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铁血大明 >

第44章

铁血大明-第44章

小说: 铁血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响马盗犹豫道:“这……”
  “怎么?”王朴冷然道,“你们没这个胆?”
  “好,小人答应你。”那响马盗霍然抬起头来,沉声道,“不过,小人只能保证自己手下的弟兄从此不再祸害大明百姓,别的绺子小人却管不着。”
  王朴问道:“大同府总共有多少绺子?”
  “这个小人不清楚。”那响马盗立即警觉起来,“王总兵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没什么意思。”王朴冷然道,“只是随便问问,即然你答应了本总兵的条件,那现在你就可以把受伤的人马都救回去了,记住,让你的人一批一批的上来,不要一下子来太多,以免闹出误会。”
  “多谢王总兵手下留情。”那响马盗抱拳喝道,“来日小人必有一报。”
  说罢,那响马盗回头喝道:“王麻子,你带人把受伤的弟兄背上,黑虎,你带人把受伤的马匹牵回去。”
  响马盗首领一声令下,两队响马盗小心翼翼地靠近了关隘,先把受伤的同伴救起,再把受伤的马匹牵走,大队人马仅用了不到半个时辰就从浮图峪前撤了个干干净净,这时候大胡子也从关隘西墙赶了过来,才知道响马盗只是在虚张声势,他们总共也就五百余骑。
  ■■■
  一路无话,十天之后大队人马终于赶回了大同。
  山西巡抚汪乔年,山西布政使陈纯德,还有山西总兵周遇吉已经事先赶到了大同,这会正和大同知府魏大本,大同镇镇守太监兼监军张子安,还有大同镇的副将、参将、游击等数十人出城前来迎接。
  除了代王朱传齐,大同府有头有脸的人几乎都来了,现在的王朴可不仅仅只是回家丁忧的京营提督,他还是大明朝的驸马都尉,虽然还没有和长平公主正式成婚,可在所有人眼里他已经是皇亲国戚了。
  因为王大有刚死,王朴还在守丧期间,大同镇的文武官员也没敢替他接风洗尘,只是跟着到了王家大院老太爷的灵党前祭奠了一番,王大有只是个商人,死后能有这么多的地方大员前来祭奠也算是哀荣一时了。
  回到王家大院,王朴与大哥王榉,二哥王桦相见免不了又要装模作样地干嚎几声。
  第六十九章 秣马厉兵
  转眼之间,王朴回到大同已经三天了。
  夜深了,陈圆圆和嫩娘正在侍候王朴烫脚,嫩娘的母亲很早就亡故了,现在父亲又战死了,在老家也没了亲人,陈圆圆见她可怜,正好身边又缺个使唤丫头,就把她留在了身边,对陈圆圆的决定王朴当然没有意见。
  王朴正美滋滋地享受陈圆圆、嫩娘主仆俩的脚底按摩时,小七和甄有才忽然联袂而至。陈圆圆知道甄有才他们肯定有正事要和王朴商量,就赶紧替王朴擦干了脚,然后端起洗脚盆进了里间,王朴招手示意甄有才和小七坐到坑上。
  甄有才盘腿在坑上坐了,小七却走到王朴身后站定了。
  王朴问道:“有消息了?”
  小七答道:“小人遵照甄先生的吩咐,这几天一直在东门外的屠宰场盯着,昨天下午,果然有十几匹受伤的马匹被送进了屠宰场,趁人不注意,小人偷偷溜进去看了,这批马都被火器的铁砂打成了重伤,没法痊愈才送进了屠宰场。”
  “好。”王朴击节道,“有没有追查这批马是从哪里运来的?”
  “查了。”小七道,“是从栲栳山那边运来的。”
  甄有才道:“小人敢断言,这伙响马盗就是栲栳山一带的马户。”
  小七道:“将军,要不要小人这就带人去栲栳山?”
  “不急。”王朴压了压手,说道,“这事先不急,要想招抚这伙响马盗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还是等打探出了这伙响马盗的确切底细再做决定也不迟,小七,倒是阵亡弟兄的抚恤金都下发了?”
  “都发了。”小七神色转为黯然,说道,“去辽东的弟兄共有一千一百零七人,活着回到大同的有两百六十七人,其余八百三十八人全部战死,小人遵照将军的命令,已经给每个阵亡弟兄的家属发放了五百两银子的抚恤金,总共花了四十万九千两银子。”
  王朴问道:“还有一笔银子怎么没发?”
