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名门 >

第295章

名门-第295章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一名管家模样的中年男子和一个仆役从偏门走了出来,运货的车主连忙向中年男人点头哈腰行礼,他却丝毫不理睬,傲慢地头一抬便扬长而去。
  中年男子也姓韦,是韦家的一个远房族人,他极善钻营、又能说会道,做韦府的二管家已经十几年,今天他的一个心腹手下有事求他,他便给个面子,随他出来。
  两人走过了几条小街,他手下远远地指着一家临近坊门地小酒肆道:“二管家,人就在那里。”
  “他们是你的什么亲戚?家境怎样?”韦管家不露声色地问道。
  “他们兄妹是我舅舅家的孩子,原是成都的殷实人家,蜀中闹朱之乱,我舅舅和舅母不幸遇难,他们兄妹便逃到长安,虽然手中还有点底,但人总得寻个前途吧!他们知道老爷风光,便想进府里谋个差事,将来老爷得道,他们也想跟着升天,所以就来求我帮帮忙。韦管家哦!一声,便直接向骨子里问道:“你说他们还有点底,这个底究竟有多厚?”
  手下进左右无熟人,便附耳在管家耳边道:“他们愿出三十贯买两个差事,若安排的好,再多点也无妨。”
  韦管家得意地笑了,眼睛里闪过了一丝贪婪的神色。||首…发||两人走进小酒肆,下人直接带着他进了一间小小的雅室。
  雅室里已经收拾了一桌酒菜,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坐在酒桌旁,男的年纪约二十岁出头。长得膀大腰圆、十分魁梧,而女地小一点,约十六七岁,皮肤白净,稍有几分姿色,嘴角长有一颗红痣。
  他们见韦管家进屋,连忙站了起来,男地上前拱手施礼道:“杨雄参见韦大管家。”
  他身后地女子也上前轻施一礼,娇声娇气道:“小女子杨萍。给大管家施礼。”
  韦管家用专业眼光迅速打量他们一眼,男地孔武有力,可做保镖护院;女的嘛!长相还可以。尤其眉眼间有些妖治,先到内院小厨房帮佣,将来说不定还能成为哪个老爷的侍妾。
  当然。这话不能说出来,他也不屑眼前地酒菜,便开门见山道:“听我的弟兄说,你们想进韦府谋事,是吧!”
  那个叫杨雄的男子取出一块黄澄澄的金子往韦管家手中一塞,陪笑道:“我们能不能进韦府,就是韦管家的一句话。”
  韦管家悄悄掂了掂,手中的金子足有三两多重,按照黑市价,这块金子至少要值五十贯钱。他不由心花怒放,但脸上却依然板着面孔道:“我们韦府可不是那么好进的,尤其是你们这种非奴身份,首先需要有人介绍,以证明身世清白、来源可靠,其次我还要替你们打点具体管事之人,你们这点钱说不定还不够,这样吧!我先替你们收着。不够再说。你们看如何?”
  “一切由韦管家做主!”
  留下了活络的话,韦管家的脸上终于出现一丝笑容。他又对自己地手下道:“好吧!趁我今天当值,你下午晚些时候便带他们来找我,我会给他们安排个不错的差事。”
  说罢,他又瞥那女子一眼,转身走了,他手下给两兄妹施了个眼色,也迅速跟了出去,两人刚走没多久,隔壁雅室立刻走出几人,一闪身便进了杨家兄妹所在的房间。
  为首之人正是朱滔,他见事情已办成,便对杨氏兄妹道:“时间紧迫,你们必须在三天内给我完成任务!”
