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宋阀 >

第578章

宋阀-第578章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杀这部将。

一众将佐纷纷相劝,才留下那部将xìng命,xiǎo太尉严厉告诫诸将,我军有优势兵力,有jīng良器械,再许三日,若不破城,都受军法!这么一整,上下震惊,没人再敢心生倦怠。从次日起,猛力攻城!

三日期限未到,城中吐蕃兵反水,打开城mén迎西军进入。党项军除战死以后,全部投降!xiǎo太尉大喜,志得气满地向徐卫报告称,卑职率熙河jīng锐,已轻取西凉,请枢密相公派人检阅!

五月中旬,兴元府,川陕宣抚处置司。

徐卫在办公堂里,正审阅今年四川从诸夷手中买马的报告。四千多匹可供军用的良马,看得让人眼谗,但没办法,这批马仍旧是发往荆湖的。

“报,枢密相公,天使已到八里坡!”一名佐官在堂外报告道。

“知道了。”徐卫头也没抬。他早在徐六的信里,就晓得皇帝近期会派内shì来宣诏,具体是什么不知道,但能猜测一二。前些日子,成都知府曾经上报,说内shì已经到了成都。今天一早,又得知其进入兴元府地界,就这么地,从上午到现在,已经收到以了好几次报告。只等内shì进城,他便要召集宣抚处置司大xiǎo官员接诏。

抬起笔,在公文上批复半署名之后,他对外唤道:“来,这个马上发下去,让他尽快把马送往荆湖。”

哎,荆湖宣抚使的位置,自从何灌致仕以后就一直空着,何蓟也倒了血霉,朝廷怎么还没派人接任?

过一阵,又有人来报,说内shì进城了。徐卫一听,放下手里的事,吩咐佐官道:“召集本司官员,正堂候诏。”

不久,川陕宣抚处置司,从徐卫以下,所有官员只要没出差的,全部到齐,济济一堂。众人嘴上虽然不说,但心里明白,徐枢密这回联结契丹,立了大功,天子派内shì不惜跋山涉水而来,肯定是为了嘉奖枢密相公的殊勋。

上一回,官家就要册封枢密相公为郡王,但相公“高风亮节”,拒绝接受。这一次……

那堂里,除徐卫以外,沿有宣抚判官万俟卨,参议军事张浚,参谋军事马扩,主管机宜张庆等高级幕僚,以及一批干办公事,准备差使,准备差遣等官员。很容易就从这些人的表情看出他们的心境。

比如马扩张庆两个,面上都颇有得sè。他们是徐卫的老兄弟,老班底,徐卫得到嘉奖,他们也与有荣焉,所以得意。又比如张浚,双手jiāo手腹前,神情淡定,这表明他对徐卫荣升,是乐见其成。

但万俟卨却不同,你很难从他那张老脸上看出什么来。只微微低着头,眼睛看着地上,双手背在后头,与马扩张庆两个形成鲜明对比。至于其他官员,都神情如常,来就来吧,升就升吧,反正徐枢密功劳摆在那里,应该的。

片刻之后,几名内shì风尘仆仆地踏入了宣抚处置司的正堂。徐卫作为主官,上前执礼道:“天使一路辛苦。”

“呵呵,徐枢密客气。”那为首的内shì最多也只有二十多岁,面皮白净,姿容秀美,说话笑眯眯的,似乎很好相处。“既然众位都在,那咱们闲话少说吧?”

徐卫点点头。

那内shì遂从同伴身上取了匣子,当着众官的面开封,拿出天子亲笔御诏,尖声道:“天子诏下,徐卫听旨!”

徐卫一甩袍摆,跪将下去,后头十数名官员也都跟着跪拜。只听内shì大声宣读道:“制曰,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副使,徐卫。材气不群,忠勇自奋,扬威诸夷之内,腾声关陇之间。所谓世之虎臣,非卿而谁?今促成联契丹,图金夏,功不可没。前者,朕降明诏,册封王爵,卫谦逊不受。然朕尝思,无由抚慰忠臣之心,再三不安。今遣天使,持诏册封徐卫为天水郡王,望卿积伫爪牙之利,一总西师之雄,以助中兴大业,莫负朕望!钦此!建武九年。”

内shì读罢,徐卫朗声道:“臣徐卫,接诏!吾皇万岁,万岁,万岁!”

