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61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613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认为瑞典在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大体上是遵守了战时贸易协定的精神的,虽然在某些情况下,看来肯定也对德国的要求作了一些让步。事实上似乎德国倒并不象英国所想象的那样坚持不让;那种到头来把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引向毁灭的得意忘形心情,使得最高统治集团根本没有时间顾及经济压力方面的细节。而且德国在对外贸易方面一如其在国内准备一样,也未能最充分和最无情地利用它的各种经济机会。不消说,这并不意味着瑞典有任何值得自满的理由;然而,总的讲来,他们并没有受到欺侮或过分的威胁,而且德国方面主持经济商谈的都是一些长期任职的官员,他们可以说是按照贸易谈判的正常标准行事的。
  美国参战,使得瑞典与各交战国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了。在1942年间,一种日益成为正常的谈判过程在继续进行着——瑞典试图取得更多的进口,而英国则不时埋怨瑞典增加对德国的出口。但是,一方面也存在着瑞典可能使两个同盟国鹬蚌相争借以从中坐收渔利的危险;另一方面,美国的非正统思想又有可能要求采取一些戏剧性的、也许是不明智的新方法。因此,1942年9月,当经济作战部发觉,美国已被说服允许瑞典除了配给定额以外,另从旅顺港 ' 投笔从戎注:原文如此 ' 进口一万四千吨石油时,不禁大为不悦;而另一方面,瑞典从1942年春起就一直在抱怨难以获得从美国出口货物的许可证。产生后一种困难大部分是因为美国人决定向德国的经济战措施进行报复的缘故。1942年1月,德国不准瑞典将任何具有战争价值的货物向美洲国家出口;3月,修改了这一点,允许瑞典向阿根廷和智利出口纸浆。后来,又禁止瑞典船只进入美国港口,德国人还禁止瑞典的出口品输入除了阿根廷和智利以外的所有美洲国家,因为阿根廷和智利这两个拉丁美洲国家仍然保持中立,而且也没有禁止瑞典的进口。美国当局起初倾向于采取强硬路线,他们争辩说,必须“平等对待”瑞典的出口品,部分是因为不应该让阿根廷利用它的中立来占其他美洲国家的便宜,部分是因为联合国家不应该默许瑞典屈服于德国的压力。英国对此回答说,瑞典无疑同任何人一样非常憎恨德国的压制(而且在这点上也不需别人的推动),但是,他们要是公然反抗德国的话,他们的船只肯定会被击沉;如果盟国阻止其对阿根廷出口,结果不是瑞典向美洲的所有出口都将停止,那些船只只有空舱出海,就是哥德堡的交通将被中断。无论哪一种情况,都对联合国家不利,第一种可能情况将意味着轴心国会得到更多的瑞典货物,而瑞典在经济上也将比以往更加依靠轴心国;第二种可能情况是,瑞典的经济将受到严重损害从而削弱了其抗御德国的力量。
  起初,由于美国军事当局的毫不妥协的反对,所以这些争论没有引起美国在政策上作出任何修改;在华盛顿的其他部门,包括海军部和经济作战委员会,显然十分愿意同意保持与瑞典的贸易关系。1942年底,美国政府提议给瑞典一份照会,建议其向阿根廷和智利出口应只限于白报纸、纸浆和人造纤维纸浆,并提出即使是这些货物也必须只运给那些得到美国当局批准的收货人。美国当局特别希望瑞典停止钢铁的出口,因为巴西对他们享受不到阿根廷享有的便利表示不满。但是英国政府不愿意参与这一行动;他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这样做,因为它与瑞典订有战时贸易协定,并且他们也不准备使用封锁这种方法强迫一个中立国。不管阿根廷的中立使联合国家感到怎么烦恼,它似乎还不是一个适合进行经济战的问题。
