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重生之大明国公 >

第235章

重生之大明国公-第235章

小说: 重生之大明国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时的朝堂之上,就要数高拱笑的最厉害。前几日他才刚刚被张凡摆过一道,如今却见到张凡竟然摆出了这么一个乌龙,他自然是高兴的很。

而没有笑的人也有。朱翊钧就不用说了,他亲眼见过,自然是没有笑。李春芳也没有笑,反而他那张仿佛永远是古井无波的脸上居然露出了一丝疑惑的表情。李春芳其实是在诧异,张凡他不是不知道,虽然两人之间的接触不多,但是李春芳还是可以说张凡并不是一个会靠着这种消息来哗众取宠的人。而如今,朱翊钧既然说张凡找到了传国玉玺,那么就有了另外一种可能,莫非张凡真的……

张居正也没有笑,面无表情的他却是和如今朝堂上的大部分人都抱着同一种心思,他也不认为张凡就当真能找到真的那一方玉玺。但是他同样也不会相信这是张凡明知道是假的却故意这么说的,在他看来,张凡铁定是被什么人给骗了。

而最后一个没有笑的人,却是如今正坐在皇帝宝座上的隆庆了。隆庆的心思很简单,就跟他所有坐过大明朝皇帝宝座的先祖一般。对于隆庆来说,自他登基以来这些年,还是头一次听到这个消息。虽然以前的种种他也是听过,甚至看过不少,心中也早就已经有了一种传国玉玺已经消失无踪,无法找到的心思了。可是真正轮到他这里的时候,他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希望张凡当真是找到了玉玺。再加上,隆庆对于张凡当真是信任的很。如此几个因素聚合起来,隆庆心里面就越发地相信张凡当真是找到了玉玺。

当时,隆庆就立刻发问朱翊钧,问他那方玉玺的事情。

“哼,我知道你们在笑什么,不过我可不认为那东西是假的。”这是朱翊钧的原话,他是看着下面的朝臣,用着颇带气氛的口气说道。

“钧儿可曾见过那方玉玺?”隆庆继续问道。

“会父皇,儿臣岂止是见过。”朱翊钧说道,“太傅曾将那玉玺交予儿臣保管。最后儿臣怕放在身上不放心,这才交给了太傅保管。”

隆庆听朱翊钧这么一说,顿时起了性质,追问了起来。

朱翊钧也不含糊,对那方玉玺详加描述了一番。谁曾想到,听完了朱翊钧的描述之后,下面的那些大臣们笑得却是更加厉害了。特别是朱翊钧说,玉玺上的刻字,着实是与李斯所流传下来的字一模一样的时候,下面更是大笑了起来。朝堂之上的这些人,大多是文官,舞文弄墨更是家常便饭。这临摹书法一道,谁人没有做过。若是普通练笔之作,或许字中会带着个人的风格比较容易辨认。但若是可以模仿的话,也很难让人看个究竟,却始终不过镜花水月,总有能识破的一日。

而朱翊钧却毫不在意群臣的嘲笑,稚嫩的声音再次响起,将张凡得到那玉玺的过称全都说了出来。

听到这玉玺居然是被一个贩料的小贩运到扬州的,下面的人笑的就更加厉害了。之前那些玉玺的来历,虽然全部都是假的,但是也总是免不了要扯出一个扑朔迷离的来历,总之就是玄之又玄,让人一听就不是凡品由来。然而张凡的这个倒好,真可谓是低贱到了不行。

然而当朱翊钧说出了这方玉玺究竟是从何处被人找的时候,下面的笑声却是小了许多。大明朝这么多年一来,假传国玉玺的消息是不断涌出,而众人也是把这当成了一个笑话来看。虽然是笑话,但是听得多了,也就自然而然的会对它有所了解。而朱翊钧所说出来的地方,也正是众人所知道的那个地方,河南古都洛阳。

传国玉玺遗失几百年的时间,而最后的记载,则正是出现在洛阳。后唐废帝李从珂被契丹人所击败,他环抱传国玉玺登楼自焚,玉玺也就从此下落不明了。

当时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说这件事情或许是有人为了故意欺骗而炮制出来的假消息,那方玉玺根本就不可能是从洛阳找到的。但是隆庆却不这么想了,或者说他不想这么想了。直到如今,听了朱翊钧的叙述,他心中那股很小,甚至可以说本来并不存在的欲望却是突然间膨胀了起来。

