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铁血大明 >

第130章

铁血大明-第130章

小说: 铁血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宗敏脸色一变,一把推开了怀里的女人,沉声问道:“真走了?”
  刘诚道:“真走了。”
  刘宗敏道:“带走了多少人马?”
  刘诚道:“只带走了五百骑兵,不过……”
  “不过怎样?”
  “不过李虎、李玄还有荆茂成都跟着李岩走了。”
  “这几个人走了倒好。”刘宗敏道,“反正跟我们不是一条心,留下来反而碍手碍脚,不过这个李岩说走就走,两万多精兵还有八千骑兵,他居然一点也不心疼,这气度,这魄力,没说的,俺老刘佩服他。”
  第一百五十六章 快叫声爹
  孙传庭说对了,现在的建奴的确还不具备进攻北京的实力。
  平台召对的第二天,建奴就向广渠门发起了一次试探性的进攻,最后却连护城河都还没有靠近,就被城墙上的红夷大炮轰死了好几百人。
  多尔衮立即停止了正面进攻,紧急召集范文程和宁完我商议对策。
  范文程道:“主子,看来我们严重低估了北京的防御力度,北京各门装备的红夷大炮足有两百多门之多,几乎是宁远城的十倍哪!”
  宁完我道:“掘地道炸城墙的办法怕是也不行了,嘿,这可怎么办?”
  “嘿嘿。”多尔衮阴阴一笑,说道,“打不下北京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范文程和宁完我对视一眼,失声道:“主子难道一开始就认为打不下北京?”
  “没错。”多尔衮道,“从一开始本王就不对打下北京抱有任何希望。北京是大明的国都,哪有那么容易打的?不过,连大同都打不下来,却是有些出乎本王的预料,还损失了四万多大军,好在损失的都是些包衣奴才和蒙古人,我们八旗精锐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宁完我道:“原来这一切早在主子的算计之中了,主子深谋远虑,奴才佩服。”
  多尔衮道:“这次入寇中原,活捉王朴和崇祯小儿只是幌子,本王真正的目的是要对八旗铁骑的势力重新进行整合,借机削弱两黄旗的实力并补强两白旗的实力,然后再血洗京畿、山东,再挟裹大量的人口财物从登州渡海返回辽东,以弥补王朴带给我们大清的损失。”
  范文程道:“豪格兵败大同,所属三万大军灰飞烟灭,镶黄旗的九个牛录,正黄旗的十三个牛录,还有正蓝旗的七个牛录已经分别划归武英郡王的正白旗和豫亲王的镶白旗,您的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了。”
  “嗯。”多尔衮点了点头,沉声道,“所以,我们不必再在北京和崇祯小儿纠缠下去了,明天就兵分十路,沿运河杀奔山东,狠狠洗劫一番,然后带着我们需要的奴才和牲畜财物返回辽东。”
  崇祯十五年四月至八月,建奴从大同毁关而入,过京师下山东,最后从登州渡海返回辽东,一路转战数千里,大明百姓遭受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浩劫。逾百万人惨死在建奴的屠刀之下,近百万人被掳往辽东为奴,无数的村庄化为废墟,无数的集镇被夷为平地,损失的钱粮财物更是不计其数。
  还有上千万人沦为无家可归的难民,衣食无着。
  遭此浩劫之后,大明朝的国势更加衰弱,而建奴却通过血腥的掠夺迅速恢复了元气。
  在朝中御史言官的弹劾声中和兵部雪片似的塘报催促下,孙传庭率曹变蛟、白广恩、刘泽清三镇兵马与建奴浴血拼杀,终因粮饷匮乏、士气低落败下阵来。不但不能阻止建奴流毒中原,反而连大明朝硕果仅存的那点边军精锐都差点折损殆尽。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来到了崇祯十五年的九月,大同的天气热了又凉了,陈圆圆也给王朴添了个儿子,二爷王桦给他取了个古怪的名字,叫“王法”,长枪营和辎重营也编练完成了,虽然还没有正式上过战场,可看上去已经挺像那么回事了。
  今年的年景还算不错,大同府在魏大本的治理下更显井井有条,出门逃荒的与往年相比明显少了,在王朴的铁腕打压下,大同境内的响马盗和土匪完全销声匿迹,与大同府相邻的太原府的治安也跟着好了许多。