内shì将诏书收起,双手递到他面前,笑眯眯道:“徐郡王,接诏吧。”

徐卫双手接过,这才率一众官员起身,内shì此时道:“xiǎo人来时,官家再三jiāo待说,知道徐卫谨慎,若他再不奉诏,你可传朕口谕,郡王显爵,虽是荣耀,更是鞭策。朕封徐卫郡王,是要再观后效。”

“臣鞠躬尽瘁,九死不悔。”徐卫一本正经道。

“除册封之外,官家御赐钱十万贯,yù如意一对,金带一条,御用戎服器械一套,以及官家御笔亲书字帖一本,请大王点收。”内shì道。

徐卫听到前头什么金带戎服这些,本不为奇,但居然还有一本字帖,就让他有些汗颜了。皇帝这是提醒他,练练字吧,你那笔东西实在没脸见人。

当场点验完毕之后,内shì道:“呵呵,好了,使命已经达成,xiǎo人等就……”那内shì说到这里,停了下来。

徐卫多懂事的人?立马接口道:“请诸位馆驿歇息。”

“好,那就贺一声郡王,暂时告退了。”内shì仍旧一脸笑意。徐卫亲自送出mén槛,待其走后,看着手里的诏书,脸上并不见欣喜yù狂的模样。

他淡定,但他手下的官员们却不这样。马扩和张庆两个先过来,都执礼称贺。张浚也面带微笑,上前道:“恭贺大王得此殊荣。”

这三个一挑头,剩下的官员都七嘴八舌道喜,整个堂上欢声笑语不断。万俟卨见状,也移了几步,那一双手就抬到肚脐眼上,不冷不热道:“恭喜徐郡王,实至名归。”

“哪里,卫得此殊荣,实赖众同僚之力。”徐卫笑道。

当时在那堂上欢笑一阵,众人都拱着徐卫要设席相庆。然而,平素里十分大方的徐九,却笑着糊nòng过去。众官欢闹一场,也就各回各位了。

徐卫捧着天子诏命到办公堂里,展开又看一遍,嘴里啧啧连声。老实说,名这个东西,他看得淡,他更注重“利”。但没奈何,皇帝执意要封郡王,而且六哥又打了招呼,说封你郡王不是仅仅对你的荣宠,更是顾全朝廷颜面的举措。

也说是说,皇帝要通过你,让天下了看,他的策略是对的。你们都指责这里战败那里战败,但看看徐卫吧,他那儿不断报捷呢。

从这一点上来说,这个郡王爵位,说得好听点,就是顾全朝廷颜sè,说得难听点,就是块遮羞布,没啥了不起。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道诏命一下,徐卫就成了在职的,唯一的郡王。折彦质的郡王给撸了,何灌虽然也是王爵,但他致仕了。

“徐郡王,徐郡王,啧……”徐卫轻笑一声,将诏命放在桌上,又拿起公文看了起来。

没看两句,张庆的身影就出现在堂外,轻轻扣了扣mén,笑道:“大王刚刚喜获殊荣,怎不把天子诏多看两眼?”

“少扯。”徐卫随口道。

张庆入得内来,笑道:“这封王,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怎地到了徐郡王这里,倒成累赘?”

徐卫抬起头看他一眼,张庆摆手道:“罢了,卑职知道大王心意。”

“郡王什么的,但不甚打紧,我现在关心的是姚平仲打得怎么样。千万别有个什么闪失,到时候让契丹人笑话。”徐卫道。

“应该没有问题,之前我军已经控制了仁多泉城和济桑城,只剩下西凉孤城一座。而此番姚希晏又拥重兵,携利器,哪有不胜之理?”张庆宽慰道。

“嗯,姚平仲这个人呐,如今也到知天命的年纪了,但脾气还是那样。我担心他急于求成,所以……”徐卫刚说到这儿,就听到外头传来一声“捷报”。

刚开始,他以为自己听错了,还问张庆:“外头说什么?”

张庆不及回答,外头“捷报”声已经响成一片。眨眼之间,一官步入堂内,喜气洋洋道:“枢密,大王,熙河帅司报捷!”

“哦?人在哪?”徐卫喜出望外。

那官员朝外头喊了一声,不一阵,只见一人如一阵风般刮进来,三十左右,一看他就知道是谁的种,因为长得跟他爹一样,又粗又壮,那方面大脸也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看到他,徐卫就想起当年在紫金山浮桥,第一次见到姚平仲讨人厌的模样。

这厮正是姚平仲的儿子,姚炍。这家伙只见过徐卫一面,还是徐卫视察熙河路的时候,这回来兴元府大城市,又见的是川陕最高长官,所以可能有些jī动。步子走得快,也收不住缰,竟一直冲到徐卫跟前,若不是徐卫退一步,他几乎要撞个满怀!

张庆在旁边看得乐了,笑道:“你这是撞大运来了?”

