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红楼之许阳的十八世纪 >

第34章

红楼之许阳的十八世纪-第34章

小说: 红楼之许阳的十八世纪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见没!这才真是让我狂喷一升凌霄血的同人作品呢!!尼玛JJ的妹子们写的那些都算啥啊!这公公儿媳的私通都能让刘大师给编剧成这样……

    我真的觉得《秦可卿之死》电视剧里面的贾珍根本是个汤姆苏……人见人爱啊!他亲生的儿子跟他一比都是一脸猥琐,结果他儿媳妇一看到自己的丈夫就摆出一脸贞洁烈妇状,然后就一脸屈辱的到公公那里求安慰……

    汤姆苏不可怕。不过,把老婆苏的变态了,把儿子苏的王八了,把儿媳妇给苏到自己床上最后硬是给苏死了……作为写出苏成这样的神作的刘大师,真的是独一份了。

    PS:看完这部作品,我真的觉得,按照这部作品的理论,身为儿子,有一个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的爹,做王八也是孝心的体现么嘛!

    同学们,刘心武的那些挖红楼隐私的推论你们真的还敢相信么??我觉得他老人家根本入错行了,他该直接去太阳报当记者的,真的不该研究红楼梦,忒玛太屈才了!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他的《秦可卿之死》《妙玉之死》……那真是红楼原著每一个词儿人家都研究“透”了!一个成窑五彩小盖钟他都能推断出一堆阴谋来……

    所以真的,千万别把他当红学家,他就是一个同人写手!写的久了就卖座了出名了……你们要是相信他那些理论,那红楼梦真没法看了。

    不过真的,到底有人看过《秦可卿之死》这电视剧没?好多情节我都忘了,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说错的地方……不过别拿他原著小说比,原著小说还没这么夸张的……主要是那个改编出来的电视剧我尊的忍不住想喷啊!而且我确认那个编剧绝对就是刘心武本人……唉唉唉好洗脑的电视剧。

    谁看过,谁看过?看过的报上名来跟我交流一下那充满天雷的见鬼的回忆啊?

    ——

    所以其实我最终想说的就是,看一部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去探寻故事里隐藏的故事……但是,不能舍本逐末,非要像狗仔队一样不爆出点狗血卖点引人眼球就难受,这是对原著的一种非常不尊重的表现。更不能把自己的推论当真相给大家洗脑……尤其是这种推论根本没有坚实的论证基础的情况下的。尤其是那些有影响力的人,更不该滥用自己“专家”的名头胡言乱语哗众取宠。

    前阵子为了写这个文,我去搜索各朝代的一些制度。结果正好看到一个专家赞颂明朝的继承法,说明朝的继承法人性化更合理,所以我们现在的婚姻法也是学习这种人性化平等化的精神。怎么个人性化平等化呢:在明朝之前的历代法律中,庶子的继承权是比嫡子少的,而奸生子完全没有继承权。而明朝承认了奸生子的地位,有一部分的继承权。甚至,如果绝嗣又没有过继孩子的情况下,奸生子可以拥有这个家庭的全部的继承权……

    这就是这位专家所赞颂的人性化合理化:这多忒玛的有现代精神啊,只要是亲儿子,就是外面野生的也可以回来把家产全拿走!这都跟现代法律有一拼了太先进了!是啊现在的婚姻法不也给小三儿指明了光明的方向么:一定要生下孩子啊,有孩子咱就有跟婚生子一样的平等继承权!

    所以,当话语权掌握在一群不知所谓的专家与法律的制定者手里的时候,世界会变得多么可怕!而如果我们真的完全去相信他们尊重他们,那又是多么的可悲。

    所以我才在跟读者留言的时候喋喋不休的一次次的重申,要多读书,多充实自己……

    我真的不是想教训人,这是我的体会。只有多读书,才不会被这个舆论导向乱七八糟,社会上专家学者也大多胡说八道的光怪陆离的世界给弄懵了,才会坚定的走自己光明正大的道路而不是被错误的观念引入歧途。

    ——

    跑题了,跑题了……真的跑题了。

    本来只是喷一喷那部神作……谁知道就说的这么沉重起来。我真是讨厌我自己这张嘴,太欠了,什么都批……

    可是管不住啊,我就是这么个不讨人喜欢的性子,怎么办?

