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258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258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有疑问,俄国人预见到德国人会用这样或那样的方法欺骗他们;也没有疑问,他们不是那么天真,会幻想只须狠狠地讨价还价或者非常小心地起草协议条文,就能保证自己不受欺骗。虽然他们迫切需要获得德国的资本货物,特别是需要德国的武器(包括“技术”在内),他们自始至终一定曾想到,如果对自己和德国人做交易的最后帐目作严格的经济核算,他们将是损失重大的一方。然而,德国的工厂设备和武器还不是苏联政府千方百计要买的那种对苏联最有价值的货物。苏联政府最关心的是买时间和买领土——领土,在他们看来,是空间形式的时间,因为,他们计算,为苏联在西面取得一条缓冲地带,其效果会使德国入侵者的出征季节缩短至少几个星期。当然,在德国人那方面,他们除了向苏联购买粮食和原料外,还要买一种政治上有价值的东西,即买它的友好中立,以保证德国不至于冒两线对大国作战的风险,并为它保持一条横贯西伯利亚的输入货物的畅通无阻的路线,这条路线几乎完全不受英国封锁的影响。但是希特勒要避免和苏联交战的愿望,在任何阶段都不及斯大林要避免和德国交战的愿望那样强烈;而且希特勒要维持对苏和平的主要动机已在1940年6月间由于法国覆灭而消失了。这样,从俄德之间进行交易的政治方面来看,自1940年6月起,形势对德国越来越有利。因此,苏联为了弥补它在政治上的缺陷,不得不交付经济货物,而且尽管有协议的规定,它所交付的货物却得不到经济上的报答。
  1939年8月19日俄德经济协议的条款,在本丛书的另一卷中已有扼要记述。要点是俄国的原料应立即开始交货,而德国对应的工业品交货将以较慢的速度进行,这些工业品用德国给苏联的商品贷款为周转资金,然后以俄国的交货清偿债务,但在此期间,俄国人须按名义上百分之五(实际上是百分之四点五)的利率付息。9月2日,德方负责俄德经济交易的官员施努雷向里宾特洛甫呈交一项“'德国'对俄工作计划”。在这个阶段,德国武装部队对德国工业的要求还不太高,戈林赞成尽快地扩大德国和苏联的经济关系;9月7日,苏联政府接到通知说,德国政府拟派遣施努雷到莫斯科来讨论经济协议的执行情况和经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克里姆林宫同意了,日期暂定为9月15日。施努雷于9月14…15日和里宾特洛甫作了初步的商讨。德国政府的希望是既要扩大交易的规模,又要延长德方在完成相应交货方面时间上的间隔。在施努雷本人的笔记里,下面这段话颇能说明问题:
  在纯粹经济谈判的框框以内,俄国实际存在的困难无法克服,特别是因为我们要求俄国人在我们之前履行义务。只有由俄国最高当局本着它对我们的政治态度的精神,发出适当的指示,才能指望取得积极的成就。在这方面,谈判将是一种考验,从中可以看出斯大林是否准备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准备从新的政治趋势中作出切合实际的结论。由于俄国国内供应情况不佳,我们所要求交付的原料,只有牺牲俄国自己的消费,才能办到。
  里宾特洛甫推迟了施努雷的莫斯科之行,以便有充分时间考虑,怎样才能最好地克服这一困难。这是不容易的,因为“以增加交付工作母机的方式来补偿”是“绝对做不到的”。9月20日,自始至终诚心诚意为保持俄德协商而努力的舒伦堡,向他的上司们指出,苏联供应德国物资的能力受到物资短缺和运输工具不足两者的限制。然而,在9月28日俄德补充政治协定签订的那天,苏联政府同意谈判一项新的经济计划,包含德国人所希望的德方相应交货在时间上的间隔问题。到10月6日,施努雷已经拟定这些谈判的时间表,谈判将在莫斯科进行。由里特尔和施努雷率领的一个阵容坚强的德国代表团于10月7日按时到达那里,代表团10月11日关于谈判进展的第一次报告,表明不是没有希望的。