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彼得林奇教你理财 >

第10章

彼得林奇教你理财-第10章

小说: 彼得林奇教你理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淼脑对恫恢褂使海故切腋5脑慈窍衬盏暮梅椒ǎ杂谄浼赴偻蛑页系目突Ю此担鞫共谎怯谏桃凳澜缋锏奶齑椭铩W糁窝侵莸闹莩び冉稹に菲妫‥ugene Talmadge)有一次在对当地农民的演讲中说:“你们仅有的几个朋友就是耶稣基督、西尔斯公司,还有我。”
快速发展的小型公司从今天的无名小卒成长为明天价值几十亿美元的公司,这类事情不仅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也同样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而且在其间的十年层出不穷。1929年,办公设备不过是一个作坊式的行业,其中最大的五家公司是邮寄名单公司、巴勒斯计算器公司、IBM公司、国家收银机公司和雷明顿-兰德公司。这几家公司的总价值从900万美元到6 500万美元不等。这五家企业中有四家(邮寄名单公司除外)后来成为企业巨头。
很多投资者在1929年大崩盘中输得一无所有,但是卖给他们股票的经纪行却挺过了这一场灾难。少数几家不太知名的经纪行破产了,但大部分经纪行没有破产。在那个时候,人们可以以10%的订金购买股票,这正是他们被大崩盘摧毁的原因。直到最后,他们所欠的债务远远超过最初投入的资金。经纪行必须催收这些债务,疯狂地要求客户变现资产偿还债务。尽管华尔街的公司也借钱买股票,但是贷款给它们的银行与它们同病相怜,延长了还款时间。散户股民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第1章 美国股市的前世今生(29)
股市崩盘后患无穷
在美国历史上,没有哪次事件像1929年大崩盘那样带给人们如此持久的忧虑,甚至是在1929年以后出生的人都为之忧心忡忡,就连他们的孩子也都谈之色变。
美国成功地熬过了南北战争、革命战争、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还有很多致命的冲突。美国人挺过了芝加哥大火、旧金山地震和火灾、洛杉矶地震、无数稍弱的地震以及几十次大大小小的飓风。美国人挺过了伤寒肆虐、肺结核肆虐、小儿麻痹症肆虐、旱灾、水灾、*、*和情人节大屠杀。但是,回想起1929年的股市大崩盘,美国人仍然会惊魂不定。
这是有史以来最恶劣的一次集体恐惧,几百万人因此不再买股票,不再以过去的方式获利。很多人的思想深处潜伏着这样的想法:股市将出现另一次崩盘,它将吞噬人们毕生的积蓄,买股票的傻瓜将在街上流浪,穿着破毡,睡在游民中心,吃着冷豆子,在街上叫卖苹果和铅笔。20世纪30年代的人这样说:“乔伊叔叔去卖苹果和铅笔了”。
当然,很可能会有下一次崩盘。1987年出现过一次大的崩盘,1981~1982年间出现了一次较小的崩盘,1973~1974年又出现了一次大的崩盘,但是股市最终总是会反弹。从积极的角度看,每次股市崩盘都是低价买进股票的绝好机会。
崩盘的主要问题是股市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恢复。1972年,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达到了1 000点,但是10年之后落至800点以下。这段时间考验了投资者的耐心,但是这样的考验并不及1929年大崩盘的考验强烈。大崩盘之后,多只股票用了近25年的时间才得以恢复。25年的时间,漫长得足以让人厌倦等待,并发誓永远不再购买股票。
但是,也不能将复苏的缓慢归结于大崩盘本身,这与随后的大萧条有关。除了其所造成的“大”量的问题,这次大萧条实在是没有什么称得上“大”的地方,但我们还是称之为“大萧条”。有时我们就称之为萧条,尽管20世纪有太多的经济恐慌和萧条。
在为期大约10年的大萧条期间,货币稀缺,工作更稀缺。商店破产,员工失去工作和薪水,这意味着他们无力购买任何东西,所以更多的商店破产,更多的员工失去薪水。经济陷入一种紧张的状态,公司无法盈利。一旦公司无法盈利,股价就会下滑,并且停滞不前。
