果我这么容易便能被人左右,如今还能登上这宝座吗? 

  但我不会去制止,相反还故意制造更多的暧昧,麻痹世家大族的心,你想一个沉迷于男色的皇帝会有多大的作为? 

  除夕夜,我原本也是打算想办法留下苏逸的,只不过事情出乎意料的顺利。十三弟回京了,他从小体弱,寄养在宫外,很是懦弱胆小,这次却带了个男孩子回来,行止亲密而且病得不轻。我怜他长年在外,就允了他一起参加除夕宴。 

  苏逸从看到十三弟后脸色就开始不正常了,好几次偷偷地朝四周看,似乎在找人。十三弟似乎也认识他,见了他愣了好一会儿。我不动声色看着,在敬酒的时候,苏逸终于忍不住走上前来,似乎问了十三弟一个人,然后十三弟说了什么,苏逸马上脸色大变,手里的酒杯“哐当”落地,百官齐齐向他看去。 

  我放下杯子笑道:“苏爱卿看来是喝多了,小德子,领苏大人去晴翠宫歇歇。”苏逸仿若未闻,游魂般跟着小德子就走了。底下的官员一时无声,但随即浮起了然的笑,倒是秋宁远看着苏逸的背影皱了下眉。 

  百官散后,我留了十三弟细细地问了一遍,却不曾想还有这么一段公案。心里有些好奇,什么样的人才能让苏逸如此念念不忘?说真话要我来选,怎么也不会弃苏逸而选十三弟呢。 

  我去了晴翠宫,原打算跟他说说盐田租借的事情,现在恐怕他也没有这个心思了,只有明天再谈了。 

  我去的时候,他正招了给林琛诊视的御医细细地问话。我在窗外看着他一时皱眉,一时咬着下唇长久不语,一时又急切地询问御医。灯光下,他的侧脸尤其柔和,眼线狭长,鼻梁挺翘,尖尖的下巴配着樱红的双唇,轻眉浅簇,却有一股别样的风情。我暗自笑骂,设下的陷阱别不小心把自己都绕了进去。不过第一次这么观察苏逸,倒让我发觉,那些朝臣说的什么“以色取宠”还真有几分可信呢。 

  御医出来后,苏逸颓然地坐在椅子上,眼神空洞,茫然无觉。我忽然就觉得有些不忍心,想着至少说点什么分分他的心思。 

  我抬脚走进去,苏逸见是我,马上跪了,只是下跪的姿势很是迟缓。我装做轻松的样子,道:“苏爱卿,朕大年夜的留你很是不该,不过你不会就要摆个哭相给朕看吧?” 

  苏逸忙道:“臣不敢。” 

  我转身坐下,看了他一会儿,抬手道:“坐吧。今天主要是想跟你说说盐田租借令。” 

  苏逸马上脸现肃容,恭敬地道:“皇上,臣当初的设想是……。。”我静静地听着,看着他侃侃而谈,心下很是为自己刚才的想法高兴了一下。 

  曾言 

  盐田租借令已经正式颁布下去,各地商贾的凡响很是不错。 

  最近母后老是跟我提起承平的婚事,我琢磨着把她嫁给苏逸,又总是觉得不妥,于是就指给了秋宁远。 

  秋宁远嘛,这个人抱负不小,眼光也好,若非当初他选择支持我,恐怕登基的事情要复杂很多。只是这人城府也深,官场风流,游刃有余,很难说没有一点私心,我对他倒不如对苏逸放心。 

  婚宴当日,我去了秋府,众位官员看到我很是吃惊。我对着秋宁远嘉勉了几句,就看到了苏逸,于是走过去当着众人的面拉着他的手落了座,而且坐的还是秋宁远的位置,席间还不停地给他夹菜。底下的官员看着都是一副了然的神情,苏逸倒还算镇定,硬是一句话也没说,只是面色很是难看。 

  我承认我是故意的,并且是一早谋划好的。接下来,我要开始肃清世家的毒瘤了,我有意让苏逸去负责,这么做无非是为了要在他身上施加一重无形的威慑而已。可苏逸显然不笨,而且很聪明,竟然想出要去治理黄河的法子,而我竟然没有犹豫就答应了。事后想来,恐怕我潜意识里是不愿意他去得罪那么多世家大族的吧。 

  苏逸走后,我就采取了行动,计划是早有的,只是时机未至罢了。如今也差不多了,就让秋宁远和章威去吧,他二人配合得倒也默契,不出两个月便查得差不多了。江南崔家,中州许家,源郡贺家,江北陆家,很好,这几家一除其他世家要再兴风作浪就不太可能了。但这事牵连甚广,压力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