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锦屏记 >

第193章

锦屏记-第193章

小说: 锦屏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三个正说的高兴,外面丫头禀报,“唐大奶奶来了。” 
 
   “糖糖,糖糖来了。”瑄儿拍手喜道。 
 
   小丫头打起帘子,麦芽从外面进来,怀里还抱着个才几个月大的胖娃娃。如今的麦芽乌发如云,在脑后挽了个堕马髻,珠环翠绕,鹅黄色的妆花褙子,葱绿色宫裙,比做姑娘的时候又别有一番风韵。 
 
   “姐姐。”麦芽进来,向荀卿染屈膝福了一福。 
 
   “快过来坐。”荀卿染忙让麦芽起身。 
 
   福生和瑄儿也都站起来,“麦芽姨姨。” 
 
   “哎。”麦芽笑着答应了。 
 
   麦芽抱着孩子坐到炕上。 
 
   “糖糖。”瑄儿凑了过去,看着麦芽怀中的小娃娃。 
 
   这是唐佑年和麦芽的第一个孩子,正月里出生,如今才几个月,大名叫做唐忻,不过府里面一直都叫他糖糖。 
 
   糖糖正含着自己的小胖手,转动着乌黑的眼珠。 
 
   “糖糖。”瑄儿伸出小手,轻轻地碰了碰糖糖的小脸。 
 
   “好嫩哦,”瑄儿感叹。 
 
   福生点头,“恩,像酥酪。” 
 
   荀卿染忍笑。 
 
   “麦芽姨姨,瑄儿能抱抱糖糖吗?”瑄儿仰着小脸,满怀期待地问。 
 
   看着瑄儿忽闪忽闪的大眼睛,麦芽真不忍心拒绝。 
 
   “不行,”荀卿染嗔了女儿一眼,这孩子每次见到糖糖,都会这么问,知道她不会答应,更是转而去问麦芽。 
 
   麦芽看着瑄儿失望的眼神,忙道,“现在还不行,等瑄儿再大一些,就让瑄儿抱,好不好。” 
 
   “哎。”瑄儿叹了口气,“瑄儿什么时候才能长大,能抱糖糖那?” 
 
   “等你和长的福生一样高的时候吧。”荀卿染道。 
 
   瑄儿没有听出荀卿染话里的陷阱,只比量了自己和福生身高的差距,满怀信心。 
 
   麦芽将糖糖放在炕上,荀卿染取出个银铃铛交给瑄儿。瑄儿就和福生坐在糖糖身边,晃动铃铛,逗弄糖糖。 
 
   “你那边收拾的如何了?”荀卿染就问麦芽。 
 
   “已经差不多了。”麦芽答道,“姐姐,我真舍不得这里。” 
 
   荀卿染看了眼麦芽,平西镇对于麦芽来说,意义自然是不同的。 
 
   “方才福生和瑄儿也和我这样说。”荀卿染笑道,“总要回去的。” 
 
   “恩,”麦芽点头,“姐姐,回去后,劝四爷再求一任外任吧。” 
 
   荀卿染笑笑,没有言语。 
 
   “只是这一回去,不能和姐姐住在一起了。”麦芽叹道。 
 
   唐佑年和麦芽商量,他已经成亲,回到京城,就不方便再住在安国公府。两人打算要另外买一所宅子。 
 
   “你们要买宅子我不拦着。”荀卿染道,“不过却不着急。安国公府房舍颇多,大不了就和郑姨妈一样,我记得靠着后花园的有两处院子,大小也还合适,又有角门通到街上,极方便的。我和四爷已经写信回去,若没什么变故,你们就挑了一处住着。咱们来往也方便。” 
 
   “我都听姐姐的。”麦芽喜道。 
 
   紫菀从外面端了点心进来。 
 
   “奶奶,厨房派人来问,晚饭要吃什么?”宝珠向荀卿染福了一福,问道。 
 
   “福生和瑄儿今儿个晚饭想吃什么?”荀卿染问。 
 
   福生看了看瑄儿,两个小家伙凑到一起,嘀咕了一阵。 
 
   “要吃牛肉,爹爹说吃了长力气。”瑄儿道。 
 
   “还要酥酪,要凉凉的。”福生道。 
 
   荀卿染的目光在两个孩子脸上来打了个转。 
 
   “酥酪只能吃温的,就是到了夏天也是如此。瑄儿,你要长力气做什么?” 
 