  小七道:“都发了呀。”
  “不对。”王朴道,“当初在盛京,大胡子率五十名弟兄出城前,我曾经答应过他们,如果他们能活着回到大明,就每人赏一千两,如果他们战死了,就每户赏二千两银子,现在他们都战死了,就按每户二千两额外发放抚恤金。”
  “是。”小七恭声应道,“小人回头就去补发。”
  王朴道:“现在就去,把银子连夜送到庄上去。”
  “是。”
  小七应了一声,领命去了。
  “甄先生。”王朴看了看甄有才,问道,“除了响马盗的底细,我让你查的另外一件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小人也查清楚了。”甄有才捋了捋颔下的山羊胡子,应道,“大同府设有官营兵器作坊三处,都归大同镇守太监张子安管,另外还有两处民营兵器作坊,不过规模太小,一年到头也打造不了多少兵器。”
  “张子安?”王朴皱眉道,“镇守太监?”
  甄有才低声问道:“要不要小人准备一份厚份,明天送去张子安府上?”
  “胡说!”王朴怒道,“这里可不是京师,凭什么还给张子安送银子?”
  甄有才苦笑道:“有了银子才好办事啊,将军要想打造新式火器,没有张子安的三座官营兵器作坊可不成,再说跟张子安搞好了关系对将军来说只有好处,别看镇守太监不带兵也不管地方事务,可他们的权力大着呢。”
  王朴皱眉道:“非送银子不可吗?”
  甄有才笑道:“将军别急呀,这笔银子虽说送给了张子安,可过不了几天就又能回到王家大院的银库里来。”
  王朴问道:“这话怎么说?”
  甄有才道:“你说张子安收了银子能干什么,除了购置产业他能干什么?这么多银子他又带不进棺材里去,将军你不是想劝大爷变卖王家的产业吗?正好把产业变卖给张子安,银子不就又回到王家大院的银库了吗?”
  王朴想了想,觉得这话有道理,这个时候还没有汇通天下的山西票号,张子安收了银子的确运不到别的地去,只能就地购置产业,再说张子安也是土生土长的大同人,他的亲属都在大同,就更有理由购置产业了。
  “好吧。”王朴无奈道,“那你下去准备吧。”
  “小人这便去准备。”
  甄有才起身向王朴抱拳一揖,领命去了。
  目送甄有才瘦削的身影消失在门外,王朴长长地伸了个懒腰,在坑上躺了下来。
  虽然大同并非最理想的落脚地,可现在王朴没有选择的余地,在大同镇他至少还是个前总兵,在边军将士心里至少还有点余威,可到了别的地方他就只是个没什么实权的驸马都尉,而且只是名义上的,他就什么事情也做不了。
  更何况没有崇祯帝的圣旨,王朴什么地方都去不了。
  所以王朴只能在大同争取最好的结果,现在最迫切的有两样任务,一是赶紧招兵买马,急取在百日丁忧期内扯起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二是打造火器,让这支精锐装备上相对这个时代而言最先进的火器。
  有了一支绝对效忠自己的精兵,才有安身立命的根本!
  可王朴也不能招募一群农民来当自己的家丁,因为他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把一群农民训练成精兵了!朝廷潜伏在蒙古和朝鲜的密探已经传回消息,建奴已经有了新的奴酋,年仅四岁的福临已经继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历史在这里并没有发生多大改变,因为豪格和多尔衮互相掣肘,两人最后谁也没能继位,最后只能把年幼的福临扶上帝位。
  虽然庄妃被掳,福临年仅四岁就失去了娘,可福临还有皇后哲哲这个后台,而且福临还是皇太极唯一的嫡子,麟趾宫贵妃虽然地位比庄妃高,可她的孩子博穆博果尔还在肚子里没出世。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开春,建奴就会对大明朝展开报复。
  可以想象得到,这次报复将会是史无前例的疯狂!而王朴镇守的大同府更会成为建奴报复的重点地区,如果不能赶在建奴大军到来之前训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家丁部队,等待王朴的命运就只能是战死沙场。
  还有,百日丁忧期满之后,崇祯帝也绝不会让他继续留在大同,到时候怎么办?王朴如果想不奉诏返京,除了找一个合适的借口,手中还必须有一支绝对效忠于他的精兵!要不然,区区一个大同知府就能把他给押回京师。
  王朴正想呢,陈圆圆忽然进来禀道:“相公,大哥找你。”
  “大哥?”王朴愕然道,“这么晚了他找我干吗?”
