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166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166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反对战争,正象他们反对现政权的亲德政策一样。
  墨索里尼给希特勒的答复(如上所述)由阿托利科于25日下午6时送到帝国总理府,在当天晚上9时30分,墨索里尼就从马肯森于里接到了希特勒的回信。在得悉墨索里尼投入“一场欧洲大战”的条件后,希特勒要求提供更详确的细节:他们需要哪些军火和原料,在什么时候要?只有知道了这些,他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马肯森被告知说,这些要求将于次日送交柏林。在这里似乎有了一个使法西斯领导人可以脱身的漏洞:清单中的数量竟然开得如此之大,以致不可能予以兑现。
  这样,墨索里尼和齐亚诺第二天上午在同他们的三军参谋长们商量后,就开了一份意大利需要物资的清单(据齐亚诺说,这份清单甚至得到了马肯森的怂恿和鼓励,他对希特勒的“军事冒险”也抱敌视态度)。齐亚诺还发表议论说,这份清单“足以杀死一头公牛——如果一头公牛也能读它的话”。它表明一场为期十二个月的战争的物资需要量:六百万吨煤和钢,七百万吨石油,几千吨的矿产品、化学物品、橡胶等等,军火工厂所需用的机器(这份清单已在凯特尔处),以及保护都灵…热那亚…米兰…萨沃纳这一方形地带中的工厂所需要的一百五十个高射炮组。墨索里尼写道,如果要意大利参加战斗,这些供应是绝对必需的;不过,他在最后仍答应提供他常提到的政治支持。
  意大利的要求是在26日中午发出的;在柏林,阿托利科将清单递交给希特勒时又自作主张地要求立即交付这些援助物资。他在当天下午报告齐亚诺说,他故意这么做,是因为他真诚希望阻止意大利被拖入战争,所以要使德国人绝不可能满足意大利的要求。然而这一手法和这份有意过分要求的清单都并没有能骗过德国的领导人。戈林1946年3月在纽伦堡审判中曾说过:“事情已很清楚,意大利人提出我们无法兑现的要求,就是为了要使意大利置身于战争之外。”尽管如此,还是保持了情面上的关系。希特勒的回电在8月26日下午3时发出,4时到达罗马,5时过后不久就由马肯森递交给墨索里尼。电报带来了所盼望的消息:德国只能提供意大利所需数量的大大削减后的一小部分(意大利所需要的煤、铁和木材的数量除外,这些物资可以充分满足);所要求的一百五十个高射炮组,则只有三十组可以立即付运。阿托利科要求物资立即付运,如果只就运输能力不足这一点来说,也已经使得这一关于物资的要求不可能予以满足了。因此希特勒也明白意大利是不能参战的了,但仍声称他理解墨索里尼的处境。在27日凌晨发出的另一电报(上午3时40分到达罗马,9时递交给墨索里尼)中,希特勒重申他理解并尊重墨索里尼的态度,他只想提出三点要求:第一,“在心理上”意大利应这样的支持德国,以使得全世界在目前弄不清楚意大利宣布中立的真正意图;第二,以意大利军事上的显示威力来牵制住英法两国军队;第三,在即将到来的对西方战争中,意大利应以工业和农业劳动力支援德国。
  27日,墨索里尼同意了德国的要求,由马肯森于当天下午4时电告柏林:“领袖将……百分之百地履行元首的要求。”墨索里尼本人在下午4时30分发出的一件电报中,也答应给予充分的心理上的支持(通过电台、宣传等),并详细讲述了意大利军队在法国边界和利比亚境内的部署情况。他还同意,在不影响意大利动员的需要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派一些劳动力去德国。希特勒的前两个要求,和墨索里尼的答应照办,产生了顶期的效果——至少对于法国是如此。甘末林写道:“意大利的暧昧态度使我们不得不用二十四个师的兵力来对付它;而在1914年8月,它的保证中立就使得我们能够把全部力量都投放在东北方面。”
