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西北王"的败落 >

第36章

"西北王"的败落-第36章

小说: "西北王"的败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进荣瞪了宋洪一眼:“嚷什么?打血泡只能说明平时不干活!”他掏出手帕来裹在手心,继续干。
  宋洪只好跟着干。
  一连长走过来劝道:“营长,休息一会儿再干吧。”
  秦进荣说:“现在多流点汗,打起仗来就少流点血。”
  一连长不再劝,也拿起了镐。
  士兵们见营长、连长干起来了,都自动放弃休息,跟着干起来。
  阵地构筑完毕已是午后。秦进荣召集连、排长研究作战方案。
  秦进荣说:“师部指定我们在此设阵地。任务是阻滞日寇前进,并吸引敌人大部队前来,以便友军迂回敌后,围而歼之。任务是极其艰巨的,我们必须在此坚守三十六个小时,这就要求我们周密部署兵力,保证不使日寇越雷池一步!坦白地讲,我没有打过仗,诸位是参加过武汉会战的老兵了,有对敌作战的经验,我希望大家出主意,以便打好这一仗,完成师部交给我们的任务。”
  沉默有顷。
  一连长说:“日寇一向以火力优势为取胜手段。现在我们的装备比在武汉会战时强得多,但兵力有限,预料敌军将是我十倍以上,所以我们仍然处于劣势。而且我们要在这里坚守这么长时间,抵抗日寇的疯狂进攻,首先需要考虑的是逐次使用兵力,其次是要做好防备日寇的轰炸和毒气。第三,要有准备退守二线阵地。”
  秦进荣看看众人,虽没有说什么,但表情可以看出是同意一连长说法的:“刚才一连长的分析很有道理。虽然我们现在装备比鬼子不差,但数量上却仍旧是劣势。比如我们已有六门迫击炮,但日寇大部队集中,就可能有六十门追击炮、山炮对付我们;我们的步枪都是美式半自动的卡宾枪,日寇用的还是三八式,但至少十倍的对比,再加之日寇还有空中优势,我们就更不能以美式装备为取胜依据了。逐次用兵,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是毒气。日寇惨无人道,在多次进攻失败后,就有可能使用毒气。我们虽也配备防毒面具,但数量有限,必须采取预防措施。关于一连长所说的退守二线阵地逐次抵抗,这在攻防战中是很必要的。但我们现在的任务是阻击战,要将敌人滞留在此。而且,我们的后方并无既设的二线阵地,退下去临时布置阵地、构筑工事都是不可能的,我们只有像钉子一样钉在这里!这一点需要各位有信心,并且向每一士兵交代清楚。
  “关于战守问题,我虽然没有打过仗,但在这一段时期经常向各位请教,也听得一些经验。比如在武汉会战时,日寇施放毒气,对我军造成重大伤亡。后来有的部队创造了防毒土办法,即以浸泡过肥皂水的温毛巾捂住口鼻,使空气过滤,也能防毒气。敌人的毒气是在这种旷野施放的,其最高浓度在阵地上维持不了几分钟即可消散,我想倒可以利用敌人的错觉,在敌人施放毒气后,我们伪装中毒,伏在阵地上。敌人会用望远镜观察,发现我们中毒后,就会派其步兵来占领阵地;敌步兵以为我们中毒,会下做任何防备地前来。我们等其进入有效射程中,突然开火,必能全歼来犯之敌!
  “关于空中优势问题,我也听说在武汉会战时,第十三师方靖部曾用步枪击落过敌机;而后在襄河战役中,又是方靖部以轻机枪对天组成火网,掩护了大部队安全渡河。我想这些经验都值得我们吸取应用。
  “至于逐次用兵,我想每连只用一个排的兵力守阵地,另一个排在后面掩蔽。两个排轮流在阵地上战守,这样也可以使部队不至过于疲劳。预备队由我调遣,支持各阵地。
  “我这点意见自然不完善,还望诸位补充。”
  连排长们都赞同秦进荣的意见,并作了一些补充。
  接近黄昏,瞭望哨报告发现了日寇摩托兵。秦进荣下令各部队隐蔽起来,放过摩托兵,准备大力袭击其后继大部队。
  日寇的一个摩托兵小队在公路上出现。他们开得很慢,显然很警惕。当来到拐弯处,摩托停住了,鬼子兵下了车,四下散开,然后分别用机枪向山上和高地猛烈狂射。第一梭子弹打完,又换了第二梭……一气扫了三梭子弹,鬼子们扫射完又等了片刻,见没有反应,这才纷纷跨上摩托,继续前进。
  显然刚才鬼子的斥候认为公路的拐弯部位是“险地”,所以用火力进行侦察。
  秦进荣在阵地上隐蔽观察,见鬼子的斥候已去,不禁松了一口气。
  稍顷,观察哨又报告:日寇的车队开来了!秦进荣举起望远镜观察,只见日寇的车队浩浩荡荡开过来了,其中多数是运兵的卡车,有坦克车掩护,也有一些拖着大炮的卡车。
  秦进荣通过电话向各阵地传令:“各阵地要沉着,放敌人车队靠近,以我的枪声为号,再向敌车队开火。炮兵瞄准较远距离的敌车,以密集炮火轰击;近距离的敌车,可以用手榴弹袭击。其他火器点扫射逃窜之敌。要沉着!沉着!”
