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名门 >

第149章

名门-第149章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就是开阳县胡记茶馆的掌柜胡三郎,韦兵曹时来喝茶,怎么把我忘了?”
  韦德庆凝神一想,胡记茶馆自己倒是经常去,不过他不记得有什么掌柜,他只记得有一个热情待客的胡大娘子,眼一瞟,却正好看见胡大娘从茶铺里走出来,韦德庆立刻笑了起来,他翻身下马,大笑道:“想不到在他乡能遇到旧人,我们正好没有赶上吃午饭,铺里可有什么吃的?”
  “有!有!”胡大娘热情地迎了上来,笑道:“各种酒菜都有,韦兵曹若急着赶路。我们这里还有热包子、面饼塞肉,可带在路上吃。”
  “来两壶酒。再来五六个个热菜。”韦德庆又命手下取出几个大酒葫芦递给胡大娘,“把这些酒壶里都打满酒。”
  “客人请稍等。”胡大娘飞快地转身进里屋去了,这时胡掌柜慢慢走过来,拱拱手笑道:“早上我见韦兵曹飞驰过去,呼之不及,就想着韦兵曹或许会回来,没想到下午就回来了。”
  韦德庆现在已经从军被升为韦谔的帐前骁勇校尉,仍听他韦兵曹长韦兵曹短的,他也不说破。微微一笑问道:“胡掌柜怎么会来武威,我记得大帅下令,有产业者不许西迁吗?”
  胡掌柜见左右无人,他迅速从怀里取出一块小小的铜牌,在韦德庆面前一晃,眯起眼睛意味深长地笑了。s
  铜牌上刻的是梅花松鹤图,正中间刻着一个数字。六四,韦德庆吃了一惊,这面铜牌他熟得不能再熟,凭这面铜牌可以直接面见大帅,据说一共一百余枚,他自己就有一枚,号数却是九七。
  “你究竟是谁?”韦德庆忽然意识到眼前这个胖乎乎的胡掌柜恐怕不是一般人。
  “韦兵曹请随我来。”胡掌柜指了指里屋,自己先走了一步。
  “你们先吃饭,我马上就来。”韦德庆吩咐几名手下一声,便起身快步进了里屋。
  胡掌柜将他带到后院。院子里堆满了各种杂物,但在一角却养了一笼鸽子,在笼子里咕!咕!直叫,韦德庆见到这笼鸽子,立刻恍然大悟;“难道你就是大帅常常提到的河西飞奴客吗?”
  胡掌柜一笑,慢慢地点了点头。
  飞奴就是鸽子,而飞奴客就是指用鸽子传递消息的人,中唐以后,用鸽子传递消息已被广泛使用,尤其运用到军事谍报中。所以飞奴客就渐渐成了探子间谍地代称,韦谔也有这么一群飞奴客,分布在长安太原等地,由他本人亲自掌控,由于武威郡和灵武郡极为重要。他也在这里布置了人手。
  胡掌柜便是通过军户西迁来到了武威。他开了一家茶铺,将各种信息用鸽子源源不断地传给了韦谔。象张焕修建会西堡、开采流沙河金矿、整顿官场、建立军户田亩制、招安西党项等等,这些大事情都在第一时间发给了韦谔。胡掌柜拿过两把胡凳让韦德庆坐下,他从鸽笼里取出一只鸽子,爱抚地摸着它们的头道:“我这些飞奴近来状态都不太好,飞出去几只都没有回来,我担心事机不密不敢放飞,已经五日没有给大帅发送消息了。”
  他抬起头看了看韦德庆,笑道:“我正发愁如何前往开阳郡,正好韦兵曹在此,解我燃眉之急了。”
  韦德庆沉吟不语,他知道韦谔控制暗探很严,从不给外人知晓,就连他这个帐前骁勇校尉,已经算是韦谔地亲卫,也不能知晓,而这个探子似乎有点过于大意。
  胡掌柜明白他的想法,便微微一笑道:“若换了别人我是不会出面的,韦兵曹是韦家子弟,又来送八百里加急,足见大帅的信任,再者事关重大,必须要让大帅尽快知道。”
  韦德庆点了点头,“我现在便是大帅帐前骁勇校尉,你可有什么重大消息让我传递?”
