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69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693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歇尔本人于12月23日抵达重庆,开始同政府和中共代表进行会谈。蒋介石在元旦广播文告中提醒他的国民,国家有继续分裂的危险,他说,政府将为维护和平而竭尽全力。他还宣布,延期举行的国民大会将于5 月5 日召开。与此同时,政府提出全面停止军事冲突,并建议成立一个以马歇尔将军为首的三人小组来拟定停战协202 定的细节。共产党对此表示赞同,但是对于政府向热河和满洲调动军队表示不满。1 月4 日,马歇尔对周恩来说,美国政府有义务协助中国政府军队开进满洲,于是周恩来同意将满洲作为拟议中的停止军事行动协定的一个例外。这就使三人小组得以在1 月7 日正式成立,并在三天后达成了一项停止军事冲突的协定。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接受了这一协定。
  l 月10日的协定从1 月13日午夜起生效,协定规定全面停止军事冲突,停止调动一切军队,但是政府军队可以为收复中国主权而向满洲和在满洲境内继续调动,政府军队也可以按政府的军事整编计划在长江以南继续调动。协定还规定建立一个军事调处执行部,设在北平,由三名委员组成,一名是国民党人,一名是共产党人,一名是担任主席的美国人。他们只有在意见一致时才能作出决定。执行部将设立一个由一位美国军官指挥的执行组,该处的任务主要是组织必要的战地小组,以保证实施停火和贯彻执行部颁发的命令。这些战地小组将由美国、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人员组成,他们也只有在意见一致时才能作出决定。
  由各党派和无党派团体的代表组成的政治协商会议(政协)于1 月10日至31日在重庆召开。在开幕式上,委员长宣布政府很快就将允许言论、出版和集会自由,允许各党派有平等合法的地位,推行地方自治,并释放除卖国贼和犯有危害民国罪行者以外的所有政治犯。两天后,周恩来声明,共产党承认蒋介石对全国的领导和国民党作为主要政党的地位。他否认共产党有建立一个独立政权的意图。1 月31日,会议宣布,已就所有主要问题达成协议,并且公布了这些决议。决议规定,定于5月5 日203 召开国民大会,但是出席大会的代表人数将有很大的增加。大会将为中国通过一部宪法;但在此之前,将特别任命一个由各党派组成的委员会对1936年的宪法草案进行修改。在宪法实施之前,将由一个临时联合政府来代替国民党的一党统治。国民政府委员会将成为处理国务的最高机构。它将由四十名成员组成,其中一半由国民党选任,另一半由其他各党派及集团选任。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有权否决该委员会的任何决议,而要推翻国民政府主席的否决则需要五分之三的多数。
  该委员会的一般决议只需简单多数即可通过,但是,关于更改施政纲领之决议,须由到会委员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方能有效。
  政治协商会议的其他决议还规定,在国民政府改组前,(政府和共产党之间)
  对那些解放区的行政管理尚有争议者仍维持现状;并规定整编军队。经政府和中共代表双方同意,建立了一个由张治中将军(国民党)、周恩来将军(共产党)以及作为顾问的马歇尔将军组成的军事小组,制订军队整编的细节。
  政治协商会议并不是一个立宪议会,其决议需经有关各党派批准方能生效。国民党内部的各右翼集团唯恐将失去一党专权的地位,纷纷表示不满;各反对党则对拟议中的总统否决权大加批评指责。然而,在会议的闭幕式上,蒋介石代表政府保证将执行大会决议,共产党、民主同盟和青年党也许下了同样的诺言。
