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耽美电子书 > 秀色锦园之最强农家女 >

第284章

秀色锦园之最强农家女-第284章

小说: 秀色锦园之最强农家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教会凌璟做生辰蛋糕,时辰已经不早了,两人去天景处歇息了一会儿,之后,卫长蕖又陪凌璟用了晚膳,这才吩咐素风,谷雨赶了马车,赶回十里村。
    七月时晴时雨,连续几天娇阳明媚,又时而下几场阵雨,田地里不缺水,气候又温湿得宜,很适合农作物生长。
    卫长蕖原本预算着,地里的苞米,高粱应是在七月底,八月初成熟,这阵子,天公作美,成熟期足足提前了十多天。
    索性蚕房那边没什么要紧的事儿了,七月中旬只顾着将地里的苞米,高粱收进仓便成。
    田埂上,一道紫色纤细的身影负手而立,田风徐徐,拂起她紫色的裙角。
    “蕖儿,今年这苞米,高粱长得可真好哟。”
    江云山睁大双眼,眺看着眼前大片大片的高粱,玉米,笑得嘴巴都快合不拢了。
    那苞米棒子又粗又长,一根棒子就将近一斤重,粒多饱满,沉沉的挂在苞米杆子上,远远看着老喜眼了。
    高粱地红艳艳一片,一眼望不到边,随着田风,翻起一道一道的大浪子,熟透的穗子在风中沙沙作响,声音甚是好听。
    他种了半辈子的地,可还是头一次见到如此丰收的景象。
    见江云贵一脸喜色,卫长蕖只是抿着唇,淡淡的笑了笑。
    前世的时候,见惯了杂交水稻,杂交玉米,杂交品种的产量可比她现在种的这些高粱,玉米高多了,是以,见到田间苞米,高粱丰收的景象,她并没有太过惊奇。
    不过这个时代,粮食的产量低,她能将玉米,高粱种成这样,已实属难得了,也难怪他二舅会这般激动。
    卫长蕖站在田埂上,脚下正是一块玉米地,她微微倾身向前,伸手掰了一根苞米棒子,一手抓稳了,另一只手利落的将苞米壳剥落下来。
    青黄的苞米壳被剥去,露出里面的苞米须和金黄色的苞米粒子。
    苞米须呈深棕色,贴在玉米棒子上,确然是成熟,卫长蕖将苞米须扒掉,又搓了些玉米粒在手心中。
    那苞米粒轻轻一搓,便脱落在了手心中,没有嫩皮,粒大饱满。
    “二舅,明日先安排人摘苞米吧。”卫长蕖淡淡道,说完,便将手里的玉米棒递给江云贵看。
    “已经可以轻松搓下颗粒了,可以摘了。”
    江云贵从卫长蕖手中接过那苞米棒子,拿在手中,顺手掂了掂,好家伙,真是够沉的。
    掂弄完,他也搓了两把粒子,这才笑容满面对卫长蕖道:“好吶,蕖儿说咋做就咋做。”
    看了一块苞米地,卫长蕖担心日照不均匀,其他地里还有未成熟的,便又在田地里转悠了一圈,每到一块地,便摘一根玉米棒子下来,搓一把玉米粒子瞧看,走完一遭,并未发现有晚熟的,这才转到了高粱地里。
    走在田埂上,顺手揪了一把高粱穗,剥开几粒高粱米瞧看。
    剥出来的高粱米几乎都圆润,饱满了,摘完地里的苞米,再行割高粱,时间上应该恰恰好。
    翌日。
    用过早膳之后,江云贵,王老实,李安,卫文水全部出动,四人领着村里的一群壮汉,担着箩筐,风风火火就下了地。
    村里的汉子常年下地干农活,腿脚灵便,胳膊粗壮,全身上下有的是力气。
    一个上午的时间不到,就掰了三十四担苞米棒回宅院。
    储存生苞米棒的地儿,卫长蕖已经提前吩咐几个丫鬟腾出来了。
    三十四担玉米棒子堆在后院的库房里,黄澄澄像一座尖尖的金山,很是喜眼。
    因为掰苞米棒子,需肩扛手掰,属于粗重的活计,加之,炎炎夏日,顶着一轮火辣辣的日头下地,很是辛苦,卫长蕖已经与江云贵,卫文水四人提前打好了招呼——前来上工的人,一日三餐的伙食,新宅院全包了。
    宅院里,春桃,春禾姐妹俩已经烧好了饭菜。
    农村人吃饭也没那么讲究,端上碗,拿上筷子,随便找个地儿蹲下,便能凑合着吃上一顿。
    卫长蕖寻思着,在这么火辣的日头底下做活,大伙儿怕是应该口渴了,索性,便吩咐春桃,春禾姐妹俩将刚出锅的肉末花卷,红烧肉,炖大骨头汤,辣子白菜,冷茶水都装进了竹篮子,随即,亲自领着她们姐妹二人将吃食都送到田地里去。
