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274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74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比较迫切的英美合作进行战争方面,讨论范围比会后发表的声明中所涉及的内容更为广泛。讨论的内容涉及美国海军在大西洋的支援、亚速尔群岛受到的威胁、对俄国的援助、物资分配以及抵抗日本侵略的方法。拟定了美国海军护送英国船队从哈利法克斯横渡半个大西洋的计划,这些计划拟于8月间实行,9月间公开。美国的军事首脑还讨论了英国三军参谋长们的一份“全面战略研究报告”,报告建议对英美的作战计划作进一步的改进并付诸实行。丘吉尔和他的军事顾问们显然希望,这次会议的结果会使美国和英国之间有限的合伙关系扩大为更明确的同盟,并使美国早日参加战争。然而,罗斯福和美国的三军参谋长们都不愿签订任何协议而使美国进入完全的交战状态。
  因此,美国的参谋长们通知他们的英国同行,虽然他们准备讨论英国的计划,但不能承担任何实行这些计划的义务。此外,美国人还对“报告”中的许多战略性结论——例如,认为单凭空中轰炸就可以征服德国,而用不着大规模的地面作战——提出了批评,他们很希望有较多的时间来进行研究和分析。美国陆军和海军制订计划的人员回华盛顿以后,对该“报告”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们对英国人提出的许多战略性建议是否明智或适当,更有疑问。他们也不相信“报告”中推断的结论,所谓“美国介入,不仅使胜利有把握,而且会使胜利迅速实现”,认为这种说法不符合事实。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觉得,美国最好还是作为一个非交战国来提供军火和在大西洋进行海军支援,等到它的武装部队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能在战争策略的执行和指导方面发挥有效作用的时候再说。
  因此,在他们看来,大西洋会议上最紧要的事是根据“胜利计划”从事军火的生产和分配,以执行联合战略。在这方面,对俄援助问题是一项重要的必须考虑的事。
  霍普金斯就访问莫斯科以及在那里得到的结论向罗斯福和丘吉尔提出一份详细报告。斯大林向他提供的情况,使他相信军事形势不是象人们担心的那样无可救药,而且俄国的抵抗力量比英美军事当局所想象的强得多。霍普金斯建议在10月初派一个特别代表团去莫斯科——届时莫斯科前哨的战役大概已见分晓——和斯大林本人讨论整个对俄援助问题。他的亲身经历已经使他明白,苏联政府中没有人愿意向外国人提供任何重要情况,除了斯大林本人。他曾和斯大林讨论到有无可能在莫斯科举行一次会议,斯大林明白表示欢迎。罗斯福和丘吉尔同意应立即准备在莫斯科举行一次会议。丘吉尔说,他将提名比弗布鲁克为英国的代表。人们预料罗斯福将派遣霍普金斯,可是后来,由于霍普金斯的健康状况不佳,就任命哈里曼为美国代表团团长。在阿根夏拟就的一份罗斯福和丘吉尔联名的电报,于8月15日发给英美两国驻莫斯科的大使,由他们递交斯大林。电报中提出一项正式建议,拟在莫斯科开会研究俄国的需要。罗斯福和丘吉尔说,“在这个会议作出决定以前,我们将继续尽快地运送给养和物资”。
  大西洋会议上讨论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是日本咄咄逼人的态度。罗斯福和丘吉尔之间就上述这些问题讨论的过程和结果,将在本书的另一编中加以论述。
