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财迷抗日记 >

第148章

财迷抗日记-第148章

小说: 财迷抗日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路上的走私很快取得了效果,走私分子的不少货物在海岸线上被敢死队拿下了。但已经到了天津市的走私货就麻烦了,走私分子把这些货一点一点地运到全国各地,这就很难打击了,特别是走私分子把这些货物混在正常货物一起运输。

没办法,敢死大队与情报大队一起,搞走私货屯放、运输的情报,动用几十人的“大部队”行动,去打、烧走私货仓库。要知道,平时敢死队的行动,最多也就十几人,这几十个人一起行动,真的是算大部队了。不过没办法,这东洋走私团伙保护仓库的人也很多,武器也不错,都是日军的军用手枪和步枪,不过三八式步枪太长了,不便于携带,所以走私分子把刺杀拿下来不说,还把枪柄给锯掉一截。光从这一点上看,就能知道,与日军正规军比,他们的水平还是要低了一些。与装备有无声手枪、侧把子枪,训练有素的敢死队员比,他们的素质就差了好多。

敢死大队打仓库的行动得手了几次,开始有偷袭成功的,他们就调了人手去,把仓库里的货都给搬走。这些东西拿到西北的贫困农场去,作为扶贫用还是挺好的。

当然,对仓库的袭击也有偷袭不成,变成强攻的。东洋鬼子也不是傻瓜,在一些仓库被袭击后,他们甚至让日军部队穿了便服,来保卫仓库。那样要运走货物是不行了,但悄悄潜入,放上一把火,然后在大量东洋人来之前就撤走,还是可以的。尽管东洋人救火后,能保住一点货物,不过多半的货物已经损失掉了。

接下来,东洋走私分子都开始担心起他们的仓库来了,于是,采用了集中货物,武装护送到内地去;以及把仓库里的货分散到周边地区,放到军营里先藏匿起来。而共济会敢死队也相应改变方法,如打探到走私货押运的路线后,用军队拦截等。不过总的来说,还是有不少走私货进入了内地,打击走私,只能让走私的成本高了一点而已。

这反走私的行动,也是一个持久战。

日军与罗苏的关系也不是很好,这也是他们为了避免国际其它列强反对他们侵略大华的需要。所以,所谓的“满、蒙”双边谈判,没有成功,在十一月份,双方不欢而散。

抗五军敢死队又北上了!这消息马上传遍了华北,那些汉奸们马上收敛起来。只有在通县的那个什么自治政府还聚集了一些汉奸,让东洋浪人等组织了一些武装,来守卫。不过几个有名的汉奸还是不敢住在通县了,殷汝耕等人就跑到天津,住到日租界去了,毕竟还是有日军直接保护更安全一点。

虽然难度增大一点,但敢死队要在日租界刺杀他们并不是不可能的。不过现在共济会采取避免做这种影响大、但实际效果不大的事件,觉得这样的小泥鳅杀了也没多大的作用,就让他们躲在那儿了。

结果这些家伙还来劲了,像模像样的把自己当一个独立的政府了,还向宋哲远要钱,说要政府开支,又与伪满州国签订什么合作协议。宋哲远怎么可能给他们钱?于是他们就向过路的火车收过路费,抢走了境内火车站的票款。看来接下来,他们再搞一个全县的“全民公投”,然后就可以把这火车站改为“通县共和国海关”了。

在一九三六年到来之前,抗五军在山东的部队一半到达了热河,另一半到了涞源的抗五军基地。冬天已经到了,东北的仗也不太打了,行军也困难了,所以这一半的部队就在河北涞源这儿休整了。

新年在这样混乱的局势中到来。






第八卷 1936年 第二百四十一章 高朋满座

  ◆字数:2269◆


每年的新年,财迷总是从圣诞节起就进入应酬的高峰,各方面的人物轮流来见面、或自己出去拜访,而今年的规模又胜往年!不断有人来祝贺才弥先生大难不死,庆贺共济会的龙头大哥逢凶化吉!