众所周知,自始皇帝命人将和氏璧雕琢成传国玉玺,并命丞相李斯以小篆相刻“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之后,这防御系便成为了“皇权神授,正统合法”的信物。而之后的历代帝王皆是以得到此玉玺为符应,奉若珍宝,国之重器。得之则象征着其“受命于天”,若是失去了则表示其“气数已尽”。凡是登基大宝儿手中无此玺印者,皆是被讥笑为“白板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

虽然隆庆并非是开国皇帝,但是由于其祖先朱元璋对于此事的遗憾,而影响了大明三百年以来的皇帝,隆庆也免不了这个怪圈。虽然有明一朝,之前也有人提出过传国玉玺不过是镜花水月,并非什么太过重要的东西,然而这也只是某一些人的想法,或者是规劝帝王的言语而已。而对于帝王来说,又有哪一个是不想要得到此物的呢!

虽然只有一个来源之地的消息,很多情报都不足,无法确定这东西就当真是那传国玉玺。但是如今,朱翊钧所说出的消息带来了希望。这是一个选择题,而答案无非就是真的和假的两个。思量之下,隆庆做出了决定,让张居正以礼部尚书的身份前去迎接张凡,一来若是那玉玺当真是传国玉玺的话,以张居正礼部尚书又兼内阁大臣的身份虽然稍显低了些,但是也还说得过去;二来若那方玉玺是假冒的话,让张居正去迎接张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最多就是说隆庆太过重视张凡了而已。

这才有了现在这幅场景。

“我说,远德啊,你怎么也弄出了这种事情。”张居正有些为难地说道,“须知,这方玉玺若是假的,那可就是欺君之罪啊。到时候,就算是陛下他不追究,可若是有人想要恶意告你的状,弹劾你的话,那就算是陛下也保不了你啊!

“你难道不知道,以前放出自己找到了玉玺的人,大多都是一些与仕途无关的平民百信之流。这显然是背后有人操纵的,若是玉玺是真,那人再站出来向皇帝领赏。但若是那玉玺是假,皇帝对于一个‘不识货’的百姓也并不会有什么责怪,一笑了之罢了。可是你这倒好……”

张居正说的很明白了,虽然他没有说会有谁想要弹劾张凡,但是张凡心里面已经是一清二楚了。前几日,他锦衣卫的奏报就已经告诉了他这些日子在朝中的事情,对于高拱对自己的弹劾,他并不感到有什么惊讶的。

而张居正所说的一点也没有错,在如今两人看不见的地方,高拱正在谋划着下一步的弹劾。之前的两次他都让张凡给逃了过去,正在失望的时候,没想到张凡有给了他这么一次机会。而高拱又怎么会有不好好利用一番的理由呢。

“老师所说的这些事情,学生心里面都明白得很。”张凡说道,“只不过学生会这么认为,却也是有根据的。”

“哦?你都有些什么根据?”张居正问道,“你就能够确定那方印玺就是真的。”

“学生不能。”张凡说道,看到张居正的眉头皱了起来,张凡赶紧加了一句话,“但是学生也丝毫证明不了那方印玺是假的。”

本书首发 。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 ;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三百零九章 真假难辨

张居正听了张凡的话,若有所思。///。/

仔细地想一想,张凡所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错。对于传国玉玺这种各代帝王都视若珍宝的东西,对于其的描述反而是少得很。虽然到今天,人们还是能够从各种典籍之中查到对它的描写,但是撰写那些典籍的人实际上有很多都根本没有看清楚过玉玺的真模样,很多人只不过是离着非常远的距离匆匆一瞥,并没有看的非常真切;而有的人则更是压根就没有见过玉玺,只不过是偶尔见到了什么大人物,听人家叙述一番罢了;更有甚者,其消息的来源更是道听途说,子虚乌有的来历,或者他是看别人写出来的书中的描述,才知道了一些。

说到底,这传国玉玺到底应该是个什么样子,众人还是没有个定论。毕竟如今这个时代距离传国玉玺最后一次出现也有六七百年的时间了。这么长的时间,别说是遗忘什么事情,就是一两个强盛无比的朝代都已经是销声匿迹,不再被人们所提起了。

