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153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153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在这个阶段,德俄双方的行动看来都不愿意超出初步探测对方意图的范围。在俄国方面,6月29日《真理报》上日丹诺夫的那篇文章就是一个迹象,表明苏联政府并不相信同西方的谈判会有什么满意的结果;只是想看看这种压力能不能从英法谈判人员那里取得更多的让步。在6月底的时候,苏联政府似乎从驻罗马的苏联代办那里获悉,齐亚诺曾告诉他说,德国有一个“切实改善德苏关系”的计划。它包括以下几点:德国应利用其对日本的影响来使苏日关系得到改善;研究是否有可能缔结一项德苏互不侵犯公约和给予波罗的海各国一项共同保证;在广泛的基础上缔结一项经济协定。根据莫洛托夫事后在8月15日对舒伦堡讲的,这份报告引起了苏联政府极大的兴趣。接着在7月7日德国方面又稍微前进了一步。驻在莫斯科的大使馆这一天接到指示,叫把米高扬6月25日要的关于双方分歧的情报送交给他。这样,下一步就要由俄国人来行动了,他们必须决定他们是否愿意在这个基础上进行谈判。米高扬在7月10日收到了这份情报,“显然很感兴趣”。7月16日,他告诉希尔格说,他已经叫巴巴林从柏林回来,并且已经指示他直接同施努雷讨论那些需要澄清的问题。巴巴林在同一天回到了柏林;并于18日告诉施努雷说,如果尚未解决的一些问题得以澄清的话,他将被授权签署一项条约。这一事态发展并没有十分刺痛西方大国,比起施努雷访问莫斯科可能会产生的效果大概要小得多。苏联政府没有把经济谈判已经重新恢复这件事秘而不宣。恰恰相反,它在7月22日苏联报纸上刊载的一项公报中公开宣布了。同一天,舒伦堡接到了关于在柏林的谈判的最新情况报告,并被告知说,德国的意愿是在经济会谈中采取“一种鲜明的和解态度”。至于政治方面的谈判,观望等待的阶段现在已告结束;舒伦堡接到的指示是,“再继续进行下去”。
  7月26日晚上,施努雷在柏林设宴招待阿斯塔霍夫和巴巴林,谈的主要是政治问题。施努雷提出了一个使关系“正常化”的大致方案,并指出,对俄国来说,英国所能给予的只是“参加一场欧洲战争和同德国的敌对”,而德国则能给予它“中立和置身于一场可能发生的欧洲冲突之外,而且如果莫斯科愿意的话,还可以就德俄双方的共同利益达成一项谅解”。这两个俄国人对于同英法谈判的前景只字未提。不过,阿斯塔霍夫提到了几个其他的政治问题:波罗的海各国、罗马尼亚、波兰、但泽和走廊等的处境,以及加里西亚和乌克兰的据说是亲德国的倾向。对于他的客人的这种态度,施努雷是这样解释的:苏联政府“正在对我们,如同对英国一样,玩弄拖延的策略,以便推迟作出决定,这种决定的重要性是十分清楚的”。
  在这次同施努雷的会晤结束时,阿斯塔霍夫建议,谈话中提出的一些问题可以由一位“苏联高级官员”和一位“德国高级官员”来加以讨论。7月29日,魏茨泽克要舒伦堡去了解一下,这一建议是否同莫洛托夫本人的想法一致。但是,舒伦堡还没有来得及安排好在莫斯科的会见,里宾特洛甫在柏林就插手进来了。8月2日晚,他把阿斯塔霍夫请来,向他建议,在互不干涉对方内政和苏联政府放弃“一项直接反对(德国)切身利益的政策”的基础上“重建”德苏关系。
  如果莫斯科采取否定的态度,那我们就应当知道我们的处境和如何去行动。如果情况相反,那么,从波罗的海到黑海,将没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在我们两国之间得到解决的。……如果波兰挑衅,我们可以在一个星期之内同波兰解决问题。为了应付这种意外,我已暗示准备就波兰的命运这个问题同俄国达成一项协议。
  阿斯塔霍夫无法回答里宾特洛甫提出的所有问题,试图“把谈话引到更加具体的条款上来”,而里宾特洛甫则说,他“准备在苏联政府正式表示基本上愿意重建两国关系之后,立即使它更加具体”。