   两个孩子的心思被荀卿染看穿,都笑了起来。 
 
   “福生哥哥要长力气。”瑄儿道。 
 
   福生笑的有些害羞,“义父说,等我能拉得动那张大弓,就教我骑马。” 
 
   瑄儿点头,“福生哥哥能骑,瑄儿也能。” 
 
   “你们两个倒是齐心。”荀卿染笑着答应了,就吩咐宝珠让厨房去准备。 
 
   “四爷回来了。”“唐大人来了。”外面小丫头连声禀报道。 
 
   “定是回院子没见你和糖糖,这就追过来了。”荀卿染笑道。 
 
   ……………… 
 
   荀卿染一行人在通州弃船登岸,已经是一个月之后了。这一路上,糖糖年纪小,几乎是睡了一路,可福生和瑄儿两个,却是精神头十足,恨不得一天十二个时辰都是醒着的。这两个正在求知旺盛,好奇心最强的年纪,又是第一次出远门,见到什么都觉得新奇,问的问题更是千奇百怪,荀卿染时常腹诽,若是将这两个小家伙的问题都记录下来,都够编写一本十万个为什么了。不过两个小家伙倒是长了不少见闻,果然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齐府中早派了人在码头上迎候,齐攸已经和唐佑年先行下船,正和来迎接的人叙话。荀卿染站在船头,远远地瞧着几个身影颇为熟悉。 
 
   “四嫂、四嫂。”一个穿着宝蓝府绸薄棉夏袍的少年远远地大步走来,到了近前,躬身向荀卿染施礼。 
 
   “五弟。”荀卿染又惊又喜。 
 
   四年的时间,齐仪的身量也高了许多,看来是过了变声期,不再是从前的公鸭嗓,不过声音依旧比一般男子柔和,下巴上依稀可见淡淡的胡茬。 
 
   “四嫂。”齐仪十分激动,握住了荀卿染的手。 
 
   荀卿染笑笑,向安抚小孩子一样,拍了拍齐仪的肩膀。 
 
   “五弟长大了。” 
 
   齐仪的目光从荀卿染身上转到荀卿染身后。荀卿染转头望去,原来是瑄儿和福生被奶妈从船上抱了下来。 
 
   “瑄儿和福生”齐仪马上道。 
 
   荀卿染就让瑄儿和福生过来,给齐仪见礼。 
 
   “见过你们五叔叔。”荀卿染道。 
 
   福生和瑄儿依言上前来,刚俯身行礼,就被齐仪一左一右揽在怀里。 
 
   齐仪本就有些孩子气,遇到福生和瑄儿两个真正的小孩子,不过片刻功夫,就已经打成一片,获得了两个孩子的好感。 
 
   “……五叔叔还养了只八哥,已经会叫瑄儿和福生了,等回了府,五叔叔带你们去看。” 
 
   “姐姐。”又有一人从远处走来。 
 
荀卿染忙回过神,却是荀君晖从那边人群中走过来,手里还提着马鞭。 
 
   姐弟两人相见,都是十分欢喜。 
 
   “姐姐,小五实在狡猾,故意支使开我。”荀君晖向荀卿染告状。 
 
   齐仪哈哈一笑,也不隐瞒,“你两年前就见了瑄儿和福生的,这次自然该我在先。” 
 
   “那时候也没人绑了你的腿。”荀君晖道。 
 
   “哪里还用绑腿,你又取消我没你自在。”齐仪闷闷道。 
 
   荀卿染笑着看着两人,荀君晖历来老成,如今和齐仪两个却是孩子气十足,看来,她不在的着几年,两个人感情越发好了。 
 
   “瑄儿,福生,不是一直说想念舅舅吗?”荀卿染招呼瑄儿和福生道。 
 
   两个小家伙几乎每天都听荀卿染讲他们这个小舅舅,这一见面,自然分外亲热。荀君晖抱了这个,又抱那一个。 
 
   “那一年抱在怀里,才那么一丁点,只会吐奶泡泡,如今都这般大了,知道叫舅舅了。”荀君晖感慨着,还伸出手向齐仪比划当初瑄儿有多小。 
 
   瑄儿看到了,扁着嘴扯了扯荀卿染的衣角。 
 
   荀卿染弯下腰去,“怎么了,瑄儿。” 
 
   “娘,瑄儿还没糖糖大吗?” 
 
   原来是嫌弃舅舅说她生下来个头小了。荀卿染忍笑,“你舅舅只是想让你五叔叔知道,你长的很快。” 
 
   “哦。”瑄儿马上一副了然的神色。 
 
   ……………… 
 
   申时,荀卿染一行才进了京城。因为临近端午,京城街市上比平时更要热闹几分。齐攸一进城,并不回府,而是带了唐佑年直奔皇宫,要先递折子求见。齐家二爷齐修陪了他们两个同去,齐仪和荀君晖则护着车队,直往安国公府中来。 
 
   二十来辆马车浩浩荡荡,一路来到五牌楼大街。马车缓缓从牌楼下驶过,又转过安国公府正门走过,西角门边早有家人等候,引领者马车进了门,一直道垂花门前的粉白影壁前才停下了。 
 
   荀卿染在马车上,已经听得笑语连声,接着是小丫头们来回奔跑的声音。 
 
   “来了,来了,四奶奶的车来了。” 
 