大多数历史学家会告诉你,虽然1929年大崩盘经常被认为是大萧条的原因,但大萧条其实不是1929年大崩盘造成的。那时,只有极少数美国人拥有股票,绝大多数人在大崩盘中没有丧失一分一厘。大萧条是由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下滑、政府对货币供应的错误处理以及政府在错误的时机提高利率所导致的。美国政府本应将更多的货币投入流通,刺激经济,但恰恰相反,美国政府当时减少了流通中的货币,于是美国经济出现了急刹车。
吃一堑长一智,美国政府从这次错误中汲取了教训。现在,每当经济出现减缓,政府就会迅速增加货币供应,降低利率,以此增加流通中的货币,降低借款成本。低息的贷款可以鼓励人们购房,购买其他昂贵的商品,鼓励企业扩张。购房和企业扩张热可以刺激经济发展。经济复苏可能需要多次降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出现了九次经济减缓,但九次经济都复苏了。 。。  。。 
第1章 美国股市的前世今生(30)
1930年之前,经济萧条和恐慌时有发生,但是自大萧条以来,还没有再一次出现这样的大萧条。所以,在过去的大约50年间,经济减缓转变为萧条的几率很小,事实上,九次经济减缓没有一次演变成萧条。没有人可以肯定自己这一生都不会经历一次经济萧条,但是到目前为止,如果你打赌说过去50年里会有一次经济萧条,那么你已经赌输破产了。
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到永久性地应对经济萧条的办法,就像我们治疗小儿麻痹症一样?这样认为有几点理由。首先,通过联邦储备银行体系,政府随时准备好了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降低利率,将更多的货币投入流通,刺激经济发展。其次,社会保险和退休金已经覆盖了几百万人口,他们有钱消费。加上从联邦到地方各级政府的1 800万员工,美国拥有一支庞大的消费大军。只要这个巨大的群体还在消费,经济发展虽然可能会减缓,但不会像20世纪30年代那样突然停滞。
再次,我们在银行有了存款保险、储蓄和贷款的制度,万一银行破产,人们不至于丧失所有的存款。20世纪30年代,几百家银行倒闭,存款人丧失了所有的存款,这本身就足以让整个国家陷入紧张状态。
奠定了所有其他变化基础的大变革,就是政府在经济调控中作用的提升。如今,政府在经济中起主导作用,但是在20世纪30年代,政府只起到支持作用,在1900年之前,政府的作用相当小。如果你听到有人抱怨管理我们生活的大政府,请记住:就是这个大政府“管理着空中交通以防发生撞机事件”,就是这个大政府的巨大购买力让我们不至于陷入第二次大萧条。
如果你认为不太可能再发生一次经济萧条,那么你就可以轻松一些面对股市的下挫。只要经济还在运转,公司就可以赚钱。如果公司还能赚到钱,它们的股价就不至下降到零。大多数公司可以支撑到下一轮繁荣,那时股价就会回升。
历史不必重演。如果有人告诉你历史会重演,请提醒他们过去的半个多世纪都没有再出现经济萧条。那些因为害怕1929年式的悲剧而不敢涉足股市的人们,即将丧失拥有股票的所有利益,这是一个更大的悲剧。
股市崩盘的奇闻轶事
关于1929年大崩盘,有很多谣言、传说和无稽之谈代代相传。你可能听过其中一个:发了狂的投资者从纽约高楼的窗户上跳楼自杀。但是,根据威廉·克林格曼(William  Klingaman)所著的《1929:大崩盘之年》所记载,这次华尔街灾难过后的几个星期,全国的自杀率并未上升;只有极少数人跳楼自杀了,而且这也不一定就是因为他们在股市中投资失败。
爱尔收音机公司的副总裁从莱克星顿大道希尔顿酒店的11层跳楼自杀,但那是在10月初,距大崩盘还有几个星期。大崩盘发生之后几天的10月24日,一大群人围着一个建筑工地,楼上有个男人坐在桁架上。围观的人想着那是一个正要自杀的著名投资人,但事实上那是一名建筑工人坐在那吃午饭。
英国政治家丘吉尔住在沙威酒店的时候,住在他楼上房间的男人从15层楼的窗户上跳下,摔成了碎片。这一事件被认为是股市投资失败所导致的,但是没有证据表明这起事件和股市之间有什么联系。除了跳楼自杀,这期间自杀的大多数商界人物都选择了开枪自杀等其他方式。 。。  。。 
第1章 美国股市的前世今生(31)