  胡掌柜回房取出一只蜡丸,递给了韦德庆,低声道:“请你转告韦大帅,吐蕃人可能在秘密拉拢武威郡党项人,现在党项人和汉人矛盾尖锐,恐有造反迹象,张焕已经加紧戒备,任何过境之人都要受到严格盘查,尤其和张掖那边的往来已经停止。”
  韦德庆这才恍然,难怪会西堡码头那边戒备森严,原来是这么回事,他将蜡丸小心翼翼收好,站起身拱拱手道:“多谢胡掌柜的消息,我这就前往开阳郡。”
  他回到茶棚里胡乱吃了一点东西,飞身上马,带领从人向东疾驶而去,胡掌柜走到官道上,一直目送他的背影消失,眼睛里才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冷笑。
  次日清晨,一队亲兵护卫着张焕驰出了武威郡,这时东方地平线上,一轮红日正从弥漫大地的浓雾中喷薄而出。万道金光映红了天际,在一片低缓地山岗上。一支三千人的骑兵已整装待发。
  张焕一纵马,亲兵队汇入进大队骑兵之中,如滚滚洪流,向东浩浩荡荡驰去。
  开阳郡,兵部尚书韦谔正在接受韦德庆的禀报,韦德庆不仅带来了张焕的回信,还另外给他带回来了胡三郎的密信,胡三郎是他利用军户西迁地机会安插在武威郡的一个暗探,大半年来给他带来了很多武威地消息。虽然谈不上机密,但也使他对张焕所作所为能够十分了解。
  按照约定,胡三郎应该每隔两天送一封鸽信来,但至今已经五日没有送来,就在他担心胡三郎会出什么事之时,韦德庆却带回来了胡三郎的密信。
  对于张焕会来开阳郡韦谔并不担心,有裴俊相召。他一定会来,倒是胡三郎送来的消息他十分感兴趣,张焕遇到了党项人的麻烦。
  韦谔把胡三郎的密信放在案几上,负手来到窗前,他的嘴角不由露出一丝嘲讽的笑意,这个结果应该说是他早就意料到的,当初胡三郎来信告诉他,张焕招安了逃到河西的数万西党项人,他就知道张焕犯下了一个大错。
  不错!河西是人口稀少,但如果是招募羌人、突厥人甚至回纥人问题都不大。唯独这些党项人是出了名地背信弃义,当初他们受吐蕃人压迫,向朝廷求援,朝廷特地将他们安置在朔方附近,可这些人非但不感激,反而趁大唐羸弱之际大肆抢掠城池,掠夺人口,在陇右地区为非做歹,自己和拓跋家族打了十几年交道,还不了解他们吗?
  若是将他们安置在内地倒也罢了。偏偏是在人口稀少地河西,数万党项人已和河西人口相仿,这样一来,他们怎么可能不起异心,拓跋家族再被吐蕃人一拉拢。张焕头痛的事就来了。这样最好不过,让张焕后院不宁。
  想到这。韦谔回头赞许地对韦德庆道:“你带来的消息非常及时,我会重重赏你,下去吧!”
  韦德庆行了一礼,慢慢退了下去。
  半个月前,崔圆准备讨伐蜀地朱,特地拜访了韦谔,希望他能出兵六万,从西路入蜀。
  对于朱造反,韦谔也深为警惕,如果朱拿下巴蜀,而一时无法进攻长安,那他的下一个目标必然就是陇右,尤其是他声讨崔圆下台,而提议自己为右相,这明显是在挑拨自己和崔圆的关系,崔裴两家都已决定出兵,若自己却袖手旁观,这倒显得自己和朱倒真有什么勾结。
  于公于私,他都必须出兵讨伐朱。
  不过,他唯一担心的就是张焕会趁虚而入,夺了他地陇右,思量再三,他便提出了与张焕缔结互谅协议,并且由裴俊和崔圆做担保人。
  由于蜀中局势严重,崔圆再一次和裴俊商量后,便同意了韦谔的要求,由裴俊和崔贤赴开阳郡,与张焕协商,同时,崔小芙又派李翻云为特使,也前往开阳郡劝说段秀实以大局为重。
  宣仁二年十月十六日,张焕抵达了开阳郡。
  第一百九十六章 事关重大(上)
  张焕是第一次来开阳郡,一路上整整行了四天,第四天黄昏时,张焕在三千铁骑的护卫下终于抵达了这座韦家经营了十几年的老巢。
  此时的开阳郡已是风云聚会,大唐第二号实权人物左相裴俊在五日前抵达,与他同来的还有新入阁的太子詹事、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勉,其他还有户部侍郎裴佑、吏部侍郎崔寓、兵部侍郎李涵、御史中丞颜九度,另外,礼部侍郎崔贤则代表其父大唐右相崔圆前来。
  当然,作为地主,大唐第三号实权人物兵部尚书韦谔会在,其次,尚书右丞韦诤、少府寺卿韦度等等韦家重臣也赶到了开阳郡。
