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穿越电子书 > 宋阀 >

第320章

宋阀-第320章

小说: 宋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具体如何执行,还不得而知。若果真如此,你意下如何?”

姚平仲听罢,一声冷哼:“曲端无故陷害于我,此仇如何不报?若得宣相提携,平仲愿去环庆!”

徐卫看他一眼,又道:“本帅听说,熙河一路,十余年间年年易帅,只有令尊大人连任三载,有这事么?”

提起这个,姚平仲掩饰不住自豪:“那还有假?在熙河,姚家老小与党项人血战多年!现在熙河一路的大小将佐,多为家父旧部。”(未完待续)



第四百零四章 环庆事变

那你可想过明熙河?”徐卫问道。(。16kbook。)

姚平仲闻言,先是一怔,而后情不自禁地笑了起来:“回熙河当然好,大帅也知道,熙宁五年时之所以设置此路,专为取党顶。河淫之地先后纳入大宋,吐蕃青唐诸羌也陆续来附,情况很是复杂。因此十六年易十三帅,我父连任三载,按例,姚氏不应该再执掌熙河帅印。”

徐卫认真听着,频频点头。姚平仲说罢,想起了什么,忽地问道:“大帅,可是宣抚司有什么安排?”

“那倒不清楚。只是西军的情况特殊,再加上朝廷对陕西的倚重日盛一日,官家为什么派你我到陕西来,其目的相信你心里也清楚。你若在熙河一路,较之他人更为便利,因此本帅随口问一句。”徐卫笑道。

姚平仲显得有些躁动,半截铁塔般的身子在椅上不住地挪动。几番欲言又止。姚家是陇西大族,从前与种家,号称“三种二姚”也算是西军中数一数二的将门。自宣和末年金人南侵时起,陕西几个元老将门中,种家两兄弟一个死一个病,后继无人。姚家也因为姚古和姚平仲两父子先后或罢或贬,不复往日辉煌。至于其他几个,那就提都不用提了。反倒是徐氏一门逐渐崛起。这让姚希晏很吃味,尽管对于徐卫,在一定程度上他还是认同的。可比如说曲端这种人,他从前算得老几,凭什么也能执掌一路帅印?

现在徐九提起这档子事,恐怕不是空穴来风。他叔父徐绍如今主持陕西军政,而且是“宣抚处置大使”这人事任免和军队调动,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再加上老父现在在行在也被重新起用,上头对自己的安排恐怕是有考虑的。搞不好今天徐九找自己谈话,就是探探口风也未可知。

想到这里,心头颇为欢喜,他一抱拳道:“不管如何,相信上司自有安排。”

“这是当然。”徐卫点头道。“希晏兄被关中豪杰推为小太尉”盛名之下必然不虚。此次本帅决意与金人一决高下,干系极大。还有诸多地方。需要仰仗。望希宴兄勉力而为,若能立得殊勋,还怕没有起用之日?”

听了这话。姚平仲便知道徐九今日召他来的目的了。他是希望自己能立战功,以便日后起用时也好说话。到底是紫金虎,这份大气,让人佩服。从前自己与他不大不小有些过节,可人家这事干得爽利,无愧丈夫之名。难怪他威震关陕。姚某承你的情了!

“大帅放心,卑职必舍身奋战!以求全功!”姚平仲起身,慷慨激昂地吼道。

至此,一连数日,徐卫大军扎在同华边界上,只待战鼓擂响。可等到七月初十,金军除了小规模试探性踏入同州境外,一直不见举动。这大兵团作战,双方主将尤其当心,谁也不敢轻举妄动。初时。徐卫也是这般,可等了这么几天,总是小股骑兵来来往往,不能不让人想到,金军是不是玩什么花样?

七月十一,金军突然后撤,而且是撤出了华州。这一下,倒让宋军诸将摸不着头脑。对方气势汹汹而来,僵持了这么多天,现在突然又后撤,是何道理?徐卫会集文武商议,大多数人倾向于一种说法。那是金军在诱我深入,想让我军进入华州,这样他们的回旋余地更大。也可能是想等我军进入华州之后,由廊州金军抄我们后路。

这个可能倒不是没有,现在美原集中了徐卫的精锐主力,如果追过华州去,坊州的张宪能否抵住廊州耶律马五的进攻?一旦后路受到威胁,而自己又身处关中平原之中,那滋味可不好受。权衡再三,徐卫还是决定不动。就扎在美原窥视华州,利用就近补给的优势,以不变应万变。

