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895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895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施,但时间一久,东西方对这问题便暴露出根本性的分歧了。对奥地利的新闻出版,对奥地利的工会组织,对奥地利的政党都给予自由了。自由选举举行了。与选举的结果相符,奥地利政府成立了。1946 年6 月签署了新的管制协定,于是盟国委员会给予奥地利政府以很大程度的自由。此外,由于盟国委员会的一致同意,粮食供应保持在免于饥馑的水平之上,起初是从盟国本身的军事库存中拨出粮食来供应,其后授权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到奥地利进行工作。尽管苏方经常提出强硬的反对意见,许多问题还是达成了协议,这是事实。在经济恢复方面能够打下基础,得力于盟国委员会的一致意见者较少,而是有赖于四方三国的几次努力与奥地利本身的不断采取主动,这也是事实。即使对一项奥地利条约的讨论已作出初步安排,但瞻望前途,仍是未定之天。然而,奥地利政府是从自由选举中获得政治权的,得到四个大国和越来越多的其他国家的承认,能对国内一切重要领域和大部分地区自由行使权力。单从这样一个政府的存在来说,就意味着打基础的重要工作已经完成,只要没有战争,苏联的事后反对是不能使之垮台的。
  但除了这种积极的成就之外,盟国对奥委员会在其他许多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许多年来,奥地利除了为纳粹德国所允许的文化接触之外,和其他一切文化联系都已断绝,现在所有四个占领国的文化宣传在奥地利犹如潮涌,这就使它直接和世界舆论再次进行接触。如前所述,每个占领国都出版了各自的报纸,以不同程度的审慎态度宣传其本国生活方式的优越性。每个占领国还有各自的新闻社和阅览室,陈列了本国的图片和文学作品。此外,英国在格拉茨、格拉茨圣彼得和克拉根福有三个电台。美国在林茨有一个电台。法国在因斯布鲁克和栋比恩有两个电台。俄国人虽然没有正式控制电台,但通过在维也纳苏管区表面上属于奥地利的电台里设置苏联的常驻检查机构,实际上也独特地收到了同样的效果。但四国之中、表现得最善于文化宣传的是法国。诚然,贝图亚尔将军对《费加罗报》的一个记者说,文化是“奥地利问题中的最具有法国特色的一个方面”。新闻社一直是各占领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开办新闻社同时并举的是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由各国进行文化外交的比较永久性的机构举办——英国委员会通过维也纳的一个办事处,后来又进一步通过格拉茨、克拉根福和因斯布鲁克的办事处;法国外交部文化局通过驻洛布科维茨宫的维也纳司令部和因斯布鲁克的法国学会;俄国人通过当地的“奥苏文化和经济关系促进会”;美方虽然一开始把精力全部集中在美国新闻社的建设上,但也通过国务院的文化事务部门的代表开展活动。这些不同的组织机构互相竞争,给维也纳带来它们的某些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财产,诸如书籍和图片的展览,演员、舞蹈家、歌唱家和音乐家的联袂光临。与此同时,盟国对奥委员会教育管理处花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来帮助奥地利的教育当局,为学校供应新的教科书,并通过一系列暑期学校和交换学生的计划为研究人员的再教育提供方便。
  不时到维也纳各占领国阅览室去走一走,从读者人数来试图衡量哪个国家在这种文化冲击中取得最大胜利,这倒是件有趣的事情。但是,不管陈设得如何别具匠心,琳琅满目,在夏季前来参观阅读者少,在冬季,最暖的房间里面人数最多,这或许不是不耐人寻味的。维也纳人对于如此慷慨提供给他们的东西的确并不那么目眩神迷。在这个领域内,他们至少是并不显得寒伧的。他们本身继承了丰富的艺术遗产,而从被占领的最初时期起,他们就决心把这份遗产完整无缺地保存下去。奥地利临时政府在其决心重建中表现出现实主义的精神,即从最低层(从下水道着手)向上发展来重建战争废墟。
