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260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60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莫洛托夫签署了第一件“秘密议定书”,其中包含主要物品七十多项和医药用品八十项。根据此项协议,到1942年6月30日为止的九个月期间,英国和美国要供应苏联各项物资一百五十万吨,价值大约十亿美元,其中包括每月四百架飞机和每月五百辆坦克,还包括一千二百五十六门反坦克炮,五千辆吉普车等等。斯大林表示非常满意,并请美国代表向罗斯福总统转达他个人的谢忱。斯大林还提出其他一些问题,希望和比弗布鲁克讨论,例如:派遣英国军队到俄国,补充1941年7月12日的协议条款,包括战后时期的同盟、战争目的、将来如何对待德国、赔偿,等等。可是这些问题比弗布鲁克都无权处理。
  10月6日,丘吉尔打电报给斯大林说,他很高兴听到比弗布鲁克汇报会议成功。他通知斯大林,英国政府打算川流不息地派出护航队。每隔十天将开出一队,并且实际上有一些船队已在途中。这些船队将于10月12日和29日以及11月6日先后到达阿尔汉格尔,运去坦克、飞机、轻机关枪支架、反坦克步枪以及发射两磅重炮弹的反坦克炮——这些正是苏军非常迫切需要的东西。德军对莫斯科的攻势已开始(10月2日):这些援助,正象丘吉尔本人打电报给斯大林所说的,“速给不啻倍给”。丘吉尔已于10月2日(秘密议定书刚签字以后)听说,在1942年7月和1943年1月之间,美国将每月拨给英苏两国总共一千二百辆坦克,此后每月两千辆;还有,对前线飞机的供应,在1942年7月1日和1943年7月1日之间,俄国将得到三千六百架,已经答应供给的那些除外。
  莫斯科会议结束后,德军对俄国首都的强大攻势已经开始。10月15日,政府机关和外交使团迁往古比雪夫,俄国关于开辟第二战场的要求更加强烈;可是在这个战略问题上,丘吉尔不为所动。与此同时,在另一个关系重大的物资补给问题上,比弗布鲁克…哈里曼代表团活动的结果,是使苏联也可以得到租借法的援助。10月30日,罗斯福通知斯大林,价值十亿美元的租借法援助物资立即可以动用——作为一项无息贷款,分期十年偿还,于战争结束后五年开始。11月7日,罗斯福说,他已经看出苏联的防务对美国的防务有重大关系。美国代表团在莫斯科坚持的唯一条件是苏联政府应该准许它的人民有较多的信教自由。美国的舆论,新教徒和天主教徒的舆论都一样,在是否应该对这些自称为无神论者并确实在迫害基督教会的人们给予这样大规模的援助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苏联当局答复说,根据1936年的宪法,宗教活动在苏联是自由的;9月30日,它取缔了《无神者》杂志,以满足美国的要求。
  也许,援助的事答应容易做到难。英美两国的工厂,特别是美国的工厂开工不足,并且运输极为困难,不管是走北角这条路线,或者取道符拉迪沃斯托克(这条路线即将被日本人封锁),还是经过波斯,那里的南北铁路还没有为运输军用物资开放。由海道运输的物品,很大一部分在去苏联港口的途中被袭击沉没。
  附录四:苏联与英美以外其他国家的关系 1941年6月至12月
  提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和波斯,就引起苏联与英美以外其他国家的关系问题。到1945年为止,苏联与日本保持着和平关系。在此期间,1941年签订的苏日中立条约仍然有效。日本政府即将开始征服东南亚的战争。它不想在满洲边境上也投入战争,以抵消东南亚这方面的重大努力。至于俄国进攻日本,那是不能想象的。斯大林倚仗这种彼此都需要相安无事的形势,从驻西伯利亚的苏联部队中调走了若干师的兵力;没有疑问,这些训练有素的军队及时到达,在莫斯科的防务方面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日本实际上促成德国的失败——以及它自己的失败——的做法之一。
