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穿越古代之末世求存 >

第13章

穿越古代之末世求存-第13章

小说: 穿越古代之末世求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家人多,准备的柴火不少。原本能烧更久的,现在估计将将能用到三月。
叶家在村子中央,周围都是住家。等到进入二月时,一些人家柴火烧完。叶明泽时不时能听到有人向周围邻居借柴火的声音。叶家自然也是有人上门的,借了几家后,表示剩下的自家都不够用,便不再应门。
等到各家都借无可借时,没柴火的人家只好上山砍柴。村子里并不缺秸秆,这些可以用来做饭,烧炕却是不行的。
几家人约好一起上山。男人们穿着厚厚的袄子,趁着一天之中温度最高的一两个时辰上山。雪很厚,幸亏堆了几个月,已经很厚实,踩在上面下陷的不多。往常不到十分钟就能走完的路,众人却花了翻倍的时间。
这回他们也不找掉落的树枝,直接就开始砍树。这个还算容易,村里有锯子,砍倒一棵树费不了多少时间。麻烦的是要撸掉枝杈,还得弄下山。路本来就不好走,再扛棵大树,可以想见其中的艰辛。
等辛辛苦苦扛回家里,大冷天的众人还出了一身汗。有了今年的教训,相信明年大家一定会多多准备柴火,估计没有谁会想体验一次这样的经历。

