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贤妻生存守则 >

第168章

贤妻生存守则-第168章

小说: 贤妻生存守则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死了丈夫带着儿女过活,不忍心她们孤儿寡母在外头受了委屈。若是性子好些,说不得当初还有心给自己的儿子做媳妇。
  陆青苑见婆婆神色不好,忙道:“正好我也想去看看韩三奶奶。”
  孟夫人点头允了,陆青苑福福身出来,回到自个儿屋里吩咐丫头预备礼盒不提。
  且说李夫人母女,拿着孟家的帖子拜见,陆青苑时常去韩家,门上的人皆知孟大奶奶与自家三奶奶关系亲厚,就是放进来再去通报也是有的。
  到了垂花门下轿,说明是去给太夫人请安的,门上的婆子一边打发了人先去通报,一边领着李夫人母女赶过去。
  此时恰到了初秋的时节,前两天一场雨滋润,天儿没有酷夏时节那般热,李夫人这一路走来,瞧着韩国公府处处布局精巧,令人流连忘返,少不得想起儿时,以及以前丈夫还在世的光景,不由得悲从心生,越走越慢,被带路的婆子甩了好大一截,亏得李淑华提醒,李夫人才醒悟过来,心里愈发坚定了要将女儿嫁过来的决心。
  韩睿龙与韩睿钦出门已有半个月,二老爷的平安信今儿恰好送来,送信的人因为顺路便带去给了韩睿华,韩睿华打发人送回来交给了安静茹。
  安静茹正好在太夫人屋里,太夫人有些头晕,屋里略识得几个字的丫头就是吉祥,三奶奶在场吉祥却不好意卖弄,央求安静茹读给太夫人听。
  信上已经说明,二老爷移至关内养病,就是没人去接,中秋节前也能回来。安静茹暗暗地算了算日子,朝廷的决定二老爷现在是肯定知道了,但二老爷写这封信时,消息应该还没到,隐隐约约想到了什么,却被太夫人不冷不热的话打断。
  “老二能平安回来就好,没得为着他的事儿,总有人推三阻四。”
  安静茹只当听不明白,陈氏说老人家顺着些就好了,微笑道:“二爷和四爷去接,说不得还能提前些日子呢。”
  太夫人淡淡的,几乎不易察觉地冷哼了一声。吉祥见太夫人和三奶奶都不说话,气氛有些怪,忙笑着问:“三奶奶身子可好些了?”
  其实细细想想,安静茹也不是完全不能理解太夫人的心情。二老爷一把年纪丧了正妻不可能再娶,韩睿龙的继室没进门,二老爷几个儿女的大事却等不得。太夫人也完全可以抛开手什么都不管,可沈氏已经把姜氏和刘氏都得罪了,她不管谁来管?不管是为着韩家的体面,还是想着孙子孙女都好,作为一个半身入土老人,到底也是一片慈心。
  吉祥这般问,安静茹顺着点头,道:“吃了几计药,倒是好多了。”
  吉祥何等急智,笑着朝太夫人道:“说到底太夫人担心二老爷,夫人奶奶们却是担心太夫人,如今确定二老爷没事儿,太夫人安了心,夫人奶奶们也安心了。”
  话里的意思便是,安静茹这一病,说不得就是因为担心太夫人呢。不过几句话,就给了太夫人和安静茹台阶下,不愧是太夫人身边倚重的大丫头。
  太夫人脸色略好看些,嗔怪地瞪了吉祥一眼,道:“别竟给自己脸上贴金,忘了自个儿的身份。”
  吉祥随即朝安静茹福福身,笑道:“奴婢自不量力,三奶奶大人大量,别和奴婢一般见识。”
  安静茹微微笑了笑,脸上并无半分恼色,却是站在后面的春香,不由得握紧拳头。太夫人旁敲侧打的本事,可见一斑。这是告诫三爷和三奶奶,都别忘了自个儿的身份,三爷并非韩家真正嫡支的血脉。
  春香见安静茹神色泰然,只是她心里却受不了自家姑奶奶添这些堵在心头,正要说话时,门上的婆子进来禀报,“李夫人来请太夫人的安。”
