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康熙大帝 >

第62章

康熙大帝-第62章

小说: 康熙大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一早,康熙带着魏东亭和小毛子就来到来了蔡府门上。通报进去之后,蔡亮道一愣:“京里来的龙公子?他是什么人,我不认识啊。”听家人说,这位公子派头很大,他不敢怠慢,连忙迎了出来。
  “啊,足下就是龙公子吗?幸会,幸会,老夫不知公子驾临寒舍,有失远迎,还请恕罪。”康熙把他上下量了一番,只见他年约五十多岁,身材瘦削,面孔发红,留着一撮山羊胡子,倒像是一位纯朴、古拙之人,便也以礼相待:“岂敢,岂敢。在下姓龙,表字德海,奉了家祖母来朝山进香,在客店里听说周太尊与马贩子的纠葛。论说,这事与在下无关,可是这马贩子中却有在下的一位远亲,听他说蔡老先生要为他们求情,使在下深敢赞佩,因此冒昧打扰,不恭之处还望先生见谅!”“龙公子说哪里的话。公子枉驾寒舍,蓬筚生辉。请,里面请。”蔡亮道将他们引到中堂,和四个贩马商见了。一边让座儿,一边拈着胡须沉吟道:“这周云龙是晋南名士,胸中文章自负天下无对,口齿伶俐,后台又极硬。看来,他虽是个谦谦君子,其实心底刁钻得很,我也只能勉尽薄力罢了。成与不成,还在两可之间哪!”他这样说,几个马客当时就着了急,一齐上来千请万托,说了一大车的好话。康熙自扯了魏东亭和小毛子,在厅角拣了个座儿坐下,静观事态演变。
  大约过了多半个时辰,外头传来了筛锣静道之声。满厅人众,连蔡亮道在内顿时都紧张起来。蔡亮道双手扎煞着转了一圈,对厅中众人拱手道:“诸位,太尊和县尊到了。咱们迎一迎吧!”这一提醒,四个马客、五六个乡绅纷然起身随着蔡亮道拥出厅外。
  周云龙一脚跨进大门,一边拱手,一边呵呵笑道:“静云兄,久违了!”记得石家庄一别,悠悠已是三载——哟!看你满头白发,真个是'朝如青丝暮成雪'啊!哈哈哈……“说着,便拉着蔡亮道的手款步进厅。蔡亮道一边让着往里进,一边一一介绍,周云龙只点头微笑。跟在后头的刘清源也是满面笑容和蔡亮道寒喧。
  康熙在厅角,用目光打量着周云龙。只见他穿着八蟒五爪的袍子,缀着白鹤补子,水晶顶子俯仰之间摇晃生光,面如冠玉,双眸炯炯,配着五络美髯气宇轩昂、雅俊。比较起来,刘清源反显得拘束寒酸,眼睛近视得眯着眼瞧人,一见就给人一种不舒服的感觉。康熙不由暗自叹道:“人不可以貌相,真是半点不假!”转脸瞧魏东亭时,魏东亭正目不转睛地盯着周云龙。小毛子却两只眼睛死死地盯着席面,他已是挨次都尝过一口的了,只盘算怎样乘人不注意先喝一口酒,以免万一发生意外。
  康熙正想说什么,周云龙由蔡亮道陪着转过来。他若有所思地看了一眼康熙,突然问道:“静云兄,这位是谁?”康熙猛地一惊,才想到是问自己,忙起身笑道:“不才龙德海,自通州至五台山进香。承蒙蔡公相邀至此,晚生得识尊颜,幸何如之!”“晤。”周云龙低头咕哝了一句,便回到了上首席位。康熙六年时,他曾在内务府当过三个月书办,见过康熙,此时只觉恍惚面熟,却哪里能想得起来?康熙看了看自己一身布袍,也不由暗自一笑。
  酒过三巡之后,蔡亮道把话引上了正题:“府君明鉴,目下征马虽是朝廷政令,但细民小商租货不易,眼看开春之后,河南垦荒正要用马,朝廷对此也屡有明旨提倡。这些都不说了,眼下或收或放,权在你府尊大人。这几个贩马客又是刘县尊的同乡,倘能开一线之路,放他们回去,也是云龙兄一大善政……”周云龙没有答话,却用筷子将大松塔鱼翻了过来,笑道:“静云兄,这道菜真做得不坏,要有多的,叫他们给我那里送几条。”蔡亮道这人古板老实,没听出来周云龙说他“多余(鱼)”,一叠连声地答应着,又吩咐厨子:“立刻再做一条”。坐在周云龙身边的刘清源微微苦笑一下,起身替周云龙斟满了酒,道:“府尊,据卑职所知,今年朝廷征马旨令尚未下来。