  “遵令!”杨氏兄妹一躬身,眼睛闪过一道凛冽地杀机。
  就在长安及大唐各地开始准备过新年时,中原的战事也出现了一丝缓和的势态,两军对峙了约半个月,在此期间,崔庆功和韦德庆进行了一些零星地战役,各有胜负,但战役是在韦德庆的地盘里进行,崔庆功人数又占上风,所以整个形势对崔庆功有利。
  就在崔庆功大军直逼陈留之时,忽然传来了朝廷封马大维为谯国公的消息,加上马大维私占谯县粮食,生性多疑的崔庆功立刻停止进攻,并主动退兵百里,以观察马大维的动静。
  很快,同样得到消息的马大维立刻派心腹密告崔庆功,这是朝廷的离间之计,若自己真和朝廷有勾结,他们绝不会在此时封官,等自己阵前倒戈岂不是更有效?在解释的同时,马大维又派人给崔庆功送来了十万石粮食,以表示自己的诚意,不久,朱滔也派人送来急件,也劝崔庆功不要中了朝廷的离间之计。
  尽管崔庆功最后也相信这是朝廷地离间之计,但他始终不是很放心,便命马大维率本部驻防彭郡,尽量离他远一些,在马大维向东驻防后,崔庆功的大军再一次向北推进到雍丘,此时是十二月二十九日,离新年还有两天。
  黄昏时分,在离雍丘约十里的官道上,韦德庆在千名亲兵的护卫下沿着官道急速向北奔驰,官道两旁挤满了逃离家园的难民,他们扶老携幼、艰难地向北而行,有的用箩筐挑着年迈的父母,有的用独轮车推着年幼地儿女,每个人脸上都布满了饥色和绝望,一路上哀哭声不断,草丛里随处可见倒毙之人。
  看到这些凄惨地情景,韦德庆心中不由暗暗叹了一口气,依他的本意,他并不想挑起这场让百姓生灵涂炭地战役。但太后连下两道密旨,家主也一次又一次相逼,甚至将韦清派到陈留当刺史,明显是用来监视他。在强大的压力下,他不得不引发了这场战役。
  刚开始时,他是按照自己地策略来打,采取守势以消磨崔庆功进攻的锐气,在这一点他和韦谔的想法是一致的,但在崔庆功对马大维发生猜疑而暂时退兵后,韦德庆与韦谔地战略思路便开始发生了分歧,韦德庆主张趁崔庆功内乱一举出击,与崔庆功决战。但韦谔却严令他不得轻举妄动,韦谔的目的是尽量让裴俊的军队先与崔庆功交战,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的兵力。
  对此。韦德庆绝不赞同,他现在就是要去陈留说服韦清支持自己,请家主不要干涉他的战略部署。
  “将军你看!”韦德庆的副将王武俊忽然一指北方道:“好像是韦刺史来了。”
  韦德庆顺他手指方向看去。一行人马正向这边快速驰来,中间果然就是韦清的马车,对方也看见了他们,马车慢慢停下,很快一名侍卫上前来通报,“德庆将军,韦刺史请你上前去答话。”
  韦德庆见对方傲慢,他心中略略有些不快,但他身后的副将王武俊却勃然大怒,指报信兵大骂道:“我家将军是陈留郡王、卞滑曹宋四郡节度使。你们一个小小地刺史也敢命令我们上去相见?”
  “不得无礼!”韦德庆脸一沉,狠狠地呵斥了王武俊一声,他用独臂策动战马,缓缓上前去进见韦清,王武俊却重重地暗哼一声,也慢慢跟了上去。
  来人正是韦清,他在得其父的面授机宜后立刻返回了陈留,现在准备前往雍丘大营。却在路上遇到了正要北上的韦德庆。从家族地位相比,韦清是韦家地嫡长子、家主继承人。而韦德庆却连庶子都谈不上,两人的地位相差万里,也就是这个缘故,韦清从骨子里看不起韦德庆,只是在父亲的再三敲打下,他才勉强称之为兄,但也时不时露出一点点傲慢地姿态,比如现在,他与韦德庆在半路相遇,韦清的下意识反应便是让韦德庆来见他,尽管韦德庆是陈留郡王,但在韦清的眼里,这些官职爵位都是父亲赏赐给他,他更应该心怀感激才对。
  “德庆见过少家主。”韦德庆翻身下马,站在马车外欠身施礼道。
  “真是巧,我正要去德庆兄中,没想到咱们居然在半路上相见,你莫非也是要去陈留找我?”韦清轻捋颌下长须微微笑道,他口称德庆兄,可依然端坐马车中不动。
  “少家主猜得不错。”韦德庆没有将韦清刻意做出的高姿态放在心上,便点了点头沉声道:“我正是要到陈留找刺史商量与崔庆功作战之事。”
  这时,副将王武俊在后面重重咳嗽了一声,这是他在提醒韦德庆先问韦清的来意,但韦德庆却似乎没有明白他的提醒,依然道:“想必少家主一路上都看到了,这次战役对百姓的伤害尤重,为了中原的百姓安宁,我认为应尽早结束这场战役,不知少家主以为我的话可对?”
  咳咳!王武俊又在他身后猛咳两声,他已经看见韦清的队伍里似乎还有宦官,便隐隐感觉到韦清此次来者不善,又再一次提醒他不要多言。
  韦德庆地脸却沉了下来,他一回头瞪王武俊道:“你若再敢扰乱,我必以军法处置你!”
