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392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392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斯洛伐克人来说,如同捷克人一样,德国对俄国的进攻使形势改变了,尤其因为斯洛伐克提供了通向东线的那么重要的公路和铁道。现在,不可能再保持那种和平乐园的气氛不受到损害了,虽然德军和党卫队在1944年9月以前还设法力图不引人注目。作为三国公约和新秩序的一个公认的支持者,斯洛伐克不得不立即派出一支分遣队去同苏联作战,同时还有计划地向德国输送斯洛伐克劳动力。1942年3月,据宣布,劳动服务将按着德国方针予以改组。下一个月,据称有将近半数身强力壮的斯洛伐克人不是在俄国当兵,就是在德国当工人:一年以后,据估计,这两类每一类拥有大约十二万人。驻在乌克兰的斯洛伐克军以松懈懒散、毫无斗志闻名。除了日耳曼族人的部队外,共产主义宣传似乎在其他部队中取得了进展。1943年1月,改编斯洛伐克军队,把日耳曼族人分配到部队中予以加强,终于认为是必要的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甚至在日耳曼族人中也缺乏亲德热情的官方抱怨增多了。斯洛伐克人还发觉自己正同有着相当高比例的斯洛伐克公民的美国在作战,这使他们进一步同他们的领导人疏远了。
  转折点随着斯大林格勒战役到来了。从那时起,斯洛伐克人的情绪就变得相当肯定地反德了。蒂索和他的朋友也开始盘算在时机许可时抛弃希特勒。蒂索的朋友西多尔在战争时期一直是斯洛伐克驻梵蒂冈的公使,他消息非常灵通,无疑使蒂索很熟悉国外大事的进展。1943年3月8日,斯洛伐克的主教们写了一封给教区教友的公开信,反对极权主义和反犹太主义。6月21日,这封信由梵蒂冈向全世界公布了。1943年4月,斯洛伐克总统被召到萨尔斯堡去,象当时大多数卫星国的领导人那样,受到希特勒的重新鼓励,同时也受到警告,不要想到和平。4月25日,即希特勒和蒂索会晤后两天,贝奈斯博士在对捷克斯洛伐克的一次广播中宣称,斯洛伐克政府的秘密使者已经来同他联系过;当然,这个说法在布拉迪斯拉发遭到断然的否认。斯洛伐克的感情大概始终不是热烈地亲捷克的;这时候,虽然每一个斯洛伐克人都特别希望保持斯洛伐克的自治,右派却倾向于霍尔蒂,而中间派和中间偏左派则想同捷克人重新建立某种联系。实际上,在接下去的十八个月里,贝奈斯在斯洛伐克人中间享有空前未有的名望。斯洛伐克的共产党人这时是由莫斯科派来的什米德凯和巴齐列克领导着,据说他们的目的是要使这个国家成为苏联的一个加盟国。尽管有死刑(死刑也象蒂索统治下的大多数其他条例那样,并不实行),人们却越来越多地收听外国电台,尤其是英国广播公司的广播。虽然斯洛伐克的泛斯拉夫传统只存在于老一辈人中间,随着俄国军事胜利的消息,特别是1943年7月俄军反攻的消息传来,一股泛斯拉夫感情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斯洛伐克。有好几个月,说斯洛伐克军队里的共产党人正日益得势,已成了街谈巷议;天主教徒和新兴的斯洛伐克工业家们都感到害怕起来。据什米德凯本人说,斯洛伐克地下民族委员会是在1943年9月组成的,但是到圣诞节,共产党成员和其他成员才拟就了一个一致同意的纲领。
  1943年12月贝奈斯访问莫斯科时,当然会晤了那里的斯洛伐克共产党人,他这次旅行有助于在往后好几年里使他同捷克共产党人和斯洛伐克共产党人的关系缓和下来。同时,捷克…斯洛伐克重新联合的事业也有了明显的进展,虽然奥苏斯基还在利用他对伦敦的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的影响来反对贝奈斯。不久,斯洛伐克的局势就发生了变化,这一方面是由于德军于1944年3月19日占领了匈牙利,另一方面则是由于苏军和捷克斯洛伐克部队一起,在1944年4月8日到达了前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的东部行省卢西尼亚的边境。以意大利为基地的盟国轰炸机这时威胁着布拉迪斯拉发地区的炼油厂,3月里斯洛伐克首都开始疏散人口了。从这时起,这个政权就动摇起来。