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名门 >

第262章

名门-第262章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药罗葛灵听说拓跋千里另立新君,他也猛吃了一惊,但他随即便冷静下来,他略一沉吟便道:“可汗不要着急,我认为事情还有挽回的余地。”
  忠贞可汗大喜,连忙拉他坐下来,急道:“你快说,我该怎么办?”
  药罗葛灵想了想便道:“现在可汗手中还有七万人马,还有颉干迦斯那便的七万余军队,加起来将近十五万,从兵力对比上要强于拓跋千里,关键是要抓紧时间,要赶在军心涣散之前杀回都城,否则一旦拓跋千里用家属来威胁士兵,那一切都完了。”
  忠贞可汗眉头皱成一团,他踌躇良久才道:“我也知道须抓紧时间,可现在我们与唐军僵持,还有颉干迦斯也困于安西,要我怎么办才好?”
  药罗葛灵笑了,“这就要看可汗能不能做出让步了。”
  “你是说放弃安西、北庭。”忠贞可汗摇了摇头,叹了口气道:“唐军与我对峙到现在,就要要寻找战机,现在形势不利于我,张焕怎肯放弃这个全歼我军地机会。”
  “我倒并不这样认为,张焕可不是一般的领兵大将,可汗只要想一想他当年还只有武威一城时,便派使者来联系父汗共击吐蕃,而他现在已是大唐兵部尚书,是大唐的第二权臣,他岂能没有这个眼光?”
  说到这里,药罗葛灵站起来深施一礼道:“我愿为可汗使臣前往唐营,说服张焕与可汗讲和。”
  忠贞可汗想了半晌,便毅然决定道:“或许你说得不错,那拓跋千里也是他张焕地死敌,就凭这一点,他也许能考虑讲和,你现在就去,若有必要,我可以亲自和他谈判。”
  唐军大营距离回纥大营约十里之远,位于咸泉镇以北,此刻张焕正盘腿坐在大帐中,聚精会神地看一封家信,信是妻子裴莹写来,希望他在军中多多注意休息、保重身体,但信的重点却是崔宁已为他生下一子,孩子是早产儿,身子比较瘦弱,但母子皆平安,母亲已为孙子取名为。
  远在数千里之遥,忽然听到自己又有了儿子,张焕不由心花怒放,他背着走慢慢走帐前,眺望着东方地星辰,思乡之情在他心中油然而生。这时,只见一名亲兵从远处小跑而来,张焕见他步履匆忙,知道是有要事,便将家信收进了怀中。问道:“什么事?”
  “禀报都督。外面有数十回纥兵护送一人前来,说是可汗特使。”
  张焕一怔,忠贞可汗派使臣找自己,发生了什么事?难道是他也得知王思雨部进占龟兹和焉耆了吗?
  “带他进来!”
  张焕快步走回大帐,端坐下来,片刻,几名亲兵将药罗葛灵领了进来,药罗葛灵上前深施一礼,“忠贞可汗帐下宰相护都药罗葛灵参见张尚书!”
  张焕听他口音纯正,没有半点回纥人说汉语的晦涩。不由有些微微诧异地问道:“你莫非是汉人?”
  “正是!”药罗葛灵点点头道:“我祖籍是河东太原人,安史之乱时随父母逃入回纥。”
  张焕微微一笑,“这样说起来我们还是同乡了。请坐吧!”
  药罗葛灵坐下,他沉吟一下便坦率地说道:“张尚书还记得拓跋千里这个人吧!”
  张焕不知道对方为何会突然提到拓跋千里,他没有说话。只是警惕地望着这个不速之客,药罗葛灵苦笑一下便道:“实不瞒都督。就是这个拓跋千里现在已在回纥掀起了惊涛骇浪,他已经率军占领了翰耳朵八里,宣布废除我家可汗,并立登利的次子为新可汗,而他拓跋千里现在已是掌握军政大权的宰相。”
  张焕这才明白,原来回纥竟发生了内乱,现在已有两个可汗了,倒是有趣。对方地用意必然是求和而来了。
  他笑了笑。不露声色地道:“所以你们可汗便派你来下战书,明日两军决战。是这个意思吧!”
  “不!不!不!”药罗葛灵吓得连连摆手,“我们可汗派我来是想与张尚书和解,并没有决战之意,尚书可千万不要误会我家可汗地诚意。”
  “诚意?”张焕仰天大笑,直笑得药罗葛灵心惊胆战,他刚要说话,张焕的笑声却忽然一收,冷视着他森然道:“不久前,你们可汗派人去长安求和,但他在求和的同时,却亲自率大军南下,这样地行事作风,让我如何能理解他地诚意?”
