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

第148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第148章

小说: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意图感到有点迷惑不解了。
  从俄国人所使用的论据,如李维诺夫和后来的莫洛托夫在莫斯科,迈斯基在伦敦,苏里茨在巴黎,以及俄国的报刊,可以推断俄国人的立场就是关心自身的安全,他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俄国人显然觉得,英国4月14日的建议是要他们承担新的义务,这可能是很艰巨的义务(正如俄国人所觉察到的,有关各国所处的地理位置意味着他们无法避免地必须立即直接援助那些可能成为侵略的牺牲品的东欧国家),而且承担这种义务还可能给他们招来德国的直接进攻。他们担心这种进攻可能通过波罗的海国家来进行;他们也还记得在1939年3月捷克斯洛伐克总统曾签字断送掉他的国家的自由,连一个抵抗的机会都没有给它。难道不会出现波兰或罗马尼亚,或两个国家同时,在德国的软硬兼施面前让了步,从而没有进行使英法的保证实现所必需的那种抵抗?如果发生那种情况,俄国人将不得不在自己的国境线上和德军作战;而他们现有的各项条约却只能给他们以一点点并不十分靠得住的法国的援助,那就是根据1935年5月2日的法俄互助公约(它并未附有军事协定)从法国得到的援助。由于这些原因,俄国人希望他们所参加的任何安全体系,在阻止侵略上能具有最大的效用,并且能给他们以最大的保证来实行自卫,如果德国的侵略不能被制止的话。特别是,他们认为,这个保证的体系不仅必须扩大到沿他们国境线的所有缓冲国家,而且必须赋予他们以干预这些国家的权利,即使他们的干预不仅不是应请求而做出的,而且肯定是不受欢迎的。他们还认为,在他们和两个西方国家之间应该有完全是相互的义务关系;他们可以期望得到的援助数量也应该尽可能早地在一项军事协定中予以明确规定。
  从一开始法国政府就完全了解俄国人要求相互承担同等的义务。它在自己的4月14日建议中已考虑到这一点,并在紧接而来的谈判中一再敦促英国政府同意俄国人的这一要求。不管怎样,根据法国政府的官方声明,它主要关心的是,要尽早获得俄国援助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保证。它声称:它自己准备接受英国提出的任何能使俄国人满足的方案,同时也仍抱着想使自己的方案成为协议的基础的希望。5月初,博内怀着这种希望曾进行了一次不适当的干预;但在此之后,有好几个星期,法国人是满足于让英国人掌握谈判的,对英国的每一项建议都给予支持。
  至于英国政府,它发觉,在4月中旬到5月底的这段时间内,它自己答应俄国人要求的步子走得比它开始时打算的还要远。英国政府原先的想法是把波兰当作一块基石,在它上面可以建立起一条“和平阵线”。它给予波兰以保证,是希望从此制止德国侵略,如果德国决心要发动战争,则希望波兰的互惠保证将迫使德国在东西两线上作战。由于英国政府指望波兰扮演这个重要角色,它处处小心谨慎,唯恐动摇了波兰的信心。象俄国人一样,英国政府也清楚地认识到地理因素的重要。事实上,它知道,当波兰或罗马尼亚同德国作战时,要给予援助就只能由俄国或通过俄国来给予,因此,要紧的是使俄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善意的中立,可能的话,应让它在和平阵线中积极合作。同时,英国政府在面子上又很难强迫俄国去援助那些不愿接受它援助的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英国政府同波兰人和罗马尼亚人一样感到担心,即同苏联的密切联合可能会激怒德国而不是遏制住它;使英国政府感到更担心的是,同俄国订立条约不但会使英国国内发生意见分歧,而且会疏远其他友好国家。尤其重要的也许是,它怀疑倘若发生战争,它期望从苏联得到的物质援助是否能超过订立条约所蒙受的损失。