  第二天(8月3日),舒伦堡受到莫洛托夫的接见,后者“一反他吞吞吐吐的老样子,显得非常坦率”。舒伦堡解释了德国对于关系“正常化”的想法。莫洛托夫表示的意见是,单就经济事务来说,双方达成协议的前景是完全可以乐观的。但在政治问题上他就比较谨慎了。他提到了反共公约,德国鼓励日本侵略,以及俄国被摈于慕尼黑会议之外等;并且说德国方面“态度已改变的证据”“仍然不足”。不过,他对舒伦堡讲的这样一句话确实表示出“明显的兴趣”,即如果必须用非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波兰问题时,德国政府“准备保护苏联的一切利益并同苏联政府就这件事达成一项谅解”。舒伦堡在写给里宾特洛甫的报告中,把莫洛托夫的态度归纳如下:
  虽然旧的对德国的不信任仍然存在,但显然苏联政府是在,无可否认地,越来越准备改善德苏两国的关系。我的总的印象是,苏联政府在目前已决定同英法签订一项协定,如果它们能满足苏联所有的愿望的话。不过,谈判可能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因为对英国的不信任也很强烈。……所以……在我们这方面还需要花很大气力才能使苏联政府的路线来一个大改变。
  8月10日,阿斯塔霍夫和施努雷在他们的柏林会谈中又讨论了改善政治关系的问题。在他们以前几次的会谈中曾经提到,也许可以把“一种政治概念”写进贸易和信贷协定的前言中去,这一协定的谈判这时已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阿斯塔霍夫说,莫斯科反对这样做,因为这样势必要“预测未来”。施努雷说,德国的看法也是这样。阿斯塔霍夫说,“他又一次接到莫斯科的明确指示,要他强调苏联政府愿意改善它同德国的关系。”接着,施努雷想把阿斯塔霍夫引到谈谈苏联对待波兰问题的态度和俄国同西方大国的关系上来。他提到了即将开始的英法俄三国参谋人员会谈:
  这对德苏会谈来说当然将是一个糟糕的开始,如果……这是意在形成一种反对我们的军事同盟的话。……如果莫斯科同英国谈判的动机是由于感到一旦发生德波冲突将受到德国的威胁的话,那么,在我们这方面,我们准备给予苏联以它所需要的一切保证。
  阿斯塔霍夫并没有接到莫斯科叫他讨论这些重大政策问题的指示,但是作为他私人的意见他表示,同英国的谈判是在这样一个时候开始的,那时还没有迹象表明德国有达成谅解的打算。谈判的进行也不是十分积极的,但是它们不得不谈判,因为它们必须保护它们自己免受德国的威胁,并且必须接受别人的帮助,而不管它来自何方。自从同德国开始会谈以来,形势当然已经起了变化。……据他的看法,谈判的结果还无法确定,很可能他的政府也会认为这问题是完全悬而未决的。
  8月12日(这一天英法俄三国军事参谋人员的会谈真的在莫斯科开始了),阿斯塔霍夫有了一些更加确定的事可以告诉施努雷:
  他已接到莫洛托夫的指示要他在这里声明,苏联人对讨论过去已提起过的一些各别问题是有兴趣的,……如报刊问题、文化合作、波兰问题,以及一些旧的德苏政治条约的问题等等。不过,这种讨论只能逐步地进行,或者,如我们曾说过的,分阶段地进行。……至于期望谁去莫斯科主持这次会谈,是大使还是另派别人,阿(斯塔霍夫)并未明确表示。我问,苏联人把波兰这个主题(按优先次序)排在什么位置,阿(斯塔霍夫)回答说,他没有收到关于先后次序的指示,他得到的指示主要强调的是“逐步地”这一短语。
  阿斯塔霍夫的信息在当天(8月12日)就传到了希特勒那里,这时他正在贝希特斯加登同里宾待洛甫和齐亚诺会谈。这一信息是和东京打来的一份电报同时到达的,电报说德意日三国公约还没有立即实现的希望。在两天之内作出了决定:派里宾特洛甫去莫斯科,向斯大林“阐明元首的看法”。
  这样,在8月12日,苏联政府打开了克里姆林宫的两扇大门,把两方面的人都请了来跳舞。它是否已经决定了选哪一方作为它的舞伴?这时它已经十分清楚地知道,德国准备付给它一笔很大的代价。几天之后还将表明英法军事代表团准备向它出什么价钱。
  第九章 派赴莫斯科的英法军事代表团,8月1日至25日
