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国公 >

第406章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406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怎样,情况终究是好了不少。

虽然说很多人都是都干起了出海行商这项事业,不过其中大都是也是住在东边沿海地方的人。也因为海禁的开启,很多人也不再是按照以前所规定的那样出海了,从去年年末开始,很多的人也是如此,不再按照时间规定,只要条件满足了,那就扬帆出海。所以到了今年年中之时,东部几乎是每天总会有一两艘商船出海或者是归航。

这么一来,需要的人力也就是多了起来。

这种情况一开始,让那些人力的价格更是大涨,毕竟到处都是需要人手的地方。虽然说干完了这里又到那里去接活,实在是让人很是劳累,不过冲着那比之以往要多上一两倍的工钱,很多人也都是愿意的。

不错这种情况并没有只需多久,内陆有很多的人得到了消息,也是前往沿海的地方,想要找份活干。

这种情况让张凡想到了上辈子所见到的那种情形,很多人去往发达的地方打工,就是为了多赚些钱而已。

还好,大明朝开过之初,朱元璋就下令,人们不得随意流动,特别是那些有了自己土地的人们。虽然说张凡对于这个命令是有些嗤之以鼻的,但是如今看来,也正是因为如此,才让情况缓解了不少。

且不说因为很多的问题,在这片土地上,只要人一多起来,就容易生事。最重要的是,虽然到了这边做着繁重的伙计,所得到的工钱比之在家种地还是要多出不少来。若是不限制人口流动的话,张凡敢肯定,很多人绝对会抛下自己的田地,跑到这里来挣钱。

如今就因为有了朱元璋的“远见卓识”,现在虽然很多人都往东边跑,可是那些田地并没有荒废下去,依然有人种地,粮食依然会有。

这才是让张凡松了一口气。所以如今的他,只能够一边鄙视着太祖皇帝的那项措施,一边感谢他的命令得以让如今的局势能够有所控制。

可以说,如今的状况是刚刚好。后面有人在种地,那边也有人在赚钱。倘若去的多了,无人种田,百姓们吃不饱不说;那边的人去的多了,那些商人们所给的工钱也必然会少很多,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这是一方面。

如今张居正又是遇到了一些困难,事情是有关土地的。

记得以前,高拱当政的时候,为了报复已经致仕还乡的徐阶,命令身在应天的海瑞清查田地。虽然说那主要是为了对付徐阶,不过海瑞也是尽心尽责,查没了大批贵族和大地主所侵吞和隐瞒的田地,分配给了农民们。那次就查出了上万顷的田地,可谓是收获丰厚。

不过即便是如此,那也仅仅是在南直隶一地,大明的其他地方还有这数之不尽的土地被贵族和地主隐瞒私藏着,不向朝廷缴税,却还在生产着庄稼。

税收一向都是大明朝最为严重的问题,而这种情况无疑是加重了。虽然如今因为海禁已开,国库中的银钱是没什么问题了。但是不报田地,粮食收不上来,照样是个大问题。

张居正如今也是正在这方面努力着,他心中也明白,想要让那些皇室贵胄和地主老财吐出隐瞒的田地有多么困难,不过他还是打算这么做。

但是他碰到了很多困难。

田地这种事情,说到底是在民间,也是经济上面的事情。但是张居正无法一开始就对这些下手,他需要做好其他的准备。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吏治。倘若吏治不清、政令不通,纵然是想出再多的办法也是枉然。

所以张居正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改革朝中的吏治。但是,大明朝的朝廷自从开国以来,虽然几经重大的变故,但是有些东西是一直都没有变化过的。想要改,那是何其的困难!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八旗。  7x24小时不间断快速更新小说最新章节!