但是,到10月15日,德国人已经觉得俄国的谈判代表很难对付,里特尔回柏林去向德国政府陈说,他们这方面必须认真地努力提供苏联政府向德方要求的东西,特别是制造俄方清单上各项产品所需要的全部铁矿砂。同时,苏联政府派往柏林的一个代表团比在莫斯科的德国代表团实力更强。其中有苏联三军的代表,并带有一份俄方所需各项物资的清单。这个代表团于10月26日抵达,它纠缠不休,强索硬讨,很快就叫德国三军受不了。“如果,在俄国的无数愿望中,不是一切都按照时间表进行,这种情况往往应归咎于俄国人不断地改变他们的计划,使德国机关面对一些往往无法解决的问题。”苏联代表仓猝回莫斯科汇报后于11月30日提出的第一份向德国订货的清单,确实吓人;施努雷认为,“或许需要由元首决定。”这个意见被1939年12月2日在柏林举行的一次俄德会谈的结果证实了。12月5日,魏茨泽克记录道:“凯特尔陆军上将今天打电话给我,说俄国要求德国产品交货的清单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合理”。
  德国经济谈判代表的工作,由于德国武装部队方面的迫切需要,也由于苏联代表团方面的迫切需要,深感困难。虽然在不久前,即在11月16日那个时候,戈林还宣称“鉴于目前形势,和俄国人的谈判显然必须取得积极的结果”,里特尔却于12月6日接到通知说“……戈林和……丰克'经济部长'已经决定,由于武装部队新近宣布的需要,不可能由于对俄交易而对铁矿砂的分配作出特别安排。”里特尔的结论是德国政府有三种选择:修改戈林…丰克的决定;放弃德俄经济交易;“或者另想办法,设法把整个同俄国的交易放在一种和9月28日里宾特洛甫…莫洛托夫换文中的规定完全不同的基础上,就是说,不是双方相互交易,而是由苏联单方面交货——换句话说,是一种由一方补助另一方的条约。这需要为谈判制订一种新的政治方案。”
  里宾特洛甫于12月11日向柏林的苏联大使提出告诫,同一天里特尔叙述苏联的要求如下:
  经几个星期的考察放行后,这里的苏联代表团于几天前终于提出了一项军事订货清单。此项清单在这里引起了极大的惊愕。据粗略估计,订货价值达十亿马克以上。其中包括德国武装部队已经采用的或者正在研制的一切最新式的武器。此外,苏联考察团全部保留以前提出的工业订货清单,其价值大约三亿马克,并要求这两次的订货单,在可能情况下,均于1940年底以前准时交货。再则,该考察团还想订购一些大的工业设备,其价值也高达几亿马克。结果是,苏联代表团在德国的订货,总共价值已达十五亿马克。
  德国代表团曾指出,1939年8月19日的协议所规定的,不是为了完成军事订货,而只是为了分期在一段较长时间内的工业交货。但是,俄国的谈判代表仍然得以强使德国代表对“军事订货作了适当的许诺,数目大约为六亿六千万马克”。里特尔评论道:“苏联专家们的行径常常使我们想起战后年代中盟国间裁军管理委员会的行为。”
  德国人于12月19日在莫斯科向米高扬(对外贸易人民委员)呼吁,结果无效,可是12月22日舒伦堡和莫洛托夫的一次谈话,效果却较好。莫洛托夫坚持说,“工业交货”一词确是包括军事订货在内,并回亿道:“在9月28日的谈话过程中,冯·里宾特洛甫先生曾说过,德国对于它的朋友苏联希望德国提供的一切东西都要交货。苏联政府当时曾以特别满意的心情注意到这一点。”然而,他说服米高扬,并于12月31日在莫斯科举行了一次隆重的会议,出席者苏联方面有斯大林、莫洛托夫、米高扬、捷沃扬和巴巴林,德国方面有舒伦堡、里特尔、施努雷和希尔格。斯大林和德国人就一些问题讨论了三小时,谈得非常详细。“苏联要向德国学习,特别是在军备方面”;并且,在谈话过程中,斯大林明白地说,他本人已经学到不少。可是他确曾提出一份经过修改和削减了的苏联所需物资的详细清单,并经过舒伦堡和莫洛托夫于1940年1月7日又谈了一次,达成协议更有希望了,在这次会谈中舒伦堡要求苏方同意德方交货时间的间隔,作为希特勒在军事上援助苏联的报酬。1月13日,希特勒亲自把他就苏联要求德国提供武器和机器而引起的五个问题所作的决定交给里宾特洛甫,这些决定主要是赞成提供的。可是在1月28日,舒伦堡和施努雷从莫斯科报告说,俄国人“抱怨向德国订货越来越困难”,以及“猜疑越来越多,认为我们不愿意并且不能够按议定的数量交货”。1月29日在莫斯科开了第二次会议,参加者仍然是12月31日两国出席会议的那些代表,在讨论中斯大林又一次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