  然而,按照齐亚诺的看法,答应向法英两国显示力量却是很危险的,因为这些天来一直在努力设法同这两个国家保持良好关系,尤其是后者。由于他经常同哈利法克斯友好地通电话,齐亚诺以自己同这位英国外交大臣的看法完全一致而感到很得意。照齐亚诺的看法,有两件事促进了这种友好关系。第一件事是,通过洛雷因,法西斯领导人才在27日首次得知希特勒在25日向英国提出的那些建议,其中包括“一项联盟或类似的东西”。这是对意大利人的威信的又一个打击,因为,据齐亚诺说,对于这一行动他们是“完全被蒙在鼓里”。不过,齐亚诺并没有把这件事告诉英国大使,只是后来在当天同哈利法克斯通电话时说,意大利政府已经得知希特勒的建议,并敦促哈利法克斯不要加以回绝。哈利法克斯则向他保证说,英国政府绝不会拒绝同德国进行讨论,但是它对波兰的立场应该完全说清楚。齐亚诺认为,这次谈话反映了双方的“极端的热诚”。英国方面抱有明显的善意的第二个迹象是,在前一天即26日,哈利法克斯通过洛雷因预先通知齐亚诺说,英国海军部将禁止英国船只在地中海航行(28日在伦敦宣布,第二天登载在英国报纸上),并且强调这只是一个预防性的措施,决不能解释为是反对意大利的一个序幕。
  以后的这几天是很不宁静的,虽然英德谈判这时还在柏林进行着。8月27日里宾特洛甫在电话中对马肯森说,据说在罗马有谣言,讲德波之间的紧张局势已有所缓和。这完全是捏造;事情真象恰恰相反。他要马肯森保证使墨索里尼和齐亚诺不相信这一谣言。27日傍晚,阿托利科在柏林又做了一个显然是出于他自己主张的动作。当他去见魏茨泽克商谈一些经济事务时,他“自动地”(魏茨泽克说)讲起,只要希特勒同意,墨索里尼仍准备提出一项和平解决德波纠纷的方案。阿托利科说,他所设想的是,德国取得但泽的权利应首先得到确认,还应该召开一次会议来讨论不仅德波之间悬而未决的问题,而且还有法意两国之间的争执、殖民地问题、原料和限制军备等问题。另方面,德波之间和法意之间的纯政治问题则可以不列入会议议程,但也可以同时进行处理。最后,阿托利科还说,墨索里尼也准备支持关于波德两国直接谈判的任何建议。魏茨泽克立即把谈话内容报告给里宾特洛甫,并决定“在目前”不必给阿托利科任何答复。
  29日下午,墨索里尼采取的依然是这种有节制的策略。听到阿托利科报告说希特勒当天正在研究英国28日的照会,他就要这位大使去告诉希特勒说,作为一个真实的朋友,他认为英国的建议提供了一个对德国有利的解决问题方案。他还通过阿托利科捎去一个口信说:“凡是元首认为墨索里尼能够在政治或外交领域中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领袖都将十分情愿地付诸实施”,特别是,德国想要在伦敦采取的任何行动,他都准备为之效劳。当晚9时,在刚见过希特勒之后,阿托利科报告说,总理对墨索里尼的口信表示感谢;虽然对英国的主动姿态有所怀疑,他还是同意了与波兰直接谈判,并且正在等候他们的使者的到来。
  然而,在8月30日上午9时45分马肯森把一份关于里宾特洛甫同阿托利科29日谈话的照会当面交给齐亚诺时,后者说道,鉴于双方都在调动军队,“据他看来,和平解决现在已经是不可能了”。到31日清晨,从柏林传来了坏消息。阿托利科在9时打来电话说,局势濒于绝望,波兰在直接谈判这个问题上继续默不作声,正在破坏阻止战争发生的任何机会。他还说,的确,战争已无可避免,除非立即有什么新的发展,他建议这可以采取由领袖出来讲话的形式。这正是墨索里尼所需要的提示:他现在可以把最近几周多次提出的关于召开一次会议的建议付诸于行动了。主动权是在他的手里:他要为和平而进行干预,从而提高自己的身价。