    三人各提着一只大竹篮,脚步轻快的往苞米地走去。
    踩过一段田埂,三人到了苞米地,卫长蕖寻了处平坦略宽的田埂,将手中的食篮搁下,她站在田埂上,挑着一双清明皓月的眼眸,远远望去,就见江云贵,卫文水,王老实,李安等人还在忙活着掰玉米棒子。
    一伙儿人,忙得挥汗如雨,却是干劲十足。
    卫长蕖站在田埂上看了一会儿,见江云贵等人根本就没有要停下手来的意思。
    这些人干活太卖力,该不会是没注意到时辰,没发现她到来吧。
    “小姐,舅老爷他们好像是干活儿,忘了时辰呢。”春桃往田地里瞅了一眼,在卫长蕖的耳边轻声道。
    卫长蕖点了点头,算是默认春桃丫头的话。
    见江云贵,卫文水等人根本就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她只好扯开嗓子,冲着地里大喊道:“二舅,三叔,王叔,李叔,马上午时了,大家先过来吃了午饭,喝杯茶水,歇一歇。”
    卫长蕖的声音清脆,响亮,一嗓子喊完,远远传开。
    江云贵,王老实等人听见卫长蕖的喊声,这才抬头看看天,这一看,才知道,日头确实已经爬上了正当空。
    瞧着地里的苞米棒子喜眼,这干活都干得忘记了时辰。
    卫长蕖一声吆喝,众人才感觉到肚子正咕噜咕噜的叫嚷,口干舌燥,饿得前胸贴后背。
    “大伙儿先停一停,吃完午饭,歇口气,再继续干。”江云贵停了手中的镰刀,瞅了瞅身边正干活的几名粗汉子,大声道。
    大伙儿听了江云贵的话,都纷纷停了手,然后踩着砍倒在地的苞米杆子,迈着粗步朝卫长蕖的方向走去。
    卫长蕖见江云贵,王老实,李安,卫文水等人迈着粗步走来,微微一笑,道:“二舅,王叔,李叔,三叔,真是辛苦大家了,赶紧歇口气,吃饭吧。”
    卫文水瞧着田埂上三篮子吃食,抬起袖子揩了揩额头上的汗珠子,道:“蕖儿,你咋还将吃食都送到地里来呢,大伙干完活,回宅院吃就成,送到地里来,这得多麻烦呀。”
    听了卫文水的话,卫长蕖笑了笑,挑趣着道:“三叔,我若是不亲自将吃食送到地里来,还不知道你们大伙要干到什么时辰呢。”
    卫长蕖的话音落下,一大群人一边扯袖子揩汗,一边憨厚的哈哈大笑起来。
    江云贵跟着大伙儿笑了笑,看着卫长蕖,道:“蕖儿啊,你快别打趣大伙儿了,大伙儿不也是瞧着苞米棒子喜眼,心里高兴,这才干活忘记了时辰。”
    “孝军爹,你说得没错,我种了十几年的苞米,还是头一次见着这么粗壮大根的玉米棒子,我掂了掂,好家伙,一根玉米棒子差不多得有一斤重呢,粒大饱满,可不是老喜眼了么。”江云贵话音刚落下,他身旁的一名汉子就乐呵的接过了话把子。
    “是呢,长蕖啊,你说你一个女娃子,咋就这么会种地呢。”另一人又附和道。
    “兴许是天公作美,所以今年的收成才不错。”卫长蕖见几名壮汉七嘴八舌的聊开,微微一笑,随口寻了一个还算贴切的理由。
    苞米种,高粱种,是她亲自培育的,虽然赶不上杂交品种,但是收成自然会比这个时代的普通苞米,高粱略高一些。
    那育种的方法,就算她说了,眼前这些人也未必能听得明白,她又何必多费唇舌。
    今年阳光充足,雨水又多,天气确实较上两年要好一些,比较适合庄家生长,听卫长蕖如此解释,众人自然是相信了。
    卫长蕖见不再纠结了,便蹲下身子,帮着春桃,春禾姐妹二人倒茶,添饭,甜菜。
    食篮子被揭开,一股热气腾腾的升了起来,热气中夹杂着浓浓的饭菜香,味道很是好闻。
    大伙儿原本就饿得前胸贴后背了,此刻闻到浓浓的肉香味,一个两个都忍不住直咽口水,瞪大双眼,眼巴巴的瞅着食篮。
    瞧见食篮中有油滋滋的红烧肉,香喷喷的大骨头炖汤,酥酥软软的肉末花卷,火辣辣的辣子腌白菜,一伙儿人只觉得馋虫都快从肠胃里冒出来了。
    到新宅院上工,不仅工钱开得高,伙食还吃得好,这等好事情,可是打着灯笼都难找啊。
    卫长蕖盛了大骨头汤,一碗一碗的递到众人的手中。
    那些粗壮的汉子接过碗筷,寻了个地儿,一屁股落在长草的田埂上,一边揩汗,一边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吃得满嘴油光水滑,眉开眼笑。