  太夫人是已不太记得这个李夫人,上次李夫人来府里后,中间就发生了二老爷出征一事,太夫人一颗心都落在了二老爷身上。想了半天未果,还是吉祥提醒道:“是忠勇侯府的亲戚。”
  太夫人这才想起来,摆摆手道:“难为她有心来一趟,请进来吧。”
  安静茹想走却也不好走了,客人来没得让太夫人去招待的。不多时就瞧见李夫人携女儿进来,带路的婆子送到屋里便福福身告辞。李夫人热情地上前朝太夫人行了礼,安静茹起身行了一礼,李夫人打量她两眼,穿着家常服,形态看起来消瘦,再看自己的女儿,虽穿得不及韩三奶奶,可若是那身衣裳穿在自己女儿身上,就比她穿着好看多了。
  再一想如果女儿嫁了韩家二爷,将来绝对有一身浩命霞帔,韩三爷虽然是两榜进士,大周朝要三品以上的品级才能封浩命。两榜进士那也要熬些年才能熬出来的,若是一个不好,政绩上犯了错,就是熬也未必能熬到。
  心里竟洋洋得意起来,拉着女儿的手笑道:“还不快见过韩三奶奶。”
  李淑华红着脸行了礼,安静茹又得体地还了一礼,礼毕方才落座。李姑娘是客,安静茹是主人,因着辈分小,亲自接了茶呈给李夫人。李夫人愈发得意,八字还没一撇,就真把自个儿当韩家的亲戚,笑吟吟道:“难怪我那侄儿媳妇总说韩三奶奶好,虽是小户出身,模样齐全不说,还这般知书达理,落落大方竟也十分难得。”
  如果抛开前头那一句,这话听着就顺耳多了,安静茹浅浅一笑,李淑华从丫头手里接了茶,就低头吃茶去了,脸红的能滴出血来。
  太夫人淡淡笑道:“她和孟家那位儿媳妇是从小儿玩到大。”
  李夫人听出别样的意思来,这话原有谦虚的意思,可也有不给脸子和意思。李夫人当即便确定,韩三奶奶并不受韩家太夫人待见。想来也是,韩三爷再有本事,也是韩家长房过继的儿子,并非太夫人真正的孙子。
  抿了一口茶,笑着朝太夫人道:“从小儿玩到大的,不过是儿时,嫁做人妇还能来往的,倒是缘分。说起来,若不是这般,我就是想来拜见老太君您,也寻不着机会呢。”
  想来拜见她,又两次都把女儿带在身边。太夫人的目光不由自主地落在李淑华身上,屋里其他人也回味过来,李淑华只觉如坐针毡,浑身不自在。
  太夫人便叫安静茹带着她去找容兰玩耍,“她们姑娘年纪相仿,听我老婆子说话也无趣的紧。”
  李夫人心里就是一喜,掩都掩饰不了,忙笑道:“小女不懂规矩,万一冲撞了三奶奶和府上的姑娘,就请多包涵了。”
  女儿在场自然是不好议亲的,太夫人主动叫女儿不在跟前,可见是有意了。李夫人巴不得李淑华和安静茹能生出翅膀立马离开的模样,惹得吉祥都忍不住掩嘴偷笑。
  这般急切倒不像是嫁女儿,竟像是赶鸭子上架。
  待她们一走,李夫人便殷切地望着太夫人,太夫人端着茶杯吃茶,心下自是一番考量。觉得李家的姑娘配不上韩睿龙,但又立马想到姜氏当初认定安静茹为儿媳妇时的考量。怀哥年纪小,虽然舅家已经不是侯府门楣,但到底势力还没有尽数退去。若是怀哥受了委屈,还有舅家可依靠。找个门楣不对的对怀哥却是有利。
  可这李家姑娘一瞧便是软弱的,性子太软和,照管家务就吃力,上面没有婆婆提点帮衬,自己没几年活头,最后分了家,作为韩国公府的当家主母,年纪太小压不住众人不说,娘家无权无势,长房、三房会不会帮衬韩睿龙不得而知,出门交际应酬也怕是拿不出手的。
  倒还不及华哥媳妇,她行事谨慎,说话做事得体,就是别人说她小门小户,她也能坦然待之,大有油盐不进的模样。这样一来,反而是说她的人下不了台。
  太夫人心里犹豫不定,别见李夫人望着自己,方搁下茶杯笑问:“听说你还有个儿子?”