    感谢大家听我唠叨。

    【第二卷】

 第一章

    却说林如海一路舟车劳顿,终于到了京城。他一下船,便看到自家京城老宅的管家林忠带了一群下人在岸边迎接他,老头子满头的白发,满脸的皱纹儿,一见林如海,眼泪便扑簌簌的下来了:“恭喜老爷高升,老奴来接老爷回家了……”林如海连忙上前扶起林忠,也落了泪:“忠叔快快起来,这些年辛苦您了!咱们先回家罢!”

    林家在京城是有宅子的,只是过去是侯府,后来最后一位林老侯故去了,便摘了侯府的牌子,家里也把逾制的地方改了。如今林如海升了官,匾额便又改了新的,家里也重新修整了。

    毕竟过去是侯府,虽然比不上荣宁二府,却也是个有花园有流水的大宅。因林如海的高祖父怀念江南生活,所以当日封侯建府的时候便没有按照规整的格局建那种整个儿的几进几出的一层层的院落。而是有些像许太太在扬州买的那座宅子的样子,进了大门之后,整个宅子便分了东西两部分,也是东边是园子,西边是住宅。且园子倒比住宅大了一半儿。

    东边是个占了整个宅子一大半儿的大园子,里面亭台楼阁,分别有几座精致的房舍,有两座大些,有小院子围着,里面有小小的四五间,或是六七间房舍。有一座小些,是靠着假山而建的三间房子,只靠树木遮掩,还有一座独立的二层小楼立在园子中间的小湖中央……院子最北面又修了座很是宽敞的有个大厅的几间房子,却是游园时聚会游戏的地方。

    虽也是住的房子在宅子西边,但是格局与许太太那个宅子却是有点儿不同了,许太太那边提起来说是从南到北一溜五进的院子,但其实正经的院子只有三个。而林如海这边却是实打实的五进院儿,从南到北一拉溜实打实的五个大院儿,后面两个大院儿因最大,还另隔开了变成了四小院儿。

    侯府大门便修在正对着西边这一溜院子的地方,这样进了大门,便有一条平整的甬道从南到北通下去,仪门,正厅,穿堂,然后便是做了林如海外书房的一座大屋,正房名唤肃和堂的,五间正房十分巍峨,接见外客并在家办公读书皆在此处。

    再往北走的一个院子则是林如海起居的地方,叫做逸仙居。也是五间正房跟厢房数间,孟姨娘跟着林如海在这院子住着,当然她有自己的房间,她带了两个丫头在东厢占了三间房住下了。

    这院子再往后的院子修的很是精致,开阔明亮,院中满是花草树木,房子倒没林如海那两个院子高,正房五间耳房两间又有东西各四间厢房。这院子自然就是为林黛玉准备的了,林如海特地把名字改了叫做安和苑。虽黛玉不在,孟姨娘却依然放了三个人在安和苑里整饬花草收拾房间。逸仙居与安和苑的东边皆有角门通向花园。

    过了安和苑,便是被隔开的两个大院子,这俩院子的格局整个儿是被重修规划过的,南北两个院子,变成了东西各两个的,南北并列的四个小院儿,两个贴着花园儿,分别有东角门通到园子里去,这两个院子本也是家里人住的,不过林家人少,所以经常空着。另两个小院儿的西墙却挨着大街,有小门直接通到大街上去。当日这两个院子却是林老侯借给两个在京做官的林家小辈儿住的,所以对着家里的那道门反倒是经常锁着的。不过后来林家一直人丁稀薄,这两个院子居然有六七十年没有正经住过人了。

    因一时半会儿用不上,于是孟姨娘便命人把这些院子依然锁了房门,每个院子只留了一个人天天打扫。

    林如海说孟姨娘太讲究,家里就这么几个人,她便是自己收拾一个院子出来舒舒服服的住也没什么。孟姨娘听罢怒道:“胡说!咱们家的院子不像别人家把院子隔了又隔到处跨院儿,便是那四个小院儿也都是整齐的主人用的院儿,我一个姨娘占那么一个院儿像什么样子!当我不知道么?你就想把我赶的远远的,省的有人唠叨你!”

    林如海大笑:“你也知道自己唠叨?当日母亲总说你话少,说你如何的温文懂事讨人喜欢,现在可不是也成了讨人嫌的唠叨老太婆了!”

