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爆笑网络文章 >

第113章

爆笑网络文章-第113章

小说: 爆笑网络文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家长途跋涉自费跑到这里来,就是为了来接受这位传达人物给我们的帮
助。你说,这难道只是做生意这么简单的事么?李宽看了看那台湾妇人和
香港瘦子,摸摸鼻子说,好象台湾和香港还算不上国家吧。台湾妇人先是
愣了愣,然后很大声地笑了,笑着说那是李登辉的事情,我们不管。李宽
说,我很想管,介是我管不上。李宽说完也笑了。大家见李宽玩了一点点
幽默,就都很配合地一起笑了。
李宽对INTER事业的红火形势还是略知一二的。李宽不明白的是这
位老同学怎么也举着一杠大旗杀了回来,听说此人在美国读了文学硕士,
何以不搞文学?不过细想之下,李宽也就不太奇怪了,想来中国人在别人
的国家是搞不了文学的,老外写的那些鸡肠总不能和中国人的方块字搅到
一块儿,倒是INTER能搅到一起。
老同学问李宽的经济情况,李宽回答说还过得去。老同学问李宽真的
是无事可做么?李宽回答说千真万确。老同学便说,这样不就证明了我们
有缘么?今晚我要带你去见见我们那位传奇人物,见过之后你就知道自己
该做什么了。李宽说我小时候跟大人们上北京见毛主席席的时候就以为知
道自己该做什么了。老同学知道李宽确实上北京见过毛主席,便乐了,哈
哈笑着说那时候我们可真羡慕死你了。香港瘦子这时便插话说,今晚你跟
我们去见了这位传奇人物,一定就像你见毛主席那样,会改变你一生的。
李宽笑笑说,我这一生已经改变过好多次,再也不想改了。
台湾妇人给李宽倒了一杯茶来,李宽道谢连连接过茶杯时,她娇声责
备老同学说,好朋友来了也不倒一杯茶,难怪你现在才做到“蔚蓝”子爵
哪。老同学嗬嗬一笑,说大姐批评很对,我一定要多多向你学习。台湾妇
人所说的“蔚蓝”子爵,是她们这些网虫的级别标志,分公、侯、伯、子、
男五个爵位, 再配以七种颜色交错组合而成系列, 李宽那位诓他去参加
INTER大会的不计前嫌也不怕老公吃醋的老情人,便在这个系统做到靛
青男爵。台湾妇人坐到李宽身边,对李宽说,看见你这么年轻,我真的很
鼓舞哪。这句话把李宽吓了一跳,幸亏台湾妇人的话没有停顿,才没有让
李宽产生误会。台湾妇人说,我像你这样年轻的时候呀,真是什么东西都
不信的,第一次有人向我介绍INTER,把我带去网大会,见到人家在讲
台上激动得要死哭天抢地,还笑人家,说怎么这样嘛,好神经病哪!台湾
妇人很亲切地拍了拍李宽的肩膀说,你这样和和气气地听我们说话,态度
这么友好,真是一个INTER的好人才,起点很高,会很快成功的。你知
道么,我以前骂我的老师还骂得很凶呢,我骂他叫我去INTER太瞧不起
我了。其实呀,后来我跟着老师多上了几次,多听了几次网虫们的现身说
法,才开始慢慢接受了它。我慢慢去做,慢慢才认识到这份事业才是我生
命存在的真正意义。你有这种悟性,应该度一度,慢慢认识。上不上你可
以自由选择,但是有没有机会参加,就要看有没有缘份了,今天你到我们
这里,说明你真的是有缘分的。你知道么,外面抢着要进会场的有好几千
人呢,标都抢光了,我们的标到现在都没落实到手。隔壁有个新加坡来的,
说要用一张回程机标换一张入场的标,还换不到呢。不过你放心,我们一
定能帮你抢一张来。李宽说,我没有兴趣上网,不必麻烦大家帮我任职了,
君子不夺人所爱。
本地胖子问李宽,为什么不喜欢。李宽回答说,我没有喜欢也没有不
喜欢,对互联网这种东西我无从判断它的是非好坏,我只是不想。老同学
