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财迷抗日记 >

第81章

财迷抗日记-第81章

小说: 财迷抗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随他们一起走的一些家属和伤员二千多人,从满州里进入了罗苏境内。罗苏把家属和伤员所带的武器全部收缴了,把他们作为“难民”处理。日军向罗苏提抗议,要罗苏把这些抗日分子交给日军处理,罗苏方倒也没理睬。最终把这批人运过西伯利亚,从新疆送回国内。

抗五军知道抗三军已经脱险,日军正调动兵马向他们压来,也马上向西撤退,抗二军也完成了吸引日军的任务,同时从哈尔滨往吉林撤。

抗五军边打边撤,在阵地阻击战中,表现了很强的战斗力。

虽然抗五军部队里使用的步枪也是三八枪,但好多是带了光学瞄准镜的。所以,在四、五百米远距离阵地对射上,日军打不过抗五军。而日军好不容易冲到抗五军的阵地面前,又让抗五军的侧把子打得没脾气。这充分表明,抗五军可不是只会打偷袭的部队。

抗五军这么轮流掩护,边打边退,追击的日军只好眼睁睁让抗五军退入了大兴安岭。

这些阵地阻击战,又让电影拍摄队花费了不少胶卷。

在阿尔山附近的大兴安岭,抗五军与马占山的抗三军、吉鸿昌的抗四军会师。马占山和他的部队避免了另一时空退入苏联境内,被缴械的命运。






第四卷 1932年 第一百二十四章 分开游击

  ◆字数:3281◆


抗三军、抗四军与抗五军会师后,共有二万几千人,士气也高涨。鬼子的一个联队五千多人紧追抗五军而入,抗五军在五岔口附近山区设了一个埋伏阵,把鬼子的先锋大队痛打,后面的鬼子一个联队跟上来,但抗五军与抗三军、抗四军分两边包抄上去。这个联队长见势不妙,立即命令撤退,才算是逃出生天。

五岔口一战,抗日义勇军又消灭鬼子二千来人,暂时缓解了鬼子的追击。

三军会师是抗日义勇军的一件历史性事件,马占山、吉鸿昌、苏炳文与徐辉将军一起交流了对日军作战的经验,特别是游击战的经验。其它部队还得到抗五军的包括火箭筒等武器装备的支援。不过,抗五军打到这儿,带的弹药已经用得差不多了,这是挤出一点给他们的,因为抗三军、抗四军的弹药更少。马占山这样打对抗战,战区附近一些密营里的弹药都让他给用光了。

电影拍摄队的人非常后悔在以前花费了太多的胶卷,可用于拍摄三军会师的胶卷只剩下一点点,只好拍了三支军队的主要将领,和抗三军、抗四军的一点点军容。抗三军和抗四军对配合记录片拍摄很重视,充分展示他们军队的装备实力,表现出兵强马壮的一面。

而抗五军与抗三军、抗四军不同,在具体的军事装备上,还是隐藏了实力,很多东西对电影队说好了是“军事秘密”,不让拍、不让宣传的,包括火箭筒。对其它兄弟部队也一样,除了所谓的“反坦克枪”火箭筒之外,一些火箭炮、无线电对讲机什么的,都保密。

这不光是为了怕情报传到日军那儿去,主要是怕抗三军、抗四军也向他们要。这点装备,只优先装备了进关东的部队,自己在涞源的部队还没能普及,财迷可舍不得送给别人。再说,火箭炮的炮弹本来就不多,在以前的战斗中已经全部用光了,现在想在抗三军面前表演一下都不行。

不过就抗五军这些可以让抗三军他们看的普通装备,已经让马占山他们看得直流口水。再加上抗五军的训练水平、士兵的士气,和游击战的指导思想,让马占山和吉鸿昌他们觉得抗五军能打出这么些胜仗,并不是吹嘘出来的。!我们的部队什么时候也能有这样的水平,我们也能好好教训一下小鬼子!

马占山还兼职黑龙江省省长,他的手下还有县长之类的文职官员。其中有个县长,在沦陷区继续工作。整个的“县政府”就是他随身携带的一个皮包,里面有一个政府大印和一些文具。为了安全,他带了三个卫兵,自己也带了枪。就这样,他们县就没人肯再干伪县长,让鬼子要成立的伪县政府的图谋落了空。

财迷听了很感慨,这不是敌后武工队吗?正好共济会在吉林等地的一些游击区的县,政权不是挂了伪政府的名,就是处于真空状态。财迷指示要尽可能成立自己的抗日政府,哪怕是这样的“皮包政府”以领导民众。

财迷等人与马占山、吉鸿昌、苏炳文开会决定,由抗五军来引开追击的鬼子。马占山、吉鸿昌、苏炳文兵分三路打游击。人家抗五军这么强壮的部队都在打游击战,马占山这个水平的部队还打什么对抗战?还不乖乖地去开展游击战去!

