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都市电子书 > 种田之竹马恋青梅 >

第43章

种田之竹马恋青梅-第43章

小说: 种田之竹马恋青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艳像是认识人一样,看着李四爷,笑的更开心。
就连李四爷这样严肃的人,都被她逗笑了。
李国庆看着那一幕,知道爹娘是答应了。
才算是放下了心。
又跟他们说了很多话,商量了下每月打回来多少奶粉钱,才跟陈玉莲回家了。
第二天,他们就去了外地。
这以后,陈玉莲都是跟着李国庆在外边的打拼。
每年有苦有乐,但却是陈玉莲婚后难得的欢乐时光。
一年后,李艳两岁,她又怀孕了、
满怀希望,怀胎十月,生下来的却还是个女儿。
四奶奶的脸拉得老长,带着李艳就走了、
还撂下话说,这个女儿,爱让谁养谁养,她是不管了 。
陈玉莲偷偷地哭了一场,无奈地跟李国庆商量了下。
把孩子交给了陈大娘。这个孩子跟她很像,一会说话,就小大人似的,什么都懂,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很像陈玉莲小的时候的样子。
陈大娘和陈大爷,打从心里喜欢她,家里有好吃的,宁愿自己不吃,也要让给小李丽吃。
后来,李丽和李艳念书了。
李丽的成绩出奇的好,李艳却总是垫底。
在老师连续夸了李丽几次之后,陈玉莲更加喜欢这个不论长相还是性格都随她的小女儿。
对待李艳却没那么用心。
她心里还没过去那个坎。
而且,对李艳跟四奶奶亲近一些的行为,她打从心底排斥。
记得有一年,她刚从外地回来。
李丽见了她就扑了上来,喊妈妈。
李艳却躲在了四奶奶背后。
那天,陈玉莲记得清清楚楚,不明白为什么同样是几年后才见面,小女儿李丽都能认出她来,大女儿李艳却害怕她。
直觉告诉她,这个女儿不爱她。
所以,她也不爱这个女儿。
等到后来,枝儿怀孕,并生下来一个大胖小子的时候。
陈玉莲的某些心结更加严重。
她迫切地希望能生个儿子。
李国庆的生意越来越大,应酬也越来越多。她总觉得,她快拴不住他了,总是在家里疑神疑鬼地猜测。
有时候猜到伤心处,都能抱着两个女儿哭起来。
这个时候,李艳总是害怕地躲闪,而李丽却能因为妈妈的哭泣而哇哇大哭。
后来长大后,李丽对从小听到和见到的陈玉莲的遭遇,深深地同情,并且怨恨那些不能善待她的亲人。
李艳却是在一个个恐慌的日子里,越加恐慌。
那个时候的陈玉莲,已经有些神经质了、她钻入牛角尖,执意觉得李国庆背叛她,认为只有生了儿子才能改变这一切。
陈大爷想起当年算命的王瞎子批的字,说是要防小人。
就有些担心,自己的女儿三十多岁了再怀孕生孩子。
但是没办法,陈玉莲就是要生。
他那个时候已经为病痛折磨,操劳了一生,还要为女儿担惊受怕,身体越加不好。
就在枝儿的儿子生出来不久。陈玉莲也怀了孩子。
她欣喜若狂,小心安胎,对李丽都很少关心,一心扑在这个孩子上。
但是,这正是悲惨的开始。
陈玉莲年纪已大,生孩子困难。怀的这个孩子,又是个男孩,胎儿过大,导致难产。孩子最后剖腹取出的时候,已经没了气息。而执意要保孩子的陈玉莲,也没能熬过最后。
据陈大娘说,她的最后一句话,就是问,“国庆在吗?咱们儿子出生了。”
李国庆那时当然在,但是在门外。
他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并不觉得生孩子有多困难。
直到病房里传出哭声的时候,他才意识到,他的两个孩子,没有了母亲。
陈大爷在得知女儿的死讯时,急火攻心,一口气没上来,差点背过气去。
他已经缠绵病榻好几个月,苦苦支撑,只为了能听到女儿母子平安的好消息,谁知道却等来这么一个噩耗。
他只捱了一天,就去世了。
在陈玉莲下葬的当天,自己一个人在屋子里去世了。
陈大娘发现的时候,哭晕了好几次。
一夕之间,失去了两个至亲,对她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她没有儿子,李国庆和几个近亲帮忙料理了丧事。
之后只隔了几个月,她因伤心过度,百病缠身,也在一个雨夜里去世了。
就这样,李丽失去了三位疼她至极的亲人,从此以后,她再也没有听到有人夸奖她,在她考好成绩的时候奖励她,做错事情的时候批评她。
她成了孤儿。
唯一庆幸的事,就是她还有马永贞。
那是她整个黑暗时光里唯一的、仅剩的温暖。