说,那是因为你还不了解它。李宽说,不管了解还是不了解,我确实是没
有兴趣。香港瘦子说,既然你不了解,就不能说自己有没有兴趣,应该先
体验体验再说。李宽说我也不了解地球引力的作用,可我没有打算自己跑
到十八层楼上跳下来体验体验再说。可是人活着总得找点什么事做一做吧?
说话的是那位一直没有出声的漂亮姑娘。李宽转过身子正对着姑娘说,你
说的没错,不过这世界上可以做的事情很多,我不一定非要做INTER。
话音刚落,香港瘦子便鼓起掌来,啪啪作响。李宽不明所以,回头看
那香港瘦子。香港瘦子拍完掌后说,你这句话我起码听过三次,讲这句话
的人当时都觉得很有道理,但后来都不这样认为了,你知道为什么吗?我
给你讲个事实你就知道了,我们网上,有很多人原来都不上网的,他们有
的是银行经理、企业家,有的是学校老师,有的原来还是画家,音乐家,
他们本来都以为他们有着很值得做的事情,没错,那些事都很值得做,但
他们现在都认为,世界上还有一样更加值得做的事情,就是网上冲浪!不
是有篇《网上自有颜如玉》的文章吗?……李宽想,这香港瘦子说的那位
音乐家如果原来真是个音乐家的话,现在则一定不是音乐家,而是在五线
谱上画符的工匠。但李宽没有把这拘话说出来,而是对他们说,INTER
是否值得,我并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老同学很用力地摇头说,你没有吃
过西瓜,怎么知道西瓜好不好吃呢?要知道大海有多么宽阔,你得上船出
海才知道。大海有多大,我看电视就知道了。李宽回答说,至于西瓜好不
好吃,我也没打算知道,我不吃西瓜也一样可以活着。香港瘦子很诧异地
问,你就活着这么简单?李宽说,你认为人活着越复杂就越好么?香港瘦
子说,总应该做点事业。李宽说,不做事业不是更简单更好?香港瘦子说,
生活应该越丰富多彩越地,不做事业怎么会有人生色彩。李宽说,我要是
把时间都花去做事业了,色彩不就太单一了么,这显然就更加不会丰富多
彩了嘛。
老同学用了很悲悯的目光看着李宽说,没想到你……,要是大家都像
你这样,国家怎么兴旺发达!李宽开解老同学说,你放心,你我这样的人
你见不着几个,不然INTER上也不会有那么多的网虫。
李逵再就业
黑旋风李逵在江州看守所当了多年小牢子,虽然有些调皮捣蛋,但也无甚大错。前些年,人都把这行当看做下九流;不很吃香的。谁知风水轮流转;这几年牢狱成了事业单位;小牢子成了司法干部;稳吃皇粮;没有领导批条或者走后门;很难吃上这碗饭;所以有头脸的蜂拥而至;人满为患,无奈何,只好减员增效;李逵自然而然就下岗了(戴宗从中说了不少情;但最后
也不顶用)。
李逵上有70多岁的老娘;远在沂水县乡下跟着打长工的大哥李达;每月要靠李逵寄去100元过活,前些年经戴宗撮合;李逵在江州找了个打工妹;还带个正上小学的儿子。李逵下岗后;单位不发给一分钱生活费,也不报销一分医药费,一家人立马陷入困境,老娘要寄钱,老婆要吃饭,儿子要上学;李逵急的头都大了。
李逵说,我辛辛苦苦干了半辈子,没有攒下一分钱(一直发低工资);现在说撵人就撵人;明摆着叫人饿肚子,报纸上整天说,要给下岗工人发生活费,你们为啥不给一分钱呢。
黄文炳说,谁叫你生在小县偏府,哪里有银子做这事?若在京都大邑,怕是少不得你的,怪只怪爹娘没把你生对地方。
李逵不禁怒从心起,拳头握得嘎嘎响,若以往常脾气,黄文炳怕又要皮肉快活了。但如今下岗了,不觉间矮人一截,报上整天说,庸者下,能者上,谁见了都白眼,说的李逵也没了脾气。
家里吃了上顿愁下顿,快要揭不开锅了。张顺看得心酸,便叫李逵贩鱼到城里卖(先赊账)。谁知李逵不会使黑秤,也不会吆喝,账头又不中,一个月下来,赔的一塌糊涂,张顺只有连连叹气。