  秦进荣传完命令,监视着敌车队的动静。当敌车队前面的车辆已接近拐弯处,后面的敌车也已进入迫击炮射程时,他举起盒子枪朝天打了一枪。
  枪声一响,首先是六门迫击炮叫响了,准确地击中了车队尾部的几辆车,截断了车队的退路。阵地上的士兵们从隐蔽处钻出来,雨点般的手榴弹居高临下朝车队掷去,同时轻、重机枪射手也朝逃窜的敌步兵开火。
  日寇在最初几分钟内是被打蒙了,大部分车辆被摧毁,车上的士兵随车死亡。但几分钟后日寇清醒过来了,一些尚未被击中的车上的鬼子兵纷纷跳下车逃窜;一些尚未被击中的坦克也开炮还击。
  阵地上,秦进荣指示炮兵继续轰击那些尚未被摧毁的敌车辆;一连长率预备队冲出阵地,消灭逃窜之敌。
  这一场伏击战打了两个半小时,直到暮色降临,一连长才率预备队归来。逃窜之敌基本肃清。但那些被击毁的敌车,却还在冒火燃烧着,把这里的公路及周围照得明亮极了。
  秦进荣正在向师部报告“首战告捷”,忽然听见炮声隆隆,带着呼啸的炮弹从远处飞来,在阵地周围爆炸了。他明白这是日寇后继大部队跟上来了,但因已是黑夜,又不明我军兵力,所以只能以炮火进行报复。他知道此时日寇的部队不敢贸然进犯,便命各阵地上只留下少数观察哨,部队撤到阵地后掩蔽部,以免伤亡。
  日寇的大炮叫了多半夜,但因不明我军阵地位置,只能广面积狂轰,所以绝大部分炮弹都落空。
  秦进荣告诫连排长们,要做好充分准备,拂晓日寇便会发动猛攻。
  果然,拂晓,日寇的大炮又叫响了,似乎也侦察到我军阵地所在,炮弹逐渐接近了阵地。
  秦进荣仍旧让部队主力隐蔽,因此虽然尔后日寇的炮弹也有击中阵地的,却没有造成我军的伤亡。
  秦进荣在掩蔽部侧耳听着,当观察哨报告日寇步兵出现了,他就传令各阵地:只要发现日寇炮火延伸,主力就迅速回到阵地上,准备消灭近距离的鬼子步兵。
  鬼子的步兵在几辆坦克掩护下攻上来了。但坦克不能登山,只是在山下用炮火向阵地轰击,掩护步兵登山。
  秦进荣命炮兵袭击敌坦克,阵地上的士兵向登山之敌射击。此时因双方短兵相接,日寇惟恐误伤自己人,所以不敢向阵地发炮;坦克炮火威力有限,而且在我军炮火打击下,有的坦克被击中,其余只能撤退。
  日寇的步兵在我军居高临下的火力打击下,死伤大半,其余撤退而回。
  秦进荣一见鬼子撤退,忙命阵地上的部队主力撤退到后面的掩蔽部去。
  阵地上的主力刚撤退下来,日寇的炮火又响了,炮弹如瓢泼大雨般倾泻在各阵地上。
  这倒并非秦进荣有先见之明,而是从有经验的老兵谈话中得知,日寇只要败退,就会对我军阵地进行报复性轰击。所以他才掌握了日寇的作战规律。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秦进荣没有想到刚才炮兵袭击敌坦克,已暴露了阵地目标,所以敌人在报复性轰击阵地的同时,也轰击了我军炮兵阵地,炸毁了两门迫击炮。他懊悔莫及,忙命炮兵转移阵地,隐蔽起来,而且此后不到十分必要就不使用不能快速转移的炮兵。
  日寇上午发动了三次进攻,一次比一次猛烈,均未得手。中午,日寇空军来助战了。五架轰炸机向阵地狂轰滥炸。明知我军缺乏高射兵器,所以飞机都飞得很低,毫无顾虑地俯冲扫射、投弹。阵地上的士兵甚至能看清敌机上的飞行员。
  因为秦进荣事先有布置,所以阵地上的官兵都有准备,敌机一出现,各阵地的轻机枪就组成了火网,即以两人架起一挺轻机枪,随着敌机的活动转动方向,射手瞄准射击。
