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44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443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于这些概算是很精确的,这就可能对原材料、生产设备和人力等作出更细致的调整,而且也已经这样做了。因此在1943年年底以前,那种按利润调节的美国非计划经济被改变成了一种管理经济,以适应于完成政府官员预先定出的种种目标。利润当然不会消失,但不再对经济有决定性的影响。按军事标准对物质生产力和价值分配所进行的计算,取代了财政计算而作为经济活动的主导。这是一种惊人的改变,1943年和1944年美国农场和工厂所确立的生产记录肯定地证明了这种改变是必要的。
  实施这种改变所采取的行政方式主要是从两个来源发展起来的。英国战时经济的范例对于物资控制计划起了直接的作用,可是不知不觉地,在整个经济管理的范围内,美国的措施受到了英国经验的影响。另一方面,由美国大公司发展起来的生产管理程序却成了全国生产计划工作的一个重要例子。这样,主要由查尔斯·E·威尔逊提出的紧要部件预定计划,似乎可以被认为是把一家工业公司的合理化生产方法用到整个美国经济上去了,因为威尔逊过去的经验是和通用电气公司分不开的。
  物资管制计划最初公布于1942年11月2日,但是直到1943年4月1日才部分地实行,又一直到7月1日方始全部取代了1942年试行过的必需品生产计划。这样一再延迟是有意思的,既能有时间收集必需的资料,也好把这个新制度的那些细节教给政府官员和工业经理们。结果也就颇为顺利地把这个新制度付之实施了,而且还赢得了普遍的赞许。
  实施这个计划的详细办法必然是复杂的,但总方针十分简单。高于一切的目标是要保证生产的有效调整以适应军事需要。要实现这一目标,这个计划就有赖于安排好钢、铝和铜这三种金属的有效供应。这些金属的供应是按月计划下去的。同时,为履行战时各经理处和制造商已经签订或者打算签订的合同所必不可少的钢、铝和铜的需要量也是按月计划的。需要量当然超过供应;问题就变成了怎样在提出的那些定单上进行削减才最符合军事利益。剔去那些勉强合格的计划,使需要削减到与估计的供应相平衡时,战时生产局的委员会才作出金属吨数的确定分配额分配给政府的——陆军的、海军的、战时船舶管理局的以及其他机构的——各个订约经理处,而让这些经理处去把它们得到的分配额摊派给代理它们生产的承包单位。
  按这种方式要计划,譬如说,要空军的计划以先买权取得全国所有的铅,而不考虑可能是同样紧急或更为紧急的供选择的需要,那是不可能的。这样,不仅强行维持了竞争性计划之间的平衡,而且使提到战时经济面前来的综合需要保持在物资供应的可能范围以内。于是实物数量的计算就取代了按美元算出的粗略计量。后者在1942时,为调整三军勤务需要以适应全国生产能力而作出第一次努力时,曾经被采用过。
  要计算制造一千辆坦克或一万架飞机所需要的铝或铜的数量是并不容易的;而尤其困难的是要作出时间预报,即预报需用确定数量的每一种金属的时间。起初制造商都很保守,怕担风险,有意把需要量给估高了;这对计划的有效性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障碍,但是这种做法一直到1944年才停止。由于客观上存在着其他物资不受类似的控制这一事实,引起了一个更大的困难,并且是一个永远也不可能满意地解决的困难。然而又不可能保证橡胶、石油、化学制品等等的供应会跟上这些基本金属的供应。不过,有人认为如果试图调拨所有投入制造过程的原材料,那也未免太麻烦了。实践证明,控制好这三种基本金属就足以有效地调整与平衡整个战时经济,即使并不十分完善。