此时,秦州方面也传来了徐绍的指示。他告诫徐卫,既然对方来势凶猛,志在必得,则秦凤军暂时不必与之斜锋相对,尽量避战周旋,以待泾原一路的配合。徐绍没有明说泾原军会如何配合,但徐卫估计,以自己的力量,不除将金军逐出陕西,但屹立关中平原而不倒还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泾原军的配合,可能是从宁坊二州进军,取廊州,威胁延安。如果曲端也肯出兵攻打保安军,那么胜算就更高了。只是这一点,便得看三叔的手腕如何,能否指挥得动曲师尹这个软硬不吃,油盐不进的家伙。庆阳府,环庆路经略安抚司。

时至今日,曲端的头衔中,那“权”字一直没有拿掉。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他仍然不是正式的环庆经略安抚使。但这并不妨碍他将环庆一路里广植亲信,加强控制。曲端的部队成分最杂,有他自己的陕华班底,有各路集结的兵马,有环庆本军,也有后来招募的新军。总兵力一直维持在四到五万左右,而且绝大部分都是步军。

徐家兄弟虽然恨曲师尹恨得牙痒,但有一点不得不承认。那就是论带兵打仗,曲端不可山觑。这几年来,他将一群乌合之众练得渐成气候,唯一的心病,便是原来王似的环庆军旧部。对于这些部队,他既不敢都放在自己眼前,也不敢扔得太远,只能化整为零,打散安排。总而言之,除了朝廷正式的认可之外,环庆大帅的个置,他算是坐稳了。

在庆阳城中,有一片专供军队演武检阅的大校场。此时,校场上将士云集,曲端带兵,尤为重视练检验。若无战事,逢立秋之后,便于各处抽调部队,到庆阳府集结校阅,以检查练成果。

各地部队业已结阵完毕,只待一声令下,便要扬威耀武。曲端率一众将佐,自西北角处打马而入。至校阅台前下马,曲端亲昵地拍着马脖子。他这匹马,不是凡物,名字唤作“铁象”能日驰四百里。伴他征战多年,视为至宝。

“大帅,诸将已结阵,请令!”曾代表他去秦州的部将李彦琪抱拳道。

曲端又跟铁象玩要片刻,这才将缰绳交到士兵手中,将马鞭一挥:“传我帅余  …”话未说完,突闻一声马嘶。众人寻声望去,只见校场入口,一骑摔倒地,人马分离。那战马正挣扎着起身,骑士却已经连滚带爬冲过来,一边跑一边喊道:“大帅!加急军报!”,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四百零六章 大变动

川米世干咳声,没有回端将目井从他脸卜收回 引冲堂下道:“拖下去!”

康随身上本就带着伤,若这几十军棍实打实地打下来,也够他受的。(。16kbook。)可他深知曲大帅御兵之法无他,唯严而已。无论亲疏,但犯军法一视同仁,不讲情面坚决执行。因此,不敢再求饶,只盼着行刑的弟兄念着这一身战创,高起低落。被士兵押着往外抬,临出门时,他望了刘光世和李彦仙一眼。若不是这两位,自己今天恐怕性命难保。

康随等人被押走后,节堂上陷入短暂的沉默。曲端非常清楚宣抚处置司安排刘光世等人来环庆的目的。徐绍与李纲一般无二,都是受官家派遣来陕西,意图以一己之力,统一西军指挥。徐绍这一招,虽然不见得有多高明,却委实让自己多了些麻烦。

如李彦仙刘镐等辈,阶次不高,还容易掌控。可刘光世名头较响,又充任经略安抚副使,至少明里他是环庆的副帅,不可能完全无视他的存在。罢了,眼下御敌要紧,这些事容后再说吧。

想到这里,开口问道:“慕容消攻环州,金贼趋庆阳,事态可谓紧急!若这两路人马汇合,环庆危如累卵。本帅打算亲自统兵阻击金军。谁愿去环州破慕容清?

李彦仙第一个站冉来,抱拳道:“卑职愿往!”

曲端只当面前没这么个人,扫视堂中众将,继续问道:“谁愿往?”

张中乎与那环州兵马都锋辖张中彦乃一母同胞的亲兄弟,弟弟有难如何不救?因此出列道:,“卑职愿往

曲端这才点头道:“你去最好不过!本帅予你精兵五千,如何?”

“不需这许多兵马,三千足够。”张中乎显得很有自信。

曲端摆摆手:“若只图守住环州不破,张中彦足矣。然慕容清这等背国求荣之徒,若不予以痛击小日后必兴兵再犯。要打。就打他个师溃如山到。也好叫党项人知道,趁火打劫的代价是什么!”