  “这
  药罗葛灵语塞了。
  张焕长身而起,冷冷道:“要和解也可以,明日午时正,让你们可汗亲自到我大营来,我与他面谈,否则,就算他主动撤军,我也会穷追猛打,更不要说放过颉干迦斯了。”
  药罗葛灵听张焕口气坚决,只得无奈地起身告辞,走到帐门口时,又听张焕在背后道:“再转告你家可汗,不要想着趁机偷袭,那样他就真的完了。”
  药罗葛灵身子一震,他忽然明白了张焕地深意,回头向张焕施了一礼,便快步去了。
  是的!张焕已经将自己的意思含蓄地传递给了药罗葛灵,他可以接受和解,当然是有条件的和解。
  张焕背着手走到了帐外,夏夜地凉风习习吹拂他的脸庞,回纥发生内乱,这却是他没有想到之事,他心里很清楚,只要再将忠贞可汗的大军拖过十日,回纥军就将分崩离析了,他完全有把握将这十五万回纥军全歼在安西,甚至今天晚上,他便可以大败敌人。
  但是他不想这样做,他必须要从长远考虑,拓跋千里是一个对大唐有着强烈仇恨和野心之人,一旦他真地当了权,那回纥西进的国策必将改变,回纥大军将重新南下,屠杀大唐边民,掠夺大唐财富和子女,不能!他决不能让拓跋千里掌握回纥,忠贞可汗虽然也不可靠,但他至少继承了其父西进的国策,而这个国策对于大唐稳定漠北局势至关重要。
  这样,唐军便可以腾出手来将契丹、室韦等少数民族逐一解决,不给他们坐大地机会,甚至收复葱岭以西的广大领土,也需要在漠北有一个稳定地局势。
  再退一万步说,张焕也希望回纥人内部的同室操戈进行得越惨烈、越持久,也就越好。次日午时,三千回纥骑兵护卫着他们忠贞可汗向唐军大营缓缓而来,此时的唐军大营已是严阵以待,防止回纥人可能出现的偷袭。
  三千骑兵在唐营一里外停了下来,随即一队唐军前去交涉,很快,百余名骑兵护卫着一辆华丽的马车向唐军大营驰来。
  马车内,忠贞可汗心情忐忑地望着这座杀气腾腾的唐军大营,如果说他今天不害怕被唐军扣留甚至杀害,那是假话,而且作为一国之君,他竟亲自来唐军营谈判,这本身就是一种极为屈辱的姿态,但国内的严峻形势已使他没有选择地余地。
  他也知道张焕其实已经答应了他和解地请求,就算需要条件交换也可以由双方使者来讨论,张焕却坚持要他亲自来军营谈判,一是要确认事情的真假,但更重要地、是要给他手下的将士们一个交代。
  马车在唐军的刀山枪林中缓缓而行,他的一百名亲卫也都下了马,徒步跟随,两边一排排唐军盔明甲亮,目光冷厉地盯着马车。
  马车终于在一座白色的大帐前停了下来,张焕率领数十名文武官员早已等候在帐前,他见两名回纥将领和药罗葛灵一起将一名身着回纥华服的男子从马车里扶了出来,只见他脸色苍白、身子单薄,和想象中强壮的回纥人首领大为不同,张焕便回头悄声地问代表朝廷前来犒军的御史中丞沈房道:“是他吗?”
