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空间之丑颜农女 >

第534章

空间之丑颜农女-第534章

小说: 空间之丑颜农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可惜现在是定亲,真希望大哥早点成亲。”
    大哥淳于谙也不小了,都已经过了二十岁,娘亲对亲事也挺着急的,无奈边境战火纷飞,要是他们有能力帮助大哥就好了,那样的话,大哥能有时间陪着未来大嫂,不会像娘一样,一个人在府里独守空房。
    兄弟俩思绪万千,越来越喜欢青璃,觉得她和淳于谙才是天生一对,青璃还不知道,一碗面条这么能笼络人心,她此刻正在盘算晚膳的菜单。
    家里来了客人,怎么样也要招待一番,爹娘不在家,这件事情就要交给她来办。
    “小姐,两位少爷在山上下来的,也不知道能不能习惯北地的饮食,不如做点京都的菜色?”
    于嬷嬷说了几道京都的名菜,清汤寡水,青璃摇头,这二人明显很久没吃上肉了,面条端上来,见到里面的红烧肉,眼睛冒着光,肯定要补充一些油水的。
    北地虽然喜好吃辣,但是现在不是冬天,村里人也不会吃太多辣的,怕上火。家里现在没有太多的肉,这样的天气不便于储存,所以族里都是每隔几天分发。
    按照原计划,去大伯家捞鱼,找刺少的鱼,做成炸鱼段,上面撒点香菜,用醋一喷就好,五花肉做的红烧肉必不可少,加上几个青菜,鸡蛋,拌菜,凑合一大桌子。
    “麦芽,你去和崔奶奶说一声,晚膳做一锅馒头,一锅花卷。”
    家里要蒸米饭,不清楚兄弟二人喜欢吃什么,也要把面食准备好,若是今天晚上剩下了,早膳的时候把馒头切片,用油煎下,撒上点孜然,配着粥,咸菜吃,也很香。
    “小姐,您可真细心,不如您给二位少爷做鞋子吧。”
    于嬷嬷在旁边补充,兄弟二人的鞋子已经破了,都是雨水,就没有缝补,于嬷嬷已经记录下鞋子的大小,现在兄弟二人穿着草编织的拖鞋,出门不太方便。
    “于嬷嬷,这你提醒我了。”
    青璃屋子后面的库房,有各式各样的布料,青璃挑选穿着舒服又耐磨的布料,按照二人的身段裁剪,于嬷嬷和麦芽自告奋勇地帮着做衣衫,青璃在空间里找到几样成品的鞋底,按照于嬷嬷给的尺码,剪裁一下,剩下就是用布料缝上鞋帮子,晚膳之前绝对可以做好。
    淳于谙的弟弟,也是她的弟弟,青璃知道这两个小子不容易,多了一点长嫂如母的心情,就是不自觉地跟着操心。她不想二人去城北大营太早,这二人纯洁的和白纸一样,必须要调教一番,武艺上,她也能给二人指点,好歹她也是上过战场的人,一些利弊,都要说清楚,这样,兄弟二人能很快适应军队生活,少走一些弯路。