   马车停稳,许嬷嬷、桔梗、宝珠几个已经从后面的车上下来,拥到荀卿染的马车旁边。宝珠打起帘子,荀卿染扶着桔梗的手从车上走下来,接着就有许嬷嬷带着奶妈上前来,各自抱了瑄儿和福生出来。 
 
   “四弟妹,你可回来了,想杀我了。”齐二奶奶带着人快步走上前来,拉住荀卿染的手,问寒问暖。 
 
   几年不见,齐二奶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打扮的彩绣辉煌,说笑间,头上的步摇叮咚作响。只是脸颊略消瘦了些,荀卿染知道她自来又苦夏的毛病,便也没有放在心上。 
 
   “见过二嫂。”两人相互见礼,“二嫂还和以前一样爽利。” 
 
   “弟妹打趣我,却是弟妹越发年轻了。”齐二奶奶笑道。 
 
   “可不是。”齐三奶奶从齐二奶奶身后走出来,“瞧瞧四弟妹这通身的气派,可将咱们都比了下去。” 
 
   荀卿染笑容不变,又和齐三奶奶相互见过。 
 
   “三嫂还是和从前一模一样。”荀卿染笑道。 
 
   “老太太一大早就盼着,咱们快去,别让老太太等急了。”齐二奶奶笑着携了荀卿染的手。 
 
   众人说说笑笑,前后簇拥着,就往宜年居来。 
 
   这一路上,荀卿染少不得四下打量。安国公府内景物依旧,不过仔细看去,多了几处修补的痕迹,人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变化,就如同她自身。可她此刻的心境,却已与四年之前大大不同。 
 
   众人进了宜年居,刚走过穿堂,早有上房外伺候的丫头看见,一脸声的向内禀报:“四奶奶来了。” 
 
   穿过中庭,走上台阶,小丫头都上前来行礼,又抢着打起帘子,簇拥着荀卿染一行人进了上房。 
 
   屋内自是坐满了人。正中宽大的贵妃榻上,坐的是容氏。荀卿染恍惚又回到几年前,她随同荀大老爷和方氏进京,第一次来齐府,也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方氏。 
 
   容氏笑吟吟地靠在软枕上,脸色红润,笑声中气十足。不过四年的光阴,还是在容氏身上留下了痕迹。容氏脸上的皱纹,更深了一些,头发斑白如雪,鬓边略显稀疏。 
 
   见荀卿染进来,容氏从榻上站起来,颤颤巍巍地迎过来,旁边坐着的齐二夫人和大太太忙上前扶住容氏。 
 
   荀卿染抢步走上前去,扶住了容氏。 
 
   “老太太。”荀卿染叫了一声,眼圈就红了。 
 
   “染丫头。”容氏拉住荀卿染的手,不停地上下打量。 
 
   “孙媳妇不孝,几年没在老太太跟前尽孝,老太太可还安好。”荀卿染说着,流下泪来。 
 
   “好,好。”容氏拍着荀卿染的手,也拿了帕子抹泪。 
 
   齐二奶奶忙上前劝解,“一家族骨肉团聚,是高兴的事。” 
 
   容氏点头,“说的对,我和染丫头,这就是高兴的。” 
 
   几个人将容氏扶到榻上坐了。小丫头将锦垫铺在地毯上,荀卿染在锦垫上跪了,向容氏行大礼。 
 
   “快扶起来。”容氏忙让人扶了荀卿染起来。 
 
   荀卿染又依次拜见了大太太和齐二夫人,又和齐二奶奶、齐三奶奶正式相互见礼,少不得相互寒暄着。 
 
   “大奶奶娘家有事,她回去帮忙照看,明天才能回来。”齐二夫人道。 
 
   荀卿染正在奇怪怎么一直没见齐大奶奶,听了齐二夫人的话才知道,原来是回娘家了。 
 
   “孩子们那,”容氏问,“快带来给我见见。” 
 
   荀卿染忙吩咐奶妈抱了瑄儿和福生来。 
 
   两个小家伙,尤其是瑄儿是许嬷嬷亲自教导的礼仪。荀卿染在平西镇和女眷们来往,也常叫了他们两个出来,因此这两个并不怕生,被奶妈放在地上,就都整理了一下小衣服,然后才跪到锦垫上,规规矩矩地行礼。 
 
   “瑄儿/福生给老祖宗请安,老祖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两个粉雕玉琢的小娃娃,奶声奶气的说着吉祥话,逗得容氏喜笑颜开。 
 
   “哎呦呦,快抱过来,让老祖宗仔细看看。”容氏道。 
 
   两个奶妈上前来,瑄儿却不肯让奶妈抱,只和福生拉着手,迈动一双小短腿,摇摇摆摆地走到容氏跟前。 
 
   容氏已经看的呆的。 
 
   瑄儿到了容氏跟前,又两手放在腰间,屈膝福了一福。 
 
   “好标致的小人儿。”齐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