 第五百五十二章新政之前

张居正对于这一天,这能够施展自己心中报复的这一天,着实是等待了很久了。以前,他就一直想这么干,但是种种的原因全都制约了他想要施展的动作。如今,他总算是站在了官员的最高处,就连比之权力稍稍大些的太监冯宝,也是站在他这一边,并且同意他的想法的人。张居正明白,自己的机会来了。

对于这一天的来临,张居正早有预料。所以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他就早早地开始准备了。当然,虽然说这种改革的事情,从历朝历代来看,都是出头一个死一个,很多人虽然是也明白,这种改革措施是有好处的,但是那毕竟只是一小部分人而已。大部分人都是改革的“受害者”,他们不可能赞同这种措施。

因此,张居正谋划之时,却也是有些势单力薄的意思,并没有多少同盟能够与他站在一起。冯宝,他也只不过是支持张居正而已,并不会帮助张居正一同出谋划策。说起来,冯宝之所以会赞同张居正的观点,出了冯宝在朝政之上的独特见解之外,却也是有些利益关系的。毕竟张居正想要怎么弄,跟他冯宝没有半点关系,甚至于,他若是想要从中捞些什么好处、油水之类的,也不是不可能。所以冯宝才会在这件事情上面跟张居正站在一起。

但是,对于张居正来说,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之余,所牵涉的东西也实在是太多了。虽然张居正从很早就开始筹划了,但是毕竟只有他一个人,力量有限之余,很多地方也未必能够考虑周全。他还是需要有个人来和他共同完成完成。

而如今,也是有个人和张居正站在一同,共同研究这件事情的。张凡,自然是不二人选。

说起来,这也是有些好笑了。想来,前段时间,因为朝中的很多事情,特别是一些关系到葛守礼的事情,张凡和张居正之间,闹得却也是有些不合的模样。特别是因为关系的葛守礼的那段事情,更是将两人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了定点。

当然,这两人之间毕竟是有着特殊的关系的。当年张凡初入仕途之时,便是摆在了张居正的门下。虽然说,张凡的上位可以说是一帆风顺,毕竟他是得到了隆庆的宠信才上位的。但是张凡的起点太高了,他没有经过任何的历练就走入了这个大明王朝的权力中心,若是没有人帮助的话,灰头土脸都是小的,身败名裂那才最有可能是他的归宿。

也是多亏了张居正对于张凡的指引好叫到,这才是让张凡能够如此之快地融入到里面去。从某些方面来说,张居正对于张凡也的确是尽到了一个为师者的责任,只不过他所教导张凡的,是人情世故、朝中利益而已。不过相比起来,孰轻孰重,什么才是对于自己最为有用的,张凡的心里头是明白的。从某些方面来说,他对于张居正是相当地感谢的。

而如今,张居正要干一件大事。而他一个人,却是又显得势单力薄了,张凡如何能够置之不问呢。即便是两人之前有些什么矛盾,但是却还没有闹成苦大仇深的地步,在这件事情的面前,全都可以忽略不计了。

所以这段时间以来,张凡也是经常和张居正凑在一起,研究一些东西。

这种情形,也是让张凡心中有所感叹。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在牵涉到政治这种东西的时候,所有的事情全都是带着不确定性的。今天的朋友,也十分容易就变成了明天的敌人。

所谓的“世事无绝对”这句话,用在这里实在是太过贴切了。

这些只是题外话了。说说张凡和张居正人来那个所面临的问题吧。

张居正的想法,所牵涉的东西也是非常之多的。首先一点,那就是要改革吏治。这才是重点,否则政令不清、朝令不通,其他的任何事情都无法运行。想要改革的话,也就完全是一场空了。

所以,改革吏治也就被两人放在了首要的位置。

这改革吏治,所牵涉到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对于官吏政绩的考核。这并不是什么先进的制度,历朝历代全都有,只不过是内容有一些不一样而已。倘若没有的话,官员们也就没有上进心和危机感,做起工作也就是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如此一来,国家岂能长治久安。

所以,大明王朝的早期,就已经有了一系列的,对于官吏政绩所制定的考核制度。按照大明朝的制度,在京的京官,每六年要进行一次“京察”。而对于地方上的各级官员的审查比之京官那是更加严格,毕竟是山高皇帝远嘛。每三年,各地方的各级官员都要进行一次名为“大计”的审查。

