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349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349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43年供应更多的小麦,可是这并没有弥补连续三年歉收所造成的缺额。官方采取了一些制止生活费用上涨和黑市买卖的措施,照例没有什么实效。他们不断地逮捕了一些投机者,可是投机倒把仍然十分猖獗。虽然意大利的食品供应并不比一个被占领国家的好多少,人们却仍然可以看到法西斯“头子们”在豪华的餐馆里大吃大喝。
  这种越来越严重的物资匾乏,不是完全由于盟国的封锁所致。德国政府在入侵俄国以前不久,就宣布减少对意大利的燃煤和石油供应,此后情况愈来愈糟。1941年11月6日,墨索里尼写信给希特勒诉说,工业生产只达原来生产力的百分之四十至六十。再举一个例子,1942年2月,在每月一百万吨以上的定额中只有五十四万吨煤可望运抵意大利,这对军事工业就具有灾难性的影响了。从德国输入的商品始终没有恢复到以前的水平;意大利1940年的入超,到1941年和1942年便变为出超了。1943年的年度贸易协定并没有规定减少意大利输出的农产品。到1943年春初,意大利收支顺差达到八十多亿德国马克,其中二十八亿五千万属于正常商务,六十亿是根据作战物资担保计划欠意大利政府的。为了减少这种差额,意大利政府提议从德国撤回工人。经过好几个星期争辩剧烈的谈判后,德国人同意从4月份起每月遣回一万二千人,并作出一些其他的让步。另一方面,他们却不肯让意大利使用这项清算余额来偿付它在匈牙利和罗马尼亚这些第三者国家采购物资的货款(意大利的对外贸易这时有五分之四是同德国进行的)。
  早在盟国认真地开始从空中袭击意大利的工业以前,意大利的工业就已经由于原料和燃料不足而减产了。此外,干旱的天气在1942年和1943年两个冬季减少了水力发电的供应量。有些军工厂的产量差不多减少了一半。于是政府在1942年仲夏前后决定实行严厉的政策,把工业集中起来,多余的工人全调到军火工业或农业中去。这意味着把许多小企业同蒙特卡提尼之类的大康采恩合并起来,以及把许多工厂完全关闭。若干纺织厂从1942年12月到1943年2月底一直停工,另一些厂则缩短工作时间。服装、纸张、玻璃、陶器和皮革业也被“集中起来”。为武装部队或者为出口商品(这几乎总意味着为德国)开工的企业可以要求豁免。据说集中政策实际上是在德国人的压力下施行的,因为德国人这时刚刚紧缩了他们本国的经济。
  就某些方面来说,在外国占领下,意大利北部的情况要比南部好些。北部是全国比较富饶的地区,公路和铁路也比较多,所以吃的东西也较多。物价没有涨得象南部那么高,兑换率虽然从七点六里拉改为十里拉兑换一马克,比起南部盟国的军用里拉兑换率来还是对意大利较为有利。起初,德国人发行了占领区货币,可是后来根据1943年10月25日签订的一项协议又停止发行,改由新法西斯政府每月支付六十亿里拉(1944年夏天增加到一百亿)以偿付一切用途,包括意大利工业的战时合同在内。德国主要是通过施佩尔的军备与战时生产部驻在当地的机构来实施经济控制的,这个机构把大量粮食、牲畜、工业品、甚至机器和铁路车辆送往德国。整个整个工厂被迁往德国或意大利的其他地方,四十万吨船舶很快就被攫走,还有意大利银行的黄金储备也是如此。这批黄金有一部分战后在南蒂罗尔被追回了,其余的损失则由盟国于1948年从德国的黄金中补偿了一部分。
  最严重的掠夺行为发生在意大利中部和南部。德军从那里退却时,故意破坏公用事业以及公路和工厂,这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当时人们非常担心,德军被赶出高度工业化的北部时,也会采取同样的做法,可是结果,德军到了行将投降的时刻,并没有普遍下令破坏,而且游击队的快速行动,也防止了当地德军司令企图进行的大部分破坏活动。