  1941年春季和夏初,在华盛顿举行了几次详尽的会谈,研究美国和日本之间是否还可能就那些使两国分歧的根本问题达成协议。虽然日本人大谈其争取和平的愿望,但是他们一次接一次提出的建议,却显示他们不准备在有争论的主要问题上作出任何真正的让步,这些问题是,继续在中国的战争、日本对它根据三国公约承担之义务所作的解释以及在国际贸易中实行不歧视的原则。此外,日本的行动以及美国通过截获日本政府发给驻外使节和军事代表的电讯而了解的情况,证实了美国的印象,认为日本领导人不准备错过欧洲战争带来的机会,他们要乘机扩张日本对东亚的统治。美国政府则不准备在援助中国和在欧洲抵抗轴心国家的政策上有所让步——这种政策需要日益增多对英国的援助,并可能需要美国加入这场战争,同德国和意大利对抗。美国政府也不愿意放松对输往日本的重要物资实行禁运,除非它得到某种证明,可以相信日本准备放弃侵略政策。自从1940年7月2日出口统制法通过以来,这一年美国对日输出受到越来越严格的限制。但是,美国政府亟欲避免和日本打仗,只要还有可能避免的话;另一方面,它正在改建自己的武装部队,并加强英国的兵力。在1941年上半年,仍有一点希望(尽管是微弱的希望),指望日本国内那些希望用和平手段达到其目的的比较温和的人士,也许能占好战分子的上风。这种希望,由于7月间日本的行动,实际上已经消失了。7月2日在东京召开御前会议以后,接着就在日本动员一百万至二百万人,并采取了其他一些似乎显示大规模备战的步骤。截获到的一份从东京发给日本驻外大使的电讯说:
  1。日本帝国将坚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以对世界和平作出贡献的政策,不管世界形势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2。帝国政府将继续致力于解决中国事件,并采取措施,谋求南进,以坚固地奠定自存和自保的基础。
  7月21日,日本军队进犯印度支那南部——从这里可以进攻英属马来亚、荷属东印度或者菲律宾。美国对这些挑战的回答和日本对美国行动的反应,在本书的另一编中有所记述。
  到1941年11月第一周的时候,虽然罗斯福和他的顾问们已觉察到日本不久就要动手,但是他们却没有预料到日本会直接进攻美国。罗斯福对霍普金斯说,他相信日本会设法尽可能推迟和美国的冲突。在美国以及在英国,人们都以为最初一定是对一个英属殖民地或荷属殖民地发动进攻,或者可能进攻俄国。华盛顿政府所面临的问题是:在这些预料的日本挑战之中,美国应该把哪一种挑战作为“宣战的理由”。
  在11月5日交给总统的一项备忘录里,马歇尔和斯塔克列举了几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在这些情况下,他们认为,美国必须对日本采取军事行动,同时他们也说明了所以得出这些结论的总的战略根据。这些都是以英美参谋工作会谈中商定的军事政策和战略为根据的。两国的第一目标是打败德国。而美国如不从大西洋撤回它的大部分航运设备,就不能在远东成功地展开攻势行动,而这些航运设备又是大西洋迫切需要的。因此当时美国的打算是,万一对日开战,暂取守势,同英国和荷兰合作。美国的部队正在菲律宾集结,一方面英国政府则在加强新加坡的驻军。准备到1942年2月或3月时,使在南方对抗日本的西方国家防御力量达到“令人注目的规模”。
  备忘录体现了陆海军联合委员会11月3日一次会议上作出的决议,当时曾讨论了美国对于蒋介石将军请求援助抗日应如何答复的问题。这位委员长吁请美国和英国给予空中支援,以便击退日军可能对云南的入侵;他还呼吁美英发出联合警告,指出这种进攻会损害它们两国的利益。美国军事当局的意见强烈反对提出最后通牒。他们认为,在尚未建立起充分的防御力量以前,应竭力设法和日本达成暂时的协议,即使是对它作出一些经济上的让步也罢。
  在截获的另一份11月5日的日本电讯中,东乡给日本驻美大使野村规定11月25日为完成在华盛顿的谈判并签订协议的最后限期。随着这个限期越来越近,危险的迹象大大地增多了。11月20日,野村和新来的日本特使来栖在华盛顿提出一项谋取达成暂时协定的六点建议。罗斯福、赫尔以及政府中的其他高级官员根据截获的电讯,知道这是日本的最后建议,实际上也就是一份最后通牒。
  21日,华盛顿接到消息,说有一支日本军队已经到了帕劳——日本受托代管的岛屿中距离荷属东印度最近的地点——还说印度支那方面的日军正在加强。被截获的一份东乡22日给野村的电讯,把谈判的最后限期从11月25日推迟到29日,可是预兆不祥他说:“限期过后事情会自动地发生。”