  苏联政府于1941年7月19日恢复和南斯拉夫流亡政府的外交关系(铁托的名字人们还没有听说过);8月5日,莫斯科宣布1941年4月5日的苏南友好协定仍然有效。一项和捷克斯洛伐克重新建立外交关系的协议于7月18日签字。这个协议也规定在苏联领土内建立一支捷克军队。苏挪关系于8月5日恢复。比利时与苏联之间也作了互派代表的安排;9月26日,苏联政府承认戴高乐将军为全体自由法国人的领袖。
  8月12日,英国和苏联会同向土耳其保证,它们固然完全理解土耳其不希望卷入战争,但还是准备在土耳其万一受到欧洲一个大国进攻时给予各种帮助和支援。英国政府希望,当然苏联政府也希望,土耳其——拥有五十个师英勇顽强的战士——迟早会参加同盟,帮助把德国人赶出巴尔干地区。
  苏联政府与波兰流亡政府的关系产生了一个困难重重的问题。流亡的波兰人关心的,当然是要打败德国,恢复波兰1939年的边界,以及救出关在德国和苏联两国集中营里的波兰人。波兰总理西科尔斯基将军和苏联驻英大使迈斯基于7月5日开始谈判。丘吉尔承认英国从一开始就左右为难。他说,谈判在“冷淡的气氛中”继续进行,可是,经过多次激烈的讨论,终于在7月30日达成一项协议,根据协议,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并将在俄国领土上组织一支波兰军队。苏德之间1939年签订的有关改变波兰领土的条约,被宣告“无效”。此外没有提到边界问题。英国政府对于波兰和苏联将来的疆界问题不表示任何意见。
  苏联和波斯的关系变得非常重要起来,因为波斯具有可以运送物资到苏联去的主要路线之一,而且这是一条安全的路线。可是德国的影响在德黑兰根深蒂固,很有力量;1941年7月17日,韦维尔将军从印度电告,为了印度的防务,有必要立即把德国人从波斯清除出去,否则伊拉克的危机可能在那里重演。他认为英国人有必要通过波斯“同俄国携手”。苏联政府已经作好准备要采取军事行动,但只能和英国一起干。8月17日,两国政府要求波斯驱逐纳粹的政治和商业代理人,这些人已经在那里活动了几年。波斯政府置之不理。于是,8月25日,英苏两国军队进入波斯。英军在阿巴丹登陆,占领了炼油厂,前进到油田区。在山区有一些战斗,可是8月28日波斯人就投降了。31日,英军和俄军在卡兹文会师,9月17日共同占领德黑兰。国王已于9月16日退位,由王子继承;亲德的首相也去职,换了一位赞成盟国的首相。
  德黑兰继续处于军事占领下,直到1941年10月18日两国入侵军都撤退为止。盟国和波斯于1942年1月29日达成的协议是战争的一个转折点。它不仅终于使德国的势力无法向东扩张,而且提供了一条安全的路线,通过这条路线在四年半的时期中将五百万吨补给品运到苏联。为了这个目的,扩大了波斯的港口,延长了内河航线,修筑了公路,改建了铁路。这些工程在1941年9月着手进行,虽然当时协议尚未签字。
  将近1941年底时,在11月和12月,英国和苏联之间的两项主要争议是对协商军事问题的办法不满意,以及苏联政府要求英国和芬兰、匈牙利及罗马尼亚断绝关系。
  为了解决前一个问题,丘吉尔于11月4日提出拟派韦维尔将军(他能讲俄语)和佩吉特将军前往斯大林选定的任何地点同他会晤,以“确切地”告诉他“我们的现状怎样,什么事是做得到的以及我们认为什么是明智的”。斯大林于11月8日的答复被丘吉尔评为“冷淡和闪烁的”。斯大林说,他们的相互关系之所以不明确,是由于两个原因:对于战争的目标或者对于战后的计划没有明确的谅解,以及关于在欧洲对希特勒共同作战没有一项军事协定。斯大林比先前更急于要开辟第二战场,他的作风越来越粗卤了。他说,他没有时间和两位将军谈话,除非他们来时准备就这两个根本问题缔结协定。他又责怪英国不对芬兰、匈牙利和罗马尼亚宣战。
  斯大林还希望劝诱他新交的西方朋友承认他根据1939年8月23日俄德协定得到的好处,就是,承认苏联吞并波罗的海沿岸三个国家、两次大战之间波兰的东部各省、布科维纳北部和比萨拉比亚,这就使同盟国的关系更加紧张了,因为这样的承认会不符合大西洋宪章,而这个宪章苏联政府本身在1941年9月也是同意的。实际情况是,苏联政府从来就不相信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同盟能长期保持,而在英国却有许多人确实相信这种友谊会持久,美国政府则表现得仿佛它真的相信这种友谊会持久,至少在雅尔塔会议上是如此。