  当时看来,马歇尔作为调解人的努力仿佛即将大功告成,中国和平统一的目标似乎就要实现了。3 月25日,据宣布:军事小组经过两个星期的商讨,已就军事整编问题达成协议。协议规定在十八个月内完成军队的逐步缩减和重新部署。到那时,政府军将保持五十个师,中共军队保持十个师,每师兵力不超过一万四千人。这些部队204 将作如下部署:满洲,政府军十四个师,中共一个师;西北,政府军九个师;华北,政府军十一个师,中共七个师;华中,政府军十个师,中共两个师;华南,政府军六个师。
  这项计划将交由北平的军事调处执行部执行。
  这样,在短短的两个月里,马歇尔成功地使有关下列事项的协议得以签订,即停止军事冲突,扩大政府的基础以及整编军队,使它能成为一支不受党派政治影响的、真正的国家武装力量。现在一切都取决于这些协定是获得忠实执行,还是被国民党和共产党集团内部的顽固分子弄成一纸空文。不幸的是,事态的发展很快就证明了,马歇尔在这方面的忧虑一点也不过分。
  第六节 满洲的危机
  正当在重庆为了平息中国国内的政治冲突而在进行上述努力时,由于苏联在满洲所采取的行动,中苏关系却在出现一场危机。上文提到过,在签订1945年8 月14日条约的中苏谈判期间,莫洛托夫曾经口头答应,所有苏联军队将在12月3 日前撤出满洲(旅顺口地区除外)。但是中国政府在接管满洲时遇到了困难,这种困难又由于苏联军事当局不同意他们使用大连而更趋严重。这就不得不再次进行中苏谈判,从而签订了一项苏军延期撤出的协定,新的期限定为1946年2 月1 日。
  与此同时,自1945年9 月起,俄国人开始运走从满洲工矿企业里挑选出来的机械设备。估计中国政府一205 定曾对此提出抗议,因为后来知道,1946年1 月21日,苏联政府在给中国政府的一份备忘录中声称,所有原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中国东北各省日办企业都是苏联的合法战利品。中国政府拒绝承认这一要求,因为它远远超出国际法和国际惯例所许可的做法。此后,苏联政府在另一份递交给长春的中国司令部的备忘录中提出,把它认为应得的战利品——前日本工厂企业——的一部分移交给中国,并将其余的部分改为中苏合营企业,其中包括一些指定的煤矿、发电厂,以及钢铁、化学和水泥工业。中国政府同样拒绝接受这一主张。在此期间,苏联又以技术上的困难为借口拖延撤军。不过,2 月26日,苏联在满洲军队的总参谋长对长春的记者说,至少一到美军全部撤出中国时,苏军就撤退完毕。
  2 月9 日,美国政府向苏联和中国递交了一份内容相同的照会,表示美国对所传中苏正在进行谈判可能排斥其他国家而专揽满洲工业控制权一事深为关切。照会声称,任何这样的协议都将违背“门户开放”的原则,是对美国商业权益的歧视。
  这种协议也将违背下述的既定原则,即日本的国外资产应根据一个分配日本赔偿物资的总方案来调配,而这将是拟议中的“盟国间处理日本赔偿问题委员会”的职责。
  因此,美国政府认为,把日本在满洲的企业当作“战利品”运走或者按苏联和中国政府问的协议进行处理是不妥当的。
  中国政府在3 月5 日公布的一份照会中对此作了答复。在这份照会中,他们公布了苏联的要求以及中国自己对此所持的拒绝态度。3 月12日,华盛顿方面宣布已经收到苏联政府的答复。答复的内容没有公布,但是莫斯科广播电台指出,苏联政府仍然坚持原先的观点,即认为所有在满洲的原为日本军队服务的企业是合法的战利品。206 同时,在1946年2 月11日,美英两国政府发表了在雅尔塔签订的关于远东问题的秘密协定全文。公布之后不久,报纸上又报道了苏联对满洲的新要求和苏军中止撤离的情况。这些报道在中国激起了很大的不满,报上因此发表了大量文章,谴责英美两国在雅尔塔“出卖”了中国,主张中国不受任何未经它同意的协议的约束,并要求苏军撤出满洲。2 月21日,重庆举行了反苏示威,接着,在上海和中国的其他城市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中国共产党也遭到谴责,说它是苏联的代理人,阴谋把东北各省从中国分割出去。中国政府驳斥了苏联的说法,即所谓这种示威不是自发的而是中国当局组织的。2 月23日,立法院的七名委员发表声明,谴责关于满洲问题的雅尔塔协定,并要求中国外交部正式声明中国不受该协定的约束。两天后,蒋介石亲自表扬了那些抗议苏联在满洲所作所为的人士的爱国精神,但同时强调,为了和平的利益,需要继续同苏联合作。他重申中国对满洲享有完整主权,并宣布他已指示他在长春的司令部的代表,在同苏联官员进行一切谈判时,以下列原则为依据:凡是制定任何协定,必须符合中国法律,必须符合1945年8 月14日的中苏条约,也必须符合中国参与制定的其他国际条约。