  在接到阿托利科的电话后,齐亚诺立即去同墨索里尼商议。两人同意,第一步应该是立即去告诉英国政府说,墨索里尼只有带着“一份厚礼:但泽”才能去同希特勒打交道,进行调解。齐亚诺于是在31日上午11时打电话给哈利法克斯说,如果墨索里尼可以对希特勒说,“关于但泽,现在有了新的情况”,那么,他就准备提议再召开一次会议来解决其他问题。这个建议,英国政府自然是不能接受的。哈利法克斯告诉齐亚诺说,但泽,在他们看来,正是“争执的核心”。尽管齐亚诺本人对于希特勒是否会同意这一计划感到怀疑,但他还是立即召见英国大使,把他对哈利法克斯讲过的话又讲了一遍。(看来,他并没有把哈利法克斯不赞成意大利的建议一事告诉给洛雷因。)洛雷因逼着齐亚诺要他说,如果但泽归还给德国,墨索里尼就一定出面反对希特勒把走廊也拿走。齐亚诺不肯对此作出保证,但他的确想过,如果墨索里尼能够这样的为希特勒“获得”但泽,那他就要运用他的所有一切影响来阻止德国人发动战争。
  午后12时50分,齐亚诺再次打电话给哈利法克斯(洛雷因这时也在旁),告诉他墨索里尼的一个新建议,这是他同墨索里尼刚刚商量过得到的结果。这建议根本不提但泽,而是邀请德国在9月5日参加一个会议,其目的是重新审查凡尔赛条约中那些成为麻烦根源的条款——毫无疑问,它们既涉及到德国人的不满,也涉及到意大利人的不满。齐亚诺说,他已经把这建议告诉了法国大使,如果英法两国接受这一设想,墨索里尼就可向希特勒发出邀请了。齐亚诺要求及早给予答复,但是他在当天并没有得到任何回音。
  与此同时,在柏林,阿托利科于下午5时见到了里宾特洛甫,告诉他说,墨索里尼“迫切希望”希特勒能接见利普斯基,从而建立“为避免最后决裂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接触”。里宾特洛甫回答说,希特勒一直在等候波兰谈判代表,但是至今不见其到来,不过墨索里尼的愿望一定要转达给他的。当阿托利科要求得到一份德国建议的文本时,里宾特洛甫答应在当天傍晚时可以给他。7时,在希特勒接见阿托利科时,这一诺言得到了实践。当希特勒说到,由于波兰的态度,“这一建议已不再有效”时,阿托利科就问,希特勒现在是否同意让墨索里尼出来当调解人。希特勒说,他们“必须首先等待事态的发展”;在他们目前这种思想状态下,波兰人是不会来理睬墨索里尼的。
  一直在等待哈利法克斯给他回音的齐亚诺,31日晚8时得到意大利电话总局的通知说,伦敦已经切断了同意大利的所有电话联系。齐亚诺感到不安起来,认为这是战争状态的一个预兆,并向洛雷因大发牢骚。洛雷因也认为这件事太欠考虑,并立即请求外交部至少也应把官方电话联系立刻恢复起来。但是,迟迟不给齐亚诺答复也还有其他原因:哈利法克斯必须以墨索里尼的计划向首相请示,还必须同法国政府(齐亚诺也已经把他的建议送给法国政府)磋商。这时,洛雷因也已经和哈利法克斯通过电话,他强烈支持召开会议的计划。只要英国和法国首先在原则上加以接受,希特勒要想拒绝就比较难了——洛雷因就是这样的来解释墨索里尼的打算的。齐亚诺还向他保证过,波兰和俄国将受到邀请,可能还有西班牙。
  第二天,9月1日,上午10时30分,尽管德国已开始向波兰进攻,博内还是让法国驻罗马大使知道,一个“原则上赞成”墨索里尼建议的答复就要发出。两国的正式答复都在中午时候到达罗马。英国的答复是,对意大利人的努力表示赞赏,虽然局势已经使召开会议成为不切实际的空谈。法国的答复,虽然也对意大利的举动表示赞赏并愿意给予支持,但并不象博内答应过的那样“有利”。它指出,关于未参与会议各国的利益,这次会议是不可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而且无论如何,会议的内容应扩大到既讨论眼前的、短期的问题,也讨论那些涉及面更广的问题。这个答复是在前一天晚间部长会议上发生的一场激烈辩论后作出的。在会上,博内由蒙基和马尔尚多支持,极力主张同意意大利的计划。达拉第反对他的主张(虽然博内曾以为他会站在自己的一边)。达拉第一听到这项建议,就断然拒绝考虑一个“第二次慕尼黑”,并曾告诉在巴黎的菲普斯说,他宁可辞职也不接受这一邀请。与此同时,他还同甘末林以及波兰和美国的驻法大使商量过。他们全都对墨索里尼的建议很不信任,因此也就更加强了他的反对立场。在这次会上,康潘希、雷诺、萨罗特和芒代尔也都表示极不愿意接受这一邀请。
  尽管如此,据法国驻罗马大使弗朗索瓦…蓬塞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