  11月21日,丘吉尔提议,他拟派外交大臣艾登,由高级军事专家和其他专家陪同,访问苏联政府。艾登将有权讨论有关战争的各种问题,包括军事部署在内。关于战争目标,丘吉尔指出,英国的首要意图是在和斯大林“经常协商”的情况下进行战争并缔结和约;和平的第一目标必须是“防止德国,特别是普鲁士,第三次向我们突然袭击”。他认为苏联和英语国家之间意识形态色彩的不同,不一定会妨碍它们为彼此的利益“制订良好的计划”。斯大林11月23日的答复几乎是热诚的。他欢迎对方所提议的艾登来访。丘吉尔同意于12月5日对芬兰宣战,但是他向苏联政府作这一让步是勉强的,因为他仍然希望芬兰人也许会退出战争。
  艾登正在因弗戈登准备登上巡洋舰的时候,接到丘吉尔亲自打来的电话,告诉他日本人于1941年12月8日袭击珍珠港的消息。艾登最初的反应是想取消此行,返回伦敦;可是丘吉尔反对这样做,因为他认为美国的参战将加强艾登在和斯大林及莫洛托夫会谈中的地位。丘吉尔说,“我随时把消息告诉他。要讲的事很多。”12月10日,丘吉尔打电报把美国在珍珠港损失惨重的消息,以及意大利和德国实际上肯定将对美国宣战的情况告诉了他。另一方面,他能报道俄国对德军的一些显著胜利。艾登在航海途中收到的第二份电报是告诉他,“威尔士亲王”号和“击退”号两舰的损失,使得日本人实际上控制着太平洋。“另一方面,美国的参战抵补了一切,时间和耐心一定会带来胜利。”艾登带着这些消息到达莫斯科,从12月16日起同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举行了五次长时间的会谈。到12月29日,他已回到英国。
  在第一次会议上,斯大林一开始就讨论战争的目标。他提议把奥地利恢复为一个独立国家,把莱茵兰从普鲁士分出来,使之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或者保护国,并可能把巴伐利亚建立为一个独立国家。他又建议把东普鲁士划给波兰,把苏台德归还捷克斯洛伐克;重建南斯拉夫,并给它增加一些领土,这一部分领土目前在意大利手里;使阿尔巴尼亚恢复独立;使土耳其得到多德卡尼群岛(同时在爱琴海方面作一些有利于希腊的调整),可能还使它在保加利亚得到一些领土。斯大林将支持在西欧给英国一些基地——例如在法国、比利时、荷兰、挪威和丹麦。他代表苏联,要求在波罗的海三个国家、芬兰和比萨拉比亚方面恢复1941年的疆界,并使苏联在波兰方面恢复寇松线;他需要取得在罗马尼亚设置基地的便利(同时让罗马尼亚在轴心国分给匈牙利的领土方面得到补偿)。他反对索取金钱赔款,但赞成由德国用实物赔偿的原则。他表示对战后“民主国家”之间的军事同盟有兴趣,他也不反对某些欧洲国家彼此结成联邦,如果它们愿意这样做的话。
  丘吉尔对斯大林想要重新兼并波罗的海三个国家的提议极为反感;他(12月20日在赴美途中从船上)打电报给当时代理首相职务的掌玺大臣艾德礼,指出斯大林对芬兰、波罗的海三个国家和罗马尼亚的要求,直接违反大西洋宪章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条,而此项宪章是斯大林自己曾经赞同的。丘吉尔又说,不先取得美国的同意,根本谈不到达成这样的协议,无论是“秘密的或公开的,明白的或默契的”;而且,不管怎样,在召开和会以前解决疆界问题,时机还未成熟。同一天,他也打电报给仍然在莫斯科的艾登,内容相同,但加上:“你自然不会对斯大林鲁莽行事。”艾登在圣诞节当天或者节后不久“在十分友好的气氛中”离开莫斯科。他认为他已经说服斯大林相信英国还无力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理由。
  艾登回到英国时,丘吉尔已经抵达华盛顿(12月22日),参加在珍珠港遭到袭击和美国参战以后盟国间的第一次重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起草了“联合国家宣言”。苏联政府派李维诺夫到华盛顿出席会议,赞同这一文件(虽然不是没有相当的保留,因为苏联自己和日本不处于交战状态)。“宣言”于19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