…………………………

由于关东军几次抗命,挑起对华战争,现在对抗日义勇军作战不力,所以,八月份,日皇以武藤信义大将来担任关东军司令,换掉了本庄繁。就是新来的司令,采用了收缩防线、集中兵力来对付抗三军和抗五军的策略。现在武藤信义大将打下了海伦,觉得有了点成绩,就纠集了更多部队,加紧了对抗日义勇军的进攻,主要是对黑龙江这三支军队在一起的大部队的进攻。

大兴安岭这儿地形不错,但大军在这儿就要没粮食吃了。为对付日军的大军压境,抗五军让马占山、苏炳文部在大兴安林潜伏,自己沿大兴安岭南下霍林,并想一路南下去热河。

日军从飞机侦察上看到有一、二万的抗日义勇军南下霍林,就以为全部三支抗日义勇军都向南转移了。日军飞机上对行军人数只能大概估计,抗五军故意大张旗鼓,不隐蔽,看上去人就多。日军指挥部马上指挥部队,南下追击抗五军。

等日军大部队去追打抗五军后,苏炳文回到了海拉尔与扎兰屯一带的大兴安岭,而马占山回到海伦一带的小兴安岭。抗四军就准备到黑龙江、吉林、内蒙三地交界处打游击,这儿离大兴安岭近,离热河北面也不远。

马占山吸取了教训,以后改为打游击战,很少与鬼子打硬仗。他也是胡子出身的,打游击的水平并不差,在小兴安岭的队伍又慢慢发展到二万人。

鬼子一个师团跟在抗五军后面,紧追不舍,前面又派部队来堵截,头上有飞机侦察、袭击,财迷他们的处境非常危险。

这下子,抗五军的仗打得很艰苦。部队轮流掩护,阻击追兵。对追兵的阻击阵地战上,抗五军虽然没有吃亏,但也没像偷袭战这么占便宜,伤亡增大,财迷觉得很不划算。而且他们的弹药已经快用完了,特别是侧把子枪的子弹,平均每个人只剩下十发左右了。

抗五军的优势在于敌军的调动电报,被抗五军掌握了,所以,知道日军就在霍林南面他们南下的路上设了重兵阻击。抗五军在到了霍林后,分成两路。军部所在的大部队,悄悄向西,向乌兰盖旗,往东蒙方向。由傅保国带领第二大队断后,晚一天走,并一路向东,指向太和镇,大张旗鼓地作出要打回黑龙江的样子。这样,就避开了敌人在南面阻击的部队。

大部队把弹药集中起来,给了傅保国带领的第二大队;如果自己再要打大仗,一些老西北军人带的大刀就要派上用处了。

留下的第二大队打得确实很艰苦,前一天晚上,大部队已经悄悄地向西北方向走掉了,但他们要再过一天走,所以必须在白天再阻击敌人。

日军追上来的部队,已经有一个联队,他们动用一个大队向傅保国大队的阵地进攻。

由于知道断后的大队任务最重,所以,留给傅保国部队的弹药还算充足。防守阵地的宽度也不是很大,一个大队还守得过来。

在之前的几个阻击战中,日军也知道抗五军的防守阵地不容易攻打。这次抗五军的阻击阵地地形很一般,右面阵地是公路边上一个几十米高的小山坡,左面阵地更是公路边上的野地。阵地工事也都简单,看上去不过是一些战壕。不过抗五军的战壕里都挖有一点简单的猫耳洞,用于防炮。

日军对抗五军阻击战最不适应的地方,就是不知道抗五军阵地上有多少人。如果不派人冲锋到抗五军阵地前面五十米,你会觉得抗五军阵地里没几个人。这时如果用炮火轰,效果相当差。

日军部队在阻击阵地前四百米外摆开阵势时,抗五军的枪声总是稀稀拉拉的,但枪法非常准,很多基层军官和机枪手都是这时候就被打死了,这让人心寒。等日军冲锋到三百米内时,对方的机枪才响起来,但战壕里似乎还是没有什么人。