而传国玉玺这种一直都被人们追捧为至宝的东西,也正是在这几百年当中,被人们所不断的相传,在相传之中继续被神话。到了现在,早就已经被人们传的不成样子了。什么闪耀金光、透露祥瑞那都已经可以算作是小儿科了。更有甚者,什么金龙环绕好似游动、周身围绕着紫气缭绕等等。总之,这么一件本来只是被作为帝王信物的东西,在这个时候已经被传言说成了无比奇妙的东西。

这虽然只是人们在没有机会一睹其真面目之时所产生的幻想之外,更是一种对于幻想中的事物的猜测。然而,就正是这种猜测,却是更加地让人们远离了真实。

张凡说他无法确定他自己手中的这方玉玺是真品,因为时至今日,关于玉玺的传闻以及各种各样的证据实在是太多了,要是这么一一对照的话,这天下根本就不可能有那样的东西。但是张凡换了个思维,他说他同样是丝毫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一方玉玺是假货。

张居正初听到他这番话的时候,还有些诧异,因为对于中原大地上所诞生的文化思想来说,从来都只是证明,却没有过反证的道理。但是当张居正平静下他内心的诧异好好一想,张凡所说的话也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不要总是想着应该如何如何查找典籍,观察证明这是一件真品。/,想想看应该如何证明这件东西不是一件假货。看起来这只不过是将思绪倒转过来,并没有做出什么改变。其实不然,这么一来的话,有很多事情都要重新对待了。

张凡其实只不过是利用了这么一种心态而已,毕竟若要是真的想要证明这东西是真的话,恐怕高拱的那份弹劾张凡的奏章是必然会送到隆庆面前去了。毕竟张凡所得到的东西,虽然是晶莹透亮,美丽的很,但是它距离那些什么紫气缭绕、闪耀金光之流,实在是相差甚远了。

但若是想要叫他们证明这件东西是假的话,那就好说话了。原先那些个抽象无比,只能在想象中出现的论据,在这个时候就失去了作用。只要他们无法证明这件物品是假的,那么他们也就只有承认这东西是真的这一条路了。若不然,难不成还有不真不假这种模棱两可的答案不成!

张居正听明白了张凡所要说的话,心里面这么一想也是稍稍放心了下来。不过随即,他也就担心起另外一种情况来。

假冒是一门很有学问的东西,既简单又复杂。不论是要假冒一个人,或者是造假一件事物,还是编造一段谎言,有的只不过是随意施为而已,而有的则是用尽了心思,想要做的尽善尽美。可是谎言终究是谎言,其带了的除了欺骗之外,也有着很多不能够确定的因素。

有的花费了无数人力物力财力所营造的假象,那必然是一件声势浩大的工程,也必将会引起很多人的关心。而围观的人数众多之下,也必然会让很多人对它感兴趣。如此一来,成为众人目光焦点的假货,时时刻刻在被别人围观着。这么一来的话,总会有一天,谎言会被人拆穿,假象也会被人完全识破。

而若是一些微不足道的谎言或者是事物,所引起的注意力就要小上很多。而随之,被拆穿或者识破的几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可是张凡将要亮相的这件事情不同于一般事务。不错,这东西的的确确是一件非常之贵重的东西。可是就因为它实在是太过贵重了,却反而又产生了一种优势。

从秦朝以后,皇帝的印章,也就是玉玺一共有六枚,分别为“皇帝之玺”、“皇帝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之玺”、“天子行玺”、“天子信玺”。而有一方玉玺并不在这六方之内,这就是“传国玉玺”了。

一旦这东西被人们认定为真品的话,呵呵,那么它将成为大明统治者的象征。而这种象征意义要大过实际意义太多,将来等待着它的也只有受到各代帝皇的膜拜和瞻仰而已。等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出了皇家的直系子孙之外,想要再进军里接触它,那几乎就是不可能的。甚至于,只要这东西被承认是真的,到时候隆庆必然会让张居正马上着手编撰一部有关于如何保存它的详细礼仪大典。而且不用多想,这部大典也必然是有着众多的行为尊则来约束种种行为。到那个时候,就算这方玉玺是假冒的,也绝对不敢有人说出来。

当然,这些都是理论上说的过去的事情。然而对于张凡来说,他心里面根本就没有怎么多考虑这些问题。也不知道是出自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