  1942年以所有三方面都彼此大为不悦而告终。美国政府内部的看法存在分歧,人们强烈要求断绝美洲的供应,以迫使瑞典也相应地断绝对德国的供应。瑞典坚称,自从1939年与英国签订战时贸易协定以来,情况已大大改变了;他们后来同意以对德国出口实行某种限制来换取从海外进口的某些便利,但是,由于德国占领了欧洲,对进出口的限制变得更为广泛了;瑞典对德国的出口,特别是铁砂必须继续保持下去,以使它能够获得象煤之类的必需品进口。英国人觉得,瑞典对石油限额所采取的行动,以及瑞典人在伦敦所发“无益”的牢骚,对英国在华盛顿为支持瑞典获取合理供应的要求所作的努力并没有起什么促进作用。瑞典人为什么不设法使美国人相信他们的要求是合理的呢?最后,三方面一致同意就签订一个把美国也拉进来的和适应新形势的新贸易协定举行谈判。与此同时,美国仍然对瑞典和阿根廷之间的贸易感到不安,虽然它这时准备采用谈判而不是强制的手段。在谈判开始前,有过一些初步的小争论。瑞典和美国在关于战时贸易谈判的范围上,有一度意见不能取得一致。英国政府只是勉强同意了讨论瑞典同阿根廷的贸易问题,他们希望能使瑞典当局早日释放“莱昂内尔”号和“迪克托”号两艘盟国船只,俾使这两艘船能利用良好的气候条件装载贵重的货物(滚珠轴承和机器)冲破德国的封锁。1943年1月,瑞典政府在盟国扬言要切断哥德堡的交通后勉强同意释放这两艘船;德国及时得到了警告,因此这两艘船未能启航。但是,德国人却自行把哥德堡的交通封闭了几个月。一直到1943年5月10日,才开始举行战时贸易谈判;而在经过一些危机和濒于出现僵局后,才于9月23日正式签订了一项协定。不过在6月19日就已达成了草约,并在6月30日到9月23日这段期间就按照一项“君子协定”执行这个草约。
  由于战争趋势日益有利于盟国,这项新协定使盟国在外交上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瑞典人应允:除了在一个有限范围内给芬兰信贷外,不再给敌方任何信贷;保持他们对敌方出口的一般价格水平;削减1943年对敌方输出的总值,至少要比1942年少一亿三千万克朗,并在这项削减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为盟国所重视的商品。1944年还要作更大幅度的削减:铁矿砂的出口量一年只限七百五十万吨,其比例是每从敌方进口一吨煤或焦炭,输出的铁矿砂不得超过二吨;1944年除了锌和硫化矿以及一定限量的硅铁以外,其他所有的矿右和铁合金一律禁止向敌方出口。在1944年,各种其他商品的出口数量将限制在1942年的百分之七十五。有四十种指定的出口物资,其中包括工具钢、高速钢、不锈钢和滚珠轴承,也将明确规定限额。为了换取这些和其他一些让步,英国和美国政府同意瑞典可按基本定额进口,还同意每月来往于哥德堡港的船只可从五艘增加到六艘。关于瑞典和阿根廷的贸易还订有一项特别条款,规定在瑞典能够自由向拉丁美洲各国出口以前,瑞典应将它向阿根廷的出口限制在纸张、造纸用的木纸浆和人造纤维纸浆这些商品上,而且必须运交给经英国和美国认可的收货人。倘若阿根廷当局采取报复行动削减对瑞典的出口,盟国答应要尽最大的努力,在别处设法提供这些商品或重新考虑这一形势。另外还规定,在联合常务委员会中,美、英、瑞三国应占有同等的席位。
  结果表明这项协定是对盟国立场的一种讨好的表现;瑞典人之所以作出让步,是预计盟国将会战胜德国,然而过了两年之久这一胜利并没有实现。因此,瑞典人有一段时间不象1943年夏季那样,对盟国的压力俯首帖耳,且在1944年上半年中,双方都有过直言不讳的情况。1943年,瑞典当局一再作出保证该年的铁矿砂出口量决不超出正常的贸易额,盟国将此数计算为九百九十万吨,瑞典则认为是一千万吨。但是,事实上,1943年的数字超过了一千零二十四万一千七百三十七万吨。1943年11月发现瑞典当局没有遵守这个诺言:停止颁发克纳本矿所需的机器或维修机器的出口许可证。瑞典在1943年10月1日曾答应不再让德国经过瑞典向芬兰(和挪威)输送人员和材料,结果却发现德国还是在继续通过波的尼亚湾向外出口,瑞典人认为这条路线的运输量不属于盟国所坚持的每年十二万吨(非军用过境运输)的最高限额之内。但最主要的还是滚珠轴承问题。