  上面已经提到,张伯伦已在7月31日于下院宣布了英国军事代表团成员的名单。以战时最高会议成员杜芒克将军为首的法国军事代表团早几天之前也已任命。博内急于想让这两个代表团尽早动身去莫斯科。可是俄国人却似乎并不急于接待它们。不管怎样,纳吉阿尔在7月24日向巴黎报告说,莫洛托夫说,如果代表团能在八至十天之内到达,他将感到很满意。无论如何,代表团必须先集中起来并接受指示;而在英国,那里的准备工作比法国还落后。这一过程,正如哈利法克斯7月25日对迈斯基所说的那样,是不可能在一星期或十天之内完成的。由于当初的想法是,两个代表团应当在一起工作得象一个小队,在同俄国人碰头之前,它们应当有时间来协调它们的方案并把它们所掌握的情况汇总起来,这也是必要的。这部分的准备工作,由于决定(这项决定是经过一番争论才取得的)两个代表团一道包乘一艘客轮去列宁格勒,而得到了很大的方便。他们在8月9日深夜抵达列宁格勒,12日晨到了莫斯科。他们在这两个地方都受到热情的接待,俄国当局积极帮助解决他们的住宿和交通问题。俄国代表团(团长是政治局委员、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元帅)“在场外”是很友好的。但是在正式会议上,俄国代表们却很“顽固和武断”(英国代表团长、海军上将德拉克斯8月16日这样报告说),他们向英法代表团提出他们的“要求”(不是请求)时,“有点象一个战胜国在向打败的敌人提出条件”。不过,在头两三次会议上,他们给人的印象是他们真正希望尽快签订一项军事协定。的确,在8月12日的头一次会议上伏罗希洛夫曾宣称,他受有进行谈判和签订一项协定的全权;对于英法代表的没有也被授予全权,似乎感到失望,杜芒克虽被授予进行谈判和签订一项协定草案的权力,但协定在生效之前必须先经法国政府批淮。德拉克斯则不得不承认他手里没有书面的授权证书,虽然他正在设法得到它。
  授权证书的问题说明英法两国政府对待参谋人员会谈的态度很不相同,而这一点,两个代表团自己也已经看到了。达拉第曾亲自指示杜芒克,要他竭尽全力尽快签订一项军事协定;纳吉阿尔也曾被告知,这是法国政府最殷切盼望的事。另一方面,德拉克斯曾得到书面指示,要他“慢慢地进行会谈,同时密切注视政治谈判的进展”,一直到签订了一项政治协定为止。下达这一指示的理由据说是因为,在政治协定签订之前,不能把机密情报告诉俄国人。可是,由于在7月底事情就已很清楚,在军事会谈取得进展之前,间接侵略这个悬而未决的政治问题不可能有什么进展,所以看来英国政府在把军事代表团派往莫斯科时就已准备看到它在那里原地大踏步而迟迟不前。英国政府似乎的确在7月底就已得出结论,认为要及时地同俄国人签订一项满意的协定来影响希特勒的秋季计划,已经没有什么希望或希望不大;因此最好的策略也许就是让会谈继续维持下去,希望它本身就会成为一种足够的威慑力量,帮助它渡过眼前几个星期的紧急关头。
  可是,当英国政府8月13日从西兹那里得悉俄国军事谈判人员似乎的确是“一心想把事情办成功”,便决定修改它以前给予德拉克斯的指示。于是,在8月15日通知德拉克斯,要他问杜芒克合作,尽快使军事谈判告一段落;关于不准把他所掌握的大部分情报泄露给俄国人的限制,也部分地取消了。英国政府方面这种改变政策的做法,可以假定即使改变得再早一些,也不一定能改变莫斯科所执行的路线。
  在8月12日的第一次会议上,伏罗希洛夫同意,不需要把会谈推迟到德拉克斯的授权证书寄到之后再进行,于是会议就立即开始了。英法代表团已经决定,如要贯彻执行给杜芒克的指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劝俄国人签订一项关于三国陆、海、空军合作的一般原则的协定。这些原则希望能够被三方一致接受,而不致引起那些在讨论具体细节时必然会出现的棘手问题。英国人和法国人的看法是,即使军事协定“内容很贫乏”,那也没有什么要紧,只要协定的签署能够早日宣布就行了。于是杜芒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