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北齐后妃传 >

第27章

北齐后妃传-第27章

小说: 北齐后妃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难胜离世后,众人便将她的尸体抬出房间,进行火化,几名老尼站在周围闭目诵经。
  她走得很安详,睡得很平静,一生的苦与甜、喜与悲,都随着一把火焰逝去,皆为灰烬,不带走一粒尘沙。
  再一次面对亲人的离去,再一次尝到悲痛的滋味,李祖娥显得淡然许多。
  她站在李难胜的墓前,轻轻弯腰,将手里的点心放在墓碑前,接着又抬起头,说道:“人间太煎熬,也太苦了。难胜,你就随他去吧,到那个真正的仙境,只属于你们二人的世外桃源,不要再眷恋尘世。”
  李祖娥忽而叹了口气,“来去匆匆,无牵无挂。都走了,到现在就真的只剩下我一个人了!”
  说着,她举目望向上空,但见两只燕子在半空中飞翔着,自由自在的,随后又轻轻地落在枝条上。
  见此情景,李祖娥的嘴角渐渐地扬起一丝微笑,但眼眶里却流下了泪水,脸颊上仍闪烁着几滴泪光。                    
作者有话要说:  

  ☆、琅邪王

  夜色沉沉,月洒清光,虽然殿外显得如往日一般寂冷,殿内却是烛火摇曳,床上无尽春色,传来男女急促的喘息声。
  一场云雨过后,胡氏离开床榻,将地上的薄衣拾起。和士开一直躺在卧榻上,显得有些疲惫,目光却从未离开过她的身上。
  胡氏回身看他,问道:“想什么呢?这么出神?”
  和士开的眼睛一寸不移,嘴角微微扬起,笑道:“我只是没想到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倒是别有一番风情!”
  她笑了笑,又问:“那比起昭信皇后呢?”
  和士开却道:“我也只见过她一面而已……”
  胡氏打断道:“那样的美人能见一面,就已经足够了,不是吗?”
  他无奈地笑,并没有回答。
  胡氏又道:“你们男人就是这样,总是口是心非。其实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只要见上美人一面,可能很久,甚至一生都难忘。只是不同的是,一种是欣赏,一种是爱慕,另一种则是嫉妒。”
  和士开问道:“那么,太后对她是欣赏,还是嫉妒?”
  胡氏定定地凝视他,半晌方道:“在这宫里,也就只有你一人敢这么问我。”
  他低头不语,只微微一笑。
  胡氏又言道:“她离开是对的。也许,这是她今生唯一做对的一件事。”
  和士开又问:“太后言下之意是说,如果她还在宫里,没有离开先帝,你就会毫不犹豫地杀了她,会让她的下场和马嫔一样?”
  “不枉我那么信任你,与你走得这么近,果然,在这宫里还是你最了解我。”她倒是很坦白,没有一丝遮掩,“武成帝驾崩没多久,我就去过妙胜尼寺,见到了昭信皇后。她真是变了,从头到脚都变了!想起当年的李祖娥一身华服,母仪天下,是何等风光,又是何等美艳,可是如今,她却落魄到如此境地。”
  和士开显得异常安静,只听她说下去:“要是换成我,每日像她那样在尼寺中念佛诵经,想必我早就疯了。作为一个女人,将自己乌黑的头发一丝丝地剪下,没有漂亮衣物,没有金银首饰,下半生安安静静地待在寺庙里,会是多么无趣,又是多么可怕的事。”
  和士开温声道:“娘娘贵为太后,又怎会落到那副田地,还是你自己想得太多了。”
  “昭信李后曾经也是太后,现在不还是身在妙胜寺里,过着平淡无趣的日子。想来这人生二字还真是有趣,昨日还是天下人尊敬的国母,不曾想今日就要在青灯古佛中度过。虽然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何事,但若真有那么一天,我绝对不会选择她这条路。无论如何,我都要让自己的人生过得灿烂、夺目,至死也要拥有富贵的生活,享受最后的荣华!”
  和士开不知她所说的富贵到底是怎样的生活,也不清楚她口中“最后的荣华”又是何意,他只看见胡氏说这番话时,面色变得极为沉重,方才自己嘴里道出的“风情”二字早已不见。
  次日午时,胡氏听见殿外传来熟悉的男声,轻唤自己“母后”。她抬头看向那名少年,脸上欣喜地笑,“俨儿,数月不见,倒是长高了不少。”
  高俨的面上却没有一丝笑意,反倒冷着脸,“和士开呢?他今天不在这儿?”
  胡氏忽地怔住,没想到他会突然问起这个人。
  高纬在位期间,一直宠信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等佞臣,还有穆提婆的母亲、皇帝的奶娘陆令萱,高俨因此心甚不平。
  随即,胡氏又听见他发出一声寒哼:“每次我一来,他都不在!”
  胡氏脱口道:“他是因为有事,所以才不在这里。”
  高俨却问:“我猜是母后不愿让我与他见面,在您面前起争执,所以您才让他离开的,对吗?”胡氏不语,他接着说:“况且,他一天能有什么事情做,不过是讨好圣上,还有您这个太后罢了。”
  胡氏的语气依旧温和,“俨儿,你要知道,先皇驾崩前将圣上托付给和士开,朝廷离不开他……”
  高俨纵声打断:“是先帝跟圣上离不开他,不是朝廷。父亲生前信任他,宠信他,甚至将国事大政都托付于他,圣上也非常依赖他,可是他对于江山、对于社稷又做过些什么?依我看,只要没有和士开等奸佞,齐国才会真正太平!”
  胡氏一直认为高俨还是那个年幼的孩子,却没想到会说出这番话。
  她一时不知该如何言语,看了他良久。见高俨面有忿恚之色,眸中透着一股子杀气,胡氏的心里便感到一丝莫名的不安,渐渐地,变得越发慌乱起来。
  正出神间,又听见他问道:“儿臣很想问母亲一句,如果儿臣与和士开互相厮杀,母亲会站在哪一边?”
  这问题确实把胡氏给难住了,她半晌无言,只是呆呆地站在那里,直到缓过神时,高俨的一脚已经迈出殿门。
  见儿子失望地离开,胡氏心中深有愧意,可是最终却没有再说一个字。                    
作者有话要说:  

