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琴岛爱情故事 >

第66章

琴岛爱情故事-第66章

小说: 琴岛爱情故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这层窗户纸也不好捅破,怎么说呢?要这兄弟俩各人吃个人的,也无偿不可但在外人眼里好像是哥俩闹什么矛盾似的。在单位的午饭也倒好说了,自己排队自己打饭。早饭也还好说,块了八毛的也能对付,就是这晚饭。真是死要面子活受罪,谁又不是大款这一天才二十块的工钱,也不能是光挣个吃饭的吧。

哥俩散着步溜达到夜市南端的一家岛城酒店。看气势也得是个三星级的宾馆酒店,每天门前的豪华小轿车也是络绎不绝。孟林说:“哥,咱到这里面去吃吧。”

孟辉点了点头,两人就上了酒店东侧的台阶。西侧是岛城酒店的大厅,而这边开了家拉面馆。看着里面的服务员井然有紊的忙着自己的事情,从着装上就能看出来这也隶属于隔壁酒店的,再说店的楼上就是包厢。

吃面的人挺多,一个男服务员把哥俩引到靠里面的一个空位上。很有礼貌的询问,“请问两位先生,需要吃什么面?”

服务员的举止言谈,让人听起来也很舒服。孟辉心中没底的问:“你们这吃面贵不贵?”

“不贵,价钱方面您请放心。我们这是面向大众开的面馆,有三元、四元、五元不等的价位。”服务员详细的介绍了一下。

孟林问:“价钱不一样有什么最大的区别吗?”

“就是面的量和牛肉的量多少而定的,因为我们进的都是牛肉好的部分,也就区别在这里。”

“对了,你刚才问我们吃什么面?不是拉面馆吗?”孟辉不解的又问。

服务员很有耐心的给这两位刚来的新顾客解释着,孟林哥俩头一次感受到吃碗面还会有这么好的服务态度,等服务员走后。孟林满意的说:“哥,以后没事想吃面咱就到这里来得了。”

孟辉听得也很开心,看不出来这大酒店真会做生意。档次低点这服务一点也不低,跟前正好是夜市,这来吃面的人真是不少。

前脚刚走的,这后脚就进来了。而服务员的效率也是速度的惊人,只要顾客一走这残羹的饭桌立刻就会收拾干净。

同样是吃面,谁会不愿意到这么干净舒服的饭馆里来吃呢,更何况里面还有两台立式的大空调。

等服务员端上两碗大大的拉面时,这小哥俩立刻就被纯正的兰州牛肉拉面的香味给迷住了。

“哇,这是我所吃过的牛肉拉面中最正宗的了。”边嚼着面边高兴的评价道。

孟辉也满有味道的说:“恩,是不错。不光味道正,这面咬起来也有劲道,还有这牛肉煮得真是烂。”

孟林开心的说:“那就这么定了,以后咱可就是这里的常客了。”

两人细细的品味着诱人的牛肉拉面,哥俩聊起了长荣工作的事。孟辉说,这活现在干干还行,不过这活不能长干。孟林问为什么?

孟辉语重深长的说出了自己的看法,毕竟出大力不能干太久,我们趁着年轻老是干这行不就费了。倘若有了合适的工作,咱也得赶紧走。

孟林觉得孟辉说得很有道理,也不时的点了点头。孟林说了自己的观察,跟孟辉讲,“哥,我觉得咱这些一起干活的人也不团结,好像各人顾着自己。”

“哼,我一来就感觉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钱也不多拿,肯定没有积极性了,幸亏杜姚家抓得紧还有那个老郭头卖力气,要不早就跨掉了。”

这是孟辉的大胆预言,他知道自己和孟林也不会在这里待太久,即使最长也不过一年两年的事,十八九岁出来扛包锻炼锻炼是挺不错,不过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作等上了年纪就会后悔莫及了。

面吃得很香,也很饱。碗里的大骨头汤是喝不下肚了,孟林笑着说:“看来以后我们吃四块一碗的也就够了。”

两人忙掏钱给服务员结帐,孟辉用手一拦说:“孟林,我来吧。”

“我来吧,哥。怎么能老是让你请啊。”孟林执意要付钱。

孟辉后来只好把钱又放进口袋里,出了门说:“孟林,我看以后咱吃饭各人付各人的吧,这样会好一点,你看怎么样?”