☆、第19章 分家

进入三月份后,气温逐渐开始回升。虽然最低温度仍有零下十几度,白天却在零度左右。村子里变得越来越有人气。
这天是叶林福家小儿子叶则全成亲的日子。村子里能来的人都来了,院子里挤挤挨挨。叶则全的同窗同僚自是不和叶家村人坐一起。堂屋上另开了几桌,由叶明泽和蒋敬之在座上陪着。
叶则全的新房改建过,分了内外两间。外间住丫鬟妈妈,内间住小夫妻两个。
申时初,喜乐响起,新娘子的花轿抬进了叶家。刘二小姐这次只带了两个下人,一个大丫鬟,一个妈妈,再多没地安置不是?其他的人先一步住进了叶则全在县城买的一进小院里。
这次她只住到回门那天。由于家里大伯母也姓刘,只能委屈她叫小刘氏。这个称呼也只在叶家村被叫一下,到了县城,她自会被人称为叶五夫人。
当初蒋敬之嫁进来时,成亲第二日的头一餐,他并没有做。这对于男妻来说,可做可不做。对于女子来说,至少也得意思一下。不要求全部都做,奉上一两个拿手好菜,还是应当的。
小刘氏做了一道瘦肉粥,其他的由她带的厨娘完成。这顿早餐做的很是精细。叶老爷子考虑到小儿媳妇只会在叶家村呆两天,这两天的吃食张罗的很是丰盛。
蒋敬之比小刘氏还大两岁,却比她小了一辈。今天自然也收到了礼物,一个男式银钗。不算贵重,却也算符合他现在的身份。
当天晚上,叶老爷子告知几个儿子,明天分家,并大致说了如何分法。几个儿子都没有意见。
第二天一早,叶家村村长和叶氏族长早早来到叶林福家,为他们分家做个见证。分家这么重大的事情,自然也少不了叶老爷子两个弟弟。
等所有人到齐后,叶老爷子宣布开始分家。
所有财产分成六份,五个儿子一家一份,叶老爷子一份。
田地一共一百零八亩,原先每房负责的那十八亩田自然归在他们各自名下,剩下两亩菜地,五个儿子一家三分地,叶老爷子五分地。
粮食一共还有四万多斤,每家分到六千五百斤,多余的归叶老爷子。
家里的渔船作价三十两银子,最后由老三老四两家一起拿下。其他人每家分到五两银子。
家里还有七十几两银子,一家分十两。叶则全上次借的四十两,这次一并都还了。
至于叶家这个宅子则归老两口。他们家在村里没有其他房子,几个儿子需要自己买地建房。
剩下的都是很琐碎的东西,菜蔬家畜农具之类,也一一划分。
最后是叶老爷子老两口的赡养问题。没想到前面都顺顺当当,这个问题倒让几个儿子起了反应。
叶老爷子决定跟着小儿子住。叶家村多数人家都是跟着大儿子住,他们家比较特殊。
其实沉下心来想一想,完全能理解叶老爷子的想法。家里出了两个举人,叶老爷子肯定会在两人之中选一个,叶明泽是孙子,总归跟叶老爷子隔了一辈,这还没算上温氏。两个原因加在一起,他也没其他的选择,只能跟着小儿子。
这个消息就像石子落进水中,只荡起一丝涟漪,很快就被大家消化。
至于赡养问题,叶老爷子和叶则全名下的三十六亩地,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一家负责四亩,剩下的二十亩,他打算佃出去。之后除了四时节礼之外,不用他们再操心。叶家老宅可以任他们住,直到房子建好为止。当然没有哪个儿子会死赖着不走。
叶明泽一家聚在一起,商讨接下来的方案。
叶母算了算手中的银钱,算上今天分到的,差不多有五十五两,起个房子还是绰绰有余的。叶父叶母原本只想买个两亩地左右的宅地,叶明泽没同意。他打算把村西北角靠近后山这一片全买下来,只可惜现在钱不够,只能先买一部分。宅地比农田便宜不少,在叶家村,宅地每亩差不多一两银子。
他手上还有三十几两银子,只能先买三十亩宅地,蒋敬之手上的他不打算全部动用。他们一家先在宅地中间圈出一个三进院落。暂时只起第一进的七间正房,其他的等以后有钱了再说。三进院落周围再起十五个独立的一进院子,每一进都占地一亩。这么算下来,十八进房子最少能容纳五百多人,住个一千人也是没问题的。
剩余十二亩地,正好作为菜地,还能养些鸡鸭猪鹅之类家禽家畜。这个比例还算正常。这边每家后院和前院基本一般大,后院多数都用作菜地。
叶明泽为了以后考虑,提议父亲和大伯商量,让他们把房子建在他们边上。两家人挨着方便互相照顾。
叶父和叶明泽当天就把宅地买下来,正式的红契要村长去阳山县城官府办理。地契自然是记在叶明泽名下,起房子的钱也由他来出。父母手中的银钱和田地都归他们和两个弟弟,算是叶明泽对两个弟弟的照顾。
叶父叶母知道叶明泽夫妻两个手中有钱,也就随大儿子的喜好,没有多管。
叶家一下子分出去四家人,每家还都要起房子,叶家村顿时热闹起来。特别是叶明泽买了偌大一片宅地,村民议论了好些天。
很快,到了小刘氏三朝回门的日子。叶则全夫妻俩直接回了阳山县城,叶老爷子和温氏则暂时留在老宅里。他们要等二十亩田租出去后,才会跟着小儿子过。
三月末,温度仍是不高,叶家村的渔船却陆陆续续开始出海。叶明泽自然也不例外,他现在急缺银子,正愁着呢。
四月初,田地开始化冻。叶明泽家后院的十二亩地,由下人花了几天工夫松了一遍土。叶明泽留出一大块地育苗。谁知过了好几天,都没有出苗的迹象。
询问父亲后,最后得出结论,可能是温度不够。叶明泽也没什么好的法子,只能在上面铺一层稻草意思意思。谁想没过几天还真就出苗了。不出苗的情况整个叶家村比比皆是,叶明泽也没让叶父瞒着。等村民知道后,都按此方法办,家家都顺利完成育苗。
苗是育出来了,可是土壤温度不够,还没法大范围移栽。每家的稻草秸秆不够铺满所有的田地,家家户户只能选择部分田地种上。其他的得等温度再高点,才能移苗。
温度这么低,这可不是个好兆头啊。村里的老人看着只能唉声叹气。
到四月底时,有部分粮食再不种就得错过农时,叶家村人不得不开始尝试移栽,结果有不少都没能成活。育苗多的还好说,继续补上就是。那些育苗少的,可不得抓瞎?
缺口那么大,不补种不行,只得重新育苗。就算种晚了收获少点,那也比空着完全没有收益强吧!
叶明泽当初育苗的时候就考虑到有可能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每种都栽了不少,倒不用担心这些,没成活的都顺利补上了苗。
很快,叶明泽家的七间正房就起好了,一色的青砖瓦房,地面也铺上了青砖。乔迁宴后,一家人高高兴兴地搬进新房。
叶明泽外祖父母留下来住了几天,姥娘家人都由衷地为他们一家子高兴。建房子的时候,两个舅舅过来帮忙,被叶明泽劝了回去。他都是花钱请的工匠,自家人都没动手,怎好意思让舅舅上去干活。
“大丫头,还是你有福气啊!”姥娘想起自己的小女儿就头疼。那家子人那么待她,她还喜欢的跟个什么似的。没事就上娘家来哭诉,顺便搜刮点东西回婆家。这么些年下来,她都烦了,更何况家里其他人,“明泽是个好的,有他在,我是不用再为你操心了!”
“娘,各人有各人的缘法。小妹,你就随她去吧。她那性子不改,到哪都过不如意。”叶母对这个小妹早已经死心,“别管小妹了,娘,你不正也享明泽的福吗?”
姥娘一听也笑开了眉。从去年秋天开始,大女儿家的各时节礼都很丰厚,海货更是不断顿的吃。她家离叶家村有六七里地,并不靠海,原先想要吃点海鱼,还得上镇子县城花钱买。现在光外孙子送的都吃不完,还能余出一些送人。
“娘,家里有再买粮食吗?”叶明泽姥娘家家境和原先的叶家差不多,粮食不缺,却也多不到哪去,银子倒是有一些。
“有呢,我有让你大弟买。零零碎碎加起来,也有五六千斤。”姥娘家人口没有叶家多,家里只两个舅舅,全家人加一起也只十几口人。
“娘,你看今年景况,苗都长不起来,还不知道以后会怎样。有闲钱就买粮食吧。”
“现在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粮价又涨了,现在买不划算啊。”
“娘,您看着办吧。指不定今年就丰收了。”叶母只说了自己的看法,便没有再劝。这种还没影的事,她也只是往最坏的方向想,谁知道以后会如何。