  ☆、士开被诛

  及至翌年,胡氏便听说最宠爱的小儿子叛乱,还有情人被杀的消息。
  满朝权贵大臣,包括宗室里面,有因为和士开受宠,而对他谄媚讨好的,也有对这些佞臣种种卑劣的手段,而看不顺眼的。
  高湛离世不久,赵郡王高睿就向太后进言,说和士开是先帝的弄臣,仗着自己得宠而受纳贿赂,秽乱宫掖,也有朝臣曾说过“不出士开,朝野不定”。直到次日,高睿等人继续向胡氏奏言此事,她却依旧不听。
  高睿等大臣执意谋划,要将和士开这个祸害彻底赶出朝廷,便入奏皇帝高纬,说是和士开不宜留在京内,应该让他出外任职,又将这话一同奏于太后。
  不久,胡氏和高纬召见和士开,一同商量该如何解决此事,和士开只说:“先帝在群臣之中,待臣最厚,现在上皇才刚驾崩,那些大臣就开始觊觎皇位。若命臣出外任职,正是剪除陛下的羽翼。陛下可对高睿等人说‘令和士开为刺史,等到将先帝的灵柩下葬于陵寝,然后再让和士开离京任职’,如此,高睿等人以为臣真的离开京城,心中必然大喜。”
  二人最终将和士开的计策告知给了那些宗室大臣,假意任命和士开为刺史。
  直到丧葬完毕,和士开也没有动身,高睿等人心急,便催促他尽快上路。胡氏屡次对高睿说要留下和士开,他却仍是固执,没有任何改变,二人最后还是不欢而散。
  几次冲突下来,胡氏再也不想退让,就要开始对高睿采取行动了。
  高睿出了永巷以后就被士兵抓获,押送至华林园,于雀离佛院之中,胡氏即命刘桃枝杀了高睿,时年三十六,未赐谥号。
  琅邪王高俨与和士开一向不合,也因为和士开、穆提婆等佞臣专横奢纵而心生不平。
  他早已对和士开起了杀心,不过高睿的事让他明白,想要杀和士开并非是件易事,更不可能通过太后或是皇帝来解决这事,于是高俨便对姨夫冯子琮讲:“和士开罪重,我想杀了他,您认为如何?”
  冯子琮欲废黜当今皇帝,另立高俨,因此非常支持他的想法。
  高俨立即命王子宜上表弹劾和士开的种种罪状,冯子琮也将奏章夹在其他文书里呈给高纬。
  皇帝一向糊涂,并未注意到冯子琮所呈的奏章里还有其他内容,于是很快就批准了他所奏的一切事项。
  高俨找到领军库狄伏连,说是“我奉圣上的敕令,命领军抓捕和士开”。
  库狄伏连深知皇帝对和士开的信任与宠爱,所以心里才犯嘀咕,希望冯子琮再次上奏,但冯子琮却说:“琅邪王已经收到主上的敕令,又何须再奏。”
  库狄伏连最终听信了他的话,立即调来五十军士埋伏于神虎门外,并告诫守门的侍卫不准淮阳王和士开进门。
  其年七月二十五日清晨,和士开依照往常进宫准备上早朝,库狄伏连却突然挡住了他的去路,握着他的手,笑道:“今天有一件大好事!”
  随即,王子宜将一封书函交予和士开,“圣上有令,让大王去御史台。”
  和士开没有感到任何异常,便随二人离开,未料他刚到御史台,就看见高俨等人站在那里。和士开还没来得及躲闪,更没有反应过来,高俨就命都督冯永洛操刀斩杀了和士开,时年四十八。
  高俨原本只想杀掉和士开,以泄心中多年的怨恨,可是党羽们却齐声道:“事已至此,殿下不能就这样中止!”