  这几个月刘宗敏在陕西闹腾得很厉害,平凉、庆阳、延安三府已经完全被流贼攻陷,姜让、姜瓖兄弟守着榆林、固原。左良玉、贺人龙守着西安、汉中,眼睁睁地看着流贼坐大就是按兵不动。
  这些个军阀都是无利不起早,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朝廷不给他们钱粮兵械,不给他们加官进爵,他们是不会主动出兵去和流贼拼命的,兵部的公文和崇祯帝的诏书在这些武夫眼里就是个屁,一文不值。
  大同城北大营。
  王朴正在校场上检阅新编的长枪营和辎重营。
  长枪营、辎重营的编制和火器营一样,采用的都是王朴改进后的营哨制:五人为伍,设伍长;二伍为什,设什长;二什为队,设队长;五队为哨,设哨长;十哨为总,设千总;五总为营,设营总(满编为五哨)。
  按王朴的构想,长枪营和辎重营都是火器营的辅助兵种。
  辎重营的主要装备是战车、鹿角和战刀,战时的主要任务是在火器营的两翼和前后构筑车阵、鹿角阵,形成阻挡敌军步骑冲锋的第一道防线。长枪营的主要装备是超过两丈长的长矛,战时的主要任务是依托车阵构筑长枪阵,形成阻挡敌军步骑冲锋的第二道防线。
  在没有大炮的前提下,凭借火器营、长枪营和辎重营的组合阵形,王朴有信心在野战中摧毁当今世界任何军队的攻势,建奴的八旗铁骑也不在话下。
  看着校场上操练得热火朝天,一会行进,一会列阵,一会变阵的三军将士,王朴的眉头却是紧紧蹙在一起,他心里实在是高兴不起来,手底下没个炮营他总觉得少了些什么,这心里也终究是底气不足。
  可要组建炮营又谈何容易?
  铸炮?想都别想,满大同就找不出一个会铸炮的工匠,怎么铸炮?
  花银子买?银子倒是有,可上哪买炮去?大明工部是别指望了,王朴也不放心它们的土炮质量,王朴想要的红夷大炮只能去澳门买,可从澳门到大同不远万里,就算能买到也没办法运回大同呀。
  王朴正愁得不行时,眼角余光忽然看到魏大本满头大汗地跑上了阅兵台。
  王朴愕然道:“魏大人,你不在府衙办差,跑城北大营干吗来了?”
  魏大本喘息道:“驸……驸马爷,有……有人找……找您。”
  “有人找我?”王朴越发愕然道,“谁找我?还得您魏大人亲自来传话?”
  魏大本深吸了口气,平息了一下语气,说道:“那人正在府衙等着呢,驸马爷您去了就知道了。”
  “嗬?”王朴诧异道,“敢情这人还来头不小?”
  魏大本苦笑道:“驸马爷,您就别难为下官了。”
  “好吧,这就走。”王朴点了点头,对身边的副总兵赵六斤道,“六斤,你接着操练。”
  “是!”
  赵六斤应了一声,从王朴手中接过了令旗。
  王朴和魏大本乘快马离了城北大营,一路疾赶,不到半个时辰的功夫就赶回了府衙。在府衙后院的偏厅,王朴见到了那个能让魏大本去传话的家伙,这家伙穿着普通的儒衫,面容瘦削,看上去五十来岁的样子,有些面生,可隐隐约约间又似乎有些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
  “嘿。”王朴挠了挠头,对那人说道,“我们好像在哪里见过?”
  “臭小子。”那人笑指着王朴,骂道,“快叫声爹。”
  “原来是你这老小子?”
  王朴立刻就把人认了出来,这不是他蹲天牢时的牢友么?当下大喜过望道:“嘿嘿,没想到老小子你就是孙传庭,更没想到你也能活着出天牢。”
  崇祯帝重新起用孙传庭的事,王朴早就从塘报上知道了,他只是不知道当初和他一起蹲天牢的那个老囚犯就是孙传庭罢了。
  魏大本听了咋舌不已,心忖普天之下也就王朴能当面这样和孙传庭说话了。
  “臭小子你能活着出天牢,凭什么老夫就不行?”孙传庭皱眉佯怒道,“还有,老夫这一把年纪了,再说现在也是正儿八经的五省总督加兵部侍郎再加左佥都御史了,你小子别再一口一个老小子的乱叫,真是一点都不懂得尊老爱幼。”
  “行。”王朴乐道,“那以后就叫你孙老头。”
  “叫爹。”孙传庭板起脸孔,一本正经地说道,“老夫是你爹。”
  不知道为什么,孙传庭就是觉得王朴特别对他的脾气,当初还在天牢里的时候,孙传庭就发现自己打心眼里欣赏这个年轻人,觉得这个年轻人有胆有识、有勇有谋,他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认王朴做干儿子。
  第一百五十七章 你想当曹操?