  意大利参战时,早已为德国招募意大利劳工拟妥了一个官方计划,结果在1940…1941年的冬天大约有四万七千名意大利人受雇于德国农业,大约有七万名受雇于工业。1941年2月,意大利政府同意再招募二十万人,其中约有四分之一为金属工人。德国官方的一项资料指出,1941年9月总数达二十七万一千人(包括二万一千七百名妇女)。意大利人在矿山、冶金工厂、军火工厂、造船厂、营造业、托特协会,甚至在各色各样商业岗位上工作。数以千计的意大利人离开法国、比利时和卢森堡的煤田到德国去,德国企业完全不管官方的计划径自招募他们。
  意大利人起初都愿意到德国去,因为那里的工资和各种条件都比他们在国内可以得到的要优厚一些。可是,尽管十分需要某种行业的熟练工人,意大利工人就等级而言却被当作劣等民族看待,地位大约同罗马尼亚人相等,远不及匈牙利人、瑞士人、佛兰芒人,甚至法国人和荷兰人。他们不能结交德国妇女。当他们触犯了纳粹纪律时(这种事往往会发生),他们就会受到严厉的惩罚,许多人被送进了集中营,结果意大利不得不为他们的遭遇而正式提出抗议。德国人则抱怨意大利人是多么拙劣的工人以进行反驳,可是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继续要求提供更多的熟练工人,特别是提供更多的煤矿工人,作为对意大利供应燃煤的一项条件。然而,墨索里尼不久就想把工人从德国召回而不是把他们再派去,即使这仅仅因为他担心那个“主宰民族”对于意大利工人那种手无寸铁的“奴隶阶级”的可怜相会变得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了。再则,意大利尽管人口过剩,还是缺少熟练的农业工人和工业工人。在签订1941年2月的意德协定以后,意大利工厂和作场中的工作时间都延长了,不久又添雇了许多女工。
  希特勒在1941年10月25日向齐亚诺保证,所有不能在德国定居的工人都将遣送回国。虽然在德国的意大利工人总数于1942年6月初增加到三十万,到1943年5月却下降到二十三万。上文已经提到,1943年3月签订了一项协议,每月遣返一万二千名工人,但是在墨索里尼垮台后、遣返工作暂停以前,有不少工人似乎已经离开了德国。
  意大利全面崩溃之际,正是德国比以前更需要外国工人之时。德国人立刻取得了对意大利的控制,他们的征工队出现了,到战争结束时,大约有十三万名男女被“搜集”起来掳到德国去。绍克尔指望意大利在1944年供给一百五十万名工人,而法国则只供给一百万,东方供给六十万;他还说,如果到2月底只招募到七千人,那就是“欧洲的耻辱”。5月间,他亲自访问了意大利,迫使墨索里尼终于同意动员男子去服劳役。这种方法招募到的人并不比以前根据军事体制所弄到的多。甚至在凯塞林已经禁止“搜集”后,党卫队还根据希姆莱的命令继续这样做。除了这种不分青红皂白的搜捕奴隶外,工厂还奉令拨出它们的一部分工人,否则就会把它们的全部人员一起迁走,可是在这一点上绍克尔同军备与军火生产部发生了冲突,因为这个部不愿意那些受它保护的工厂失去人手。此外,托特协会还在意大利国内雇用意大利人从事各种建筑工程(据说在1943年11月为二十万人);党卫队把人送去强迫劳动;而容克公司和克虏伯兵工厂则在意大利报上刊登出诱人的广告。拘留在德国和别处的六七十万意大利士兵也被迫干活;他们在1944年7月以后才逐渐重新被算作“自由”工人。
  第三章 德国占领意大利和新法西斯政权