  李夫人不免有些失望,不过问起自己的儿子,她也是骄傲的,“犬子不及太夫人几位孙子,都是能人,读了几年书,认得几个字,许是祖上庇佑,前年院试擦边儿过了,如今是生员。”
  十六七岁考个秀才,放在普通老百姓家,那是祖上不知烧了多少高香才能够的,但放在读书人家这样算不得什么。若是十几岁连个秀才都不是,怕是仕途之路已经无望了。天下秀才何其多,能考了举人再脱颖而出考了进士,一百人当中也不过几人罢了。
  太夫人见多识广,倒是知道底层百姓想要光耀门楣,唯有读书一条路。李夫人这般骄傲地说起来,她反而觉得李夫人没有见识。其实,大户人家认真读书的人更少。
  李夫人一直留意着太夫人的神情,见太夫人不甚感兴趣的摸样,遂笑道:“说起来,犬子竟不如小女,可惜小女是女儿身。”
  贬低儿子抬举女儿,太夫人笑容更淡了,道:“女子无才便是德,身为姑娘家,略识得几个字那是为了明道理,读的多了反而与自身无益处。”
  李夫人讪讪地附和道:“太夫人说得极是,我也是这般教导小女。”
  太夫人更觉与她说话毫无趣味,偏李夫人没看出来,又说起自己如何教导儿女,明里说没教导好,暗地里却是句句都在说女儿如何好。殊不知,本来还把李姑娘纳为考虑范围的太夫人,心里已经直接否定了。
  眼见着太夫人露出乏意,如意给门上的小丫头打了眼色,容兰和安静茹陪李姑娘过来告辞。李姑娘听母亲黄婆卖瓜似的说自己的好话,活像自己嫁不出去,恼的无地自容。轻轻扯了扯母亲的衣袖,低声道:“表舅妈说今儿亲戚要来,咱们还是早些回去吧。”
  李夫人这才醒悟,看清楚太夫人略有些不耐烦的意思,讪讪地住嘴,起身告辞。
  太夫人挥挥手便叫容兰、安静茹送客。
  依言将她们送上轿子,容兰有意与安静茹亲近,说去看朝哥儿,随安静茹到了荣恩轩不提。
  且说李夫人,被太夫人最后那不耐烦的模样惹得恼了,也不要女儿做另外一顶轿子,两人挤在一起。拉着女儿的手道:“真正看不起人,你也是我娇生惯养的,嫁给韩家二爷做填房,吃亏的分明是咱们,却好像他们吃亏了一样。”
  李姑娘羞得没地方藏,李夫人说了好一阵,解了气又忍不住唉声叹气,“那韩三奶奶出身也不好,说起来你比她强多了,偏偏就没人家的命……”
  说着说着,竟想起太夫人不待见韩三奶奶的事儿来,虽然韩三爷是过继的儿子,可人家有本事。那韩三奶奶前儿不是病了么?今儿瞧着精神也不太好,说不得……
  李夫人刚这么想着,忽然天旋地转起来,她没坐稳,飞扑着扑到了女儿身上,只听得“咔嚓”一声,竟是轿子的衡量断了。外头抬轿的人忙隔着帘子赔不是,李夫人好容易从女儿身上坐回去,瞥了一肚子火气没地方撒,张口便道:“真正狗眼看人低,我是瞧着你们没有活路方雇了你们的轿子给你们一口饭吃,你们倒好……”
  还没倒真正的闹市区,这里人烟罕至,外头也听不见别的声音,李淑华却知,上轿时轿夫已经提醒了,叫分开坐。母亲坚持非要一起,现在除了事儿,委实怨不了轿夫,忙劝道:“母亲别气,好在没有在大街上,咱们在这里等等,叫他们去抬轿子来。”
  外头就传来答应声,借着有人飞奔而去。李夫人怪韩家不会安排,也不知道安排一辆马车送她们。但叫她回头去找韩家的人,她又拉不下这个脸,一肚子火气不好往女儿身上泼,便朝着外头的轿夫骂了一阵。
  那轿夫恭恭敬敬垂首立着,一句不敢搭言,等客人说完了,方毕恭毕敬地道:“这轿子是已不能坐了,还请夫人姑娘去后面那轿子上避一避。”
  李夫人拉着女儿的手出来,正好一行三辆华丽的马车在前头停下,马车上走来两位做丫头打扮的少女。走过来朝李夫人母女见了礼,笑吟吟道:“方才我们姑娘在车上听说夫人姑娘的轿子坏了,不知夫人、姑娘要去何处,我们姑娘或许可以送一程。”
  李夫人原是不肯,偏偏瞧见对街有几个男人骑马过来,看情形那些人是不打算回避的,少不得依着丫头的话,给了轿夫赏钱便去了马车。说不得还能借机攀上别的关系,这样的华盖宝马车,却不是一般人家能坐的规制。
  上了马车,就瞧见里头还有两位衣着不凡的丫头,正方却坐着一位姑娘,穿着一身秋海棠苏绣衣裳,手腕上一对红珊瑚手串,因是全套的头面,头上两只红珊瑚流苏簪子,圆润的耳垂上一对红珊瑚耳钉,衬托的肌肤若雪,白里透红,明眸皓齿,叫人眼前一亮。李夫人竟看的有些呆。
  两个丫头掩嘴好笑,见自家姑娘不说话,笑吟吟道:“马车里不好见礼,请夫人姑娘赎罪,不知夫人姑娘这是要去什么地方?我们姑娘不忙,倒是可以送送。”
  李夫人羞愧地红了脸,报了孟家的地址,那姑娘不由得抬起头,眉毛微蹙,很快换了一张笑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