孟林有点不好意思的说:“行,这样也好。”



长荣外运(十八)

连续几天来,来找杜姚家装货的也不少。既然想多挣钱,这啥货也就拦。

前天刚装了两个石墨,大家个个成了黑鬼。鼻子眼里都是黑乎乎的,来了这种活看样子让谁干都不愿意干,弄得混身明晃晃油乎乎的。

石墨,就是造铅笔的那种原料。是粉末状,用编织带装的,有口罩的鼻子嘴的还给捂了捂,而没有口罩的就找了件脏工作服,围着头只露着两个眼。

等杜姚家带着几大卡车的干辣椒来到装卸区时,大伙偷偷的小声嘀咕,满有不愿意干的架势。

但有什么用呢,还是脱不了干的命运。

孟林望着堆积如山的辣椒,问:“金哥,这辣椒还出口啊,到哪国家啊?”

“好像是小日本吧,这家伙不来则罢,一来就四个大箱。这是湖南的辣椒,够辣的。”金海说。

孟辉又好奇的问:“不会是弄去做辣酱的吧?”

孙建国边开着箱门边说:“好像不是,听那送货的人说他们弄去提炼什么东西。”

那边杜姚家正在给老郭安排着什么,老郭一个劲的点着头。民工们都在集装箱前站着,等着货车倒过来好卸货。

“大孙,你跟郭大爷好好盘算着,把货给他装上。可能有点挤,得塞一塞。”杜姚家怀里包着他那个蓝色夹子,走了过来跟孙建国说。

孙建国望着杜姚家身旁的郭成民,还有一个戴眼睛的斯文人,看来是货主。没好气的说:“这辣椒呛人,塞还受得了啊?”

杜姚家也脸色凝重的问那货主,“你这批货多多少啊?”

“也没多少,比计划多了五十包。”斯文人从西装的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来递给杜姚家。

孙建国望着用细密网织袋盛的辣椒,吩咐金海说:“金子,你上车发几包下来,先打打箱底看看,一箱能装多少?”

金海喊了几个人走到刚倒过来的货车上,“妈的,这么高怎么上去啊?”

孙建国又转过来身来询问那货主一共多少货,然后拿过杜姚家的笔从地上捡了个废纸片算了起来。

老郭头也吩咐人去扛从车上扯下来的辣椒,这包装的又大,虽然不重但确实也不太好扛,于是两人就先往里抬着。

那斯文的货主听到后面地上“噗噗”的摔在地上的声音,脸色一变大声喊道:“师傅,这不能扔啊,就摔坏了。”

双手摆的像货郎鼓,金海一不小心没拽住手里的一包又重重的摔在了地上,那货主心痛的跺了下脚。

杜姚家见货主如此着急,忙大声制止道:“金子,别朝下扔了。”

金海有点上火了,也大声的往下喊:“不扔怎么往下卸啊,这么高谁敢上去啊,晃晃悠悠的。”

望着蛮高的货,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装上去的。杜姚家也没好气的说:“你看你们这些货,也真是的。要加钱啊?”

“老师,我们不是说好的吗?一箱一百六吗?”货主忙抬出来事先说好的。

“这不耽误时间吗?像要你这样的装法的话,给你装一个箱,我们就可以干好几箱的了。”杜姚家毫不掩饰反感起这种活来,表面上挺替大家伙着想的,也趁机多宰点钱。

“要不再通融一下吧,你看?”

杜姚家朝手底下的兄弟摆摆手,意思停止不干了。见这货主不想再加钱,就认真的说:“虽你吧,二百块钱一箱,不愿意就找别人吧。”

“你们也太黑了吧?”货主明显有些不愿意了,杜姚家一听这话就生气了。跟孙建国说,“大孙子,你们回去吧,这活不干了。”

大伙一听杜姚家发话,都高兴的往休息箱里去了。杜姚家也快步挪着步子朝办公室方向走去,剩下那斯文人愣在场地里,有些傻眼了。

他忙喊着杜姚家,“老师,有活好商量吗?”杜姚家也不理会他,心想这块肥肉他吃定了。这位傻斯文人赶紧朝办公室走去,扔这里算怎么回事啊?

回到理货,陈师傅说:“姚家,你回来的正好,刚来了几宗货我给你拦下了。”

杜姚家微笑着说:“谢谢了,在哪里啊?”

“走,我带你去。”陈师傅锁上抽屉,就带着往南侧走去。路上聊着杜姚家知道是来了一批好干的活,心里还琢磨着让那辣椒活先等等再说吧。

刚走到办公南楼梯时,杜姚兰拎着两个暖瓶走了出来。杜姚家忙停住脚步,“大姐,你这是要去打水啊?”