  现在已经杀了最受宠的和士开,那这些人就是发动了一场政变。既是政变,那么发动政变的领头人最终的目的自然应该是皇帝,哪有只杀宠臣的道理。
  高俨听了这番话,就率三千余名京畿军士驻扎在千秋门。
  高纬闻知此事,便让刘桃枝带领八十禁军前去,想要召高俨回来。
  刘桃枝站得很远,向高俨遥遥一拜,显得恭谦有礼,高俨却不留一点情面,很快命人绑了他,打算斩杀刘桃枝,而那些禁军见他被抓,心下就一阵慌乱,纷纷逃散。
  高纬又派冯子琮去找琅邪王,高俨却执意站在原地,高声对兄长说:“和士开罪当万死,不仅想谋废至尊,还欲让母亲剃发为尼,因此臣才假诏陛下命令诛杀和士开。兄长要是想杀臣,臣也不敢逃避自己的罪责;若兄长肯赦免臣的罪,就让乳娘出来迎接,臣便立即随她去见陛下。”
  陆令萱听见这话,吓得浑身颤抖,连双手都在不停地抖,一直躲在高纬身后,手里紧紧握住刀柄,不愿向前。
  高纬自然不会答应他的要求,于是又命韩长鸾去劝说高俨。
  半晌过后,高纬只见弟弟的面上略有一丝犹豫,不久就看到高俨移步正要向自己走来,可是仅仅片刻时间,他又看见刘辟强一把拽住高俨的衣袖,大声道:“若斩杀不了穆提婆母子,殿下就不能进去。”
  这时,广宁王高孝珩、安德王高延宗从西面而来,上前问道:“为何不能进去?”
  刘辟强只答两个字:“人少。”
  高延宗看了看四周,接着又看向刘辟强,道:“孝昭帝诛杀杨遵彦时也不过八十人,而今我们有数千人,怎么能算少呢?”
  虽是这么说,高俨最终还是依刘辟强之言行事,没有再向前一步。
  高纬和高俨二人同时征召斛律光前来,他听闻和士开被杀,便抚掌大笑,口中还发出赞叹之声:“龙子所为,当真不似凡人!”
  斛律光进入永巷见到了皇帝,当时高纬打算派宿卫军出战,连铮铮的铠甲都授予了那些正准备迎战的四百步骑,但是斛律光却上前,说道:“不过是小孩子带领的军士,与人交手就乱了阵脚,俗话说‘奴见大家心死’,陛下只要亲自去千秋门,琅邪王必定不敢轻举妄动。”
  高纬听了他的建议,骑着一头高头大马直往桥上赶去。斛律光走在最前面,随即放开了声音,大喊一声:“圣上来了!”
  众人一听这话,心头一阵大骇,都四散而逃。高俨虽然没有随他们逃走,却早已吓得面色惨白,怔怔地站在那里,不敢向前靠近高纬。
  斛律光见此情景,便走到高俨身侧,“天子的弟弟杀了一个男子罢了,又有什么好怕的!”
  随即拉住高俨的一只手,强行将他带到高纬面前,“琅邪王还太年少,肠肥脑满,做事过于轻率,待他年龄稍长,自然不会再做出这种事,还望陛下能够宽恕他此次的罪行。”
  虽然听见斛律光这一番请求,但高纬仍是怒色未消。他很快拔出高俨身上的利刃,紧紧握在掌心,用刀环对高俨的头部一阵乱敲,过了良久才停止。
  这一次痛打也算是给高俨一个教训,至于库狄伏连、王子宜等大臣,高纬选择将他们带到后园,肢解身体,并把这些尸体仍至街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