番外三

少不更事的触动,总是最动人。
当心底最深处的一根弦被拨动时,那种颤抖,悸动,以及最初体验到的甜美味道,如同烙印一般,能深刻在灵魂里,历久弥新,永世不忘。
这种感觉,犹如陈玉莲之于李国庆,李丽之于马永贞,王长宁之于李丽。
看似复杂的关系,只有一个共同点,青梅竹马间的初恋。
陈玉莲和李国庆之间的感觉,有种英雄情节。在陈玉莲受欺负,最希望帮助的时候,李国庆憨头憨脑的出现了。
陈玉莲在那一瞬间沦陷,并为之牺牲了一生。
马永贞和李丽之间,则是互相温暖。
两个人,在最孤苦的时候相遇,相依为命的度过了童年中最美好的时光。
马永贞觉得,李丽是他童年生活中的绚烂的烟花,李丽同样认为,他是她生命中最美的风景。
而王长宁对李丽的喜欢,却有些莫名其妙。
他自己在那一刻交出了心,并奋不顾身地追了好多年。
李丽可能都不记得他们初次见面的场景了。
但王长宁永远记得。
因为……太尴尬。
初中一年级,有一天,他拉肚子,一头扎进了女厕所……
李丽就在那个时候出现了。
每次王长宁想起这一幕,都尴尬的想把头缩进肚子里。
没脸见人了。
当时李丽震惊地发现这个厕所里的异类,没有尖叫,却掐着腰骂了他好大一顿。
王长宁从小就格外受女性欢迎,还是第一次被人骂,也是第一次这么难堪。
这么多的第一次,让他见到李丽的时候,总有难以言说的悸动。
后来,他总是不经意地就寻找李丽的身影。
几经打听之后,才知道那个凶巴巴,圆眼睛,小酒窝的女生叫李丽。
很闻名的李丽。
李丽成绩很好,人很清高。
总是莫名其妙地跟人争吵。
总是只和一两个人玩。
还很傻。
这是她曾经的挚友偷偷跟人说的。
李丽一旦跟人交朋友,就很信任他们。
有了生活费就请她们吃零食。
你要是问她为什么,她还会不高兴地反问,“朋友之间不是这样的吗?我以前遇见的……”
“谁要听她以前的事啊。”女生们得意地跟王长宁说。她们围住他,七嘴八舌地报告自己知道的消息。
比如,如果她们能帮李丽做些事情,哪怕是衣服掉了,帮她拣一下,就能很轻易获得零食,或者平时求不来的数学题答案。
在那个时候,她总是特别慷慨。
这不是傻是什么?
那些女生偷偷地笑。‘
而且,摆脱李丽很简单,只要不理她就行了。只需要两三次不跟她讲话,她自己都会不主动去找她们。
王长宁在听到这个传言的时候,气的不行。
怎么会有这么傻的人,由着别人骗?
那天明明看着她很凶的,难道只是间歇性地发脾气?
他跟自己说,永远不利用李丽,永远不骗她,如果可以,他愿意保护她。
做下这个决定的时候,他有些羞涩,仔细思考,却得不到答案。
他懵懵懂懂的觉得,他想跟李丽亲近。
他用好人缘打听到了这些消息,却大发雷霆地骂走了那些人。
因为长了一副清秀的娃娃脸,女生们都喜欢跟他玩。
还有高年级的女生们喜欢拿着零食过来找他,让他喊她们姐姐。
他虽然是初中生,但也稍微明白些她们的心思。跟男生做朋友比较有面子么。因此,虽然不太喜欢她们,但是有零食送上门,他就抱着不吃白不吃的心思,全盘接受。这是他从小就有的待遇,并不觉得有什么异常。
他注意着李丽的行动,一有时间,就跑到她们班门口看她在做什么。
就这样注意了两年,等到初中毕业的时候才鼓足勇气跟李丽打招呼。
“你是谁?”
王长宁还记得李丽说这话时稍微上挑的语气,以及睁得圆圆的大眼睛。
她早已不记得他了,但他却听见自己心底的声音。一见倾心。
这以后,李丽发现,她的视线里,随时随地都能出现王长宁打闹的身影。真是花心啊,她感叹。每天玩耍的女生,都不带重复的。
如果是马永贞,就肯定不会这样。
马永贞只跟她一个人玩。
李丽托腮微笑。