  ☆、第015章 调教

淳于越,淳于恭这对双胞胎来到莫家村,最高兴的就是莫如湖和刘氏。自从青璃二姐青蔷出嫁之后,家里人都不在一处,在沐阳的,在京都的,在凤阳城里的,平日青璃在平阳,家里一直空荡荡,没有人气。
    晚膳时候,莫如湖不停地给二人夹菜,见到他们狼吞虎咽的样子,还要劝二人慢些吃,青璃觉得好像回到了小时候,在兄弟二人身上看到三哥莫子松的影子,那会三哥也是这样,吃东西狼吞虎咽,没心没肺,人也单纯。
    这次回来,三哥已经变得很多,身上的那些棱角渐渐地消褪,比以前更加圆滑,毕竟是上过战场,在死亡线挣扎过的人,就是不一样,身上多了成熟稳重的气质。
    “越小子,恭小子,你们就在村里住一阵子吧,平阳关外打仗,正是乱套的时候。”
    刘氏给二人倒了一碗茶水,面带慈爱之色,兄弟二人也才十二三的年纪,就这么去战场厮杀,见识那如人间地狱一般的场景,她就这么想,都很舍不得。
    当时在京都的路上,青璃三哥莫子松非要和四叔莫如海去沐阳大帐,刘氏一颗心就悬着,连见到青璃的喜悦都被冲淡了一些,手心是肉,手臂也是肉,战场上刀枪无眼,万一有什么三场两短的,如何是好。
    护国将军府真是满门忠烈,淳于老将军为国尽忠二十余载,淳于谙也是北地赫赫有名的少年将军,作战勇猛,多次以少胜多,逼退大秦蛮人,这对双胞胎兄弟也要上战场,护国将军夫人文氏一个人孤零零的被留在京都,既要担心这个,又要担心那个,每当想起此事,刘氏都会嘱咐青璃,多多关心未来的婆婆,做女子不易,做了娘,更难。
    “可是,我们要去帮助大哥啊。”
    淳于恭抓抓脑袋,从小就被培养,他和二哥早就知道将来长大会去战场的,然后走爹爹和大哥的老路,从一名普通的士兵,慢慢熬着,最后熬到将领之位。
    从小兄弟二哥就仰慕大哥,大哥总是站在高处,武艺又好,他们在山上一直苦练,就是希望不要给大哥淳于谙丢人,将来大哥提起他们,也能感到骄傲。
    “你们念书多好,将来参加科考,一样可以报国。”
    看着淳于兄弟有些稚嫩天真的脸,莫如湖在心底暗暗叹气,上了战场,就会死人,谁也不保证那个人不是自己,这就是一条不归路。也不知道淳于家怎么就能下去这个狠心,把所有的子嗣都送上战场。
    淳于家家风正,没有姨娘小妾,淳于老将军常年在疆场,很少回到京都,和文氏在一起的时间不长,只得三个孩儿,那还不得当眼珠子疼着,偏淳于家并不惯着子嗣。
    莫如湖越想于越觉得忧心,让要是以后自家闺女青璃嫁过去,他的外孙不是也要小小年纪被扔到山上习武,那如何了得?建功立业是大人的事,将来外孙多念书,参加科考,总比做个武夫舞刀弄枪好。太平年间,武将得不到重用,是闲职,若是有战事,武将又是第一个到战场上卖命的,抛家弃口,吃力不讨好。
    话题进行到这里,莫如湖和刘氏没有深说,不是人家的爹娘,不好操心这么多,既然兄弟二人来到村里,就多住一些日子,自家好好招待,在上战场之前,做回一个真正的十二三岁的少年。
    晚膳,淳于越和淳于恭吃多了,兄弟二人拍着肚子,在院子里绕圈。莫家人非常热情,饭菜香甜,他们很喜欢吃。以前在山上,清汤寡水的,想吃点肉还要去打猎,背着师父烤着吃,因为没有调料,食物粗陋,等到下山回到护国将军府,又是一桌桌精致的珍馐,看着好看,可落差太大,又觉得下不去嘴。
    “想不到农家饭这么好吃,我都不想走了。”
    淳于越站在院门后,向外望去,此刻雨已经停了,天边有一抹金色的光晕,这个时候,家家户户屋顶上春烟袅袅,偶尔有村人路过门口,见到二人是生面孔,也会热情地攀谈几句,打招呼,邀请二人去家里做客。
    淳于恭点点头,这里真是一个宁静的好地方,以前习武在山上,安静,可是却少了一点人气。莫家村人热情,淳朴,好客,他们的脸上带着幸福的微笑,有着对生活的满足感,在这里,觉得被一种温暖包裹着。
    未来如何,兄弟二人不知道,他们只清楚自己要做的,作为淳于家的子孙,或许除了上战场一条路之外,别无选择,他们要像大哥一样保家卫国,被士兵们敬仰,即使未来的路不是那么平顺的。
    “咦,家里来客人啊了?”
    莫子山手里端着一个小瓷盆,里面是热气腾腾的饺子,刚刚出锅,是青璃喜欢的酸菜猪肉馅,家里做了第一锅,娘让他先过来端给青璃吃,自家马上继续蒸第二锅,他回去也就能吃上晚膳了。
    “我们不算客人,璃姐姐是我们未来的大嫂。”
    淳于恭喜欢笑,每次笑都露着一口小白牙,他人比较单纯,又热心,常年在山上,身边只有二哥喜欢说话,这次下山,见到谁都想攀谈几句。
    “原来是两位小公子啊,来尝尝,这是我娘包的饺子。”
