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科幻电子书 >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

第168章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第168章

小说: 一个人的时空走私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亮的发言,用的是类似于现代的分析报告的语言,讲究的是条理清晰,说明了大明朝的整体局势分析和应对方案,只是他的对象却是有些搞错了,在座的这些人,哪里还经历过这种报告式的会议方式,他在那里长篇大论,下面的众人都有些模糊,听了半天搞不清楚诸葛亮的意思。

这对于李华梅来说就更是个苦差事,她出身武将世家,本身就不爱读书识字,再加上成年后一直混迹在海盗中,在众人中文字功底最差。诸葛亮的报告对她来说,真的味同嚼蜡!

“喂!我说穷酸书生!你这长篇大论的究竟是想说些啥,我怎么就听不懂呢?能不能干脆点简单点说吧!别长篇大论的好像自己多有能耐一样!街边的酸秀才随便捡一个来也比你的文采好上不少!”李华梅不耐烦的看着诸葛亮,

诸葛亮脸sè顿时有些发窘,他这样组织语言的方式,那都是从现代时空的视频上学的,在一号时空的大明帝国官场上非常流行!谁知到了这里,当场就被人给了一个闷棍!

又不得不重新组织了一下语言,吞吞吐吐的继续说道:“哦!简单点来说!就是卖东西,卖好东西!让人忍不住来买,而且还把造好东西的技术也给人传了去,让大家都能来买卖!这样,就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了,经济发展了,社会流通增加了,我们收税也会越来越多!恩!大概就是这样吧!”诸葛亮搜肠刮肚说完,脸红红的站在一旁,感觉真的有些想找个地洞钻进去的感觉!

郑芝龙在旁边看见,赶忙圆了圆场:

“哦!孔明先生的意思是这些新商品:火柴、洋钉、玻璃、镜子什么的可以大量的贩卖,甚至是可以将造这些东西的技术也交给人,让人们自己也跟着造么?

“恩!不错!”

“那敢情好!别的不说,这些火柴,镜子一样的东西,在大明的市场上那可是暴利啊!要是往北边儿去,一个巴掌大的小镜子,那就是好几两甚至几十两银子,那些藏在深闺中的妇人们,为了得一面镜子,可了劲儿的讨人喜欢!据说现在的秦淮河上卖笑的姐儿们的缠头,现在都不是要银子了,都是要那种梳妆镜子,越大越jīng致的越是稀少。那种几尺高的大穿衣镜,据说都炒到了好几百两甚至上千两纹银!要是让咱郑家自己来造,就是这个参将的位子都不要了也行啊!这可是能传家的手艺,谁不想要!我敢说这个消息放出去,马上咱这泉州府衙门的门槛儿都能给人踏破了,就是当朝阁老,谁又不想要这种好东西呢?”

李哲微微一笑,说道:

“正是如此!所谓的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能使磨推鬼,金钱才是最大的威力!

不瞒大家说,这玻璃镜子是一桩,火柴是一桩,未来我李家还有更多更好的东西,种种都是一本万利,销路极好,这生产技术都掌握在我李家手中,而且还可以转让,咱们先把这东西卖出去,让大家都知道了这巨额利润,然后在暗中放出技术转让的消息,谁跟咱走得近,咱就把这技术有限度的转让出去,有钱大家赚,但是这控制却是要在咱们自己的手中!

谁拿了咱的好处,自然要替咱们卖命,这些一层层扩展下去,很快的大明朝乡野之间,到处都是咱们自己的盟友,跟咱们过不去,就是跟钱过不去,你说还会有谁和我们作对?就是不用刀子,也一样是一呼百应,到时候这江南地处处开花,这掌控天下还用得着行军打仗么,不比杀人夺命抢地盘的速度要快得多!”(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注册会员推荐该作品,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五十六章银子

嬗变的三国卷第五十六章银子

除了经济方面的措施之外,更重要的措施还有流通。

以往在江南地界那是关口处处,海上又有郑家在收水费,大大增强了商品的运输成本,一家店铺辛辛苦苦的贩卖商品,忙忙活活一个月,到头来大多数都是给车匪路霸打了工!这让人有什么做买卖的动力,真正能坚持下去的,大多数都是吃皇粮拥有特权的家伙儿,没有根底儿的人那做买卖根本是想也不用想!

这才是落后社会发展经济的最大障碍!

