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武则天私密生活全记录 >

第83章

武则天私密生活全记录-第83章

小说: 武则天私密生活全记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则大天帝转脸之间换上一副笑脸,温和地对宋璟说:“宋爱卿且莫生气,朕一定会处理昌宗,但像你不依不饶,穷追不舍,也不是个好办法。”
  “昌宗分外承恩,臣知言出祸从,然义激于心,虽死不惜。”宋璟毅然地说,毫不理睬女皇的那一套。 杨再思见状,挺身而出,为女皇解围,摆出宰相的威风,指着宋璟喝道:“你数度忤旨,惹圣上生气,你给我下去!”
  宋璟鄙视地看了杨再思一眼,说:“天颜咫尺,亲奉德言,不烦宰相擅宣敕令。”
  “你——”杨再思被抢白地脸上一阵红一阵白,却又无可奈何,只得讪讪地退了下去。
  已被群臣缠得头昏脑胀的则天大帝,挥挥手:“宋璟,你去吧,你爱怎么办他怎么办他吧,朕不管了,朕让你这些人也气够了。”
  宋璟一挥手,过来两个殿前御史,伸手把躲在女皇背后的张昌宗、张易之拉了出来,推推搡搡,扬长而去。
  见真地被带走了,皇上看着旁边一直默不作声的宰相张柬之,说:“宰相啊,昌宗、易之被宋璟带走,还不得被扒下一层皮,你快想想办法,救救他俩。”
  张柬之拱手道:“遣一中使召昌宗、易之,特敕赦之可也。”
  “对,对,特赦,特赦。”则天大帝忙命旁边的上官婉儿书写特赦书。且说宋璟大获全胜,兴奋地合不拢嘴,押着二张直奔御史台,来不及升堂,站在院子里就审问起来——
  二张也失去了往日的张狂,低眉顺眼,低声下气,有问必答。被讯问人的基本情况还没问完,就听大门外一阵马蹄声,两个黄袍特使飞马而来,直冲进院子,滚鞍下马,掏出圣旨就念:“特赦张昌宗、张易之无罪释放,速随来使回宫中奉驾。”
  圣旨一下,不可违抗,宋璟眼睁睁地看着中使拥二张而去。扼腕叹息道:“不先击小子脑裂,负此恨也。”
  朝散后,宰相崔玄暐对老朋友张柬之出主意救二张深怀不满,鄙视地看着他说:“公任秋官侍郎,又新为宰相,不主持正义,反助虐为纣,何其圆滑也。”
  张柬之见周围没人,拉拉崔玄暐的胳膊说:“到我家里去一趟,我有话要和你说。”
  “没空!”
  “我有重要的事,必须与公一谈。”
  崔玄暐见张柬之表情不一般,好像真的有什么重要的事,便答应下来。两个人同乘一辆车,奔张府而去。冬天来了,街道两旁高大的槐树已经脱光了叶子。坚硬的路面上,白毛风卷起一阵阵浮尘;街上的行人,以袖掩面,匆匆而行。远方,巍峨挺秀的龙门山淹没在一片浑浊的雾霭之中。望着车窗外的风景,张柬之轻轻地叹道:“又是一年快要过去了。”
  马车驶过宽阔的兴武门大街,拐过通天坊,来到位于大隅口的张柬之相府。车子一步未停,直接从角门驶进了府内。
  两人下了车,来到了位于后院的书房,屏退从人后,张柬之又引崔玄暐来到里间的一个密室里。
  看到张柬之神神秘秘的样子,崔玄暐有心要问,却又忍住了。宾主坐下后,张柬之接续原来的话题说:“不是我有意讨好皇上,放走二张,只是现在还不到动他俩的时候。”
  崔玄暐愤愤地说:“皇上年高,二张狼子野心,日夜伴侍左右。这种局面很不正常,必须想办法改变。”
  “万一皇上有个三长两短,明公认为太子殿下能够顺利接班吗?”张柬之探问道。
  “危险。”崔玄暐摇摇头说,“内有二张,外有诸武,太子羸弱,将很难得登宝位,控制大局。”
  “柬之找明公到密室里,就是为了商议此事。”张柬之把目的一点点透出。
  “天下归唐之心久矣,若太子不能登大位,天下势必大乱,老百姓也要跟着受苦了。”崔玄暐忧心忡忡地说。
  “明公考虑怎样预防这种惨痛的结局?”张柬之盯着崔玄暐问。
  “皇上年老,一意孤行,听不进劝谏,只有——”崔玄暐看着张柬之,话说了半截,又咽了下去。
  “你我共掌相权,悉心奉国,若有利于江山社稷,又有何话不能说?”