各地实力人物,现在知道共济会的实力,也知道这次共济会与蒋中才结了冤,不过共济会是看在国家大局上,不想打内战,逼蒋中才答应了一些条件,才算了罢了手。这一方面说明共济会的实力大,另一方面说明共济会从此在我国的政治舞台上更上了一层。所以说,与共济会拉好关系,是很重要的。

外国势力也看到了这一点。美国等欧美国家说才弥先生符合西方民主精神,有经济和科学背景,虽然没有现在没有登上政治舞台,但将来有可能是政治新星。欧美国家都是喜欢找一个亲他们国家的代理人,如果能服从他们的游戏规则的人,就更好。至于是不是民主什么的,并不是很重要的。

这才弥先生,曾经被欧美国家说是带有帮会性质的组织的头子,这种半地下的组织,是欧美人所厌恶的,就像一般人对黑社会的感觉。从义和团以后,他们就最讨厌华人中这样的组织,最不愿意与这种人物打交道。不过现在共济会有点像是政治团体了,所以除了日喷和英国,其它如美国等国家对才弥先生和共济会的态度都好了,就把民主的帽子送到才弥先生的头上了。

英国对才弥先生的态度不好,是因为在东南亚一带,好多原来的帮会组织,现在都并入到了共济会中,本来当地华侨只有经济优势,而当地土著有人数优势,双方势均力敌,都要求他们殖民统治者来调解矛盾,这样,他们就可以从中渔利。但现在华人向一些地区聚集,这些地区形成了华侨的优势势力,而且殖民当局挑动当地土著向华人闹事,都被华人的帮会组织自己摆平了,当局要想压华侨,也因为这些帮会组织而压不动。这样,殖民地当局就难以管理了,或者说是难以大捞好处了。对当局的不合理的税收政策,华人提出了“不分民族、人人平等”的口号,甚至私下避税。如果从欧洲派更多的军队警察去,那是要增加管理成本的;如果按华人的合理要求改政策的话,让华人更加坐大,以后不就更难管理了?但他们要与已经有目标、有组织、有武器、有游击作战经验的华人作战,要加入多少军队去?殖民当局开始说要加多少武装,但一点效果都没有;他们评估了一下,按日军与抗五军的战斗情况比,英军不知道还要加入多少部队!

所以,现在英国方面也是以两方面入手,一方面看怎么加大力量打击东南亚的华人,另一方面与才弥先生拉一下关系,看能不能通过谈判,找到一个平衡点。所以,对财迷这儿还是来应酬一下,大面上要过得去。

德国人对财迷的关系,表面上有点冷淡,这倒不是因为共济会在抗日,而是因为德国与日喷正在谈合作的事。

说起来,德国与日喷的关系在前几年是相当差的,原因是一次大战中,日军给了德国一刀。现在他们走到一起,主要是日喷与希特勒政治理念的相同,他们都把自己说成是反对赤化的尖兵。而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恐怕也一样,就是希望这样就可以让英美等国家不去干涉他们发展军事力量。这个,他们“要恢复成为一个正常国家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嘛!

不过,政治理念这东西,在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上,分量不是很重的。德国也提出口号,要反对赤色国家,实际上就是说要打击罗苏。所以,只要是能帮他们打击罗苏的国家,才是最重要的。大华与罗苏边境线这么长,两国不久前也打过仗,所以也是可以考虑作盟国的国家之一。

而日喷也一直在叫喊要反赤,与罗苏已经算有点摩擦了。华日这两个国家都可以是德国潜在的盟国,至少在近期内不会是敌国。不过这两个国家之间正在打仗,如果华日战争不能停下来,那么,德国只能从中选一个强一点的。如果日军比较强,即便从感情上德国对日喷要差一点,但也只能选择他们。不过现在还挺难说,因为从情报分析,华国的军队,例如抗五军这样的精锐部队,战斗力一点不比日军差。而且华国的经济再要上来,综合力量可是不能小看的,毕竟这是个大国,资源丰富,人力多。这让德国对这个选择题有点举棋不定。

至于共济会接走了一些犹太人,并不是什么大问题。确实,开始他们让一些犹太人把财富带走了;不过德国政府发现了以后,现在只是放人而不让他们带走财产。可共济会还在接走人,这就没什么关系了,也许真的是如共济会所说的,他们只是好心,想救一些臭哄哄的犹太人而已。虽然很多有钱的犹太人在最早就溜了,不过剩下的犹太人的财产让德国留下,收获也不小。这些人有什么用?要关他们、杀他们,还要浪费资源呢。