如今李哲和郑芝龙达成了协议,取消了海上的水费,改在港口按照商品进出口数量来缴税,大大降低了商人们的成本负担,这就是一个革命xìng的突破,显而易见,从今后商人们蜂拥来投,自家地界里的商品经济越来越发达那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仅是如此,除了改革税收政策之外,李哲和诸葛亮商量,还让诸葛亮主抓领地内的港口设施建设,虽然不可能像三国时空那样蒸汽机动力机械处处开花,但是一些简单的设施还是要有的,比如简易的人力鼠笼起重机这样的货sè,就能大大加快货运港口的吞吐效率。

还有造船厂,也是另一件主抓的重点,有了大明沿海的丰富的人力资源,很多李哲准备中的动作就可以开展了,郑家和李哲合力,从各地高价吸收船匠,配上青壮年劳动力,迅速开展造船业的改革,这个发展的速度要和经济贸易规模扩大的速度能够跟的上趟。

随着。还有惯xìng的水泥,玻璃,钢铁和纺织工业方面的培训,李哲交代诸葛开始在自己人中挑选人小规模的培训,随时准备扩大规模生产。总之,现在李哲和诸葛亮张辽三人正式开始进入了空前的忙碌期,整天忙的连轴转!就连预定的接下来对海盗们进行整编培训的事情都不得不暂时押后进行!

但前面的这些还都只是基础,更大的重头戏还在后面!

……

一个隐蔽的地下仓库之内,只有李哲、诸葛亮、张辽和李华梅四个人站在里面,周围环绕着四人的是数不尽的黄金和白银。都铸成一块块的金条银锭,齐刷刷的排成一垛一跺的,就像是普通人家的柴火堆!堆如山积的足足数百上千吨的黄金和白银,亮闪闪的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你……哪里来的这么多金银!你……你这是准备干什么?”李华梅大惊失sè!

“呵呵!诸位,不要紧张!不过是些阿堵物而已!算不得什么,只是现在,这就是我为咱们大明朝经济体准备的杀手锏——致命武器!”

“武器?”众人一脑子浆糊,只有诸葛亮在一旁,开始做出思考的模样!

“不错!就是武器!在我看来。即使是刀枪火炮,都没有这种武器强大。因为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可以买卖商品,还可以用来买卖人心,祸乱天下,就是眼下大明的局势,能够最快起到作用的也唯有它!”

诸葛亮的眼睛变得有些发亮:

“老爷!您的意思,莫非是……”

“呵呵!果然不愧是孔明,我还没说这就明白了!”李哲哈哈大笑,看向诸葛亮的眼光更是充满了赞赏。

“其实大明朝现在的危机,早就在万历年间就已经初露端倪。连年的天灾是一个原因,足以动摇大明朝的基石,但是这还不够,还需要一个更直接的因果关系——另外一个隐藏在社会和zhèngfǔ财政中的最大问题,就是银子!

大明朝官府缺银子,这早就已经不是个秘密了。在几十年前就已经越来越明显,土地兼并。贪污**,和商品经济贩卖,使得越来越多的银子从百姓手里集聚到拥有特权的少数人手中,整个社会看着好像是繁荣异常。但是官府却收不上去银子,崇祯爷的府库里,那据说空荡荡的饿死老鼠,你们说他拿啥来养活zhèngfǔ官员和囊虫一样的皇朝宗室们,拿啥来维持兵饷!西北边军闹饷那可不是一天两天了。

现在西北和东北剿匪之所以兵事不利,那也不是什么官兵的问题,其实根本都是因为闹饷,官兵们自己家小都吃不饱,凭啥给官府卖命。

而咱们的zhōngyāng官府,不仅仅是不想办法解决问题,偏生还越发的变本加厉,加收辽饷,缩减zhèngfǔ财政,在全国各地大幅度减少了开支,裁撤了大量的驿站等zhèngfǔ机构,西北的兵饷也连年拖欠,一步步的扩大了经济危机在社会中蔓延的深度和广度,官兵们为求生路,不得不起来造反,这才导致了如今到处是烽火连绵的原因!”

“听起来貌似有一些道理!”李华梅难得的夸奖了一句!李哲说的这些就是她也听得明白。

李哲笑了笑,继续说道:“官府为什么缺银子,原因很多,一个是贪污**,一个是特权不用交税的人太多,还有各种奢侈浪费,冗兵宗室的原因,但这许许多多的因果,却都不在点子上,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伙儿都太喜欢攒钱了!