  听张柬之这一说,崔玄暐一拍桌子,说道:“只有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断然措施,才能保证太子殿下的顺利登基。”
  张柬之听了大喜,以手加额说:“我引公为知己,等的就是明公这句话。”
  说着,张柬之走过去,从密室的壁柜底下摸出一个卷成笔筒状的小纸团,小心地展开来,递给崔玄暐说:“此乃国老狄仁杰的临终遗命。”
  崔玄暐把纸条捧在手中,望空拜了几拜,而后用颤抖抖的手,庄重地打开,但见小面用蝇头小楷写道:
  圣上不豫时,要保证太子显顺利登基。若情况复杂,可采取断然措施。
  崔玄暐看后,眼泪当时就下来了,捏着小纸条,抹着眼泪,半天说不出话来。末了,才感慨地对张柬之说:
  “昔狄国老荐我入朝时,曾跟我说‘天步多艰,爰仗经纶之才’,斯人已故,言犹在耳。暐这才明白国老话里之深意矣。”
  张柬之重新把纸条收起,出门令人送酒菜进来。时候不大,酒菜送到。两人关起门来,吃菜喝酒,慢慢地密议起来……
  时光飞逝,严酷的冬天在梦里又像流星一样地划过。文明古老,阅尽人间沧桑事变的神都洛阳,又迎来了新的一年的春节。今年的春节大不比往年。由于女皇陛下身体不好,只是在正月初一,组织了在京正四品以上的重臣,到长生殿谒见了病中的女皇陛下。女皇真的老了,宽宽的椭圆形的脸上布满皱纹,有些浮肿;黯淡的眼睛流露出对生的渴望和对死的恐惧。短短的半个时辰的接见时间,她竟有些支撑不住,显得异常的疲乏。她叮嘱了张柬之等几个宰相一些勤勉为政的话,就挥挥手让大家出去了。皇帝伏枕养病,政令不通,朝臣们跟放了羊似的,趁着春节,你来我往,今天到你家,明天到我家,轮番喝起酒来。一时间,竟也呈现出一种歌舞升平的景象。
  与此同时,张柬之、崔玄暐的秘密活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经过细密的分析和考察,御史中丞桓彦范、中台右丞敬晖、宋璟,以及冬官侍郎朱敬则等人,分别进入了张、崔二人的视野,分别予以秘密召谈,共图大计,引为知己。
  大年初二,张柬之以拜年的名义,亲自来到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的家中。李多祚原为靺鞨酋长,骁勇善射,意气感激。以军功被高宗李治迁为右羽林大将军,前后掌禁兵北门宿卫二十余年。
  李老将军见当朝宰相屈尊来给自己拜年,高兴得不得了,忙令人安排酒宴,予以款待。
  说了一会儿家常话,见酒菜已上桌,张柬之说:“咱们还是挪到书房吃吧,我喜欢书房的气氛,另外,咱老哥俩也好好地说说话。”
  李多祚一听张宰相和他称兄道弟,更加高兴,忙命人把饭桌抬进书房。而后两个人关起门来,喝酒拉呱……
  喝了一些酒,两个人又拉了一些多祚老家的事,又拉了当前政坛上一些不好的现象,当话题扯到张易之兄弟身上的时候,李多祚也非常地看不惯二张,对其所作所为,气得直摇头,直骂娘。见时机成熟,张柬之话头一转,问李多祚:“将军在北门几年?”
  “三十年矣!”李大将军不假思索地答道,话语中不无自豪之感。
  “将军击鼓鼎食,金章紫绶,贵宠当代,位极武臣,岂非高宗大帝之恩?”
  张柬之眼盯着李多祚问。
  “当然了!”李多祚动情地回忆说:“当年高宗大帝不以我为夷人,力排众议,破格提拔我为羽林大将军,对大帝的恩遇,我多祚到死也忘不了,死了也要去地下保卫大帝。”
  张柬之点点头:
  “人言将军以忠报国,意气感激,果然如此。但将军既感大帝殊泽,能有报乎?大帝之子现在东宫,逆竖张易之兄弟专擅朝权,朝夕威逼。将军诚能报恩,正在今日!”
  李多祚一拍桌子,端起一觞酒一饮而尽,用手抹一把胡子上的酒渍,慨然道:“若能诛灭张易之兄弟,还太子于宝位,多祚惟相公所使,终不顾妻子性命。”
  张柬之这才把诛张易之兄弟的计划和盘托出,李多祚听了,频频点头,激动地直搓手,跃跃欲试。
  张柬之又叮嘱他说:“虽然我们的人已经控制了军权、政权和司法大权,也取得你禁军的支持,但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望李将军一定拿定好主意。”
  李多祚一听这话,眼一睁:“宰相不信任我多祚?”