  瑞典政府及时地对盟国的一些这种指责作了答复,但从不接受盟国对于事实的一般解释。1944年1月11日签订的德瑞贸易协定规定,瑞典对德国的结算支付总数约为七十万克朗,其中四十五万克朗将由各种不同商品的出口额来抵补;后一个数字比得上1943年的五十五万克朗。差额将由无形输出和贷款偿付补足。铁矿砂出口量将限制为七百万吨而不是一千万吨;滚珠轴承的出口限值为二千一百万克朗而不是四千五百万克朗:伦敦方面获悉,其他项目都是根据伦敦协定办理的。据悉瑞典还拒绝了德国为其提供的大量军需物资。所有这些事实表明,瑞典人虽然准备承认盟国终将获胜,但是,他们还是在相当细心地调整它与交战国的关系,这使得盟国对于它们应该采取什么策略最妥产生了怀疑。1944年1月,盟国要瑞典政府作出保证,在1944年第一季度中,每月的铁矿砂出口,将不超过二十万吨,第一季度的总数,不超过四十八万吨。正如势所难免的,瑞典拒绝了这个要求,虽然它答应今后将不过分加快交付铁矿砂。与此同时,华盛顿的后勤部门又重新对允许供应品运到欧洲中立国特别是运到瑞典的政策提出了它们早先的反对意见,而其主要反对目标是瑞典每年十二万吨的石油分配定额。英国经济作战部强烈反对这些意见,理由是,根据三国的经济协定,这项石油定额是作为瑞典对盟国所作出的并且为盟国所不希望失掉的重大让步的主要报酬。国务院虽然也有这种看法,还是觉得不得不向瑞典政府就有关瑞典违约问题提出异议。英国也参与了施加压力,但有些怀疑这种做法是否明智。战争到了这一阶段,提出一些不能行之有效的要求似乎也不是得当的。4月份瑞典政府在回答3月17日盟国提出的一份联合的抗议照会时,坚决否认曾经违反过经济协定。看来肯定英国政府认为争论是无益的。而美国官方意见也有分歧。
  然而,英美两国政府在滚珠轴承问题上却是完全一致的。整个战争期间,盟国都在寻找敌方经济上的致命弱点,虽然盟国的计划不得不以制造德国全面匮乏为基础,他们一直希望能创造或发现可以使整个德国工业体系陷于停顿的特殊困难或明显短缺的情况。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盟国在战争初期就满怀希望地着眼于石油、铁合金和冬季服装材料上面。在1943…1944年的冬季,似乎滚珠轴承能够解决这一问题,于是计划开展一个运动,来把一切适当的压力手段协调起来。滚珠轴承是制造飞机不可少的东西,它确实能为进行这种打击提供一个机会,因为德国的供应来源有限,而这些来源全部可以在有利的情形下由盟国加以堵塞。瑞典是国外供应来源一个最重要的国家。滚珠轴承是瑞典人发明的,瑞典轴承公司是主要的生产者,此外还有它的一些联合商行。在德国,轴承生产都集中在少数几个中心,其中施魏因富特是最重要的中心,它占德国生产总量的百分之七十五。因此在1943年的后几个月里,盟国协力搞了一个运动,谋求利用先买权切断瑞典对德国的供应,并集中轰炸来使德国的工业停顿。这一企图失败了,这倒不是因为基本的概念错了——德国在这方面是危险地依靠着集中的生产——而是因为盟国无法进行一场十分强大的、足以全面获胜的空袭。1943年对施魏因富特、埃尔克纳、坎斯培特和斯太尔的轰炸是极其厉害的;阿尔贝特·施佩尔后来说,如果盟国随后能迅速持续不断地轰炸下去,德国的这项工业可能会被摧毁。1943年春季,轴承每月平均产量九百六十五万六千六百九十四个;1943年3月,降至六百八十一万一千九百个。然而,德国采取了猛烈的反措施,就在这个时刻挽回了局势。盟国在这些空袭中遭到了极其惨重的损失,最终在1943年10月14日对施魏因富特的那次空袭中达到了顶点,证明盟国的空中力量无法继续保持同样程度的压力了。到了1944年春,德国疏散了一些工厂,又修复了一些工厂,从而使这项工业免于全部毁灭。在瑞典,先买权并未能阻止各种类型的轴承的继续出口,这些轴承被认为对德国是特别重要的。必须附带说一下,德国人使用滚珠轴承一直是大手大脚的,并且发现他们能够大大缩减使用轴承而并不严重影响效率。因此到1944年春,当开始对瑞典施加重大压力时,可能就已在这方面失去了给德国以真正的致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