  陈圆圆道:“大哥找你肯定有事,你还是赶紧去吧。”
  “还让不让人睡觉了,真是。”
  王朴不情不愿地坐起身来,顺势把陈圆圆拉倒在自己怀里肆意轻薄了一番,直把陈圆圆捉弄得娇喘吁吁、媚眼如丝,这才起身整了整衣衫,直奔大哥王榉的住处而来。
  ■■■
  王家大院,正房。
  王榉、王桦已经等候多时了,王朴进了门向两人见礼道:“小弟见过大哥,二哥。”
  “罢了。”王榉摆了摆手,说道,“老三你也坐吧。”
  王朴走到坑前,挨着王桦身后坐了。
  王榉叹了口气,说道:“老三哪,大哥今天把你请来是有件事想和你商量。”
  王朴道:“大哥请说。”
  王榉道:“这些年山西灾祸不断,再加上兵荒马乱的,我们王家的各处生意都快维持不下去了,光是今年一年就落下了十几万两的亏空,大哥也实在是没有别的法子了,只能找老三你借银子了。”
  王朴想了想,说道:“大哥,银子小弟有,扣去给弟兄们的饷银还有阵亡将士的抚恤金,少说也还能剩下五十万两,可这笔银子小弟不能借给大哥呀,小弟还要用来招兵买马,打造火器呢。”
  王榉急道:“只借十万两行不行?”
  王朴问道:“只借十万两当然不是问题,可小弟想知道到时候大哥拿什么还债?大哥认为我们王家在山西的各处生意还能赚钱吗?”
  王榉语塞道:“这……”
  王朴道:“大哥,小弟有句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王榉道:“有什么话老三你就直说吧,都是自家兄弟。”
  王朴道:“大哥,听小弟一句劝,把我们王家在山西的所有产业都变卖了吧,趁着现在时局没有完全糜烂,还能卖个好价钱的时候赶紧卖,要是再等上两年,只怕我们王家在山西的产业就要一文不值了。”
  第七十章 贿赂
  “你说什么!?”王榉闻言大怒道,“把祖上传下来的产业全都变卖了?”
  “大哥你先别生气。”王桦赶紧劝道,“老三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还是先听老三把话说完吧。”
  “大哥,二哥。”王朴诚恳地说道,“山西、陕西、北直隶、河南、山东五省连续三年大旱,百姓颗粒无收,以致盗贼峰起,民不聊生,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北五省彻底糜烂也就是两、三年内的事情了。”
  王桦失声道:“老三,你这话是不是有些危言悚听了?”
  “绝非危言悚听。”王朴沉声道,“二哥你不在军中,所以不知道大明官军的虚实,事实上大明朝的精锐边军早已经在和建奴的恶战中消耗殆尽了,现在正在各省剿寇的官军其实都是些乌合之众,指望他们肃清流贼已经没有可能了。”
  王榉凝声道:“你是说大明朝已经无力回天了?”
  王朴肃然道:“大明朝是不是已经无力回天,现在还不好说,不过北五省即将糜烂却是毫无疑问了,正因为此,小弟才会劝大哥你趁着山西的局势还没有彻底糜烂时,赶紧把我们王家的所有产业全部变卖。”
  “变卖了产业又能如何?”王榉黯然道,“乱兵一到,银子还不都是别人的。”
  “这也不尽然。”王朴道,“大哥可以把山西的产业变卖,然后用这笔银子去江南重新购置产业,更可以经营新的生意呀。”
  “你是说把产业转移到江南去?”王榉摇头道,“谈何容易!光是变卖产业所得的巨额银两又该如何运到江南去?中间可要穿越流贼的地盘啊,还有那些官军,他们抢起商贾来可是比流贼还狠哪。”
  “这事包在小弟身上。”王朴道,“大哥你跟小弟说说,如果把我们王家所有的产业全部变卖了,能换多少白银?”
  王榉说道:“我们王家经过父祖两代经营,在山西已经拥有十三家绸缎铺,三十六家茶行,十九家瓷器行还有几万亩地,再加上这所老宅子和六处田庄,全部加起来怎么也值一百多万两银子吧。”
  王朴道:“大哥,听小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