  孙传庭娶有一妻二妾,却只有两个女儿,没有儿子,所以遇到像王朴这样有胆有识又对自己脾气的年轻人,就显得格外喜爱,要是真能认王朴当自己的干儿子,多少也可以弥补一下膝下无子的遗憾。
  王朴贼笑道:“认你做干爹也不是不行,不过……”
  孙传庭急道:“不过怎样?”
  王朴道:“不过你得给我弄十门红夷大炮来。”
  “嘿,你个臭小子。”孙传庭道,“你可真会狮子大开口,一伸手就要十门大炮?”
  魏大本的思维开始有些跟不上了,孙传庭和王朴的交流方式让他感到难以适应,毕竟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很讲究礼仪和方式的,儒家倡导的礼节在所有人心中已经根深蒂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尤其讲究排场。
  “孙大人,驸马爷,下官是不是先行告退?”
  魏大本实在看不下去了,像王朴和孙传庭这种市井无赖式的交流方式让他感到无所适从更无法理解,他觉得还是离开为好。
  孙传庭挥了挥手,魏大本便识趣地离开了。
  魏大本无法理解孙传庭和王朴之间的讨价还价,可孙传庭却十分享受这种无拘无束的交流方式,他和王朴本来就是在天牢里结下的交情,当时特殊的身份让他们能以特殊的方式进行毫无拘束地交流。
  现在时过境迁,王朴已经官复原职并且成了准驸马都尉,孙传庭也已经成了五省总督,可两人却还是很默契地维持了天牢里时的那种相处和交流方式,两人的接触其实不多,可两人都能感觉到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
  更要命的是,两人都对自己的阅人能力非常迷信。
  事实上,孙传庭信奉的是阳明心学,对儒家理学所倡导的三纲五常还有诸多规矩和条条框框是很不以为然的。
  阳明心学提倡“心即理”,认为一切道德规范都应该先于内心修炼然后形诸于外,而儒家理学则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的是制订诸多的道德规范来强行约束人的行为,儒家理学旨在禁锢人们的思想,让整个社会变成一潭死水,而阳明心学则提倡以自我为中心,旨在解放思想。
  因此,孙传庭无视儒家理学所倡导的那些礼节其实也在情理之中。
  “行。”孙传庭点头道,“你先叫声爹,老夫就给你十门红夷大炮。”
  “先给炮。”王朴道,“然后我再叫你。”
  孙传庭笑道:“臭小子还跟牢里一样,真是一点没变。”
  王朴也笑道:“老小子你也差不多,死活不肯上当啊。”
  “那你就赶紧跪下来叫爹吧,孙传庭道,“十二门红夷大炮老夫已经拉来了,现在应该已经运到城北大营了。”
  孙传庭说的是真的,他这次来大同的确带来了十二门红夷大炮,而且就是准备给王朴的。
  当然,孙传庭把十二门红夷大炮送给王朴绝不是为了收他当干儿子这么简单,孙传庭其实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说俗气点其实就是要笼络王朴!
  别看孙传庭现在已经是陕西、山西、河南、京师、山东五省的总督了,名义上五省的兵马都归他节制,可他其实是个光杆司令。
  曹变蛟、白广恩两镇精兵虽然受他调谴,可这两人都是洪承畴培养出来的亲信,孙传庭指挥起来终归不是那么得心应手。
  京营完全是万岁爷的军队,只有王承恩和高起潜才指挥得动。
  山东总兵刘泽清是个人精,而且他手下的那支军队也是支乌合之众,不说也罢。
  左良玉、贺人龙、猛如虎和姜瓖算得上能征善战,四人手下也各有一支劲旅,可这几个人都是拥兵自重的军阀,不给他们足够的好处他们根本不可能听从孙传庭的调谴!
  所以说,孙传庭根本就没有一支真正属于自己的嫡系部队,这是很要命的,手上如果没有一支足够强大的精锐部队,他就很难节制左良玉、贺人龙、猛如虎、姜瓖这些骄兵悍将,剿灭流贼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孙传庭想到了王朴,想到了王朴手上的大同精兵。
  孙传庭最终选择王朴当自己的亲信,不仅仅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