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再造神州 >

第103章

再造神州-第103章

小说: 再造神州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过了这么长时间,我已经不对朝廷抱有什么希望,想单独带领一些士兵回淮西和金人去拼命,可是杨利还是劝我忍耐一定会有转机的,不久果然朝廷就公布了让殿下主理两淮军政的消息。殿下来到建康后,一面救助灾民,一面招募打金人的部队,我认为这是一个机会和杨利商量后,就化名前去报名等立了功劳再和殿下说明我们的情况。我是到云锋将军这里报名的,他看到我后突然喊出我的名字。我当时以为他是来抓我的,就想反抗,不想云锋将军让我不要紧张,并告诉我他知道我是被冤枉的。我当时不信,后来云锋将军告诉我他在以前就听过别人提过我,所以才会认出我来。
  在云锋将军的解说下,我相信他不是朝廷派来抓我的,我就给外面送出平安的信号让杨利进来。杨利进来后,我们和云锋将军说了一会儿话,知道殿下有意收复淮西失地,可是如果让殿下知道我们在这里可能会给殿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后来我们商定,我们秘密的将那些士兵送入殿下军中,然后等到时机到了,云锋将军将我们的事情给殿下说明,让殿下给我们做主。殿下,事情就是这样的!“
  我默然的想了一会儿李华说的这些话。这些话表明李华这个人虽然不是很灵活的一个人但是也不是一个笨蛋和莽汉,他能够听取别人的意见采取正确的方法。看他说这些话的表情就知道他没有说慌,这些都是他是经历的事情,所以这个不善言辞的人说来才这么顺畅。
  在临安的时候,我就听别人说起上次十万禁军在淮西被金人五万人打败的事情。按照兵部的解释,这次失败主要是士兵临战不前,下面军官不听命令,导致指挥失灵而造成的。还公布了一些应该对这次战败负责的中下级军官的名字,当时我就很奇怪为什么没有上级军官的在这份通缉令上。
  现在听到经历了这场战争的当事人说明,更是觉得当时这个军队的主帅应当要负主要责任,可是为什么一些次要责任人被通缉而主要责任人无事了?我并不怪他们二人藏身于难民中不回临安,因为这次战败后逃回来的许多军官和士兵都被抓起来前去做苦力,还有许多通缉令上有名字的被砍了头,这两人肯定也是哪个通缉令上有名字的人,所以不回去也是人之常情,那些士兵有这么多人听从他们的劝告而躲在难民中,可能也是这个原因。
  宋朝的军法虽然严厉可是如果不能保证公平,只会适得其反,让手下士兵离心。这次这些溃散的士兵能够保持住自己的军人荣誉不在难民中大抢特抢,这两个人居功不小,单从这个功劳上来说,我就不能听从朝廷将他们惩处,更何况这个惩处命令明显不公平。可是现在我收留了他们,如果让朝廷知道的话肯定会让我将人交出来,要不要让他们改个名字了?可是这样做不是告诉他们,对于他们被冤枉,我也没办法,这不是让他们对我的信心打折扣吗?
  不能这样做,要么不干,要么就堂堂正正的告诉这些人,我赵昀注重的是能力并不是一些莫须有的罪名,这样,我必然可以得到他们的拥戴,就算将来我和朝廷闹开有了这批人的支持,我的胜算也可以大增。对,现在首先是要增加他们对我的信心。但是在这之前还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完成。
  有了这样认识,我抬头迎向正用希望目光看着我的屋中人一眼道:“听你这么一说,你们这次失败并不能完全算你们的责任,但是本王也不能光听你们的一面之词,你们可敢让本王对你们做个询问,证明你们没有欺骗本王?”
  李华马上道:“殿下,我说的句句属实,就请殿下派人来问好了。”
  我对他点点头,然后望向杨利。杨利微微一笑道:“杨利听候殿下所命。”
  我点点头,招了一个预先安排护卫进来,对他做了个让他去找白女的命令后,他就离去了。
  估计白女要过会儿才来,我问杨利道:“李华说了你们失利的原因,本王想问你,你们这次的统帅是谁?虽然本王听说是临阵脱逃的贾涉,但是他只是一个文官,在军队方面的统帅为什么没有人提到了?”