李逵急得双泪横流,挥起两把板斧在屋内乱舞,把小吃饭桌砍掉一个角,小板凳砍掉一条腿,一家人相对大哭。
第二天,李逵就带着儿子到州衙门要工作,要吃饭,堵着政府大门乱嚷:你们这些人,尽拿俺开涮,又要爷爷牺牲,又要不吭声,又要饿肚子,又要保稳定,光叫俺痛,你们快乐着。

李逵一下子成了下岗工人闹事的典型,引起了领导的重视。黄文炳说,要对李逵进行教育,保证大局稳定。

黄文烦耐心地给李逵讲传统故事。又讲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个叫保尔的外国人,舍小家顾大家,自己少吃一口,也要让别人多吃一口,是下岗工人学习的榜样。

李逵含泪道,叫俺炼啥都中,只是别叫饿肚子,肚子里没谱,谁听那一套。
青面兽杨志偷偷帮李逵写了上访信,寄到江州信访办。蔡九知府很快批示:要尽快帮助李逵一家人渡过难关。

神行太保戴宗,奉命给李逵送来了温暖(面粉一袋,粉条一捆,红纸包一个——内有100元)。李逵拉着戴宗的手说,谢谢院长帮俺解忧难。戴宗摆手道,不要谢我,要感谢下岗的。李逵一蹦五尺高,怒目圆睁道,休得这般胡说,下岗叫俺吃尽了苦,受尽了罪,何来感谢,谁再说这混账话,且吃铁牛两板斧。

在蔡九知府的亲自过问下,李逵被定为下岗工人联系户。蔡九说,李逵下岗后的生活情况很有代表性,帮助一人就能影响一大片,为江州的再就业工作增光添彩。

经江州再就业服务中心介绍,李逵很快实现了再就业,到春蕾护送中心,蹬起了三轮车,负责接送上下学的小学生,每天往返4次,月工资300元。虽然没有当小牢子安逸,但家里总算揭开了锅。
李逵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风里雨里奔波不休。他满怀感激说,蔡九知府真是下岗工人的连心人,是他一家人的大救星,他一辈子也忘不了这样的好领导。

《江州报》记者前去采访李逵再就业的先进事迹,李逵说,你们鸟记者,整天瞎嚷嚷,不知有个头没有?记者们笑而不答,在本子上写道:“下岗不落志,奋勇闯难关,记蹬三轮的李铁牛。” 
李隆基和杨玉环
这是中国历史上被炒糊了的一段爱情,人称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实说穿了就是一个当了领导的时髦青年和他的明星老婆的的肥皂剧,本质上和克林顿与莱温斯基没区别,只是他们在过程上比克林顿他们要大胆得多,造成的后果也严重的多。据说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对小老婆从一而终的人,这为给历代政治家的感情冤案进行昭雪提供了理论依据。

李隆基这人是个情种,他明媒正娶的老婆因为想当革命家,这和时髦青年李隆基的观念发生了冲突,于是两人离了婚。他人到中年的时候二婚的小老婆也死了,没了女人的小资男人李隆基正在闷燥的当儿,遇见了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唯一一位以美闻名的肥婆杨玉环。杨玉环是个女知识分子,舞蹈演员出身,懂文学,爱音乐,在遇见李隆基之前就是全国著名的舞蹈艺术家,算得上当时的大明星了,从层次上说也比李隆基以前的两个老婆高出了不少。李隆基以前没接触过女知识分子,有一天闲着无聊,问起大唐帝国文艺工作的情况,有人说有个叫杨玉环的艺术家不错,有两把刷子,李隆基本着对文艺战线的关心让人把她招进宫来谈谈心。那天女知识分子杨玉环不知搞些什么,居然穿着一件类似道袍的新潮衣服进了宫,有艺术细胞的李隆基一看,当时就惊呼:酷,太酷了,不愧是艺术家,连穿衣服都那么与众不同。接下来两人对涉及文学音乐舞蹈的各类艺术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谈,对文艺届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研讨,半拉子文学青年李隆基完全被杨玉环给征服了,杨玉环临走的时候,李隆基拉着她的手,情不自禁地叫出了“杨姑娘,我喜欢你。”,这么着,两人确立了恋爱关系。

没过几天李隆基就第三次结了婚,新娘自然是杨玉环,两人的婚姻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半瓶醋才子和半吊子佳人的结合。按理说杨玉环这人没什么大毛病,她一不想当革命者,二也不想当革命者的老婆,就想和李隆基一块过日子,研究舞蹈音乐,探讨文学创作,最多也就是写个剧本导演一幕话剧给全国劳动人民有几部戏看,这体现了一个优秀女知识分子的最高追求。可她有一样毛病,就是自己可以不要求什么(最多要吃点新鲜荔枝,这对一个著名艺术家根本不算过分的要求),但见不得家里人受苦。杨玉环有三个姐姐外加一个大哥,她在李隆基面前撒了几回娇,她老爸就成了大唐众议院的议长,她的三个姐姐成了韩国,虢国和秦国的妇联主任,当时分别叫大姨,三姨和八姨,这名号有些怪,估计二姨,四五六七姨被李隆基的前两个老婆的姐妹们用了。这位爷和这三位姨倒还算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