  它在宣布立即着手重建歌剧院(对于这一任务,它感激地接受了苏联的帮助)。在供给电影院和戏院的特殊用电量方面,也显示出既很情明又有创造力。当西方盟国到达时,可以看到音乐和歌剧已经重新演出了。通过歌唱家和音乐家顽强坚毅的努力,出现了奇迹,在1945 年和1946 年的整个严冬季节,上演了优美壮丽的歌剧,举行了一次次音乐会,演出了一出出戏剧。你可能在《菲德利奥》听到“囚徒合唱”,演员们穿着令人伤感的褴褛衣衫。
  不禁要想起不久前贝尔森和茅特豪森集中营中的景象。你可能看到莫扎特的《费加罗》在化装舞厅的狸红、雪白和金黄的彩饰中搬上舞台。你也可能见到盟国对奥委员会的四国成员。其中有些人也许在下午的会议桌上争辩过,晚上却和奥地利的各阶层人士一起在音乐厅聆听维也纳交响乐团的演奏。
  所有这一切都是在盟国对奥委员会存在的情况下出现的,有助于在某种程度上恢复维也纳这个头等重要的国际艺术中心的往日声誉,还可以使战后不久那个时期的艰难困苦尚能为人所忍受。
  盟国对奥委员会在另一方面也有其存在价值,可向其成员提供机会,从人性的角度亲身领略战后欧洲的现实。就此而言,这个委员会在许多方面与其他出国工作的代表团或委员会比较,自然没有什么不同。大战结束后,几乎在欧洲的任何一国都驻扎过的英国士兵,能够亲自从流亡者、难民、饥饿、疾病和贫困等方面看出战争的含义。在柏林,他们同样能够充分地与法国、美国及其他盟国的国民结识交往。具有起码的政治头脑的人都不会不知道他每天所见到的人有什么总的想法。可是在维也纳,因为这个城市规模较小,而盟国占领的目的又表现得比较温和,所以在个人交往方面,可能具有别处少见的亲密,而对于民族性格和观点的了解,比在柏林那样更为严峻的气氛中有可能进行得细致些。即使苏联占领军比别国部队受到更严格的控制,他们也不能不把那些比苏联官方宣传更为真实的四方人民和西方生活方式的图景带回俄国——诚然,从苏联归国士兵再教育过程的报告中明显地看出,苏联当局对于他们的公民第一次与外部世界接触可能发生爆炸性后果这一点是非常了解的。拿破仑故争期间,特别是拿破仑失败后联合占领巴黎期间,俄国人和西方接触,对俄国十九世纪的革命运动起了强大的推动作用,这种革命运动的第一次公开爆发是1825 年由军官们领导的流产的十二月党人革命。谁知道长期与西方接触会产生什么后果?而第二次世界大的之后,西方又一直是苏联占领别国时不可避免的伙伴。在苏联的一些公民之中,不管他们是军人还是平民,利用接近苏联在欧洲的占领区和西方之间的边界这一有利条件而投奔西方寻求政治避难的人,提出的理由大部分是他们认识到本国政府多年来有计划地欺骗了他们,不让他们了解375 西方民主国家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这个问题的确不是无足轻重的。关于西方观念对其国民思想所产生物不可避免的影响,克里姆林宫对此可能引起的长期后果惊慌到什么程度,我们猜测一下倒是挺有意义的。
  但是我们在考虑所有这些情况时,必须记住盟国对奥委员会的目的毕竟不是盟国的政治教育问题,而是建立一个自由和独立的奥地利。到1946 年底,尽管无可怀疑地取得了进展,但是已经很明显,东西方对莫斯科宣言含义的理解是大相径庭的,而且就所能预料的情况来说,意见分歧可能要继续保持下去。如果当真苏联除了战争以外,无法取消当时对建立一个独立的奥地利已经取得的无可置疑的进展,那么同样明显的是在实现这个目标的道路上阻挠任何进一步的实质性进展,苏联是能够这样做,而且也很想这样做的。
  苏联不改变它的整个对奥政策,奥地利是不会取得独立的。而在冷战变得越来越冷的时刻,那种改变似乎是不可能的。看来充其量是现在这种远非理想的形势可能令人不安地继续下去。总而言之,占领的确使奥地利获得好处。
  但它也遭受其害。由于战争而受到的破坏,继之以苏联在东部占领区的劫掠。
  占领区间壁垒的存茬阻碍了经济的恢复。盟国的征用造成房荒更加严重。占领费用给这个国家的财政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由自由选举产生的政府只有通过麻烦的手续,取得四个外国统治者的同意,才能进行治理。四个大国占领奥地利这样一个小国,人人都知道这是荒唐可笑的。
  附录
  盟国对奥委员会
  四国代表成员,1945—1946年