上文已经叙述过,流亡政府在3月13日曾经特别对斯洛伐克人和卢西尼亚人发出呼吁,要他们公开起义。越来越多的斯洛伐克青年人这时逃往他们的“马基”,即伸向西贝斯基德斯山和塔特拉山的丘陵地区。正规军也流露出朝同一方向消失的明显倾向,而德国武装部队则遭到越来越多的破坏活动。1944年4月,斯洛伐克当局承认存在着紧急状态;7月27日,民族委员会对起义计划作出了决定。8月初,几乎在华沙起义的同时,公开的战斗开始了。8月12日,蒂索公布了军事管制法,并于8月24日宣布全国总动员。事实上,斯洛伐克游击队在8月中旬就已采取攻势了。8月26日,马赫在一次广播中承认,斯洛伐克已处在伞兵和地下部队临时强加给它的一种战争状态中。下一天,德军开始占领这个国家——他们宣称,蒂索曾向他们求救。这样一来,残余的斯洛伐克正规军中有一部分参加了游击队,蒂索在9月2日解除了正规军总司令恰特洛什将军的职务。战斗在9月里一直很激烈,尤其在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和西利那的周围。斯洛伐克游击队天天盼望苏军同他们的捷克斯洛伐克部队赶来,但是很可能喀尔巴阡山的中部山峰象过去一样竟然是难以越过的,只有可能绕过这些丛山峻岭,取道罗马尼亚和地势低洼的卢西尼亚和匈牙利,这就必然要浪费宝贵的时间。当然,人们也猜疑俄国人想独揽解放的任务。同样严重的是,奥苏斯基10月14日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一封信中打算使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和游击队脱离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虽然那个起义宣言(1944年9月1日)曾声明支持一个“进步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10月里,贝奈斯政府有好几个代表飞往班斯卡…比斯特里察去访问,而在10月13日,一个斯洛伐克代表团也由那里到达伦敦。与此同时,霍尔蒂正打算为匈牙利向俄国投降进行谈判,因此德国人在10月16日免了他的职。十一天以后,俄军在10月27日进入了乌日哥罗德,可是德军这时已由党卫队的好几师精锐部队大大地加强了,他们同时占领了斯洛伐克游击队在兹沃伦和班斯卡…比斯特里察的那些主要阵地。只是到10月29日,苏军才大量越过斯洛伐克边界,虽然一个捷克斯洛伐克空降旅已在10月6日从俄国来到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的领土上。
  可是,直到1945年初,俄军才能往纵深推进。1月间,斯洛伐克大部分地方的敌人已经肃清。2月1日,贝奈斯政府的解放区事务部长奈麦茨来到了科希策。12月4日,贝奈斯曾颁布法令,把实际的行政工作指派给每一地区的民族委员会。尽管奥苏斯基反对,这意味着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已正式承认了斯洛伐克民族委员会,这一步在1948年2月的那场革命以前一直给了斯洛伐克人以他们如此重视的自治权。1945年3月中旬,贝奈斯本人也离开了伦敦,取道莫斯科回国。他在莫斯科接纳了呆在苏联的捷克主要避难者,并于布拉迪斯拉发解放前一天的4月3日在科希策成立了捷克斯洛伐克政府。这样,斯洛伐克人实际上比捷克人早五星期左右便获得解放了。
  第五章 1941…1944年的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
  关于希特勒进攻俄国的“巴巴罗萨行动”的那些文件表明,匈牙利、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就象芬兰那样,至少在希特勒的眼里,纯粹是他的计划中的爪牙。可是,对于这些国家的统治者说来,对俄战争却产生了一种新的困境和一系列民族问题,其中虽然有其共同之处,但还是显出种种带有显著的地方色彩的不同特点。