一直要等冲锋的士兵到了阵地前五十米左右,日军的炮火不能再轰了,否则要误伤自己士兵了。这时,抗五军的战壕里会飞出一些手榴弹,并且有一些自动枪开始点射或扫射。

进攻的日军官兵伤亡统计中,有四分之一死亡在阵地四百米左右处,另八分之一伤亡发生在阵地五十米之前,而阵地五十米内,是日军过不去的一道坎。那儿,抗五军的驳壳枪点射太利害了,而且短短的一段战壕,就可能有七、八支驳壳枪。就算有日军端着三八枪冲到了战壕前几米,也一定被驳壳枪首先照顾上。虽然有些老的西北军战士还带了大刀,但一般都用不上,没机会与鬼子拼刺刀。

日军在掌握了抗五军防守的规律后,也曾试图以集中的兵力,连续冲击抗五军的一小段阵地。但他们发现这小段阵地上的守军也会变得特别多,而且机枪也会在这小段阵地上变得更多。这是因为抗五军的战壕是相互通的,无线通讯又方便,指挥官早就根据战场形势,命令边上的部队向这段战壕增援,预备队再接替边上的战壕。

日军在上午进攻了两次,都被傅保国打退。敌人决定等后面更多的部队上来,看能不能多凑一些炮弹。从电报听了这个消息,财迷要傅保国马上转移,反正大部队已经在离开霍林五十多公里的地方隐蔽下来了。

第二大队全体一起撤离是不可能的,傅保国留了一个小队(连)断后。这个连队的小队长叫做刘小凯。






第四卷 1932年 第一百二十五章 掩护撤退

  ◆字数:3224◆


刘小凯是原西北军士兵,在山东德州参加了财迷的保安队。打仗是没得说的,枪法特别好,但学写字、学文化就差了点。学习文化,还是要年轻一点开始学习,效果比较好。

刚到上海不久,刘小凯因为枪法好,选进了教导队,还与特别大队一起训练了一阵子,但因为文化成绩不行,这期教导大队结束后,只当了一个副排长。第二次是在上海抗战后,又进了教导队,还参加了苏州的阅兵式。进东北前新老部队混编时,从教导队出来,当了小队长。

经过这几个月的战斗,他对自己和他们这个连队有绝对的信心,在傅司令要留一个小队断后时,他主动要求留下。在几个主支要求留下的小队中,傅司令选中了他们。

断后的连队危险最大,这是谁都知道的。马占山的悍将、干儿子,就是在断后掩护任务中牺牲的。所以,小队里的官兵都把身上的钱都交给中队的司务长,如果他们回不去了,这钱就转交给他们的亲人。可刘上凯对自己有信心,觉得能把队伍带回去,他自己就把钱留在身边。

司务长特别要他把“哈蟆镜”交上去,暂时由司务长代管,刘小凯也不干。这“哈蟆镜”可是刘小凯的心爱之物,以前有人出到十元大洋,他都没卖。在抗五军中,这可只有参加过阅兵式的队员才有,司务长早就看上了这个“哈蟆镜”了吧?没门!

傅司令为他们连队补充了五个人,都是在吉林、黑龙江加入抗五军的兵,但都不是“新兵”,都是当过东北军,或者当过“胡子”的老兵油子。之前他们连队牺牲了一个战士、重伤一个战士,另有三个轻伤员。上面用这五位官兵来替换他们三位伤员,让他们连队恢复满员的一百八十人。这五个人是来了,但三位轻伤员不肯离开,结果他们连队就多了三个人。

下午,傅保国带了其余的部队悄悄向东面撤走了。刘小凯让一个排四十多人在右边小山坡阵地上唱“空城计”,剩下的部队都守在左面战壕里。这样的守法是对的,敌人觉得山坡阵地要难攻一点,所以下午他们攻打的是左面阵地。

左面战壕有一公里长,一百多人放下去,每十多米才一个战士,刘小凯还留出两个班当预备队。不过他们连的装备是没得说的:有一大半的战士有两支枪:有三八式加一支侧把子枪的,还有侧把子加机枪的。进东北时,他们每个连只有四挺机枪,靠后来的缴获,现在他们连队有八挺机枪了。

刘小凯自己也是两支枪:一支带光学瞄准镜的半自动步枪,和一支侧把子。他的侧把子也是有光学瞄准镜的!虽然两支枪都是可以打连发,但刘小凯喜欢用单发,他打单击又快又准,比机枪的效果还好。进入东北以来,他已经击毙了七十三个鬼子,但目前在抗五军狙击手击毙鬼子排行榜上只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