☆、第20章 开垦荒地

三月份开春后,每次出海所得,叶明泽没有按照原先那样分配。粮食继续买,只是减小了比例。买的都是粗粮,容易保存的玉米之类占了大多数。
到五月初,两个月来,出海捕鱼一共获利一百两。除去买五千斤粗粮花了十六两银子,还剩八十四两。加上原先起房子剩下的二十几两,刨除花销,叶明泽手头还有一百两银子。
他打算再去寻摸些哨兵向导。阳山县人市比上次来时还要热闹。一个冬天后,熬不下去的人家越发多了。人多了,价格自然有所下降。上回一个壮劳力要价六七两,这回只要四五两。年轻妇人只要三四两,小孩子更是便宜,多数都作为搭头出售。
这次叶明泽没有拜托中人帮忙找力气大的,在蒋敬之的精神力加持下,他凭借被放大的感官已经能辨别出同类。他从辨认出的人中挑出五个给他感觉比较强烈又负累最少的,蒋敬之也同样处理,选了七个精神力较强的向导。这批人单身的占了一半,其他的只有一家是三口人,另外的都是两个人。
这次一共十九人,哨兵五人,向导七人,共花了七十两银子。这么下来,叶明泽口袋里又只剩下三十两,银子真不经花。
这批人,叶明泽打算先让他们去开荒地。村北靠近后山那边还有不少荒地。荒地三年内不用交税,不过对于叶明泽来说这点有没有都一样。他开荒地的主要目的是省钱。开荒不需要钱,只需要在三年内上地契即可。他完全可以到第三年再办理契约。荒地费用是一两银子一亩,比良田便宜多了。他现在最缺的就是钱,能省一点就省一点。
将这批人安置在蒋宅,宅子顿时人满为患。先这么凑合着,等过段时间,他再起一进院子来分流人群。
自从这天起,叶明泽强制要求叶家所有人都开始锻炼,包括父母弟妹和蒋敬之,一个都没有放过。那些哨兵向导则成为重点关注对象。
出海人员也做了变动。每次出海只带一个哨兵,并搭配一个向导。向导都归蒋敬之管,先教会他们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等他们适应后,开始实际运用,发现效果并没有叶明泽预期中的那么好。想想那些小说中最厉害的都是已结合的哨兵向导,他就明白了。他和蒋敬之算是已结合状态,因此达到了一加一远大于二的效果。不过效果虽没想象中那么好,也还是有效果的不是?
这些哨兵向导虽选的都是当时人市中能力最强的,但仍有强弱之分。叶明泽感觉自己和蒋敬之两人比这些人都强。这也算是幸事。经过仔细观察,自己家和大伯一家所有人身体都发生了变化。只是就他们夫妻和大堂兄能力最强,其他人变化程度参差不齐,但幅度都很小。神经大条点的完全感觉不出来。
叶明泽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叶家村人的身体情况,发现真的是所有人都有异变。力气之类明显变大的除了他们三个,还发现两个人,陆成和叶明轩。
剩下的十个哨兵和十个向导都一一搭配,被安排进行开荒。凡是哨兵向导组合,都是任由他们自己选择的,比起由叶明泽强制搭配,这样自由组合至少矛盾会小很多,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