  保加利亚国王博里斯在某些方面具有有利条件,因为在他的统治下,并没有可以被利用来反对他的日耳曼少数民族。希特勒既无法胁迫他,也无法使他倾倒,而在整个1941年中,他能既准确又成功地坚持这样的观点,即保加利亚的泛斯拉夫主义和亲俄情绪如此强烈,以致保加利亚同俄国无疑根本不可能公开交战。除了南部多布罗加,他的军队未经真正的战斗就已经在色雷斯西部以及南斯拉夫和希腊的东马其顿占领了大片领土;如果保加利亚本土被迫听任德军进驻的话,保加利亚的军队只须维持巴尔干半岛各国的治安,并监视土耳其就行了。随着俄国战争耗尽了德国的人力,保加利亚的这些任务自然也增加起来。与此同时,虽然实际上国王的权势是至高无上的,保加利亚却保留了政治上的自治,甚至保持着议会统治的形式。在议会中,在报刊上,特别是在一份独立保守的报纸《米尔》上,还可以提出一点批评意见。保加利亚犹太人,象塞尔维亚犹太人一样,向来受到尊敬,这时虽然被剥夺了财产并被勒令迁出索非亚,但是,一般说来,在1943年以前,并没有受到什么骚扰。德国人经常提出要求,应该对犹太人采取措施,但是,每当盖世太保或其保加利亚的代理人扬言要采取严厉的反犹行动时,一批批议员就向国王有效地提出抗议。对付那些反德的保加利亚人的警察行动,按照巴尔干半岛的标准来说,哪怕还有盖世太保的某些干预,是并不厉害的,至于对共产党人,不论是嫌疑分子还是真正的党员,那又是另一回事了。从1941年2月德军占领保加利亚的时候起,著名的反德人士都被拘留在冈达…沃达集中营里,一般总要关上好几个月。左翼农民党领袖尼古拉·佩特科夫是在1941年6月获释的。他的首领格·M·季米特洛夫已逃往伊斯坦布尔,并在战争时期一直同英国人一道在中东工作。3月5日,在德军进入保加利亚之后,英国政府很快就同保加利亚断绝了外交关系。3月10日,英国公使也撤离了。
  虽然经常听到在保加利亚降落的俄国伞兵被“肃清”的消息,但是在战争时期,俄国公使从未中断地一直留在索非亚。更为不寻常的情况是,虽然苏联公使馆遭到保加利亚当局的一种可说是过分的监视,苏联公使却除了同秘密的共产党接触之外,还同其他方面有所接触。他甚至偶尔还公开地去访问一些非共产党人的反德政治家,因为他们就是不愿意通过他的公使馆四周所布置的警戒线,而并不在乎那些跟踪他的密探。1941年9月,莫斯科和索非亚之间出现了一种近似危机的情况。9月10日,莫洛托夫指责保加利亚打算加入德国一方。9月14日,保加利亚人动员起来了,9月19日,他们的政府宣布了戒严令。可是,保加利亚并没有同苏联交战,仅在三个月后的1941年12月13日,有点儿假设意味地对英国和美国宣战了。上文已经提到,英国在3月里就同保加利亚断绝了外交关系,而在保加利亚加入两周前于柏林续订的三国公约之后,菲洛夫首相就宣布保加利亚对美国开战。在后一件事发生时,一个保加利亚代表第一次排进了反共产国际的队伍里。
  罗马尼亚法西斯头子安东尼斯库将军于1940年11月22日在柏林第一次同希特勒会面时就赢得了他的赞许。如果我们可以信赖安东尼斯库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的作证记录的话,那么,他在那一场合曾得到将会进攻俄国的暗示。扬·安东尼斯库不象希特勒那样,他不是个撒谎的人和虐待狂者,但是,虽然他很可能是一个有见识、有能力的军人,他却多少也是个狂热者,因而他能够对讨伐斯拉夫人或俄罗斯人具有强烈的热情,正象他后来被苏联俘虏后在谈到“侵略意图”时所承认的那样。在希特勒的同盟者中,只有他得知希特勒的计划,而他看来也是真正把德国的对俄战争看作是罗马尼亚的战争。同时,他始终坚决认为,罗马尼亚对整个特兰西瓦尼亚的领土要求在适当的时候必定会实现。希特勒不顾德国和意大利于1940年8月为了说服罗马尼亚接受维也纳第二议定书中对匈牙利的领土要求作出让步而对罗马尼亚所作的保证,只要提出要求的人可以派用处,就同意他对未来所提出的要求,况且他还很钦佩安东尼斯库那种“狂热的民族主义”精神。我们掌握着德国通译人员保罗·施密特的材料,可以证明希特勒似乎对于一个能详述自达西亚时代以来的罗马尼亚历史而驳倒了他的人印象很好,而此人就在1940年11月22日的那次会见中,不顾人家明白地给他提过警告,劝他不要提维也纳第二议定书,却还是一定要向希特勒对此大发牢骚。
  1941年1月,安东尼斯库又一次晋见了希特勒,这回是在贝格霍夫。他在那里会见了希特勒的朋友基林格,即未来的德国驻罗马尼亚公使。他还同凯特尔和约德尔交换了意见,并且更详细地讨论了对苏战争。他们向他保证说:布科维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