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言情电子书 > 北齐后妃传 >

第16章

北齐后妃传-第16章

小说: 北齐后妃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秦王高归彦总管禁卫,当时,杨愔调动禁卫军五千人在晋阳,以此暗中防备异常情况,却没有提前告诉高归彦。及至数日后他才知道这事,他也由此对杨愔心生怨恨,政治倾向也倒在了高演那一边,并将杨愔、燕子献等人对他们的猜忌,都告诉给了高演和高湛二人,久而久之,支持高殷和李祖娥的大臣也就越来越少。
  忽有一日,高演来至长广王府,高湛见六哥前来便上前相迎,很快请他进入堂屋。
  二人方才坐定,还未等高湛开口,高演便直言道:“我此次前来的目的,想必你早已清楚。话不多说,为兄还望九弟多多辅佐,你我兄弟二人一起共谋大事。”
  高湛自然知道高演口中的“大事”是指什么。他笑了笑,道:“一家人何必这般客气,我也知道六哥来此定是有事,只是……”
  见他犹豫的模样,高演便道:“杨遵彦等大臣对你我怀有猜忌,想必你早已知晓,若我们再不行动,岂不是落入他人之口。”
  话音方落,高演倒觉得自己的想法过于天真。这么多年以他对这个弟弟的了解,想必高湛心中另有打算,毕竟人都有私心,没有人会愿意白白卖命。
  想及此,高演遂又道:“九弟,事成之后,我便立你为皇太弟。”
  听得此言,高湛微微挑眉,眸光骤然一亮,随即淡淡笑了笑,兄弟二人便是心照不宣了。
  不久,杨愔等人又商议,认为不能将二王都派出去,于是上奏,以长广王高湛为大司马、并州刺史;常山王高演为太师、录尚书事。
  及至受任那日,高演宴请百官,杨愔等人也打算一同去赴宴,但郑子默却觉得事有蹊跷,于是出言阻止,说出自己的忧虑,并劝他们此事不可太过轻率。但杨愔却说:“我们至诚为国,常山王拜职,岂有不赴之理,你又为何会忽然有这样的担忧?”
  杨愔与宋钦道一些人最终还是一起前往,来赴高演和高湛设下的鸿门宴。
  在此之前,长广王高湛已经准备好了一切,将家奴数十人埋伏于后室,还将此事告诉给了宴席上的数位功臣勋贵,并与这些勋贵们约定,待高湛将酒盏送到杨愔等人面前,会劝他们各饮两杯,那时他们定会推辞。高湛第一句便会说“拿酒”,第二句话还是“拿酒”,及至第三句一说‘为何不拿’时,在场的文武便会将杨愔等人拿下。
  众人果然依高湛的话行事,抓了这些大臣。
  杨愔悲愤不已,目光扫视高湛与高演,还有在场的所有人,纵声道:“莫非诸王想要谋反,杀害忠良吗?我等尊天子,削诸侯,一片赤心为国,又有何罪!”
  听见这番话,高演便生了恻隐之心,想要放了他们,高湛却即刻制止,大喝一声:“不行!”
  高湛的想法高演自然清楚,做事要当机立断,到了嘴边的猎物,怎可轻易放出,将来给自己贻留祸患。
  很快,高湛命身侧之人将杨愔、宋钦道、可朱浑天和等人乱打一气,拳杖乱殴,使他们的头和脸都流了血,每个人还被十人牢牢抓住。随即,高湛又命人到尚药局去抓获了郑子默。
  高演和高湛两人率高归彦、贺拔仁、斛律金抓着杨愔等人直冲冲地闯入云龙门,但开府仪同三司成休宁却挡住了他们,并抽出刀刃,大声责骂高演,及至高归彦劝说以后,方肯让他们进去。随后便强行将杨愔等人带到朱华门,接着又进入昭阳殿把杨愔这一干大臣送到高殷面前。
  高湛和高归彦都站在朱华门外等候着,娄昭君这时已经到了昭阳殿,坐在里面目视着这群人,太后李祖娥与皇帝高殷都站在身侧。
  高演以砖头重重敲打自己的头,表示谢罪,然后对高殷说:“臣与陛下骨肉相连,杨遵彦等人想把持朝权,威福自己,王公以下的大臣皆重足屏气,共相唇齿,恣意作乱,若不早点除掉这些人,必定会成为我朝的祸害。臣与高湛等皆以国事为重,贺拔仁、斛律金等珍惜献武皇帝开创的基业,于是领杨遵彦一干人入宫,但臣等不敢擅作主张,将其处死。臣等行事专断,实在罪该万死。”
  虽然高演说了一大车话,但高殷却默然不语。
  这时,刘桃枝从鞘中微微拔出长刀,仰视着他,但高殷却连看都没有看他一眼。
  太皇太后娄昭君见这情景,就很快命刘桃枝退下,他却不肯听,于是又厉声道:“再不退下,我就让你这个奴才人头落地!”
  刘桃枝听见这话,方才退去。
  过了片刻,娄昭君又看向众人,问道:“杨遵彦在哪儿?”
  贺拔仁答道:“已将他的一只眼珠打出来了!”
  娄昭君一脸悲伤,微微叹了一声,“杨郎能做什么,留下他不好吗?”继而看向高殷,斥责道:“这些人怀有谋逆之心,想要将我的两个儿子杀掉,然后再来杀我,你为何要放纵他们?”
  高殷仍不言语。
  娄昭君怒悲交加,不禁落泪,在场的一些王公大臣也都跟着哭了起来。
  她又看向李祖娥,骂道:“岂能让我们母子,受这汉家女子摆布!”
  李祖娥听罢,立即跪地道歉。
  高演也跪在地上,连连叩头。娄昭君再次看向高殷,道:“为何不去安慰你的叔父?”
  高殷眸光微冷,看了高演良久,方才缓缓上前,对他道:“即使阿叔想要我的天位,我亦不敢对阿叔吝惜,更何况是这些汉臣!我只愿阿叔能留我一命,让我下殿离去,至于这些汉人随叔父怎么处置。”
  既然皇帝都这么讲了,高演自然不会手软,很快命亲信将杨愔等人一一斩杀。
  在诛灭他们之前,因为郑子默曾写过诏书,道出高湛的种种不是,所以高湛早已对他心怀恨意,便在当天命人将他的舌头拔去,截取双手,经过一阵痛苦的折磨之后才将郑子默杀掉。
  事后不久,娄昭君想到杨愔的死便哀叹不止,并在发丧那天将用金子铸成的一只假眼珠放进了他的眼眶内,以表心意;高演看着杨愔的尸体,心底也有一丝悔意。
  是年,夏四月,周主宇文毓崩于延寿殿,时年二十七,谥号明皇帝,庙号世宗;不久,宇文泰第四子宇文邕即位。                    
作者有话要说:  