    卫长蕖见大伙儿吃得开心,心里也高兴,抿着唇瓣微微的笑了笑。
    “大家尽管放开肚子吃,东西做得多,保管吃够。”
    帮她卫长蕖做事,只要肯下心,肯卖力,不偷奸耍滑,她素来是不会亏待任何人的。
    一顿饭吃下来,一个两个都撑得肚皮滚圆,直打饱嗝。
    卫长蕖吩咐春桃,春禾姐妹俩收拾了碗筷,食篮,这才转眸看向众人,道:“大家刚吃饱,不必急着上工,先休息一会儿。”
    清脆响亮的话音在田间响起,众人撑着肚皮,感激的看着卫长蕖。
    江云贵见卫长蕖是午时前出来送饭,想着她应该还没有吃午饭,便关切道:“蕖儿,你还没吃午饭吧,大伙儿已经吃过午饭了,你也赶紧回去,别饿坏了。”
    卫长蕖点了点头,与众人打了声招呼,提着一只食篮便领着春桃,春禾姐妹俩离开了。
    众人吃饱喝足,装了满肚子油水,下午干活自然是越发卖力,手脚也更是勤快。
    卫长蕖担心活计太重,众人太过辛苦,接下来的日子,每一顿饭都准备得油水充足,肉管吃安逸,饭菜管吃饱,每天还专门吩咐春桃,春禾姐妹去田地里送好几趟茶水。
    虽然活计累人,但是饭菜油水足,合口味,一群人吃得心满意足,眉开眼笑,便也不觉得有多辛苦。
    忙活了将近半个月,总算是将地里的苞米,高粱都收进了仓。
    时光如白驹过隙,晃眼的功夫,就已经到了七月底。
    近日,卫长蕖正琢磨着开一家酒庄的事情。
    刚收了高粱,苞米,正好可以用作酿酒的原材料,反正高粱,苞米这类粗粮,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经过一番精细加工,酿制成高粱酒,包谷烧,所获的利润应该会高一些。
    卫长蕖尝过这个时代的白酒,酒精浓度大约在二三十度,应该是发酵之后,直接过滤而得,并未经过蒸馏这道程序。
    开一家酒庄,一则,可以蒸馏出这个时代没有高度烧酒,二则,可以在酒庄附近盖一家养猪场,直接用酒糟养猪,废物资源利用,一举两得。
    心里做好了盘算,在收苞米,高粱的时候,卫长蕖已经给卫记的许秋生捎去了口信,让他在止水镇打听一番,看谁家里有宅子地皮要卖。
    苞米,高粱晒干,收进仓,第二天早上,卫长蕖便吩咐素风,谷雨驾车,准备去止水镇一趟。
    到了止水镇,卫长蕖直奔卫记而去。
    “小姐,卫记到了。”素风揪住缰绳,将马车停在了卫记门前不远处,便与谷雨跳下马车,隔着一层车帘门,提醒卫长蕖。
    大清早起床,有些困倦,卫长蕖坐在车厢里打盹,素风的声音传进来,她幽幽睁开双眼,应了一声,然后利落的跳下马车。
    徐步走进卫记,见许秋生,二牛,六福等几名伙计正在忙活。
    卫记卖的蔬菜新鲜,种类又多,前阵子,又上了炒货,辣子白菜等新货,如今,生意很好,在止水镇也算是小有名气了。
    许秋生给一位买菜妇人算完账,抬起头来,正好看见卫长蕖。
    “长蕖,你来啦。”停了手中的算盘,笑容满面与卫长蕖打招呼。
    卫长蕖含笑,冲着许秋生微微颔首,几步走到许秋生的面前,客气道:“许叔,最近生意好,真是辛苦你了。”
    “这有啥辛苦的。”许秋生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回道。
    “做生意的,不怕辛苦,就怕没有客人登门。”这一点,他深有体会。
    听许秋生如此说,卫长蕖莞尔的笑了笑。
    许秋生自然知道,卫长蕖上止水镇,定然是为了够宅开酒庄的事情,又道:“长蕖,买宅子的事情,我已经打听好了。”
    “嗯。”卫长蕖点了点头。
    上午生意好,卫长蕖瞧着铺子中客人往来不断,一时半会的,许秋生怕是抽不开身,与她说买宅子开酒庄的事情,便道:“许叔,你先忙,买宅子的事情,等你忙完后,咱们再谈,我先去内室等你。”
    “好吶。”许秋生连连点头,这个时辰,他确实是抽不开身。
    卫长蕖见又有客人前来付账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