  王武俊脸胀得通红,低头退了下去,韦清却深深地看了王武俊一眼,便微微一笑道:“德庆兄的意见韦清深为赞同,我此次前来便是要与你共同剿灭祸害百姓的崔庆功。”
  说到这里,他向后面做了一个手势,立刻从队伍里走出一名宦官,他朗声道:“太后有旨,着陈留郡王韦德庆、陈留刺史韦清接旨。”
  韦德庆与韦清一起跪了下来,宦官朗声宣旨道:“陈留郡王、卞滑曹宋四郡节度使韦德庆忠心为国,为哀家解忧、为天下百姓解难,有功于社稷,特加封开府仪同三司、太子太保,赏钱五百万、绢千匹。”
  “臣谢太后封赏!”韦德庆重重地磕了一个头。
  宦官瞥了他一眼,却又继续念道:“陈留刺史韦清精细廉明、公正无私,特加封其为河南道安抚使、御史大夫,总监河南诸军,钦此!”
  韦德庆的身子猛地一震,他的心仿佛一下子坠入了寒窟。
  第三百四十六、七章 渤海求助(上)(下)
  大唐永安元年十二月三十日,也就是新年前夕,一队从渤海国而来的使臣风尘仆仆地抵达了长安城。
  渤海国位于大唐的东北部,由粟末人首领大祚荣在武则天圣历元年创立,在创立之初,渤海国便接受了大唐皇帝的册封,臣服于唐朝,并全面模仿大唐的政治制度,引进灿烂的唐朝文化,又幸得代代英主,竟使得其国力日益强盛,雄踞于北方,与盛唐共创了北国辉煌,也由此被称为海东盛国。
  安史之乱中,渤海国一度脱离了唐朝,但很快它又遣使入京,继续为大唐的属国,时值大唐永安元年岁暮,渤海国国王大钦茂特遣子大嵩出使长安,朝拜新皇,同时大嵩也带来一个特殊使命,请求大唐出兵,帮助他们抵御契丹的进攻。
  契丹人从来都是人的天敌,近百年来便一直与渤海国时战时停,但今年契丹人的进攻却异乎寻常的持久和强硬,从十月开始进攻了近二个月,仍没有停止的迹象,尤其是渤海国与契丹交界的扶余府,更是契丹人进攻的重点,长达二个月的战争使得渤海国遭受了重大的损失,不得已,大钦茂便紧急派儿子进京求援。
  使臣离城尚有五里,鸿胪寺少卿郑浦便亲自出城迎接,大嵩年近三十,他和其父一样崇尚汉风,身着长袍、腰束玉带,从小接受汉文化教育,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被朝廷封为渤海县公,他老远便下马向身着四品朝服的郑浦拱手笑道:“让使君亲自出城迎接,我愧不敢当。”
  郑浦也下马回礼道:“县公不必客气,这是朝廷的礼仪。县公一路辛苦,请随我进驿馆休息,改日我们再安排觐见太后和新皇事宜。”
  大嵩听说改日再安排,他不由心急如焚。可又不知郑浦底细,不敢轻言国事,便硬生生忍住了心中的焦虑,一行人进了明德门,长安新年的气息扑面而来,人潮如海、马车飞奔,到处可见为新年作最后准备地百姓,郑浦早发现大嵩一路心神不宁,现在见他连进了城都没有兴致。便低声笑问道:“县公刚来长安,莫非就有了思乡之情?”
  大嵩微微叹了一口气道:“我有紧急国事,奈何要改日才安排觐见,故心中彷徨,请使君勿怪。”
  “紧急国事?”郑浦见他似乎不太明白朝廷的权力分配,便笑着提醒他道:“县公有些误会了,我说的觐见是指国之礼仪。不谈政务,若县公有紧急国事可去找裴相国相商,这却不是我们鸿胪寺所管。”
  大嵩虽然接受过系统的汉学教育,却是第一次出使大唐,竟不知道这一层关系。不由恍然大悟,便连忙问道:“如果我要去找裴相国,不知他是否肯见我,或者我还要寻找谁来引见,事关重大,望郑使君不吝指教。”
  郑浦瞥了他一眼,便微微一笑道:“渤海国之事裴相国一般都会见你,不过正好遇到新年,裴相也未必有空,确实需要有人替你引见。这样,我等会儿介绍中书省给事中给你认识,他是裴相嫡子,或许能帮你说上话。”
  中书省地给事中便是裴明耀,裴明耀做了几年实权官,在官场上也积累了一些人脉,尤其是裴党,人人都视他为大唐相国的后继者。大凡有什么机会。都会顺手帮他一把,这个郑浦也是裴党中人。和裴明耀素来交好,他知道裴明耀近几个月流年不利,便也想帮他一把,正好渤海国有急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