    莫子山点点头,兄弟二人出身护国将军府,将门之后,身上一点没有高门子弟应有的冷漠和势利,相反很是可爱随和,他先是做了自我介绍,把瓷盆往前一推,邀请他们吃饺子。
    “好吃,真好吃!”
    兄弟二人本来吃多了,撑得在院子里遛弯儿,这会见到热气腾腾的饺子,脸上纠结,但是还没有禁得住诱惑。包饺子费时费力,他们只有每年过年才能吃上一顿。
    酸菜是北地特有的,南边冬日也能吃到菜蔬,而北地不同,多半都是秋天之后存下来的萝卜土豆,大白菜等,北地百姓们就想到腌渍白菜,做成另一种美食。
    “不过我们吃得太多了,只能吃几个。”
    淳于恭看着饺子叹了几口气,把手伸了回去,兄弟二人异口同声道,“谢谢子山哥,饺子很好吃。”
    青璃在偏厅整理,鞋子刚刚做好,那边于嬷嬷和麦芽还在油灯下缝着衣衫,想尽快的赶制出来。双胞胎穿的是爹爹的长衫,稍微有点长,看上去奇怪,二人太活泼,一点也不像书生。
    “山子哥,你来了啊!”
    撩着纱帘出门,青璃和门口的莫子山闲聊。这几日她没太出门,二人没有见面,莫子山显然比前段时间情绪好多了,眉头之间舒展开来,看来和王小翠有了进展,这门亲事有门。
    “是啊,我娘惦记你呢,上次你来不是说想吃酸菜馅的饺子吗?”
    莫子山家里更喜欢吃面食,族里发的米都用来煮粥,最后面吃得太快,一直没有凑够包饺子的数量,正好昨日族里分发了粮食和猪肉,今日赶巧,王小翠的爹来了,这才有了这么一顿饺子。
    “太好了,你们还没吃饭吗?正好家里还有点鱼段,带走加个菜吧。”
    青璃把莫子山迎进灶间,找到一个小铁盆,把酸菜饺子倒进去,莫六婶是实在人,真没少给,够一家人吃的。今天双胞胎兄弟来,家里把晚膳提前,这会已经用过了。
    “酸菜饺子明天早上煎下,配小菜和粥,刚刚好,正愁明天的早膳呢。”
    得知淳于兄弟来,堂姐莫青菊捞上来好几条大鱼,崔奶奶做的多,就留出一部分。到了明天,鱼段就是剩菜,怕是味道不那么好。
    “哈哈,有鱼吃当然好。”
    莫子山离开之前,请青璃带着双胞胎去家里做客,兄弟二人来一次,一定要体验一下莫家族人的热情好客。
    晚膳之后不久,天色越来越暗,青璃见二人面色疲惫,就道,“崔奶奶已经打好了水,你们洗漱一下,早点睡,明天一早,我带你们上山,打点野味。”
    一提打猎,淳于越淳于恭眼睛一亮,不停地搓手,很是兴奋,才十二三的年纪,总是有点少年人的天真。青璃的目的并非单纯带着二人消遣,上山运用轻功的时候,就能看出二人功底如何,她得好好调教,不然真不放心兄弟俩上战场。
    约定好之后,青璃回到内室,于嬷嬷和麦芽二人坐在油灯下,针线飞快地在衣衫间穿梭,忙得来不及抬眼。青璃自己也深感无聊,又找了鞋面,陪着一同做针线。
    “小姐,老奴就说看两位小少爷眼熟呢,以前在护国将军府,倒是见过几面。”
    小时候兄弟俩长得很白,就和年画娃娃一般,那会文氏也是舍不得,不想送兄弟上山,做娘的人,身边没有子嗣承欢膝下,一个人每日里就居住在佛堂祈福,也是够心酸。
    文氏死活不肯,但是淳于老将军更绝,偷偷抱走了双胞胎,文氏无可奈何,哭泣了几天,这才接受了现实,当时还发下狠话,若是有闺女,绝对不让闺女嫁这样的人家。
    “那是小时候,长大肯定是不同的。”
    青璃用剪刀裁剪布料,应道,她小时候是莫家村有名气的丑丫,现在村里人都说女大十八变,丑丫那个话题再也没有人提起,淳于魔头就不用说了,听说小时候很爱哭,现在别说是哭,一点表情也没有,彻底成了面瘫。
    “小姐,您说要是和少将军以后有了孩儿,不会也这么小就被送走吧?”
    麦芽停下针线,揉揉眼睛,嘟囔着,“才三岁就离开娘亲,也太残忍了,不过这好像是将军府惯常做的,老将军当年也是被送走习武。”
    青璃摇摇头,她还没和淳于魔头成亲,说什么孩儿的事,扯的有些远,再者她和淳于谙都会武,完全可以教孩儿,空间里功法那么多,她不信有人能有那么全面的武功绝学,孩子要自己养大才和自己亲,在山上一呆就是十年,武艺是没有问题了,下山又要重新学习做人。
    “麦芽,你一个未成亲的姑娘家,就敢议论主子的亲事,谁教你的规矩?”
    于嬷嬷狐假虎威,又拿规矩说事,要是以往,麦芽还有些怕,现在了解于嬷嬷的为人之后,她只是随便地翻了个白眼,不接话。
    一直到深夜,两套衣衫总算赶制成了,于嬷嬷和麦芽累得头昏眼花,直不起腰,青璃把二人赶出去睡觉,她自己抱着没有做完的鞋子进入到空间里继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