  沈房一个多月前刚刚从回纥都城转道而来,曾觐见过忠贞可汗,他点了点头,“他正是回纥可汗。”
  张焕见回纥可汗的神色有些不安,便大笑着迎了上去,向他拱手施礼道:“张焕久闻可汗威名,今天却初次见面,失礼之处还望可汗见谅。”
  忠贞可汗目光复杂地注视着张焕,他其实见过张焕,他的原名叫咄莫罗达干,当年张焕大破翰耳朵八里时,他就曾经作为一名年轻的回纥贵族被唐军俘虏,只是他当时不起眼,不被张焕重视罢了。
  忠贞可汗笑了笑,回礼道:“张都督与我们回纥关系极深,希望本汗今日前来,能有所收获。”
  张焕见他能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便欣然一笑道:“可汗请进大帐里详谈。”
  第三百一十一章 安西战略(一)
  宣仁七年七月,回纥国内发生严重内乱,拓跋千里率军攻入都城,宣布废除忠贞可汗,另立新汗,此举得到许多忠于前登利可汗的回纥贵族的支持,在严重的执政危机下,远在北庭与唐军对峙的忠贞可汗被迫无奈,遂于唐军讲和,双方在两天的谈判中终于达成一致,忠贞可汗以书面形式承认北庭与安西归属大唐,并命令安西的颉干迦斯放下武器、向唐军投降,而唐军承诺安西回纥军在放下武器后可以过境,并在其离开北庭后发还武器。
  同时,张焕也明确表示将支持忠贞可汗重返汗位,在必要时唐军可以提供援助,七月底,可汗与唐军讲和的消息尚未送达安西,腹背受敌的颉干迦斯为打通北上的道路,在博斯腾湖以北与唐军决战,却被唐军南北夹击而大败,回纥南征军死伤近半,数日后,忠贞可汗下令放下武器的命令传到了安西,粮草尽绝的颉干迦斯也知事急,遂向唐军投降。
  四万回纥军分三批在唐军的监视下离开了安西北上,最后在北庭以北的多逻河与忠贞可汗汇合,大军返回漠北,就这样,延续了整整一年的回纥南下战役最终以回纥全面失败而告终。
  但就在唐军与回纥军在博斯腾湖大战的同一时刻,远在拔换城的吐蕃军开始向龟兹进发,企图将唐军赶出安西,王思雨部主动出击,他亲率八千骑兵,在龟兹以西的白马河流域截住了吐蕃军的先锋。
  茫茫大草原仿佛一个巨人张开臂膀向四面八方伸展开来,天空是一望无际的蔚蓝,大地被炎热的蓝色穹顶笼罩着。几只雄鹰在天空翱翔,目光锐利地注视着大地上地军队。
  王思雨的骑兵可以称得上是西凉骑兵中的精锐,他们一部分是随王思雨夺取石堡城的老兵,另一部分则是从河湟被解放的汉人奴隶中挑选出的强健者,还有一些羌人骑兵,他们最大地特点是个个骑术高超。可以几天几夜不下马背,随后又在三年卧薪尝胆式的残酷训练下,他们不仅掌握了骑射、刀术等搏击技术。而且有着严格的组织纪律,动则奔腾如云。静则凝重如山,正是有这支精锐地骑兵,才使王思雨能昼夜行军,一举夺取焉耆和龟兹。
  作为统帅,王思雨继承了其祖父大唐军神王忠嗣的精神。他忠诚、坚毅、果断,他有时象一把锋利地宝剑。能一往无前地斩断杀伐;有时又如一片平静的大海,在平静的海平面下蕴藏着汹涌的暗流,他今年只有三十岁,但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将,沉稳而不失锐气。
  远方一名斥候飞驰而来,大声禀报道:“将军,吐蕃人先锋已在二十里外,约六千余骑。”
  “我知道了。再探!”
  “遵命!”斥候行一礼。调头而去,王思雨打手帘向两面眺望一下地势。白马河从西北方向流来,在远处划出一条弧线,又向东北方向流去,就仿佛一把长弓,蜿蜒流转,而在五里外地河边则是大片森林。
  王思雨沉思片刻,便令第一营都尉曹汉臣道:“你可率三千军隐藏于树林之中,待吐蕃兵过,从后面掩杀。”
  “末将遵令!”曹汉臣手一挥,三千军从队伍中分出,向北疾驰而去。
  唐军放慢马速,尽量休息马力,约又向前行了三、四里,这时,远方西北方向的一块高地上出现了十几名骑兵,那是吐蕃人地斥候,王思雨立刻下令,扩张大旗,平造出万人的气势,随即一支五百人的巡哨向吐蕃斥候追杀而去,吐蕃斥候调头便远遁了。
  王思雨手一摆,五千骑兵立即停止前行,在草原上静止下来,骑兵作战,除了骑士本身的装备和马匹的精良外,还讲究气势和战法,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唐军优势在于装备精良,不仅配有长槊和横刀,还有犀利的弓箭,尤其是西凉军,他们将传统的骑兵弓箭装备改成了硬弩,士兵们统一配备擘张弩,射程可达二百三十步,有效杀伤距离为一百五十步,它的威力、射程、精确度都远在弓箭之上,唯一地缺点就是射速和灵活性较差,为此,西凉军骑兵地一个最主要训练课程就是在高速奔行中骑射,王思雨的骑兵个个都能熟练使用弩箭。
  箭也不是普通地箭矢,这次王思雨部配备的就是专门对付吐蕃人的透甲箭,箭头呈尖锥形,长而尖细,且三面开槽,是专门针对吐蕃人的锁子甲而研制。
  为了对付吐蕃人的骑兵,唐军还做了大量的其他准备,比如战马,吐蕃人战马的特点是负重和耐力极好,适于在高寒地区长途跋涉,但马速不快,尤其缺乏冲击力,而西凉军主要配备突厥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