  杨利面容微微有些感叹道:“殿下圣明,其实世人都知道贾涉临阵脱逃,可是又有谁知道当时他的逃跑主要是他看出此战不会有胜算,所以才在开战前逃跑的?开始我也不明白,后来靠听来的一些事情,我才明白的。”
  “哦,此话怎讲?”
  “我大宋军一向都是长于防守,拙于进攻。当时我们十万禁军由史弥远之侄史天恩带领开到淮西,协同贾涉布防。虽然贾涉此人力主防守是因为贪生怕死,但是却符合当时战场上的情况,如果真的按照他说的去做,我军虽然不会有什么胜利,但是也不至于大败。可是史天恩此人好大喜功,一心想打败金人显示出自己的威风就用其叔叔名义让贾涉答应出兵。可是当史天恩刚将军队开走,贾涉接着就逃跑了,导致军心涣散使得他布防的后方被金人夺走,让我军失利后连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结果只能是一溃千里,十万大军一哄而散各自去逃命。向我等这样在事后收拾残局的人还不少,可是都因为威望不足不能使得士兵复聚再和金人一战,到了后来更是只有李华和我相伴躲到建康,那些回去的人被杀的杀,发配的发配,成了别人的替死鬼。不怕殿下见怪,我认为他们这样回去被自己人杀死真的不值。”
  “不要紧,本王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向来都是鼓励有什么说什么,就算你骂本王,只要说的有道理本王也接受。这点你可以放心,只要你是真心为了本王着想,本王是不会怪罪的。对了,按照你的看法,宋军为什么在野战上打不过金人了?”
  “无它,一是骑兵数量过少,二是弓弩兵所占比例过大,如果指挥者明白这点就不会战争一开始就放弃城墙和金人去打yezhan的。”
  “这样啊,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宋军骑兵过少一来是因为我大宋本就不产良马,就是想发展骑兵也无从发展起,再一个就是朝廷中有人对于建造骑兵的巨大耗费感到不满而反对,因为我大宋不产马所以马匹的获得都是靠和那些异族交易所得,耗费不低,计一骑之费,可建步军五人。这样我大宋的骑兵往往有名无实,发挥不了什么作用。为了适应这种情况,我大宋就开始提倡以步制骑,而对付骑兵最好莫过于弓弩火器,这样我大宋军从上到下都将弓弩火器作为克敌制胜的法宝,这就导致我大宋军弓弩火器兵占到六成左右,而这两种兵器往往是要依靠一定的条件才能发挥威力,最好莫过于守城的时候应用,这也是我大宋军为什么善守不善攻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其实归根结底我大宋军弄成这个情况就是因为我大宋不注重发展马匹,所以才有现在情况出现,不知殿下以为如何?”
  “你说的不错,骑者,奇也。千里转战,朝发夕至,谓之奇。骑者,锐也,攻城略地,侵略如火,谓之锐。骑者,险也。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谓之险。骑者,诡也,声东击西,飘忽不定,谓之诡。骑者,诸兵之首,得之可以百战,失之则以亡国,为将者不可不察。我大宋放弃骑兵而专注于步兵确实是失策了。”
  “殿下高见,殿下这番话道出骑兵之重要,可说发前人所未发。以前就闻听云锋将军说过殿下兵法当代少有,如今亲闻方知所言不虚,朝廷中有殿下何愁不能驱除金人还我河山。”
  看到杨利激动佩服的目光,转目看到屋中的人都和杨利一样的看着我,我不禁苦笑。我脑中的东西随便说说就是名言,后世一千多年的积累还真不是白学的,都是前人血泪的总结。
  厚着脸皮接受了大家的赞誉,然后岔开话题问云锋道:“云将军,本王问你,训练的那些军队中弓弩火器兵占到多少?”
  云锋站起来汗颜道:“回禀殿下,由于马匹确实缺少,属下也没法组建骑兵。仅有的几百匹马尽数都给了近卫营,属下这里也仅仅只有属下有两匹马代步,所以现在军中仍然是以弓弩火器兵为主,不过由于军械的缺乏,连这个都没有足备。还请殿下降罪!”
  我听了摇摇头道:“这不能怪你,本王身为主帅对此要负全责。唉,不是本王不想发展骑兵,而是现实情况容不得本王来发展,这样好了,将现在几百匹马集中起来弄个军马场,你们觉得如何?”