这本来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毕竟只有如此,才能够让官员们有些紧迫感,并且不敢恣意妄为。将来在考核之中,如果政绩突出的话,那么飞黄腾达的日子也就是不远了。

不过这一点在大明朝,不,应该说是在任何朝代,全都不是如此简单的一件事情。尤其是的大明朝。

倒不是对大明有什么偏见,实在是有明一朝,贪官污吏实在是多入繁星一般,各个是“闪耀”无比。且不说那些在史册上都能够留名的“名人”了,那些下面的官员,没有严重到要被记上姓名的人,他们的危害才是最大的。也是这些人,才会生出了如同刘瑾、严嵩这样的贪官奸宦。

而且,所谓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句话尤其是在这大明一朝,被发挥的是淋漓尽致。

朝廷所颁布的考核制度,对于这些人来说根本就是无关痛痒。甚至于,这些官员们,全都是读书人出身的,脑子里有想法的官员们,更是能够反其道而行之,将这种对于他们的制约办法,转化成为能够促使自己升官发财的手段。

这些朝廷的制度,早就流于形式化,每次都不落下,也每次都毫无新意。很多官员是明白这一点,官官相护之余,甚至有很多在地方上作威作福习惯了的人,更是在每年的这个时候,让本城的百姓在监察之人的面前摆出一副欣欣向荣的模样,让人觉得他的治下,百姓安居乐业,世态是渐渐繁荣。

而那些前来检查的人,却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就算是偶尔有几个一心为国为民的,却也是在途中受到各种诱惑的同时,还要接受来自上面的威胁。

如果不听话,别说是以后升官发财的道路了,就连自己的姓名都未必能够保得住。但是如果听之任之,不仅仅是将来可以升官发财,还能够在地方上打捞一笔,那又何乐而不为呢。

也因此,每年各地的官员,大都是会准备好金银财物、眉毛色相等等诱惑的东西。人都是有所需求的,不过在这里,管你是喜欢金块银票,还是贪花好色,反正总是会找到兴趣相投的东西。

然后嘛,那就自然是各取所需了。上面派下来的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而下面的人也是会有一份自己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国为名,并且还附带着各种详细事项的文书被放在了吏部、内阁、甚至是皇帝的面前。以后想要升官发财,那也就完全不是问题了。

总之一点,整个大明朝,官官相护、贪腐成风的模样早就已经是深入骨髓了,这自从大明朝刚刚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已经形成了。

要不然,想当年那对于贪官污吏深恶痛绝的太祖皇帝朱元璋,他所下的命令是,凡事官员,贪污十两白银以上的,就是死刑。到最后甚至是什么扒皮等等让人听着都觉得鸡皮疙瘩掉满地的惨无人道的大刑都涌出来了,可是这些官员们该贪的还是贪,该舀的还是舀,该弄虚作假的还是弄虚作假,不仅仅没有减少,反而还是越杀越多了。

是啊,一代接一代的官员上任,或许在人情世故上面,早就已经是没有关系了。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之下,全然没有断裂过,一脉承一脉。

想要一下子掐断这种关系,老实说不容易,或者说是根本就是有些不可能了。不过即便是面对如此的压力,张居正还是要迎上。怎么说呢,是该佩服他的勇气,还是应该说他有些不自量力呢。

不过如今都不重要了,既然张居正已经是做了这个打算,那么他倒也是能够一条心的做到底了。从这方面来说,张凡对于张居正也是相当敬佩的,所以现在他才会来帮张居正。

想要改革吏治,不能单纯地上奏弹劾、清算什么人,那样做根本不行。只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个制度才行。

而张居正这一个阶段所要下手的重点,就是对于官员的考核制度。不过制度这种东西,都带有着非常的传统性,想要轻易改变实在是困难的很,遭到反对那是必然的。

不过张居正并不是太过担心这点,现在他们的身后还有李太后这个强援。而如今的李太后,对于张居正倒也是有些言听计从的意思了。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八旗。  7x24小时不间断快速更新小说最新章节!

 第五百五十三章筹谋划策

如今,有个问题摆在面前。 虽然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