  ☆、废帝

  随着杨愔、宋钦道等辅政大臣被杀,李祖娥与高殷母子在朝堂之上,也失去了最后一个支撑。
  杨愔离世不到一个月,齐主高殷便下诏:凡是军国大政,都送到晋阳,禀报给大丞相高演裁决。
  皇叔威望颇重,又权倾朝野,比起少年皇帝,高演自然拥有更大的势力,还有支持他的文武朝臣。不久,众官皆劝高演即位,他也将大臣的意愿告诉给了母亲娄昭君。
  这时,站在一边的赵道德忽然看向高演,先开口道:“殿下不效法‘周公辅成王’,却想要骨肉相夺。殿下此举,就不怕后世之人说你篡位谋逆吗?”
  娄昭君听见这话,面露迟疑之色,“道德之言,也不无道理。”
  她也很清楚,以六子高演的野心,让他学周公旦辅弼侄子周成王治理国家,稳固江山社稷,显然是不可能的。乱世之中,宗室亲贵们皆有私心,一心为国的人毕竟是在少数。
  高演却道:“天下人心未定,若不早定名位,只怕将来会发生变故。”
  娄昭君明显看得出他有点心急,想要早点登上天位,成为一国君主。
  想到丈夫一手开创的基业,想到次子建立的国家,如今形成了叔侄相夺的局面,她心里便不是滋味,不禁叹道:“没想到敌寇还未入侵,自家人倒先掐起来了!”言罢,就命赵道德退殿,只留高演一人。
  她看了高演良久,忽道:“延安,你可记得,在文宣帝离世前对他承诺过的话?”
  高演面有一丝愧色,半晌方道:“儿臣记得。”
  娄昭君又问道:“你承诺过他什么?”
  高演微微低首,“儿臣在文宣帝的病榻前说过,会尽心尽力去辅佐少主,不会做出对少主和二嫂半点伤害之举,若违背誓言,必将死于非命。”
  “好,记得就好。延安,你可否在我面前再次承诺一次?”
  高演忽然抬头看她,“母后?”
  “怕了?”娄昭君冷声问。
  高演再次低下头,“母亲何必逼迫儿臣……”
  “你认为,我是在逼你?”娄昭君依旧看着高演,“汉人总说胡人是狼,但是你们叔侄之间,我却认为正道是只羊,而你就是一只狼,指不定哪天你就会把这只羊给吃了!”
  高演仍是低头不语,娄昭君又道:“延安,母亲希望你能听我一句,只有先将家事处理好,才能治国,平天下。你若是真孝顺,就叫我安心。”
  高演迟疑片刻,道:“正道是我的亲侄子,儿臣疼爱他还来不急,怎么会伤害他呢。”
  “这么说,你是答应了?”
  “是,儿臣答应母后,我绝对不会伤害正道,一定会好好善待他。”
  娄昭君道:“但愿,你能记住今天所说的话,不要让我失望!”
  高演听得此言,重重地垂下头,不敢再看她。
  公元560年,秋八月,太皇太后下令废黜高殷,贬为济南王,降居别宫,常山王高演入纂大统;皇太后李祖娥移居昭信宫,号昭信皇后;太皇太后娄昭君又尊为皇太后。
  李祖娥在昭信宫的这段日子过得还算平静,每日诵经念佛,有时高殷和高绍德两个儿子还会来看望这个母亲。不过在她平静的面容下,清莲明显感觉到她有了一些改变,却说不出究竟变在哪里。
  李祖娥跟过去一样,静静地跪在佛前低声念经,片刻后,忽听得清莲站在门外大喊:“你还有脸来,要不是你,昭信皇后怎会落得这般田地!”