那些王爷富户们,各自都有着暗地里的进项,一个个财产多的花不完,都变成了银锭藏了起来也不花出去,就是普通人家,有了银子也多半都是藏起来备用,久而久之,在市场上流通的银子越来越少,慢慢的大家这生意就越来越不好做,自然也就交不上银子了。这就是经济学中叫做货币沉积的道理!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只有往市场里加大投入更多的金银,本来,咱们大明朝的外贸已经都有着大量的黄金白银入超,从海外贸易流入的大量金银货币抵消了这个货币沉积的进程。但是近几十年来,西洋各国相继开始控制货币出口。西班牙进口的墨西哥洋银也大幅度减少,就是临近的倭国近些年也有控制白银出口和海外贸易禁令的倾向,大明朝的白银流入大受影响。

紧接着发生的事情就已经很清楚了,咱大明朝国内的金银开采量极小,远远不足以弥补沉积损耗的金银,于是商品流通失重,迅速跌入到了永无止境的经济深渊之中:大量的白银从流通领域中消失,继而伪造铜钱在市场中泛滥成灾。

因此,顺理成章地是,银子和铜钱的交换比急剧拉大。在继之而来的恐慌之中,官府信誉荡然无存:食物价格飞涨,至少在一段时期内,经济作物和手工业商品市场已经崩溃在即,税收自然直线下降,到了这个地步,官府也就失去了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社会秩序乱了,大家伙儿就更没有活路!

所以。咱这大明朝的乱世,其根子还是在一个银子!

不管是打仗也好。剿匪也好,在大明朝境内的任何政治改革,只要是没有触及到这个深度,就不可能解决导致这个乱世的根本问题,杀掉了一批贪官,自然会有更多的贪官,割完了一茬的土匪,更会有更多的土匪揭竿而起,东虏鞑子。其实都不过是旁枝末节,我大明朝的根本问题,其实全在这个银子上。

若是现在有着大量的银子冲进市场,补充掉这个亏空,就是其他的什么贪污**的条件全都不变,实际上也能促进市场经济商品流通,从根本上扭转帝国倾颓的局势。这大家伙儿的生意都做得下去,社会危机自然就会慢慢缓解,情况就会大大好转,官府能收上税。有了银子,就能更好的对抗东虏和剿匪!咱这社会秩序就能维持下去!

你们说,这样的利器到底厉不厉害!”

一群人听着李哲的说话,反应各自不一,这种宏观的经济局势,说起来在这个时代相当的冷门,就是户部的大员们都是似懂非懂,更何况是普通的平民,几人中唯有在这方面有一定基础的诸葛亮听得是连连点头,张辽和李华梅都是听得懵懵懂懂!

“好吧!就像你说的那样!就算是对咱们的生意大大的有好处,但是这朱家官府也要跟着获利了,岂不是对咱们的大业不是更加不利?”李华梅有些纳闷了!

“呵呵!这个就是要细细谋划了,总之短时间内,维持江南的经济秩序,对我们提高对局势的掌控力来说更加重要!有了秩序,我们的生意才好做,才好真正的掌控局势,咱们手中的军火,那可不是白给的,或许和紫禁城里的崇祯爷,咱们也可以谈谈生意?”

……

有银子,也不是那么容易就花出去。这人xìng可是奇怪着呢,你若是明明白白的要送银子给人,那不被人看作是疯子就是傻子,所起到的结果那就要大打折扣,所以要将金银渗透进市场流通,还需要想些其他的方法!

其实最简易的渠道就是银行!大明朝没有银行,但是有钱庄,有当铺,也算是最原始的金融工具。有这些,李哲就可以玩起送银子给人花的游戏!

紧接着李哲动员其手下的所有能够调动的人手,以巨量的金银和各种辅助手段收购兼并江南各地的当铺钱庄,大把的银子洒下,获益的人自然是个个踊跃争先,开始了其在大明朝市场中轰轰烈烈的迅速渗透和扩散金融影响力的过程!

这些金融工具使用的前奏准备工作,一样是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致!李哲将这个任务也交给了诸葛亮!

在李哲的层次看来,现在的问题到不是亏本不亏本的问题,而是效率。这些银子,到底能替他收买多少人,能给他带来多么大的市场影响力,多么广的渠道,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