  2月3日,里宾特洛甫以个人名义写信向斯大林呼吁。里宾特洛甫的态度是和解的。德国已经开始根据1939年8月19日的经济协议为俄国的订货进行生产,价值达九千万马克以上;它现在也声明愿意作范围广泛的军事交货,虽然9月28日的协议只提到工业交货。“我们同意交付战争物资,尽管我们自己在作战。”里宾特洛甫的这一着棋产生了效果。2月8日上午1时至2时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第三次会议上,斯大林说里宾特洛甫的来信改变了局面;他接着就提出重要的日期问题。据他了解,拟议中的新的经济协议将规定,除1939年8月19日的协议已经规定的相互交货以外,应增加相互交货;根据新的协议,苏联应于协议签订后十八个月内完成交货,德国应于二十七个月内完成交货。在这个基础上一项新的经济协议果然于2月11日签订了。
  在2月26日有关此项协议的一份备忘录里,施努雷说,多亏里宾特洛甫写给斯大林的私信,德国要求交货时间的间隔问题达到了目的——但须按协议的第九条和第十条的规定,从第十六个月月初到第二十七个月月底,每三个月结帐一次,如果,在以每三个月为一期的任何一期中,有一方(即德国)不保持第九条所规定的双方交货的比例关系,另一方(即苏联)将有权暂停交货,直到规定的交货比例恢复为止。斯大林本人在2月8日的会议上坚持要附有这一条件。施努雷接下去指出未来发生困难的两个可能的来源。苏联“答应的交货远远超过从纯粹经济观点看来可以自保的程度”,而且“在许多情况下,苏联的薄弱环节和德国的薄弱环节是相同的”。果然,到3月15日,苏联驻柏林的贸易代表团成员巴巴林已在向里特尔抱怨说,他在使德国交付苏联的订货方面遇到了种种困难。1940年9月12日,谈判休会,俄国人暂时停止交货。在这个问题上,他们是根据2月11日的协议中规定的权利行事的;到1941年1月10日,根据2月11日协议所规定的第二期相互交货再达成协议以后,交货又开始。
  在此期间,俄德政治关系已有转趋恶化的预兆,其经过情况上文已有叙述。希特勒所想的是军事和政治方面,而不是经济方面;在他看来,法国的覆灭使他可以腾出手来实现他在1939年8月只是推迟而不是放弃的野心——牺牲苏联,为德国征服一片辽阔的生存空间。然而,德国政府机关的负责人员中有一些人认识到,只要德国在打仗,即使只和英国一个国家交战,也不可丢掉它根据俄德经济协议一直在取得的物资。他们又看到,如果德国失去这些物资是由于它和供应这些物资的苏联开战,从而使自己陷入在两条战线上对大国作战,那它就将受到双重的打击。
  虽然这些协议的谈判经历了不少困难,德国所得到的利益却很大。苏联政府不仅以苏联本国出产的食品和原料供应德国,还从第三方面的一些国家买进物品供应德国,而且主要以苏联政府自己筹得的外汇去买;这些供应品要经过符拉迪沃斯托克和西伯利亚大铁路运往德国,这条路线是英国海军力量无法封锁的。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以他自己的行为断绝了这一供应来源以前,德国从苏联以及经过苏联从别处取得的物资数量,在本丛书的另一卷中已作了估计。在1941年4月5日和5月15日先后两次关于当时苏联交货情况的备忘录中,施努雷对于俄国人在履行他们的义务方面的成绩,以及德国因此而在经济上的受益,都作了赞许的评论。5月15日,他写道:
  我认为我们可以对莫斯科提出一些经济要求,其范围甚至超出1941年1月10日条约的规定,这些要求的目的,在于为德国取得超过现今约定范围的粮食和原料。现今约定的原料数量,俄国人正在按期完成交货,尽管这对他们是沉重的负担;这种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