  1943年2月,另一个问题引起了战时生产局官员们的注意。许多军用器械的装配工作,由于缺少某种部件诸如阀门、泵、滚珠轴承、齿轮等等而陷于停顿。这些部件又同时为许多不同的最后产品所需要;举例说吧,一艘新造的船只耽搁在船坞中等待着一些必不可少的部件,而这些部件的存货,却列在某个工厂的呆滞物资清单内,等着作别种用途,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为了避免这种浪费,因而采用部件预定计划。纳尔逊的新委派的战时生产局副局长查尔斯·E·威尔逊,在1943年2月25日发出总预定计划的命令,于4月1日起生效。他只把有限数目的严重缺乏的部件划入这种新的管制。其原则和物资管制计划的原则极为相似。部件生产要预先计算,将来的需要也要有计算。然后,战时生产局的官员们与各政府采购经理处的代表们磋商,对有限的供应作出最理想的分配;承包这些缺少的部件的制造商务必把制成品交付给战时生产局命令所列出的使用单位。
  这不是空想,我们可把这种方法比拟为使工厂装配线运转自如的设计和控制。不过这里的情形可不是一家工厂,而是把整个美国经济作为一系列平行的装配线来看待。而为了使一切装配线保持运转,尽量减少中断或延误,供应极端缺乏的部件就得从一个仓库到另一个仓库来回挪动。2月25日发布的总的预定计划的命令已帮助解决了一些生产障碍,并且先期防止了其他障碍的发生。在相当短的时间内,部件供应的增加,就解决了大部分的困难。
  战时生产局在平衡和扩大战时生产方面所获得的成功,并不能解决一切经济问题。因为竭尽全力的经济总动员已经实现,民用需要问题就变得越来越迫切了,也许不是绝对的——美国的消费标准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高过其他主要参战国家——但无疑这是一个实际的政治问题。在1943年中期,国内某些地区人力缺乏也变得很严重。第三个问题是在战时生产局和军事后勤部门之间以及战时生产局内部经常发生争论。
  罗斯福决定要努力处理这些问题。他需要一个能够解决这样一些行政争执的人,同时还要能够对整个经济范围行使总的控制。总统挑选了长期担任国会议员和前最高法院法官的詹姆斯·E·贝尔纳斯担任这个工作。1943年5月27日罗斯福任命他为一个叫做战时动员局的新机构的首长。贝尔纳斯的职务用人们给他的非正式官衔“总统助理”来解释,最为恰当。战时动员局仍然是一个小机构,但对政府关于人力、工业和农业的政策行使总的控制权。更重要的是贝尔纳斯能随时亲自向总统报告,而且能以平等的地位与参谋长联席会议争议——这是战时生产局局长纳尔逊从来没有能做到的一件事。
  由于从事对外经济交往的美国政府各部门间存在着权限混乱和争论,导致行政组织的进一步改革。为了消除这些困难,罗斯福于1943年9月25日成立对外经济管理局,该局不仅代表政府接管了经济战、救济活动以及外国采购工作,还接管了租借物资管理局的工作。实际上,这个新机构只是由它的几个前身机构的工作人员合并而成,除最高行政官员更换以外,这次合并,变动较少。随着这两个全面机构的设立——战时动员局管理国内事务,而对外经济管理局管理对外事务——美国经济管理的主要轮廓构成了一个在整个战争的后期一直保持不变的格局。
  尽管有议论关于政府各部门间发生摩擦的一切宣传,但必须承认美国的经济动员是非常成功的,的确是惊人的成功。1943年的成就是显而易见的。军需品的生产不断上升,直到11月,而所达到的水平似已超过早两年的可能限度。
  1943年军需品生产总值为五百十七亿美元,1942年则为三百零一亿美元。除商船外,所取得的成就,比罗斯福于1942年1月提出的指标少得多,兹列表如下:
  项目       总统指标 实际生产
  1942年  1943年  1942年  1943年
  军用飞机   60;000  100;000  47;836  85;898
  坦克     45;000  75;000  23;884  29;497
  商船     8百万吨 10百万吨 8。09百万吨19。296百万吨