  由于张焕和段秀实都将是亲带重兵前来,为防止万一,在五天前,韦谔更是从陇右各地调集了八万重军,分别驻扎在开阳郡的各属县中。
  至今为止,开阳郡还从未有过如此多朝廷重臣会聚一堂,实在是因为这是一次极为重要的谈判,崔家以及裴家的大军皆已抵达汉中,只等韦氏军到来便可发兵蜀郡,然而,韦家出兵的关键,就在这一次谈判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张焕尚在五里之外时,便有飞骑禀报了韦谔,按照事先安排,张焕与段秀实的军队都将驻扎在两里外的军营内,他们本人则可率领五百人护卫入城。
  张焕行至城门,老远便见一群官员等候在那里,他翻身下马,快步迎了上去。
  在城门处迎接张焕之人,正是兵部尚书韦谔亲自出马,从年初朝会以来,韦谔已经有大半年没有看见张焕了,或许是张焕留了胡子的缘故,只觉他比年初又成熟了许多,和两年前那个逸兴瑞飞的年轻人完全判若两人,他的目光变得平静而深沉。喜怒已不形于色,在他身上已经隐隐有了一方诸侯的气度。
  韦谔看见张焕,总是不由自主地联想到自己的儿子韦清,他也是一天到晚阴沉着脸,官至主客员外郎,京中许多人都说他性格深沉,是世家年轻人中楚翘,连韦谔自己也觉得儿子很不错。真的是许多年轻人都比不上,可今天见到张焕。韦谔才知道自己的儿子究竟差在哪里。
  韦谔忍不住微微一叹,他也是过来人,他其实很清楚,在长安这个金粉乡里是长不出参天大树。s只有在艰苦的环境里才能磨练出大材。自己的儿子就是太顺利了,都不是靠自己努力得来,以至于他身上缺少一种让人敬畏地威严。
  正想着,张焕已经走了上来,他笑着向韦谔拱手施礼,“韦尚书竟然亲自出城来迎,张焕担当不起啊!”
  韦谔呵呵一笑,连忙回礼道:“哪里!哪里!难得张都督第一次来开阳郡,我若招待不周。就怕都督下次再不肯来了。”
  两人对望一眼,皆一齐大笑起来,这时,韦谔一眼看见了张焕身后的裴明远,他不由一怔。
  略有些惊讶道:“这不是裴相国的五公子吗?”
  张焕连忙笑着将裴明远拉上来。向韦谔介绍道:“裴明远现在已是我河西军中判官,这次是随我一同前来。”
  裴明远从回纥回来后。张焕便毅然提拔他为西凉军判官,判官一职相当于军中的机要秘书,十分重要,但张焕却十分信任他,并不因为他是裴俊安插在自己身边的耳目便提防他,裴明远也感受到了张焕的诚意,渐渐地他也将自己视作为河西一员。
  见韦谔惊讶,裴明远连忙深施一礼,“侄儿在春天时便来河西了,未能来拜望世叔,请世叔谅解。”
  韦谔见裴明远气度从容,他不禁感慨不已,回头对张焕叹道:“早知道我也让韦清到都督那里去磨练一下,省得他在京中整天去参加那些无聊的应酬。”
  “参加应酬也是为了积累官场人脉,世叔对韦贤弟倒不用过于苛刻了。”
  两人只管站在城门前寒暄,这时,站在韦谔身后的韦诤却忍不住了,他站出来笑道:“大哥让张都督一直站在寒风之中,可不是待客之道啊!”
  韦谔恍然大悟,他见太阳已渐渐落山,便拉着张焕笑道:“今天我与裴相国置办了薄酒,专为都督洗尘。”
  “多谢了,不知段老将军是否已到?”
  “他中午时已到,届时都督也会见到他。”
  两人边走边说,便进了开阳城
  夜幕渐渐降临,十月中旬已是初冬,天空灰蒙蒙地,到处是一堆堆结了白霜的落叶,夜晚地冷气使凝然不动的空气更增添了几分严寒,偶然吹过一阵寒风,经霜的胡杨叶便猝然脱离树枝,像一群飞鸟一般,在空中飞舞。
  虽然外面寒冷,但韦府的贵宾堂内却***通明、温暖如春,这是一个可以容纳百人地大堂,堂内雕梁画栋,无数名瓷名画充斥其中,这时已经摆下了数十席,席间摆满了各种珍馐美味,
  来陇右参加这次会议地大唐重臣济济一堂。
  大堂两边墙角坐了十几个乐师,一队舞姬正在场中轻舞,丝竹声婉转悠扬,场中长袖善舞,身姿轻盈优美,而十几名侍女如蝴蝶般在席间穿梭上菜,在每一个客人的身旁还坐着一个如花似玉的美娇娘,斟酒布菜、笑语盈盈。
  裴俊与韦谔坐在主席,而左右分两排席位,右面一席之首是太子詹事李勉,左面一席之首是代表崔圆出席的礼部侍郎崔贤,张焕则坐在李勉之次,在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