  敌机没有料到会遭反击,所以毫无防备地俯冲下来,结果闯入了轻机枪的火网,两架敌机被击中,拉着烟柱一头栽向后山,另三架犹如受惊的苍蝇,“嗡”的一声,迅速爬高。但他们心犹未甘,还向阵地扫射、投弹。由于是在高空投弹、扫射,命中率极差。投完弹后,飞机灰溜溜地飞走了。
  日寇轰炸失败,便再以炮击并猛扑。下午至黄昏又攻击了三次,均告失败。
  秦进荣查看各阵地,见伤亡虽不算太大,但阵地已被轰击得支离破碎。他预料日寇夜间不敢发动进攻,就命各阵地利用夜间抓紧时间抢修工事掩体。不料日寇采用了疲劳战术,夜间虽不发动进攻,但却间断向阵地炮击。最初我军猝不及防,付出了不少伤亡,所以他又下令放弃修筑工事,部队都从阵地上撤下来休息,以利再战。
  次日拂晓,日寇又开始进攻了。在第一次进攻失败后,日寇向阵地发射了毒气弹。
  阵地上的官兵见是毒气弹,便都用浸泡过肥皂水的温毛巾捂住口鼻,并按秦进荣事先吩咐,皆作中毒状伏在阵地上。
  日寇发射毒气后,指挥官用望远镜观察我军阵地情况,发现阵地上官兵都倒下了,无一活动物,便以为得手,下令步兵“占领阵地”。
  日寇步兵接到“占领阵地”的命令,便在队长带领下,端着步枪,排着纵队,洋洋得意地朝阵地开来。他们哪里料到在接近阵地百米之时,我军官兵“复活”了,各种火器吐着愤怒的火舌,将鬼子兵一排排地舔倒了。
  日寇指挥官气得哇哇怪叫,发誓要拿下阵地,活捉中国军队的指挥官,他下令采用了“波浪进攻”战术。
  日寇以大部队递次进攻,这种进攻是没有间隙的。
  我军阵地已支离破碎,官兵们只能凭借日寇的炮弹弹坑为掩体进行抵抗,伤亡自然是极大的。秦进荣只能命炮兵助战,但不久即被日寇的强大炮火压制、摧毁。到了当天下午,秦进荣将预备队投入。但这点兵力,是挡不住日寇大部队进攻的。抵抗至黄昏时,各阵地报告,已经没有一个不负伤的官兵了。
  在又一次打退日寇进攻后,秦进荣用电话询问左、右两翼情况:
  “二连!二连!情况如何?”
  二连回答:“报告副营长啊,我是二连六班副班长孙国庆啊,我们这里情况…还好啊,除我之外,还有三个能抵抗的士兵啊……”
  “三连!三连!请报告情况!”
  三连回答:“报告副营长啊!我们这里……情况……请放心吧……我还活着哩……副营长怎么样啊?”
  秦进荣咬牙咽下一口酸水:“我很好!我这里还有两个班。你顶住,我会派人增援的!”
  三连回答:“不用啊,我……顶得住……顶得住……”
  其实当时秦进荣的主阵地上,只剩下他和宋洪两个人,而且他们也都身负数伤了。他放下听筒,又拿起放在一旁的无线电耳机。他听到一个电波,是总司令部发来的。自从进入阵地,胡宗南就频频发电报来询问情况,显然很关怀他。他每次回电,都详细报告战况。这一次他只回答了四个字:“阵地还在。”他不能再报告别的什么了。
  摘下耳机,他刚站起身来,一颗呼啸的炮弹正落在近处。他敏感到了不妙,猛地将身旁的宋洪扑倒。
  炮弹震天憾地地炸响了,掀起的沙石,将秦进荣覆盖了。
  第十九章 九死一生
  胡宗南一向标榜是“读书人出身”,所以举止言谈带点斯文,平时待人接物,持温和态度。然而随其禄位高升,他的“儒者之风”越来越难保持,每当“超过极限”,他便以雷霆万钧之势爆发,其蛮横完全暴露了“丘八”的本色。
  这一回他在中央医院西安分院院长面前,就拿出了地地道道的“本色”来了:
  “伤员已送来三天,至今还不睁眼。他可是抗日英雄,你要救不活,我就把你押到第一线去,让你跟鬼子拼刺刀!”
  院长可怜兮兮地解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