“得令张中乎大声应下,退了回去。李彦仙也不见什么异样,默不作声地退下。至于刘光世刘镐两个。根本不去接过话头,他们知道曲大帅是不会将兵柄交到他们手里的。

“本帅自统精锐,前往迎战金贼。刘光世刘光世对曲端直呼自己名讳颇为不满,自己堂堂的将家子,父亲作过攻辽的都统制,陕西将门中,也有我刘家一席之地,你曲端算老几?敢呼名唤姓?只是,对方到底代理环庆帅守一职,自己身为副帅,没奈何,且应下他。遂出列道:“曲帅有何吩咐?。

“就劳你向宣抚处置司禀报军情。

”曲端说道。

刘光世将手一拱:“敢问大帅,这军报如何写?。

“如何写?照实写便是。本帅听说,徐宣抚当年曾在陕西勾当,文也来得,武也了得,他应该知道如何处置曲端笑道。

“可要向宣抚司报急求援?”刘光世明知故问道。

“刘副帅看着写吧曲端脸上露出一丝冷笑。他没想过徐绍会派兵增援,首先,他有把握击退来犯之敌。慕容淆虽然叛投夏国,其实不过是条丧户之犬,不足为惧。金贼虽然勇猛善战,但廊州和环庆之间,隔着一条纵贯南北的子午岭。所以,金军想进攻环庆。唯一的进兵路线,就是顺着洛河走。这样一来,兵力太多就施展不开,骑兵优势也被最大限度地克制。且庆阳府境内,众多的军寨堡垒构成了坚固的防线,金军每前进一步,都将付出重大代价。他根本不怕女真人。

再说了,就算徐绍想增援他小能派谁?最近的便是泾原徐义德,他跟自己的过节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他会出兵?除非太阳打南边出来。第二个便是永兴军帅,不对,应该说是秦凤帅徐子昂。他控制着耀州、宁州、坊州一线,可以直接进入庆阳府作战。可傻子都知道,徐卫是绝对不会出兵的。不过这样也好,刘光向向宣抚处置司求援,然后没人搭理环庆。既然如此,以后也就别再怪曲某不仁义。

秦州,陕西宣抚处置司。

徐绍到任之后,宣抚司总算是搬出了民宅。现在这衙门虽然不能和从前在长安时相比,甚至连秦州知州衙门也比不了,只是宣抚处置司花了不到四千贯购置的,可没人敢小瞧了它。徐宣抚一到任,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各路帅司的中下级军官变动。大批名将后裔以及徐卫主持制置司期间搜

从前的宣抚使和制置使,从来没人这么干,不是没想到,而是不敢干。谁都知道,安插亲信,可以到达架空的目的。可问题是这么干的后果,极有可能引起不必要的纷争甚至事变。而且几路西军之间,虽然并不团结,但在对待东京派员这个问题上,骨子里就是一路的。你就是想安插,安插谁去?

可徐绍似乎不这么想,这段时间以来,数十人被委以各种差遣,尤其是环庆和熙河,简直是“重灾区”。有人私下评论说,徐绍敢这么干,原因在于他有底气。而他的底气,来源于他两个亲侄子。

徐原为泾原帅,最开始的陕西五路里,就数泾原兵强马壮。而且还是徐原的父亲徐茂在世时打下的好底子,撼动不了。

至于徐卫,那就更不消说了。按说以东京派员的身份,这厮不可能混得这么风生水起。可他还真有些门道,专打大仗,而且好几仗打得还真是可圈可点,博得一个“紫金虎”的花名。更为重要的是,徐九虽然有东京背景,可他老爹给他积了德。徐彰的名字现在陕西的中下级军官或许没听过,可高级将领谁不知道?当年种家军第一员虎将。有了这层关系,种师中种太尉能不支持他?这位老经略一点头,谁也不好多说什么吧?

徐绍有这两个手握重兵的侄子作后盾,把话说得白一点,哪怕你闹个兵变,人家会怕你么?看来,这西军的指挥,怕是真要在此人手中得到统一。

“相公,这是下官初步拟定,关于设立六房诸曹的条陈,请相公过目。

”稍嫌简陋的二堂里,宣抚判官王庶立在案桌旁。案后,徐绍正埋头写着什么,也不知是否听到了他的话。

王庶等了片刻,不见回应,正想再说一遍时,徐绍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