  1943年9月10日,希特勒在墨索里尼垮台后第一次发表广播讲话时,竭力颂扬他同“这位伟大而忠实的人物”的友谊,可是等到他的朋友在9月13…14日到腊斯登堡来访问他时,他又大失所望了。墨索里尼不是渴想打回国去重新执政,而是精神恍惚、萎靡不振,只想引退,去过隐居生活。据说希特勒曾胁迫他继续斗争,扬言否则就要对他个人和意大利人民采取报复手段。9月底对科孚岛和克法利尼亚岛守军的大屠杀,显示出德国人在镇压意大利人抵抗方面准备采取多么激烈的措施。然而,只要意大利人不犯自卫这项大罪,希特勒就没对他们显出任何激烈的敌意。他当时对戈培尔说,他在维持交通线方面需要他们的合作,而且他也抽不出足够的德国警察来用武力统治他们。因此有必要搞一个傀儡政权。早在9月9日,德国电台就已经宣布成立了一个“国家法西斯政府”。它最初由7月25日后逃往德国的几个极端分子组成,现在就把墨索里尼捧出来担任它的名义首脑。他们在意大利同适当的合作者进行接触后,在9月27日宣布了内阁全部名单,包括格拉齐亚尼元帅担任国防部长,并把墨索里尼及时用飞机送回意大利去执掌一个由别人为他任命的内阁。
  战后,这些通敌分子往往请求减轻罪名,说他们当时无法抗拒德国的压力,因为德国人曾威胁说,倘使他们不出面合作,意大利就会成为第二个波兰。但是,他们尽管顺从了,实际上却并没有使意大利不被看成占领国,或者使意大利领土不遭到实际的吞并。停战协定签订以后,希特勒曾避免马上就暴露出德国的领土野心,可是10月5日,德国对阿尔卑斯山山前地带和亚得里亚海沿海地带的“防区”在军事上和行政上实行了全面的控制。一个防区包括南蒂罗尔,其中有贝卢诺省;另一个防区包括的里雅斯特、利文萨河以东的威尼西亚全部地方、伊斯的利亚,以及新吞并的那部分斯洛文尼亚,同时任命了蒂罗尔和卡林西亚的德国行政长官管理这两个防区。戈培尔久想德国把过去属于奥地利的所有意大利领土都吞并进来。据他说,希特勒曾经说过,威尼西亚本身应当同德国联合在一起。
  停战以后,原来驻在意大利北部、巴尔干国家和法国的六十万至八十万意大利部队大部分被“拘留”在德国,也有一部分被拘留在巴尔干国家。墨索里尼曾希望用这些人建立一支新军,可是德国人不允许这些人入伍。在意大利征募到的四个师,被德国人用去保护他们的补给线,防御游击队。新法西斯军队仅仅在加法格纳那盆地同盟军接触过一个短时期。此外,以前的意军有些残余部队继续在同德国人一起作战,许多意大利人直接参加了德国武装部队和党卫队,同时他们还拼凑了若干非正规的反游击部队。
  新法西斯政府并不比新法西斯军队具有更大的价值。在1943年12月后所谓“意大利社会共和国”中任职的人是一个七拼八凑的班子,其中有过激分子、政党头头,以及抱着为过渡到民主党派“搭桥”这种希望的温和派人士。这个政府甚至还有它的左翼,并且使德国军事和经济当局颇为不满的是,还制订了一些确实是社会主义的立法。即使墨索里尼恢复他青年时代的革命思想,或者采取任何其他做法,都不能使这个“小小的萨洛共和国”获得生气(这一绰号是反法西斯人士根据它的内阁暂时藏身在加尔达湖畔这一小城市而给它取的)。这个共和国对它领土上的省市当局的控制,是完全靠不住的,官员往往是德国指定的。一些对抗的部长建立起了对抗的军队和民团,并且,从一开始,“别动队”便因袭了为法西斯主义开路的“行动小队”的恶劣传统,随意滥用私刑,有的只是一些带枪的浪人,有的则担任了公职。德国人坚决主张对这些法西斯暴徒中的某些人采取行动,例如1943年秋季一直在罗马进行恐怖活动的波拉斯特里尼一帮人,可是德国人自己也怂恿一些最最恶劣的罪犯,包括科赫和卡里塔匪帮,他们专门折磨战俘,并受到党卫队的庇护。
  战后,有关方面试图宽恕新法西斯分子对“抵抗运动”所犯的罪行,认为那是对共产党恐怖行为的自卫。因此,值得指出的是:象“共和法西斯党”书记帕沃利尼那样的过激分子,全用真正的“别动队”的残暴手段打击反法西斯主义,逮捕反法西斯分子在停战以后又立即开始,而墨索里尼政府还应对判处帮助战俘逃跑的人死刑这件事集体负责。他们也恢复了歧视犹太人的法律,犹太人被宣布为外国敌人。1943年7月以前,法西斯政府始终没有把反犹太主义做到纳粹那样极端的地步,希姆莱和里宾特洛甫甚至还责备他们在占领国家中做得太松懈,因为在那些国家里个别的意大利人曾经尽可能地帮助犹太人反对德国人。这时,既然意大利也成了被占领国家,就轮到德国人对居住在那里的四万五千名犹太人犯下最为恶劣的罪行了。在这些犹太人中被放逐的有一万名,活着回来的只有六百零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