  总统的指标与实际生产的分歧,部分反映出军事需要的计算较为准确。因此,1943年坦克生产相对地增长较小,并不是由于短缺而是由于过剩的结果:1943年中期,盟国得到了它们所需要的全部坦克。坦克生产实际上已有所压低,美国人觉得自己处于不平常的地位,因为提供给俄国的坦克已超过了红军的需要。另一方面,船舶建造的惊人扩大,反映出整个1942年使盟军作战计划受到极大苦恼的船舶缺乏,经过特殊的努力已得到了克服。
  上表所引的粗略数字无法正确反映1943年美国工业出产的各种各样简直不可胜数的军需品。武器和船舶不过是种类繁复的全部物资中的一部分,其中有供机场使用的大量着陆钢板垫、复杂的无线电引信,这种引信能使防空火力增大许多倍。除了登陆艇是特别例外,生产已经得到很好的合理调整,以适应三军极其复杂的要求,而各种各样的制成品,按照接近正确的比例,满意而迅速地流入那些欧洲和太平洋各战场上的使用者的手里。
  比较起来,1943年英国国内经济改革就很少。当1942年成立生产部提供全面的平衡和协调时,英国战时生产的行政管理业已完成,此后就没有作出什么新的重大变动。生产困难当然继续存在,在大多数情况之下关键在于人力缺乏。在1943年中期的计算中表示出来,如果军事人员要保持在已达到的数字上,那就必须从军需工业中抽出劳动力来。为了在1944年能够发挥最大的军事力量,内阁决定从军需工作中抽出必需的一定数目的人员。采取这项决定是相信美国的生产能够补充这些空隙,以维持英军设备必要的水平。
  实际上英国觉得自己象一个冲激到顶点的浪头一样,悬在空中。经过四年战争慢慢建立起来的军备顶点不能长久维持,必须继续不断地从大西洋彼岸取得给养;但根据精密的计算,要使英国的最高战斗力符合诺曼底进攻开始那天的水平。
  但是,依照经济条件,英国战时生产于1943年达到最大限度。以全年计算,1943年军需生产的增加,超过1942年约百分之十五。但这远远不能与美国的生产发展相比。1943年英国军需生产约为美国军需生产的四分之一,而1942年英国军需生产相当于美国的总数的三分之一强。这种缺乏弹性反映出英国经济不再会有任何松弛。所有人力、机械设备以及材料等等一切都已充分加以利用了,以致再要在这里增加,那里就得减少。战争已转向进攻,需要新的武器和设备,这种新的产品绝大部分必须由美国供给。因此象登陆艇、自动推进炮、运输机等项目都不在英国制造。
  关于俄国战时经济的情报太不充分,不可能进行比较。1942年开始恢复的工业生产,1943年仍继续下去,但进度较慢。在1943年初上升的趋势由于原材料、燃料及其他物资的供应失调,曾经逆转过一个时期。这一部分是由于气候所致,一部分可能由于大规模的斯大林格勒反攻,以致运输系统特别紧张。尽管开始得慢,但那年总生产仍高过1942年的百分之十七,不过远远地低于战前生产数字。
  1943年底俄国生产的坦克、枪炮和弹药等一般似已足够供应红军的需要。军需品生产的扩大,只有靠人民的巨大牺牲来完成。许多消费品都买不到。工作时间延长到身体耐力的极限;工厂里的加班加点工作是强制性的,十一小时的工作轮班显然很普遍。
  1942年间,俄国某些部分粮食奇缺,但政府有大量的粮食储备,因而能维持国内大多数地区的面包定量配给。可是到1942年底,储备越来越不足,急需从美国进口粮食,其程度甚至超过对钢的需要。1943年,农业只有极小部分能够恢复。总播种面积比1942年仅仅扩大百分之七;但是只要拖拉机厂正在忙于制造坦克,或者象在斯大林格勒的厂那样,已经被战争破坏;只要苏联最优良的农地还在德军手里;只要人力不得不从田间抽去补充军队;那末粮食生产是无可避免地要大大减低的。
  令人惊奇的不是俄国人的粮食不能恢复或者维持到战前生产水平,而是他们居然还能够维持下去这样的事实。消费品已削减到仅堪生存的水平;足以使人心力交瘁的负担压在劳动人民的身上;但是,尽管在严酷的情况下,俄国政府还能够征收到充足的战时生产品,以保持红军的强大。这样伟大的成就,比之英美的任何记录都毫不逊色。
  从“火炬”到德黑兰这段时间里,美国战时生产的增长使它逐渐成为大联盟的兵工厂。从美国流入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