  日本11月20日的建议显然是美国不能同意的。这些建议将使日本可以放手继续征服中国和进攻俄国,并使它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以后可以重新南进。但是,美国政府也不想断然拒绝这些建议,从而使自己成为造成谈判破裂的一方。再则,参谋长们仍然急于要争取较多的时间以改善防务。因此,在这以后的五天中,罗斯福和他的顾问们考虑了是否可以另向日本提出一个建议,谋取暂时休战或者签订暂时协议,并附带地重申美国在今后谈判中将采取的态度。暂时协议的条款经过总统和他的主要顾问们研究,并提交英国、澳大利亚,荷兰和中国政府考虑。11月25日在华盛顿商定的最后草案,规定休战三个月。它要日本承诺不采取进一步的侵略行动并退出印度支那南部,一方面作为交换条件,将对日本作出一些经济上的让步,包括数量有限的石油供应。
  在此期间,蒋介石对于所建议的暂时协议表示强烈反对。他说美国的建议结果会使中国的士气完全涣散。丘吉尔在11月26日上午送达罗斯福的一份电报里也表示,这样做恐怕对中国的继续抗战可能有不利的影响。罗斯福和赫尔不得不权衡得失,一方面是日本接受美国建议的可能性甚微,另一方面是美国迁就日本会在中国产生不良的后果,并在较小的程度上也在英国和其他有关国家产生不良的后果,同时对美国国内的舆论影响也不好。因此,罗斯福于11月26日同意赫尔的意见,取消签订暂时协议的建议,只向日本政府提出一些关于太平洋地区全面解决办法的建议,后面的这些建议原来只是打算附带提出的。
  这些建议由赫尔于26日下午交给野村,建议是根据一向左右美国远东政策的那些根本原则提出的。内容包括日本军队退出中国和印度支那,并暗示日本应放弃和德意两国的联盟。
  虽然要日本政府接受美国关于暂时协议的条件,本来就没有多少指望,但是美国政府决定不再努力争取达成这种协议,却使美国的陆军和海军当局大为失望,因为事先没有告诉他们。鉴于有此决定以及前一天接到报告说日本的远征军已离开上海向印度支那方向调动,陆海军当局一致认为应该立即向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陆、海军指挥官发出“战争警报”的信息。27日,在总统的同意下,发了电报给各前哨指挥官,通知他们谈判已经失败,日本可能随时发动攻势。海军部的电报进一步具体地指出,有迹象表明进攻的目标将是“菲律宾群岛,泰国或克拉半岛,也有可能是婆罗洲”。同一天(27日),斯塔克和马歇尔匆匆忙忙地完成了他们一直在草拟的一份联名备忘录,作了一些修改以适应新的形势,提交总统。这两位军事首脑主张,“只要符合国家的政策,应避免由我们这方面轻率地采取军事行动”。在加强菲律宾美国驻军的计划尚未完成以前,只有在发生他们11月5日的备忘录里已经陈述的那些意外事故时,才应该采取军事行动。他们还建议,如果日军进入泰国,美、英、荷三国政府即须警告日本,越过规定的界线可能导致战争;在发出这种警告以前,不进行联合的军事对抗;立即采取步骤同英国和荷兰取得一致意见,以便发出这种警告。
  第二天,即11月28日,华盛顿的军事会议开会,再度研究在即将到来的危机中应采取什么样的政治行动和军事行动时,对这份备忘录进行了讨论。会上一致认为,如果容许日本远征军到达印度支那的南端一带,那不久就会出现一种形势,使得美国必须采取军事行动。史汀生主张争取主动,抢先进攻。但是,罗斯福已经向美国人民保证过,除非美国先受到攻击,否则不会发生战争。即使一旦日本进攻英国属地或者荷兰属地时国会同意宣战,美国也不会举国一致地投入战争。因此,在美国和日本的战争中,最好是由日本人首先采取公开行动。会上商定应警告日本,如果它逾越一定的限度,美国就要与之战斗。同时决定,应起草一份由总统致国会的咨文,把局势告知国会,并准备向日本天皇发出最后的呼吁。
  同一天,11月28日,美国政府截获到一份从东京发给驻华盛顿的野村和来栖的电报,通知他们日本政府将于两三天内中断谈判,但日方即将采取的这一行动不可让美国政府知道,因此日本的使节必须保持在华盛顿的讨论照常进行。
  12月1日,罗斯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