  说着,李多祚抽出佩刀,削指出血,滴于酒中。张柬之一见,也引刀刺指出血,和于酒中。两酒相和,分成两杯俩人端起来,即引天地神,起誓道:
  诛灭逆乱,还位太子,上符天意,下顺人心。既定此谋,当不顾性命,全力为之,若中途而废,天诛地灭,不复为人。
  取得女皇的信任又取得二张的信任,又把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争取过来,张柬之紧接着开始实施下一步计划,即让同党分领禁卫大权。其中敬晖被安插为左羽林卫将军,桓彦范为检校左羽林卫将军,杨元琰为右羽林将军,李义府的儿子右散骑侍郎李湛为左羽林卫将军。过了几天,张柬之、崔玄暐一起来到相王府,给相王李旦拜年。谈到皇帝陛下不豫和相王、太子不能入侍汤药时,张、崔二人言发流涕,大骂张易之兄弟的欲行逆乱的豺狼野心。
  相王见此情景,忙止住二人,把两人请入密室,说:“大过年的,二位宰相上来就说这话,若让外人听了,岂不招惹是非?”
  “王爷,”崔玄暐拱手道:“皇帝不豫,内有二张,外有诸武,李氏江山,如之奈何?”
  相王听了,默默不语,半天才说:“你俩说该怎么办?”
  “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臣和柬之宰相以为,当采取非常措施,扶太子登位!”
  听了这话,相王忙说:“稍等等。”
  窜了出去。一会儿把相王府司马袁恕之引了进来,相王指着袁恕之和自己说:“本王和恕之惟听二公驱使。”
  “怎么?你们……”
  相王点点头:“恕之早已做了本王的工作,且早已在王府中训练武士,以备非常。”
  张柬之留下崔玄暐与相王计议,自己径直去宫城军府去找桓彦范、敬晖。
  根据张柬之的安排,晚上,桓彦范、敬晖来到东宫,请太子显屏退左右,然后向他通报了准备发动军事政变,拥立太子登基的情况,李显听了,眼眨巴眨巴,半天不说话。桓彦范说:“相王、柬之、玄暐等大人已经从各个方面准备就绪,就等殿下您的一声令下。”
  李显嗫嚅着嘴唇说:“你们干你们的,不应该给我说。”
  敬晖说:“为了你李唐的江山社稷,为了你能登大位,不跟你说跟谁说?请殿下不必犹豫,全面批准政变计划。”
  “我……我听你们的,几………几时动手。”
  “二十日,亦即明日清晨就动手,请殿下呆在东宫,哪都不要去。”
  “白……白天动手,不怕人看见?再说禁军头目武攸宜也不跟咱们一条心。”李显担忧地问。
  “放心吧,早已算好了,明天是大雾天气。武攸宜也正好不当班。”
  为了不致于引起别人的警觉,几个人像往常一样,上朝下朝回家睡觉,但谁也无法合眼。
  这正是长安五年(705年)正月二十日。浓浓的晨雾中,张柬之、崔玄暐、桓彦范及左羽林卫将军薛思行等率领左右羽林兵五百余人,伫立在玄武门下,焦急地等待着李多祚以及驸马都尉王同皎等人。东宫门口。李多祚一行人,正在拍门叫人,拍了半天,才有一个内侍站在门里头胆怯地问:“谁?”
  “我,驸马爷王同皎,有急事禀告太子殿下。”内侍一听是太子的闺女婿,忙把门打开,说:“请偏房等一下,我去禀告殿下。”
  “不用了!”王同皎一把把门房内侍推开,领着一行人,排闼直入。
  正殿里,太子李显已穿好衣服,在那等着,见王同皎一行人闯进来,却又把身子往后缩了缩,陪着笑说:“我,我还是不去吧,你们干你们的。”
  王驸马一听,急得头上冒火,慷慨激昂道:“先帝以神器付殿下,横遭幽废,人神共愤,二十三年矣。今天佑其哀,北门、南牙、同心协力,诛凶竖,复李氏社稷,愿陛下暂至玄武门以副众望。”
  “我,我——”李显扶着桌子说:“凶竖诚当夷灭,然上体不安,得无惊怛,诸公更为后图。”
  随即而来的李湛闻言气愤难当,冲到李显的跟前说:“诸将相不顾身家性命以徇社稷,殿下奈何欲纳之鼎镬乎?请殿下自出止之。”
  “我,我……”李显一拍大腿,“可都是你们硬逼我去的。”
  出了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