后记

本文开坑于2014年3月19日,完结于2014年5月8日,历时51天,共写203167字。
写这个后记,只为了给自己一个交代,以纪念我完成了自己写文路上,真正意义的第一本小说。
并不是第一次来晋江,2013年初,曾来过月余,或者不足一月。因为琐事离开,心里却很遗憾。
后来打算开文的时候,就选择了这里,也算是之前的继续。
找开坑题材的时候,我思考了很久,最终选择了现在的素材。
原因有二,一就是这故事我极为熟悉。然而,真到动笔的时候,我才知道这有多麻烦。因为印象太深刻,写的时候又需要不断的回忆,因为都是悲惨遭遇,这很大地影响了我在现实中的情绪。到了最后,本来是享受的事情,对我却成了折磨。另一个原因就是,写的顺畅。我以为写个很熟悉的故事,总比要自己YY要好的多。事实证明,我写作技巧方面还很欠缺,不管是文笔还是架构,都不能说是成功。
但是不管怎么说,我完结了它。
虽然数据不算高,但真的也有人在看。
开坑的时候,我顺从自己的内心写文章,每敲完一个章节,都虔诚地等读者发现它,阅读它。然后,如果可以,再给我意见。如今,我求仁得仁。
文章一经开始,就收到了几个姑娘的建议。碧海难奔、一叶苇、秋娘子、小狐狸、星星……他们给了我最初和最后的支持。从排版、到文案、标题、再到故事叙述,她们教会了我很多,让我获益匪浅。其实,我并不认识她们,求指点的话,也是试探而毫无自信,说之前就已经做好了无人问津的准备。但事实上,世上热心人还很多。素未谋面,毫无交集,她们却能好心帮助。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对我来说却是醍醐灌顶。我真心感恩,并在这里再次鞠躬感谢。
除此之外,整个写文的过程中,最让我自豪的是,我耐住了寂寞,经受住了第一轮考验。虽然以后写文的路还很漫长,并且崎岖,但我仍为自己鼓掌。
——这里所有的点击都是来自读者,我甚至没有刻意点击过任何章节一下,哪怕是在连续三天无人阅读的情况下。那时的数据真让人泄气,连更几章章章挂零,我坐在电脑前,隔几个小时刷一下后台,希望读者进来,又怕他们看到是零的时候扭头就走。但最终,我克制住了,没做一个虚假点击。完结的时候,我自己看着各种数据,庆幸那个时候管住了自己的手,没有自己点文,来让它看起来不那么惨淡。
假的永远成不了真的。如果我那么做了,恐怕我根本坚持不到现在——因为我可能会因为无法分辨哪个是读者点击,而丧失了写文的信心。
正因为这样,我才能在完结的时候,没有任何心虚和遗憾,单纯骄傲地看着文章,然后点击“完结”,宣告本文顺利结束。
它是我栽下的第一粒种子,现在,它给了我结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