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45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454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卡斯泰拉诺的使命是向盟国提出:意大利打算反戈一击,与盟国一道同德国人作战。这个提议使英美两国措手不及,他们提出的投降条件把意大利看作被击败的敌人,而不是未来的盟国。巴多里奥的那种摇身一变、化敌为友的提议,不仅使意大利人,也使盟国公众在心理上显然难以接受。还有,要保证盟国意见一致的问题——特别困难的是要使俄国同意每一个步骤——是盟国方面妨碍谈判的原因。而意大利政府方面在处理问题上的紊乱、犹豫不决和莫名其妙的拖拉作风更加阻碍了谈判。
  但是,意大利协同对德作战的前景也不容轻易抛弃。丘吉尔和罗斯福想要充分利用这个形势,他们指示艾森豪威尔坚持要意方接受预先起草好的投降条件;但同时又发了一份要给卡斯泰拉诺将军看的电报,在电报中,他们说:“这些条件并没有预想意大利将积极协助盟国对德作战。将来还可以对它们作有利于意大利的修改,其程度将取决于意大利政府和人民在战争的余下的阶段内协助联合国家反对德国所作的实际贡献。”
  在8月19日至20日的会议上,史密斯将军首先声称:他只受权谈判一项必须由意方无条件接受的军事停火。卡斯泰拉诺回答说,这是一个误会,他不是来投降,而是来讨论意大利怎样才能与联合国家共同对德作战的。由于双方都受上级指示的限制,这个根本分歧无法解决。这次会议的结果是:卡斯泰拉诺同意把投降条件连同丘吉尔、罗斯福那份安慰的电报一起送交巴多里奥;建立了秘密的无线电通讯联系;并安排于8月31日在西西里举行第二次会议。
  8月27日卡斯泰拉诺回到罗马。经过一系列激烈争论,意大利政府——或者不如说,是那些暗中参与秘密谈判的内阁阁员和意大利总参谋部成员——起草了一份反建议,并于8月31日派遣卡斯泰拉诺到西西里把它送交盟国。意大利人要求在他们宣布停战以前,至少要有十五个盟军师在意大利登陆,并建议大部分部队的登陆地点应在罗马以北。鉴于下列事实:盟国原来计划最初参加登陆的部队只有五个师,两个在加拉勃利亚,三个在萨勒诺;因此这样的建议显然非有长期准备并彻底改订盟军作战计划不可。艾森豪威尔不愿意根据意大利政府的愿望推迟和改变他的计划;但是意大利人坚持他们的方案,急切希望盟国能保护他们的国家免受德国报复,并不使他们的国土因长期作战而遭到破坏。
  盟国谈判者继续坚持要意方接受投降的条件,但是8月31日会谈后,艾森豪威尔作了重要的让步。他同意可派一个空降师到罗马附近的一些飞机场,帮助意大利军队保卫他们的首都不受邻近德军的侵犯。但是,除此而外,盟军进攻意大利计划的细节是保密的,登陆的时间也没有明确透露给意大利代表。事实上,已经让卡斯泰拉诺了解盟军进攻的规模比原计划的袭击要大得多。这种对攻击时间遮遮掩掩、守口如瓶的作法是由于盟国对意大利政府的真实意图仍然心怀疑虑的原故。这种作法产生了不幸的效果,那就是鼓励了巴多里奥及其顾问们按照他们一相情愿的办法行事:坐下来,等待盟国来拯救他们,使他们免遭两面手法和内部虚弱所产生的后果。意大利人一心盼望着将来某个时候的一场大规模登陆,而任光阴流逝,不去进行准备使他们的军队能够抵抗德国人。
  8月31日晚,卡斯泰拉诺带着盟国的空降的新建议回到罗马。第二天,9月1日,巴多里奥、国王和一批参加过谈判的高级官员们商定:必须接受盟国提出的条件。于是向盟国总部发出一份电报,通知他们的决定。为了商议盟国和意大利的协同军事措施,卡斯泰拉诺再次乘飞机出发。当他到达盟军总部时,史密斯将军问他是否受权前来签署停战协定;卡斯泰拉诺说不是,并争辩说,罗马的那份电报已为盟军总司令与意大利政府间的合作提供了必要的根据。这使盟国谈判者心头潜藏的所有怀疑顿时抬头。他们要求先有一个正式签署的投降文件,才肯继续谈判。卡斯泰拉诺发出一份无线电报要求必要的授权。但是巴多里奥起初只回答说,停战条件早已“不言而喻”地接受了;不过几小时以后,到了9月3日,他又改变了主意,正式授权卡斯泰拉诺签订停战协定。