姚炍更紧张了,赶紧后退一步,抱拳行礼道:“卑,卑,卑……”

他一连三个卑,好似口吃一般,连徐卫都有些忍俊不禁:“你是来报捷的,怎开口就悲悲悲?”

姚炍吞一口唾沫,疾声道:“卑职奉父帅之命,特来向枢密相公报捷!我军已于不久之前,攻克西凉城,俘虏党项吐蕃诸军众多!”

徐卫大喜,连声问道:“哦?事情经过是怎样,你详细给我说说!”

“是!父帅出兵以后,又得彝生者龙出吐蕃兵相助,直扑西凉。途中仅遇两次阻击,皆一鼓而破,直bī西凉城下!守军出城列阵接战,我军与之血战半日,方才杀退。围城之后,借威远砲之利,火器之威,只六天,攻破城池!其间,城中吐蕃兵心知无望,所以反水开城,遂平定西凉!”

第六百七十六章 辽军东来

第六百七十六章辽军东来

{〃code〃:〃4010〃;〃message〃:〃服务拒绝未授权访问〃;〃data〃:{〃totalcount〃:0;〃entry〃:

第六百七十八章 中枢派员

第六百七十八章中枢派员

五月末,契丹使者耶律元术从杭州归国,途经兴元时专程拜会了徐卫。转告大宋皇帝已经正式与他正式缔结国书,两国摒弃旧日恩怨,协力合作,共图恢复,并恭贺徐卫受封天水王。徐卫当然是乐见其成,知他马上要返回契丹,遂准备了一份礼物,托他转送耶律大石,以谢辽帝当初赐马之情。

辽军攻陷甘肃瓜沙四州,西军夺取西凉府,这惊人之变不久就传到夏都兴庆。西夏举朝震惊!西军趁火打劫,这他们不奇怪,但契丹人如何也跟汉人沆瀣一气?党项人跟契丹人的关系多年来都是不错的,辽国还曾经把成安公主下嫁。即使后来西夏无奈臣服nv真,可跟大石之间,平常也都联系来往,怎么说翻脸就翻脸?招呼都不打一个?

不过,党项人没闲心去把这些事情想清楚,他们马上就将要面对立国以来最严峻的形势!横山没了,河西没了,西军又chā到了麟府,除了隔在陕西与西夏之间的瀚海,他们已经无险可守。更不用说,还有萧合达的叛luàn未曾平定……

夏主李仁孝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火速将消息报告给了他的宗主,nv真人。因为党项人知道,一旦西夏完蛋,nv真人也得跟着遭殃。就算大金国实力再雄厚,要同时对付宋辽双方,恐怕也得灰头土脸!

第二件事情,就是把任得静大军召回来,固守夏都周边,以防宋辽两军夹攻。自李元昊开国以来,党项人从来没有如此害怕过,他们已经嗅到了亡国的气味。

六月,麦收时季。今年四川粮食收成还凑合,但陕西因为雨水不足,情况比不了去年。看样子,还得吃两年四川的粮。不过让徐卫高兴的是,时至眼下,陕西流民返乡的,已达百万之众。在这个时代,人就是最重要的战略物资,有人,什么都会有的。再说这八百里秦川,天府之国,最是富饶,还怕没有出头的一天?

六月上旬,朝廷派来了一名川陕宣谕使,姓郑名刚中,探huā出身,作过枢密院编修,也作过殿中shì御史,现在带的职官是刑部shì郎。据说此人刚直,作殿中shì御史时,常常面刺皇帝之过,而且有话当天说,绝不留过夜,朝中颇有声名。

前些时候的政变中,第一个上表求去,居家待罪,反对太上皇复位的,就是此人。这回派他来宣谕川陕,恐怕也是皇帝想让他来走走过场,立点功劳,回去以后好重用。

当然,这些消息,都是徐六给徐九的信中提到的。

徐卫在宣抚处置司的huā厅里接待了这位宣谕使,宋代的宣谕使,有些类似于后世的“钦差大臣”,代表朝廷而来。只不过后世的“钦差大臣”,都是带着专mén的差使,而宣谕使的职责就是到地方上看看,考察官吏,访问民生。

不过,郑刚中这回还带着另外一个使命,那就是代表朝廷,暂驻川陕,参与宋辽双方高级将领的会谈。

“郑宣谕一路辛苦,何不在馆驿歇息一晚,明日再谈公事?”徐卫知他有贤名,所以表示了优待。

郑刚中五十多岁,个头不高,但身板还算硬朗,jīng神也足,尤其是一对浓眉直chā鬓角,看起来颇有些威仪。浑身上下,从头发到胡须,都收拾得整整齐齐。

“下官奉诏而来,不敢懈怠,敢问大王几时和契丹商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