    恨得孟姨娘咬牙切齿直想捶他,到底还是忍住了。扭头让人连做了两天馒头卷子包子饼,就是不做一口林如海喜欢的米饭,把林如海弄得哭笑不得。只是不等他开口要米饭,孟姨娘便先心疼他吃的少了,特地的吩咐厨房拿了上好的胭脂稻,蒸了给林如海端上桌去。

    林家虽然人口一直不多,但开国时毕竟是侯府的规格,连同原址上的一座明朝的留下来的老宅,太祖划了60亩地(注1)出来给林侯建府。实在是当时孟老先生发了狠,把京城的满人几乎杀了个干净,满人几乎被清空了,再加上之前京都的攻坚战哪里会不激烈?普通老百姓也死了大半,因此这样下来,北京城里几乎少了一半的人口!尤其是那些大宅子真的是十室九空。

    所以建国时京里真的是空出了好多地方,于是江太祖给手下人分宅子的时候那叫个豪迈啊,要不荣宁二府怎么就占了大半条街呢?只不过当时百废待兴,好多家分的宅子压根没法住,就跟宅基地差不多,那些宅子大都是勋贵们自己修的,江太祖实在没时间挨个给他们修宅子了。林府也一样,除了不能逾制,里面的格局全是自己规划,人口少要不了太多的房子,就使劲儿建大园子。因积年老仆往往容易生事,所以林家一般三代以上的家奴便会免了身价银子放出去,体面些的还会另赏安家银子甚至田地。而在林家当值的因为少有几代的老仆,因此亲眷也少些,并不如京里一些人家,仆人再有后代,后代再有后代,仆人多的连活儿都安排不下。

    林如海一回来,那些因主人在外,宅子里用不到,便在外找活儿干的下人便也被召集回来,另有家里有十岁以上的姑娘小子也带来了,连同林如海带回的下人,总共50余人。

    孟姨娘粗粗一算,也勉强够用,只是要再采买几个周正的小丫头与家里这几个小丫头一起调教,等黛玉回来挑了用。扬州那边风气简朴,最讲究的小姐也不过三四个丫头,比如黛玉,贴身的丫头其实只有雪雁春纤二人,贴身伺候足够了,出门也就是带这两个,其他都是下一等的正经干活的,她的院子上下全算进去统共四个丫头两个婆子,于一位小姐而言算是相当奢侈的配置了。可是京里不同,各家攀比惯了,如林如海这样二品大员的嫡女,出个门都要带个两对儿三对儿的大丫头撑门面,便是林家人都不惯如此,也只能入乡随俗了。只是毕竟林家一向不愿意攀比这些,孟姨娘估摸着以后屋里伺候的体面丫头再加两个就成了,院子里也添两个,考虑到有些丫头年纪大了要放出去,再提前训练两三个备用,足够了。

    虽初回京城,孟姨娘倒不是特别忙乱。毕竟林管家在林如海回来之前便把家里打扫的一干二净,她只要把从扬州带回来的东西归置好了就成,只是许多规矩得再理理了。

    林管家年纪大了,已经快七十了,他是老侯爷从小的书童,所以林如海叫他一声忠叔并不过分。不过毕竟年纪大了,过去是看老宅,现在林如海回来,却不能再让他做大管家了,实在是太累,老人家身体受不了,便依然让自己在扬州时的管家钱明河做大管家,老管家林忠逐渐把工作移交了。

    老林忠倒也没什么意见。其实他早就被老侯爷放了良籍,他的儿子在京郊买了几百亩地,早做了个小地主,几次想接他去享福,只是他不舍得离开林家罢了。如今林如海回来了,他老人家也就放心了,便告辞准备回儿子家。林如海挺难过的,但是再没有拦着人家回家跟儿孙团聚的道理,好在京郊并不远,想见面也容易。便又送了老人三百两银子傍身,又派新任的大管家钱明河亲自跟车把老爷子送回京郊家中,顺便又把老爷子的曾孙子林平接到了家里——他答应帮忙把林忠的大曾孙送到官学里读书,林平恰是他家脱籍后第四代,可以参加科举了。

    当然这些都是细枝末节的后话,林如海首要的任务是面圣。

    面圣的过程并没什么波澜,圣上登基六年了,林如海是当日老圣人为现任皇帝准备的一批新血中比较出色的一个,老圣人当日就没少让自己的宝贝儿子多跟当时这些未来的中流砥柱打交道,所以林如海跟现任的皇帝还真的挺熟的。皇帝看他在扬州呆了不到四年,头发就白了不少,很是不忍,也有些庆幸自己及时把林如海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