  接受盟国投降条件的停战协定当即由卡斯泰拉诺代表意大利政府,史密斯将军代表盟军总司令签字。双方同意,等盟军向大陆大举登陆准备停当后,停战协定才能公开(签字仪式前几小时,英国先遣部队已跨过墨西拿海峡,进入加拉勃利亚;但是,盟国的计划是在萨勒诺登陆的同时宣布停战协定)。宣布停战协定的密码无线电信号将从艾森豪威尔总部发出;卡斯泰拉诺答应:巴多里奥将在盟军总司令指定的时间宣布停战协定。
  在西西里,卡斯泰拉诺与盟军官员们在赶紧准备空降作战的细节。到9月5日,计划送到了罗马。还下达了停战协定宣布后调遣意大利舰队和飞机的指令;离萨勒诺登陆只有三天了。准备时间十分匆促。但意大利政府还没有认识到这决定性的一天会来得这么快。原来卡斯泰拉诺根据比德尔·史密斯将军对他说过的一句含含糊糊的话,猜测盟军在9月10日以前不打算进行主力登陆;他估计登陆可能在9月12日进行。巴多里奥和他的将军们对这个猜测信以为真,结果当他们在9月6日上午收到盟军护航舰队已到达巴勒莫以外的海面上的情报时,大吃一惊,很不愉快。护航舰队的位置、规模和行动方向使意大利总参谋部马上看出,盟军这次的袭击比他们期望的规模要小,地点也更往南;的确,他们还有些怀疑,这是一次主力登陆呢,还是一次没有告知他们的次要的、辅助性的袭击。
  意大利人几乎还不曾开始他们抗击德国人的准备工作,指挥意军的将军们还根本没有一致认为政府的倒戈政策是明智、光彩和切实可行的。当情况大白,知道盟军的行动与意大利统帅部所期望的规模很不一致,盟军显然将在意大利人作好准备之前很久,并将在远离罗马以南的海岸登陆时,意大利政府决定停战协定应推迟宣布。但是巴多里奥却既不十分急于把这个决定通知艾森豪威尔,又不拟使用他可随便支配的无线电联络渠道。
  与此同时,紧张的空降准备工作正在西西里进行。9月7日晚,指派去罗马着陆的空降师副司令官马克斯韦尔·泰勒将军到达意大利首都,来商定最后一分钟的计划。使他惊愕的是,他发现意大利军事当局婉转断言;认为停战必须延期,而空降行动只有等盟军到达罗马的攻击距离之内才能进行。这一破坏卡斯泰拉诺将军代表意大利政府仅在四天前签字的投降条款的事实,看来意大利人对此似乎心安理得。的确,巴多里奥还想说服泰勒将军在艾森豪威尔面前为他辩护呢。当这位美国人拒绝他的要求之后,巴多里奥勉强地自己准备了一份电报,电文如下:
  鉴于德军在罗马地区的部署和兵力所引起的形势变化,接受立即停战已不再可能,因为这会激起德国人占领首都和武力接管政府。由于缺乏保卫各机场的部队,“巨人第二行动”'空降攻击'已不再可能。
  9月8日是艾森豪威尔打算宣布停战协定的日子,这天上午这份电报和泰勒将军发出的另一份撤销空降行动的电报一起到达盟军总部。看来这是一场清清楚楚而又毫无疑义的出卖。艾森豪威尔当然便撤销了对罗马的空降攻击;他回电巴多里奥威胁说,如果他不照最初商定的那样公开宣布停战协定,将产生“严重后果”。艾森豪威尔通知他,不管怎样,盟国电台将于9月8日下午广播停战协定新闻,这一步是为了打消巴多里奥想与德国人保持和平的任何希望。
  艾森豪威尔的电报以及对意大利说来是如此神速、如此突然和如此灾难性的事态发展,彻底摧毁了意大利政府的士气和战斗力。在电台广播了艾森豪威尔关于停战协定的公告后,巴多里奥已别无选择。如果他保持沉默,德国人肯定会叫他下台,并把他作为叛徒处理。他唯一的希望在盟国身上。结果,就在艾森豪威尔的公告广播后的一个半小时,巴多里奥在罗马电台发表讲话,证实了停战协定。他的讲话决不是一篇要人们拿起武器与德国人战斗的激动人心的檄文,而且字面上就流露着他的半心半意。他说:
  意大利政府认识到继续对占有绝对优势的敌人进行力量悬殊的战斗是不可能的……已要求停战。……这一要求已被接受。意大利军队从此将停止对其在任何地方可能遇到的英美军队采取任何敌对行动。但是他们将反击来自任何方面的进攻。
  听到巴多里奥讲话的意大利军队一定会觉得他的这番话矛盾百出。到底谁是敌人呢?意大利政府的命令又是什么?除了意大利海军在停战协定一宣布立即按照指令驶往盟军港口外,意大利人好象没有什么有效的行动计划。各个指挥官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中只得自己决定怎么做。
  在艾森豪威尔和巴多里奥宣布意大利投降后几个小时,盟国先头部队在马克·克拉克将军的指挥下到达萨勒诺海滩。他们发现自己遇到警觉的德国军队的抵抗。然而,最初,登陆进行得还算顺利,直到9月12日德军才大力反击。在那以前很久,意大利在大陆上的军事力量已经瓦解。到9月9日清晨,意大利军队显然已经到处都不能抵挡德国人。事实上,除个别例外,意大利人甚至根本不去试图抗拒德国的威胁和要求,而是低首下心听凭德国人把他们解除武装或关进营房。
  巴多里奥和国王眼看罗马要被德军占领,在9月9日上午4时30分左右逃离首都。他们总算安全地到达布林的西,进入盟国防线。不管巴多里奥政府一度有过多少现实性,曾几何时,在停战协定宣布后的二十四小时内,这种现实性就烟消云散了。仅有寥寥几位部长跟着巴多里奥和国王逃跑;军队溃散或被德国人俘虏;行政机构完全解体。巴多里奥和他的国王陛下到达布林的西时,与其说是两个拥有什么地盘或臣民的统治者,还不如说是两个难民。
  当这些重大事件在意大利发生时,丘吉尔正在华盛顿做工作,力图缓和美国,使它不再反对去充分利用由巴多里奥倒戈所展现的新的军事上的机会。他雄心勃勃,不仅想夺取罗马,在意大利北部某地建立一条反德战线,还想迫使德国人从巴尔干半岛南部撤退到萨夫河和多瑙河一线。如果当时驻扎在巴尔干地区的意大利二十四个师能加入希腊和南斯拉夫游击队,如果能说服土耳其对德宣战或者让英国空军使用其国土上的基地,那么不管希特勒怎样热切希望德国人能够保住他们在巴尔干地区的阵地,也就未必可能。如果一切都进行得顺利,如果盟国能当机立断,那么完全可以期望象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等这些附庸国背叛德国。然而要充分利用意大利的崩溃所造成的局势,就必须说服美国同意在地中海实行更积极的政策。特别重要的是,根据已同意的时间表撤退部队和登陆艇这一步就非取消不可;这当然也就意味着把“霸王”计划推迟几个星期或几个月。
  1943年9月9日摊牌了。那一天罗斯福同联合参谋长委员会的成员举行了一次会议,听取丘吉尔的意见,他要求修正“三叉戟会议”达成的协议。这个协议在魁北克会议上曾稍作修改后予以确认。这显然是该作出决定的时候了。在意大利,事态发展迅速;如果盟国要抓住凭丘吉尔的乐观想象摆在他们面前的一切有利条件的话,行动就得既坚决又迅速。同时丘吉尔知道,机会越是充裕,马歇尔就越是多疑。因此首相只提出了他的利用意大利投降的最小的计划。他还竭力否认有任何“削弱‘霸王’计划”的想法;对于为了加强进攻法国而从地中海撤回七个师的协议,他也抑制自己,不想要求重议。他建议向意大利挺进应该不到波河流域即行停止,以免拉长战线。他把一切可能在巴尔干发生的战事都寄托在较远的将来,争辩说,一旦横跨意大利北部的防线建立起来,就有可能调拨一些部队到亚得里亚海以东作战。
  这些建议总起来说,并不要对已为大家同意的计划作任何重大的改变。但是美国人满腹狐疑,怕对计划一作改动便可能出现缺口,把英美战略完全颠倒过来,正象1942年丘吉尔的“火炬”计划取代美国人的“大铁锤”计划那一次一样。因此马歇尔和他的同事们打定主意,不为他人所动。对他们来说,是“霸王”计划第一,他们不同意对这一计划安排好的步骤作任何改变。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