  她心里不平,接着怒道:“娘娘对你那么好,没想到你竟会做出这种事!李昌仪,你枉为人!”
  李昌仪不仅没有一丝羞愧,反倒冷冷地说:“‘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既然争不过别人,又没本事保住儿子的皇位,就应该服输!”
  如今,李祖娥已经不再是皇后、太后,李昌仪自然没必要怕她,更没必要对她如过去那般恭敬顺从。
  “真不是东西!”清莲大骂一句。
  李昌仪并没有理会她,冷声道:“我今日来并不是与你争执的。既然不让我进去,那你就通传一声,说是明日长广王妃在府里设宴,望请昭信皇后前去长广王府,与王妃一同用膳。”
  清莲一脸疑惑,“长广王妃设宴,怎么会让你来传话?”
  李昌仪虽未再言,但嘴角却露出一丝古怪的笑,随后便转身离开了。
  李祖娥虽然听见了门外激烈的争吵声,却仍是无动于衷,一直跪在佛前闭目念经,手里还拿着一串佛珠。
  及至她们二人停止争吵,李祖娥才缓缓睁开双眼,抬头望着佛主;看见佛主慈祥平静的神态,她的心也跟着平静了下来。
  半晌后,李祖娥才见清莲进殿,听见她道:“娘娘,方才李昌仪说……”
  “我都听见了!”李祖娥淡淡开口,“想必,长广王妃让我去的目的,就是想对我说几句讽刺的话。也不知为什么,她会这么针对我?”
  清莲犹豫片刻,忽道:“可是,奴婢总觉得这事有蹊跷……”
  “不管有没有蹊跷,我都还是要去。”李祖娥缓缓起身,轻轻叹了叹,“殷儿的皇位已被废黜,贬为济南王,身为他的母亲,我不能不低头。即便他们让我去刀山火海,我也没有权利拒绝。”
  清莲叹道:“真是世事难料!娘娘出身世家大族,又贵为国母,没想到一夜之间,便是一无所有!”
  李祖娥苦苦地笑,却道:“谁说我一无所有,我不是有儿子、家人,还有你这个姐妹吗!”
  清莲关切地问:“娘娘明日真的要去长广王府吗?不知为何,奴婢只觉得奇怪,还有些不安?”
  李祖娥道:“我也觉得有些奇怪。按理说,李昌仪是娄太后的人,长广王妃若想让我去他们府邸,也应该是王府的仆人传话。不过,无论怎么样,我都必须要去。”
  说着,她忽而转身,再次抬头望向佛主,心里却已经没有方才那种平静的感觉。                    
作者有话要说:  

  ☆、皇嫂

  来至长广王府,李祖娥并没有看见宴席,也没有看见长广王妃胡氏,踏入房门第一眼看见的却是长广王高湛。
  当年,妻子胡氏就曾说过,她是母仪天下的皇后,他甚至连接近的机会都没有。可是现在,她就站在自己面前,而且离得这么近。
  高湛凝视她半晌,才道:“二嫂,好久不见!”
  李祖娥彻底愣住,脸上露出一丝不解,呆呆地站在那里,过了良久,方道:“确实很久没见,如今见面倒感觉,你长得……真是越发像你的兄长了!”
  高湛莞尔而笑,“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