这几个马客带有开封府茶引,并非好商私自出塞购马。卑职已几次禀过府尊,若能发还马匹,不但他们生生世世衔您的恩,开封府的面子也维持下来了。如果府尊耽心今年马匹征不足数,一定不能发还的话,瞧着蔡员外的脸,可否将马价发还,使他们有微利可盈,也不至绝了中原贩马之路……”周云龙满口答应,“好啊!这都在情理之中。贵县体恤民情之意,令周某十分钦敬。我知道,你有的是办法为贵同乡弄来钱,这件事本来就不难办嘛!请贵县从火耗中追加一些补出马价就行了。又何必兴师动众弄这些虚文?”说着将筷子放在桌上,取出一方手绢来擦嘴。刘清源先听他答应,不觉喜上眉梢,后来却听说要自已敲剥百姓来补帐,不禁一呆,一屁股又坐了回去。喃喃说道:“如是数百两银子,也还能措置得来。这九千两巨款,繁峙小县如何办得来呢?”几个贩马客听了。都被惊得目瞪口呆,只一个劲求情。周云龙正眼也不瞧他们,只谈笑自若地和蔡亮道答讪着说话。厅内众人,包括刘清源在内,都被说得不知如何是好。
  蔡亮道深知这个人不好对付,一边站起来斟酒,一边柔声劝道:“年兄,繁峙县是个苦缺,一时哪里出得起这许多。年兄下车大同,一向爱民如子,还要多多体念下情啊!”“蔡兄此言差矣。非是周某不肯为刘县尊着想,也不是我有意驳你的面子。只是,下管职司所在,不得不如此。前日,为了那个刁妇民女之事,刘县尊明为执法守土,实则欲加罪于下官。他自以为刚正廉洁,想不到,今日为了贵同乡之事。也做此枉法舞弊之事,倒让下官百思不得其解了。”刘清源本来打算,在解救了贩马客人之后,再来为那民女求情,不想,第一件事就碰了钉子,而且周云龙又拿这话来压自己。欲待顶撞,又怕事情弄僵了更不好办;可是如果认栽呢,自己这个县太爷又有何面目去见百姓,想来想去,竟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康熙瞧着周云龙那一派盛气凌人,蛮不讲理的样子,早就按捺不住了,便向小毛子递过一个眼色。小毛子心神领会,站出来说话了。
  十 天威怒严惩西选官 魑魅兴拜求钟三郎
  蔡亮道设宴招待周云龙。可是他刚一提到贩马客人的事,就被周云龙一口顶了回来。康熙看到事情闹僵了,连忙向小毛子递了个眼色,小七子站起来说话了:“哟嗬,今儿个这场面可真让人开眼界呀。府台大人抢了人家的马,却要县太爷去敲榨百姓来偿还;周大守看中了一个民女,县太爷就得帮他去抢。亏得刚才听蔡先生引见过了,要不然的话,咱们还以为周大人是个山大王呢。就是山大王,恐怕也不能如此蛮不讲理吧?”小毛子虽是说得轻松、俏皮,可是话一出口,满座皆惊。几个贩马客人心想:我的爷呀,我们这儿磕头求情周老爷还不答应呢,你这一骂还不得全砸了。蔡亮道虽然心里知道这几个人来的蹊跷,可是一个贵公子的下人,竞敢当面抢白知府。谁知他们倒底是什么来头呢?酒席设在自家的厅内,不管哪一边吃了亏,他这个东道主都不好交侍呀!果然,还没等别人弄明白是怎么回子事呢,周云龙已经拍案大怒了:“你是何人,竟敢如此放肆,恣意凌辱大臣?”“嘿嘿………,周大人又是一番奇谈,你既自称是大臣,就应该懂得朝廷的王法。难道只许你这州官抢财霸女,任意胡为,就不许外人说个不字吗?”周云龙见这个貌不惊人、又扯着公鸭嗓子说话的人,竟敢寸步不让地和他顶撞,更是怒不可遏:“哼哼,告诉你,在这大同府地面上,我周某人的话就是王法。怎么,你敢不服吗!”“好好好,说得真好,周大人倒是个爽快人。在下想请问一下,如果我不服,而且不许你胡作非为,那么周大人又该如何呢?”周云龙气得双手颤抖,面孔发青,他再也按捺不住了。推开桌上的酒杯厉声喝道:“来人,给我拿下!”“扎!”随着这一声喊,侍立在厅前的知府差役一下子来了五六个,蜂拥而上,便要捉拿小毛子。康熙早就忍无可忍了。站起身来喝道:“放肆,谁敢无礼?”可是周云龙已经气极了。自从来大同府上任,他还没栽过跟头呢,今天怎能在这小小的沙河堡让乡巴佬们看了笑话。他估摸着,眼前这个少年公子,大不了是哪位京官的少爷。