“哎!”杜姚兰笑了笑。

杜姚家忙把文件夹望胳膊窝里一夹,伸手去接暖瓶说:“来大姐给我吧,待会给你送过去,再以后有这种活打个电话,让姚来给你跑跑腿就行了,他在进口科也没什么事。”

“我自己来就行了,你忙去吧!”杜姚兰并不想打个水还得让自己的兄弟费心。

杜姚家还是强把暖瓶接了过来,笑着说:“这种小事,我们干就行了,你回去吧。”

杜姚兰见他执意要给自己打,暖瓶都给夺了过去,也就没再互相推让。

杜姚兰眼看就要退休了,杜昌禹的这大女儿,要比家里的兄弟姐妹们大的多了。都快要奔五十的人了,还一直兢兢业业干工作。

陈师傅把来的货主介绍给杜姚家就回去调箱了,杜姚家详细问了问什么货多少箱,然后就谈价钱了。并保证马上装货,是两个箱的毛巾,这么轻松的活多好啊。

让货主去找陈师傅办理相关业务去了,然后又跟另外一个货主谈了起来,是两个棉布箱。

这送货的一看是头次来,杜姚家要价也没太狠。就说:“你这个呢,不太好装。小箱一百二。”

“这么贵啊,我上次在二运那儿才八十块呢?”显然这货主很有经验,没有被杜姚家套住。

杜姚家没有心虚,呵呵的笑了笑说:“八十?你看他们装的货,里面摆置的也不满箱,我们是有人往里塞啊。像你这货我估计你要装三个箱呢,是吧?”

“你这活比较实在,他们给装三层高。”货主也说出了实情。

杜姚家见有戏,又笑着递给那人一根烟说:“就是吗,一分钱一分货,你这货我粗略的计算过了,两个小箱就足够了,你完全可以省出一个货柜的钱来。至于我比他们高这四十块,你想想也值啊?”

见货主点了点头,然后又继续说:“虽你的便,反正我们也是给钱干活,你们选择谁给装都无所谓。呵呵!”

这时,辣椒的货主跑了过来。他跑到理货见没人,问陈师傅才知道在这面的场地上,见面就笑呵呵的说:“杜师傅,给我们装吧,我问过我们厂长了。”

“你不是嫌我们的装卸费贵吗?”杜姚家没好脸色的反问道。

那斯文人也不好意思的说:“没、没,不贵不贵,我打听了,这几家场站外运你们这装卸队很有口碑的。”

“同意了?”杜姚家心里想笑,见他出尔反而的,打算再拿他一把。“这样吧,你先到理业务部坐会,休息一下。你刚才不同意装,这不人家急着装货,也只好先济这师傅了。”

杜姚家指了指面前的人,辣椒的货主见杜姚家同意了就开心的说:“行,没事我等,那麻烦杜师傅给他们装完了就给我们装呗。”

“好的,没问题。你先去坐坐吧。”然后又问棉布的货主,“怎么样?这位老师。”

“行,你这有正式票据吗?”

“有啊,我们装卸队可是很正规的,正式的国家纳税票据,这个你请放心。”杜姚家又吩咐说:“这样吧,你赶紧去理货找那陈师傅给你调配箱子,你说两个小集装箱就行,就说我说的。我去给你们叫人去,你让司机把车开后面的装货区。”

这位货主担心的问:“你不是答应先给他们装服装吗?”“这个你就放心吧,我们队里人多,再来两货柜也有人干。”杜姚家指了指后面的方向,这位棉布的货主很高兴的去业务部办理业务了。

杜姚家心里甜滋滋的,今天又到手不少。他每天交给杜昌禹的标准是小箱一个八十元大箱一百六十元,这就是实际杜老头的收入。

而那些来装货不要开票的,自然也就成了杜姚家的囊中之物。装卸费在私下里可以少个二十、三十的也无所谓,反正都是兄弟们出力呗。要不他怎么会干得很热心呢,这块费油当然是隐瞒他大爷的。

开票?对他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吗,对于做假的人来说什么还不好做,更何况是个票据的问题,而每天下班交到杜昌禹手里的票据和钱肯定是对得起来的。文章吗就在杜姚家那里了,其他人是不晓得的。

像孙建国他们只知道今天干了多少箱子,大体上多少钱也有点数。每年春夏是出箱的旺季,一个月下来。就这不到二十个兄弟们所干的,少则也能挣个三四万的。

但工人的工钱就是那定死了的,每天二十块钱。这也是很无奈的,当初来工作的时候老头子就讲好了条件,而这些只靠体力挣个钱的人谁又去找事加工钱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