  美国:
  高级专员马克·W·克拉克将军(1945年9月1日—1946年12月23日)
  副高级专员 A·M·格伦瑟少将(1945年9月1日—10月29日)
  D·W·布兰少将(1945年11月1日—12月22日)
  R·H·塔特准将(1946年1月5日—1947年2月25日)
  政治顾问 J·G·埃哈特
  英国:
  高级专员中将理查德·麦克里里爵士(1945年9月1日—1946年4月25日)
  将军詹姆斯·斯蒂尔爵士(1946年5月24日一1947年9月30日)
  副高级专员少将T·J·W·温特顿(后为爵士)(1945年9月1日—1950年1月1日)
  政治顾问 w·H·B·麦克(后为亨利爵士)
  法国:
  高级专员 M·E·贝图亚尔陆军上将(1945年9月1日—1950年9月29日)
  副高级专员 P·R·P·,谢里埃准将(1945年9月1日—1950年9月29日)
  政治顾问 L德·莫尼科
  苏联:
  高级专员伊凡·科尼耶夫元帅(1945年9月1日一1946年4月25日)
  L·v·库拉索夫将军(1946年5月10日—1949年4月2日)
  副高级专员 A·S·热尔托夫上将(1945年9月1日一1950年7月1日
  政治顾问叶·德·基谢列夫
  第十一卷 1945…1950年的中东
  第一编综论:各国政策的相互作风1945—1950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中东的政治气氛,犹如一股压缩在一个封闭容器中的气体。对盟国来讲,这儿是战时的重要战略地区,甚至不仅主要是英帝国的一个交通枢纽或石油供应来源(两次大战之间后者已经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美国和英国经过这里进入苏联的主要通路(此外只有危险的北极航线了)。由于通过波斯向苏联供应战争物资,美国军队进入了中东;自从十九世纪初期年轻的共和国对柏柏尔海盗作战以来,这还是美国第一次进入中东。来自西方的政治家和军人,旅行到莫斯科执行艰巨的任务,也要先经过中东。同盟国“三大国”领袖1943年首次举行会晤,就是在德黑兰。
  可是,对中东各国政府和政治上有觉悟的阶级说来,这次战争加强了他们自第一次世界大战(或更早些)以来所作的种种努力,以争取完全摆脱列强的影响和控制。首先是英帝国,其次是法国,对过去属于奥斯曼帝国的“肥沃新月”的控制,曾在1919—1920年期间大为加剧,但在此同时,这种控制却受到了埃及、土耳其和波斯的挑战。到1939年时,土耳其和波斯具有完全的独立和主权已纷不止十五年了。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故中,土耳其共和国要在作战的列强之间保持其非交战国地位仍有困难;而波斯则由于英国和苏联要求横穿它的国土建立交通联系,在1941年暂时丧失了寒际上的独立。在南方,1939年时阿拉伯语系各国的独立地位,比土耳其和波斯还要不完全。在两次大战期间,埃及和伊拉克分别从保护国与委任统治地的地位转变成为主权国家,但英国却要它们接受同盟条约。列万特国家和巴勒斯坦则仍处于委任统治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机会来了,这种不平等的地位受到了挑战。在埃及和伊拉克,英国使用了武力或武力威胁,迫使两国遵守与英国的同盟条约,以抵制那些好战的民族主义分子勾结轴心国或寻求轴心国庇护的企图。
  在列万特国家中,法国的委任统治威信已名存实亡,最初是由于1940年法国向轴心国投降,而更重要的则是由于英国和自由法国在一年之后在这个地区驱逐了维希分子政权。对于民族主义者要求在战争结束时实现几乎完全的独立一事,英国和法国的态度显然不同;民族主义者因而得以乘机利用,讨了便宜。从1942年起巴勒斯坦的情况是:一些最有影响的阿拉伯政治家,由于其所采取的不妥协态度,被迫流亡在外,变得对当时的局面无能为力;而与此同时,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则全力以赴地争取获得主权国家的地位,以便全面控制移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