例如,乡村信托公司的詹姆斯·赖尔登开枪射中自己的脑袋自杀身亡;已婚的亨利·克罗斯比和他的女朋友因吸食过量鸦片死亡(这就是众所周知的华尔街丑闻,因为克罗斯比是摩根大通一位经理的儿子,但克罗斯比是一名作家,与银行没有任何瓜葛,银行和他也没有任何瓜葛);一位纽约长岛的股票经纪人的妻子开枪射中自己的心脏自杀身亡(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她不是开枪杀了自己的丈夫);纽约曼彻斯特的一位电力企业的高管在卫生间开煤气自杀;费城的一名金融分析师在自己的运动俱乐部开枪自杀;罗得岛普罗维登斯的一名投资人在其股票经纪办公室观看行情时跳楼自杀;密尔沃基的一名投资人开枪自杀,并留下一张字条:“我的身体应当用于科学研究,我的灵魂应当到去找安德鲁·梅隆,并向我的债权人深表同情。”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大崩盘的牺牲者都是在纽约跳楼自杀?最主要的原因似乎是喜剧演员威尔·罗格斯。大崩盘之后,罗格斯很快就说:“情况已经到了这样的地步。在纽约的酒店,服务员会问进来的客人,‘你要房间是为了睡觉还是跳楼?’你必须排队才能轮到跳楼。”
但是,罗格斯只是在搞笑而已。他有资格搞笑,因为他听从了华尔街另一著名大亨伯纳德·巴鲁克的建议。巴鲁克很聪明,他在股市崩盘之前全身而退,罗格斯也是一样。艾迪·坎特和格劳乔·马克斯等其他喜剧演员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大崩盘的真正受害者是那些借钱(保证金)买股票的人。那时,你只要交10%的订金就可以购买股票。所以,如果你有10 000美元,你可以借
90 000美元,购买价值100 000美元的股票。如果你买的股票价格在大崩盘期间下跌50%,你剩下的就是只值50 000美元的股票,还有90 000美元无力偿还的债务。
大难不死的好公司
不是对每个人来说,大萧条都同样令人沮丧。货币稀缺,几百万人失业,所以总的来说,情况相当糟糕。但对某些公司及其员工和投资人来说,情况还好。
A&P连锁杂货店公司就是最好的例子。当所有其他公司都在关闭店面的时候,A&P却逆流而上,开设新店。A&P的销售额和利润均有上升,因为无论情况多么糟糕,人们仍然要买食品杂货。1928~1933年,国民收入降低了一半,但是无论收入怎么降,人们总还是要买食物的。
某些类型的公司可以安然度过经济萧条和衰退以及其他货币稀缺的时期。这些公司叫做消费增长型公司,它们出售一些便宜的东西,如啤酒、软饮料、零食等,或者必需品,例如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药品。像箭牌这样的口香糖和糖果公司也可以度过经济衰退,因为正如里格利先生所说:“人们越悲伤,嚼的东西就越多。”
所以,1932年《商业周刊》报道A&P连锁店的经营状况良好,这本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对于企业来说,总有威胁潜伏在某个地方。诡秘的是,你永远不知道这个威胁到底是什么。这是投资者犯下的最大错误之一。他们专注于自己所认为的最大威胁,也就是每个人都在讨论的问题(全球变暖、核弹头发射、波斯尼亚的战争和日本的贸易问题),但却忽略了小问题,而成就或击垮投资公司的正是这些小问题。
第1章 美国股市的前世今生(32)
A&P能够成功地应对大萧条,但是它要担心的是小猪扭扭这样的公司带来的威胁。田纳西州孟菲斯的一名商人独创性地开设了小猪扭扭自助商店。去小猪扭扭购物的人不用让柜台后面的员工把商品从货架上拿下来,她们(那时候购物的多是女性)可以在货架之间的通道上徜徉,自取所需的商品,然后拿到结账处。这很新鲜,自助服务意味着商店可以雇用更少的员工,而购物者可以接触到更多的商品。
A&P到了一个关键的时刻。如果当初A&P没有充分重视,忽略了小猪扭扭带来的挑战,那么A&P恐怕已经像恐龙一样灭绝了。公司往往就是这样:它们可以应对大萧条,可以应对战争,臭氧层的空洞也奈何不了它们,但是它们却栽在竞争上面。
公司必须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否则就无法生存。A&P知道自己必须做什么,而且采取了行动。A&P关闭了几千个小店,开设了几家自己的超市。
1935年,全美只有96家超市,仅覆盖了24座城市。但是,小猪扭扭的理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