  云锋有些担心的道:“只怕太少了些,起不了什么作用!”
  我道:“不要紧,先做,以后等资金充裕了再添购,只要我们努力总会有办法将自己的军马场建立起来的。何况我们这次如果可以打败金人,那获得军马将以万计,到时候还怕不够吗?”
  被我这种乐观的情绪所感染,屋中的人都轻松起来。杨利更是道:“观殿下如此有信心,想必金人被击败将指日可待,不知我等可有机会追随左右?”
  我淡然笑道:“那有这般容易,现在朝廷中明争暗斗,为了各自的利益有些人经常做出一些自毁长城的事情来,如果不解决好他们,能够维持现在的情况就不错了。先不谈这个,本王问你们,你们是真心依附本王吗?”
  听我这么一说,杨利和李华马上站起来道:“只要殿下不违背打金人的话,我等愿意誓死效忠殿下,以后如果有口不对心之举,愿意人神共弃,天诛地灭!”
  这二人将这句话说的正气浩然,铿锵有力,表示出他们早就想好这些话,只是乘这个机会说出来罢了。明白此点,我对他们点点头道:“你们的心意本王明白,你们先坐下。其实金人已经立国这么多年,要想一时半会的就消灭他们是不可能的,本王现在能够做的就是将这些在大宋国土上肆虐的金人驱走。现在朝廷被奸人把持,就是本王想要有所作为也难啊!对了,如同两位这样被人当做替死鬼的人还有那些剩下来?”
  还是杨利回答道:“回禀殿下,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当时和我们一起逃到建康的一些人不听我的劝告执意要回临安,结果有些人被杀了,还有些被送到福建去开矿,现在到底还有那些人活着,我也不知道!”
  我听了沉思了一会儿,才道:“既然这样,本王问你们当时你们逃到建康来后,是如何将那些溃军维持住的?”
  杨利犹豫了一会儿才道:“其实不瞒殿下,我当时就是军中管理后勤军需的,当我接到命令大军要开拔到野外去和金人较量,我就推测出这次凶多吉少。为了不让金人将军需得去,我说动几个好友将很大一部分军需藏了起来,后来大军被打败,我们就是靠这些军需才维持住军心。到了建康,我们因为去向问题发生争执,他们不理我的劝告去了临安,结果被人所害。那些和他们一同回去的士兵也被发配,见到他们的下场,剩余的士兵也不敢回去了,就就近躲藏起来。我就乘机组织一批人潜回淮西将那些军需中的粮食被服分批的运回来,然后用这些军需让这些士兵聚拢到身边,慢慢由少变多,最后竟然聚合了几万人。为了保密,我和李华只好将军队拆散,分散到难民中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编队,并让他们做些可以的军事训练,由于当时难民很多,我们伪装的巧妙,所以才能维持住这些人。”
  我有些不相信的问道:“你们是如何伪装的,为什么本王就没听说过难民中混入了这么多军队?”
  杨利看了李华一眼才道:“其实很简单,我们穿上这些灾民的衣服,但是不在建康城附近活动,而是在离建康很远的地方躲藏。现在在长江沿岸有多达几百万的灾民,我们躲藏其中并不如何显眼,再说我们这些人本来都是农民,没拿武器也没人认得出我们和那些灾民的不同。殿下初来,情报也没那么远,所以一时间才发现不了我们!”
  虽然他说的轻巧,可是我知道事情可以成功,这个杨利不知动了多少脑筋,光是要维持这些人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有些欣赏此人的才智,我接着问道:“那现在你藏起来的军需还有多少?”
  “粮食被服之类的在我们自用和接济灾民下,已经所剩无几,只是在淮西那边还有足可以装备三万人的兵器铠甲,现在殿下正需要,不知可要我等将这些弄过来?”
  “这个,就不用了,现在淮西那边马上就会有仗打,你将那些军需所在画出来,我让人交给那边的主帅,让他使用这些给本王好好的教训一顿金人。”
  “我可不可以问殿下一件事情?”
  “请说!”
  “淮西的主帅是谁,殿下可以告知吗?”
  “你是怕我所托非人吧,淮东安抚使赵范,你听说过吗?”
  “是他,如此我就可以放心了。我以前就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