事情闹大了还有平西王在后边顶着呢,便毫不示弱地指着康熙吩咐差役们:“连这小子一起都给我捉了带回去!”“扎!”差役们一拥上前,却不防魏东亭跨前一步,抬手之间,把他们都打翻在地。小毛子看了一下康熙,见皇上向他点头示意,便扯着嗓子喊了一声:“接——圣——驾!”“随着这一声喊,狼谭率八名侍卫列队而入,一个个身着蟒衣,腰佩宝剑,气字轩昂地升阶进堂,径直走到康熙面前叩头行礼:”万岁,请降旨发落!“这一下,整个大厅里的人,全都被惊呆了。蔡亮道和刘清源最先反应过来,两人对视了一下便低头跪了下来。跟着众人也噗噗通通跪了一地。那周云龙先是目瞪口呆,像庙中土偶一样钉在地下,这时眼睛一翻,瘫倒在地。康熙瞥了一眼周云龙,气愤他说道:”好一个府尹,你也恶贯满盈了。小毛子,取纸笔来。“小毛子连忙呈上随身带来的诏书,康熙就着几案写了,又盖上随身玉玺,交给刘清源:”你这个县令官不大,却懂得守法惜民,办事也很有主见。这诏书付给你,现在,就由你去大同府任职,依律办了这奴才,然后,将这案申报吏部、刑部。魏东亭,发驾!“康熙皇帝微服出巡,惩办了民怨沸腾的大同知府周云龙的消息,轰动了沙河堡小镇,连同那个晚上,店主被杀,刺客遭擒的事一起,在民间飞快地传开了,农夫、土子、商贾、香客,交口称赞天子的圣明。康熙的勤政、惜民和明察秋毫,大内侍卫的刚武勇猛、机智能干,都被百姓们传得神乎其神。眼看着圣驾踪迹已无法隐瞒,又听说刺客正在山上等着,连一心挂念顺治先皇的太皇太后,也不再坚持向前走了。当日午后,新上任的大同知府刘清源带来了兵丁,护送着车驾向京城返回。
  可是,半路上康熙皇帝再一次“金蝉脱壳”了。他扮做应试的举子,青衣小帽,只带了魏东亭做为“伴当”,离开了车驾队伍,悄悄来到了固安县境。
  固安县近在京畿,驻防的旗营是魏东亭的属下。尽管如此,魏东亭仍十分小心。路过城外营盘时,他专门进去向管带嘱咐一番,这才和康熙打马进城。
  此时已是酉初时分,店铺都上了门板,巷口卖烧鸡、馄炖、豆腐脑儿的都点燃了一团团、一簇簇的羊角风灯。叫卖声在各个街口、小巷深处此呼彼应,连绵不绝。
  看着这太平的民俗景象,康熙饶有兴致地说道:“这里的叫卖和北京就不一样,倒引得人馋涎欲滴哩”。魏东亭正急着寻一个下脚的店,怕康熙又和往常一样随便乱转着找人说话,听康熙这么说,就腿搓绳儿答道:“前头就是个老店,咱们就住进去。主子想用什么,叫伙计出来买,岂不是好?”康熙明白他的意思,笑着点头“随你。”便跟着魏东亭走进一家“汪记老店”里。
  一个二十五六岁的店伙计,一身靛青布袍,外罩黑竹布褂子,雪白的袖口略向上挽,显得十分干净利落。他刚在灯下落了帐,一抬头见魏东亭和康熙一前一后风尘仆仆地进来,忙起身离了柜台。一边让了座儿,一边沏茶,口里不停他说着:“唉呀,二位爷,怎么一去就是几个月,这才回来?准是发了大财!昨个我还寻思呢,小店里什么地方侍候不周到,得罪了二位老客,住别人那儿了呢!不想您二位还是惦着咱们老交情,又回来了!这回可得多住些日子了,”他一边不停他讲着,一边递过两条热毛巾请他们擦脸,又端来两盆热气腾腾的水来,“二位老客先洗洗脚。等安置了住屋,小的再弄吃的来!”这一大堆的话既亲切又夹着“抱怨”,弄得康熙一脸茫然之色。
  魏东亭淡淡一笑,店家这种招揽顾客的把戏见得多了。当下也不说破,边帮康熙洗着脚随口就道:“要一间上好的房子。干净一点,不要杂七杂八的人搅扰,我们歇一晚就走,多给房钱。那边西屋里是做什么的那么热闹?”“回爷的话,西屋里住着几位进京赶考的举子。他们几个正会文呢。还有一位做生意的杨大爷住他们隔壁。爷要是嫌闹得慌,后院里还有一间大房子,又偏僻又干净,只是房价高些……”他罗哩罗嗦还在往下说,康熙已穿好了靴子,起身对魏东亭道:“咱们当然住大房子,走吧!”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