  由于这些原因,英国政府是对4月14日自己提出的建议——要俄国单方面声明愿意援助波兰和罗马尼亚——抱着强烈的偏爱而开始这个阶段的谈判的,认为它比法国的缔结一项相互保证的条约的建议要优越得多,更不必说俄国提出的缔结一项附有军事协定的三国条约(换句话说就是军事同盟)的反建议了。但是,到了5月的最后一个星期,英国政府的态度已有所前进,在一些主要问题上准备满足俄国人的愿望。但是它仍极力想要保卫小国免遭不受欢迎的干预;可是它惊愕而沮丧地发现,为此目的而加进它的新建议中的条款,在俄国人的眼中却使建议变得分文不值。
  英国政策在朝接受一项三国条约方向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在截至5月的第二个星期为止的第一阶段中,英国政府仍希望能够说服苏联政府接受它修改过的、要苏联单方面发表声明的建议。从4月17日收到俄国的反建议到5月8日英国把修订过的建议送交莫洛托夫这三个星期中,大部分时间是用在同法国政府交换意见。法国政府强调,它确信苏联政府在给予第三国援助方面是不会满足于一项针对德国进攻的间接保证的。英国政府则坚持说,只要讲清楚在英法两国政府为了履行它们的保证义务而自己进行干预之前,不要求俄国人插手干预,这样就应该可能使俄国人感到满足了。它争辩说,在这种情况下,英法两国政府将是已经尽了它们最大的努力来对付德国;即使俄国承诺了一项直接的保证,它们能够为俄国的利益效劳的也只能到此为止。无论是法国还是英国,在这个阶段都没有考虑把波罗的海各国包括在提供保证的体系中。法国人在口头上高唱对小国的援助只有在它自己要求的情况下才应该向它提供的原则,并且特别赞同应该对波兰的观点加以考虑。但是很明显,在这个问题上英国人比法国人更加重视应该尊重小国的感情。
  4月21日,英国把一份经过修改的要俄国单方面声明的方案送往巴黎,并于28日送交给华沙和布加勒斯特。这三国政府都接受了这个方案,虽然法国政府对俄国人是否会接受表示怀疑。然而,5月3日,当博内同俄国大使苏里茨进行谈话时,“在热烈的争论中,并为了消除(俄国大使的)疑虑”,他就把法国4月14日的建议的文本当场作了修改后交给大使,以迎合苏里茨口头表示的异议。由于法国的建议,即使在修改前也已经走得比英国准备要走的远得多,所以,显然,法国在这个时候把它重新提出来就有可能赶到英国的前面,赢得俄国对它自己修改过的方案的赞同。
  博内在巴黎会晤苏里茨的那天,也正是莫洛托夫取代李维诺夫当外交人民委员之日。5月6日向西兹发出了训令,要他在把英国的新建议提出之前,彻底查明这次的人事变动的确不意味着政策的变化。新方案的目的在于使俄国人相信,并不是要求他们“单独地去”反对德国。它包含一项单方面的声明,其中应提到斯大林在3月10日的演说中所发表的原则声明,和英法两国对波兰和罗马尼亚承担的义务;并同意“如果大不列颠和法国由于履行这些义务而卷入战争,苏联政府将立即给予援助,如果是要求其援助的话;援助并将按照某种可以被接受的方式和条件来提供”。
  5月8日,西兹同莫洛托夫有过一次据他说是“不太投机的会谈”。莫洛托夫立即向西兹保证,苏联的政策没有改变,李维诺夫4月17日提出的建议仍然有效。西兹于是解释他的政府的看法说,这个建议对实际困难估计不足,将需要一个长时间来进行谈判,也许会使波兰和罗马尼亚感到为难。“波兰政府对于同苏联在政治安排方面过分密切联系感到踌躇,这一点苏联政府是很清楚的。这种踌躇不决很可能被认为是不应该的,但无疑它是事实上存在的,所以必须予以考虑。”因此,英国政府相信,接受俄国的建议的时机尚未成熟,并希望他们对英国的新方案给予同情的考虑,事实上新方案的确赋予了对于共同行动的相互保证。莫洛托夫问的第一个问题是英国政府是否建议立即开始军事会谈。西兹避而不直接回答。莫洛托夫接着宣称,根据他的情报,波兰对于同苏联联合的态度现在已有了改变。西兹只能说,他的政府没有这种印象。莫洛托夫接着又抱怨说,俄国4月17日的建议一式两份分别送交英国和法国后,收到的答复却各不相同。西兹解释说,两国政府是从各自的角度来看待讨论中的这些问题的,任何一方都不反对另一方表达它自己的意见;显然莫洛托夫对西兹的这种解释是不满意的。莫洛托夫还不客气地批评了英国政府拖延答复俄国4月17日的照会。