  3 月5 日,中国外交部长王世杰对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说,中国政府坚决主张,所有日本的公私财产,凡是在中国领土上的,都应作为赔偿,归中国政府所有;中国政府决不同意苏联把这些财产中的任何一部分当作“战利品”据为己有,以此作为它从满洲撤军的交换条件。得到美英使馆支持的中国政府所持的这一立场,显然使苏联政府作出了让步。3 月11日,苏联军事当局宣布,他们的军队已经撤离沈阳。3 月23日,中国外交部长透露,针对中国政府3 月6 日敦促苏军立即撤出满洲207 的正式要求,苏联政府已在3 月22日答称,苏军正在撤离,并将于4 月底前全部撤出。
  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已逐步扩大了他们对满洲内地的控制,一俟苏军撤离,他们就能夺取满洲的主要城市和主要交通线。中国政府不顾美国要它不要过分分散兵力的告诫,坚持把军队开进满洲,以图确保对该地区的有效控制。双方为了争夺控制权,都将1 月10日的停战协定置诸脑后,这一协定就停火而论也适用于满洲,但是它允许政府军队可以继续开进这个地区。于是国共军队发生了冲突——国民党拼命想把共产党从他们所已占领的内地赶走,而共产党则以袭击国民党的铁路交通来进行反击。起初,国民政府深信自己能在满洲占上风,它拒绝了马歇尔将军在1月24日和2 月20日先后提出的关于派停战工作组去满洲设法阻止冲突的建议;直到3月11 日,蒋介石才改变了他在这方面的态度,并在3 月27日同意发布命令,让停战工作组在满洲采取行动。第一批工作组于4 月8 日抵达。共产党方面,在同意派遣工作组的同时,抗议美国帮助国民党把军队运进满洲。苏军撤出满洲的那种做法更加剧了这一冲突,他们从4 月6 日至29日,以极快的速度全部撤离,先前所说的妨碍撤军的“技术困难”此时却一字不提了。中国政府的军队沿着北宁线一路奋战,步步挺进,并占领了沈阳。但是,苏联当局不肯让他们使用沈阳以北的长春铁路。
  据说苏军当局拒绝在北满一些城市里暂留少量驻军,等政府军队到达接管后再撤走。
  结果,当一支人数很少的国民党部队被空运到长春时,远在北面的共军却208 随着苏军的撤出而步行进入了这些城镇。接着,在4 月中旬,共军向长春的政府军发动进攻,并击溃了他们,于4 月19日占领该城。
  第七节 和平协定的破产
  满洲发生的这些事件对整个中国的形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些事件使得原先对中共的指责更加有声有色,这种指责认为,不管中共怎样矢口否认,他们确实是充当着苏联的代理人,企图把满洲从中国分割出去。这些事件也加强了国民党内一部分军政要员的势力,这些人对于这个党有朝一日可能要放弃一党专政的局面向来公开表示不满。这些事件还使国共双方之间加深了仇恨和怀疑。共产党认为国民党是想用武力来消灭他们,国民党则认为共产党从未真正打算按照一个立宪政党那样行事,而是一心要在全国建立自己的独裁政权。双方的推断都是很有根据的,虽然哪一方都还不可能撕下假面具。共产党方面唯恐激怒了美国,致使它无限度地援助国民党政府,而政府方面则担心会失去正在得到的美国援助。双方无疑都对美国出于好心的调解工作忿忿不满,都拼命地想使美国的调解工作变得有利于自己,并把战争延绵不息的责任推到对方身上。而且,每一方都在自己的军队取得胜利时提高和解的条件,而当受到挫败时则显得比较容易商量。
  满洲的这些不祥事件所造成的第一个后果,便是拟议中的关于建立临时联合政府的安排宣告破产。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3 月1 日在重庆开会,讨论政治协商会议的决议。经过两个星期的辩论,在会上提出了许多批评(特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