所以,德国现在与共济会的关系也要保持一下,也要派人与才弥先生打一下交道的。

连正在与抗五军打仗的东洋人,也还是派了一些号称是对华人友好的“朋友”,来与才弥先生“友好”一下。这个时空,东洋人与一些华人的关系还真是多,这些“东洋朋友”本身财迷是不想见的,但他们都有很硬的介绍人,这些介绍人的面子是要给的。而且他们号称是为大华好,为了“日华友谊”,所以还是见一下吧。

连东洋人都要应酬,这国际国内的,要应酬的人得有多少?

还有自己的兄弟们,各行各业的朋友们,也是要聚一下;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曾经支持过共济会的朋友们,到了年底也要来往的。这儿说的给过支持,不是指那些给他写过悼词的、口头上说要为他报仇的一批人物,而是指真正出力过,或者在暗地里与共济会联系,说要派兵与抗五军一起打中央军的人。






第八卷 1936年 第二百四十二章 内务管理

  ◆字数:2277◆


既然德国等国家的人也来与共济会拉一下关系,罗苏当然也有人来与抗日先锋才弥先生交朋友了,一方面是进行一些商务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拉一下感情。现在有些罗苏的货物可以从新疆进入内地,或者经海参威船运到上海,再把上海的商品运回国。

说起来,科辉集团现在是我国国际贸易的最大商家了,欧洲、美洲,阿拉伯国家,都有科辉的商业公司。以前是人才少一点,现在自己学校的毕业生也出来了,加上犹太人中招了不少做商务的员工,驻到各地去,而当地的华侨也成了科辉驻各国的公司员工的一个来源。而国内有些小的公司,本来是与上海的各洋行打交道、销售商品的,现在也改到与共济会来做生意,由科辉的商业公司代办进出口了。不光如此,一些东南亚国家的华侨商人也通过科辉集团来经营他们的商品。任何产业,有了规模经营,成本就低了,而决定价格的力量变得强了。对桐油等主要由我国出口的产品,科辉就决定了价格,让这类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有一个合理的价格,而不像以前,国内的小商家互相自己压价,把价格压低了,利润都让外国商人赚取。

因为科辉商业网络比较大,又有一定的运输船队,所以,他们不光做国内与国外的贸易,还做国际倒爷,例如帮罗苏从美洲采购货物,

而财迷也不是全部时间精力用于这些交际方面的事。共济会的政治经济军事也一大堆的事呢!

共济会是有点帮会的习惯,一直是有点秘而不宣的组织,现在组织的地位不同以往,是个有相当大影响力的政治组织了,于是又有人提出,要怎么公开挂牌,全部会员要挂胸章什么的标志,最好会员有统一的服装之类的(像蓝衣社都穿蓝衣服?)。这事财迷不同意,现在与各派的人也都是一种说不清的关系,而且国内的各派别以后谁上谁下都不知道,天知道以后还有什么事要发生。现在共济会中只有一些如国货公司、平安联运和一些农场中有一些公开的会员,各地的共济会分会负责人都多半是半公开的。财迷觉得这样很好,还要让更多的会员成为秘密的、地下的会员,以应付可能的变故。公开了,除了显示实力外,没有什么好处的。而处在这样地下组织的样子,有一点好处,就是让人有一种神秘感,外人对共济会的实力的估计不准。

另外,从财迷被绑架事件来看,共济会要加强对国内相关组织的情报,以及对自己内部人员的审查管理。国内情报的收集是情报大队的事情,而且他们以前就有相关的组织,做过相关的工作。不过现在是加了点人手和目标,并希望在一些别的组织中找一些人,成为共济会的情报员,或者当共济会的朋友。

财迷指示,对共济会内部的人的监控,要以相信会员为出发点,情愿放过混入来的人,绝不能冤枉人。共济会自己办事是有利于国家民族的,行得堂堂正正,除了对日军的军事行动和一些秘密武器要特别保密外,对外也没什么可以遮遮掩掩的,像杜丝娜那样潜入共济会一段时期后,被共济会干的事感动而向共济会坦白的打入者,已经有了好多个了。总的说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