  在这次令人沮丧的会晤之后,5月9日晚塔斯社发表了一项公报。它指出,英国5月8日的反建议(对此法国人未加反对)将迫使苏联在英国和法国为履行其对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义务而卷入军事行动时,立即给予援助;却只字未提西方国家给予苏联互惠的援助。鉴于这一公报的发表,5月10日张伯伦在下院发表一项声明。他提到了哈利法克斯同迈斯基9日的会晤,在这次会见中,哈利法克斯向这位大使保证,英国的建议绝对没有意思要苏联政府“去进行干预而又得不到陛下政府或法国的支持”。这一声明并没有使俄国人平息下来。5月11日《消息报》刊登的一篇文章,表明了苏联政府对完全的互惠的重视:
  苏联过去主张,现在仍然主张,如果法国和英国确实有意要在欧洲建立一道反侵略的屏障,那么就应该建立起一个互相援助的统一战线;它主要由欧洲的四个主要国家组成,即英国、法国、苏联和波兰;或者至少由英国、法国和苏联三国组成。本着互惠的原则,这三个国家应缔结一项互助条约,对受到侵略威胁的东欧和中欧其他国家提供保证。……英国的建议回避了法英苏三方签订一项互助条约的问题,并认为假如英国和法国由于履行对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保证义务而卷入战争,苏联政府就应立即予以援助;但是,对于苏联如因履行其可能承担的对东欧任何国家的保证义务而一旦卷入战争,根据互惠的原则,它理所当然应该也得到法国和英国的援助这一点,英国却只字未提。
  因此,在这种安排下,结果必然使苏联处于一种不平等的地位,尽管它将承担与法国和英国完全相同的义务。我们更不必提这样一个饶有趣味的事实,即在这种安排下,对侵略的实际抵抗以及这种抵抗何时开始,将只能由英国和法国来决定,虽然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这种抵抗的压力将主要落在苏联身上。
  经过这次排炮般的攻击以后,出现下述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5月15日,莫洛托夫向西兹面交了苏联政府对5月8日英国建议的正式答复;苏联完全拒绝了英国的方案,理由是,它没有规定英国和法国应承担互惠的义务,以保证苏联抵抗直接的进攻。在俄国人看来,要建立一个体系,使之成为对蠢蠢欲动的侵略者的真正威摄力量,需要有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苏联和西方国家必须缔结一项互助的三方条约;芬兰、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也必须象波兰和罗马尼亚一样,列入保证体系之内;必须有一项军事协定,规定各保证国家彼此援助的方式和范围。
  莫洛托夫告诉西兹说,在这三点中,苏联政府认为最重要的是互惠关系。因此在下一阶段的谈判中,英国政府首先集中全力寻求一个能使俄国人在这一点上满意而又不必缔结一项三方条约的办法。从5月月中到24日,外交部拟订了一系列的英国方案,并与法国以及其他有关方面进行商讨。5月19日,哈利法克斯从迈斯基处获悉,任何缺少一项三方互相保证的条约的安排都不能使苏联政府满意。次日,在去日内瓦出席国际联盟理事会议的途中,哈利法克斯在巴黎与达拉第和博内讨论了当前局势。在与法国部长们谈话中,哈利法克斯仍然坚持说,要英国政府接受一项三方条约会有很大困难。但是,22日在日内瓦与迈斯基进行了又一次长时间的谈话之后,他认识到,英国的选择可能是要么签订一项条约,要么英苏谈判破裂,两者必居其一。在日内瓦,哈利法克斯还同罗马尼亚的一名代表(克雷齐亚努)以及拉脱维亚外长(蒙特尔斯)分别举行了会谈。这些会谈使他确信,波兰、罗马尼亚和波罗的海各国对于苏联政府心中在打算的那种同俄国的关系,仍然是强烈反对的。
  因此,英国政府现在必须对于是否同俄国签订一项互助条约的问题作出决定。它终于发觉,签订一项条约的有利因素要超过不利因素,后者在英国政治家们的头脑中迄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因为,尽管这些有利因素本身似乎并不十分重要,但谈判破裂可能产生的后果也必须加以权衡。一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