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名门 >

第132章

名门-第132章

小说: 名门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丈原来是河东汾阳郡人”张焕拉他坐了下来,笑道:“我姓张是河东太原人,说起来咱们还是老乡呢!老丈可是有两个儿子从军?”
  “原来小哥也是河东人啊!那咱们真是有缘了。”杨老者一时竟没有反应过来,太原张姓的特殊,他脸上带着些得意笑道:“我大儿子可是随张都督打过回纥,后来又随他进京,再到了河西,年初他写信告诉我可以分得十亩地,让我过来,我便带走一大家子人来了,见真有土地,便让二儿子也从军,结果便得了二十亩土地,我种了一辈子地,居然还是第一次得到自己的土地。”
  “杨老丈,我先去了。”一名黑壮的男子向他打个招呼。
  杨老者连忙站起来,扯开嗓子喊道:“今晚上我睡地里,你就回家吧!”
  “老丈还雇了人?”张焕见他们似乎是一伙地,不由有些惊异。
  “二十亩地还雇什么人,我和小儿子种便足够了。”杨老者坐了下来,摇摇头道:“他是个羌人,是原来租种我土地的佃户,人家麦子种了一半,土地便换了主,我也没钱给他,便和他商量好,他继续来帮我,收成后麦子分他四成。”
  张焕微微一怔,从前佃户的利益他倒没有考虑过,眼看夏收在即,这件事若不妥善处置好,极可能会生出事,他想了想便问道:“你觉得还有什么好法子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杨老者沉思一下便道:“我觉得最好由官府定下规矩最好,省得有的人家肯,有的人家不肯。”
  张焕点了点头,这件事回去就得着手,还有免三年税赋也需要把这些佃户考虑在内,想到这,张焕便笑了笑岔开话题问道:“老丈既然会做筒车,那会做曲辕犁吗“哪有何难?画张图样让木匠做就是了。”
  杨老者见张焕问得挺懂行,而且皮肤黝黑,不像是养尊处优地大户人家子弟,尤其没有半点官架子,不由心中喜欢,他看了一眼远处的黄县令,便拍了拍张焕的肩膀笑道:“张小哥是陪黄县令来巡察吧!离开河东来这里当官,也是难为你们了,不知成亲没有?”
  说着,他眼睛向后瞟去,张焕这才发现他身后站着一名年轻女子,约十六、七岁,正在收拾陶罐,估计是杨老者的女儿,模样儿倒也清秀,她听到了杨老者的话,脸上不由一阵绯红,便远远地跑开了。
  杨老者呵呵大笑,“这丫头,居然还害羞。”
  张焕明白他地意思,只是笑而不语,这时,他看见一名衙役远远跑来,向黄县令禀报什么,黄县令立刻抬头向自己看来,张焕知道是有什么事了,便站了起来,取出一张名刺递给杨老者道:“老丈,我在武威为官,若天宝县地官员们欺负你们,可直接来找我。”
  说罢,他拍了拍杨老者的肩膀,快步走了,杨老者捏着名刺,呆呆地看着张焕地背影,他见黄县令向这个张小哥躬身施礼,顿时惊讶得合不拢嘴,他又看了看名刺,可上面的字一个不识,他忽然想起了儿子的来信,说他们张都督也是河东太原人,而且是一个极年轻之人,他这才终于反应过来,不由狠狠地扇了自己一个嘴巴,“老杀贼,你长的是什么眼神!”
  第一百七十五章 党项人的商队
  一队骑兵护卫着张焕迅速向天宝县城驰去,刚才黄县令告诉他,一支从西域返回的庞大的党项人商队在天宝县城歇脚,骆驼千匹,人数有四百余人。
  这是张焕入主河西以来遇到的最大一支商队,这对他有着特殊的意义,商队不仅能带来河西所缺少的物资,而且大型商队的到来也意味着丝绸之路的恢复,这将给处于丝绸之路要冲的武威郡带来巨大的商机。
  但张焕想知道的,还有关于吐蕃的信息。
  党项人主要分布在一南一北两个地方,一个是剑南道的岷、松等郡,另一个则在关内道的延安郡、顺化郡一带,安史之乱后吐蕃趁机占领后岷、松等郡,大部分党项人都北迁至顺化郡,唐肃宗李亨在顺化郡重置庆州都督府,专门安置党项人。
  后来大唐无暇西顾,党项人便在那里逐渐建立了政权,他们不断南侵,袭扰陇右诸郡,掠夺人口和财富。
  庆治五年后,韦家开始控制陇右,发动了几次对党项人的战争,胜负参半,后来在朝廷的调解下,韦谔与党项王拓跋林达成和解,党项人西迁至银川郡。
  但去年河陇事变后,银川郡便处于段、韦、张三家争锋之地,就在这时,党项人内部发生了争夺王位事件,野利部落首领野利平杀死了年迈的党项王拓跋林,夺得王位,拓跋林的儿子拓跋喜率五万忠于自己地党项人西渡黄河。占据了贺兰山脚下燕然郡的狭长地带,并在那里建立了新的西党项政权,与银川郡地东党项人对抗。
  这次从西域返回路过天宝县的商队便是西党项人。商队的首领叫做拓跋千里,据说是一名党项贵族,他也很年轻,年纪只略比张焕大一、二岁,方脸膛,长着一双锐利的鹰眼,说话不疾也不慢,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抗拒的霸气。
  很快。拓跋千里便被士兵请到了唐军军营,他也没想到自己能在天宝县遇到武威郡都督。
  “都督,拓跋先生带到。”一名亲兵在帐外禀报道
  “让他进来。”
  帐帘一挑。一名亲兵把拓跋千里带了进来,张焕略略瞥了他一眼,见他身材不高,但十分壮实,行动十分矫健,显得干净利落,颇有军人风范,不过党项人也是全民皆兵,这也不奇怪。
  他上前一步向张焕施礼道:“在下拓跋千里,见过张都督。”
  “不用客气。拓跋先生请坐!”
  张焕轻轻摆了摆手,请他坐下,一名亲兵给两人上了茶,拓跋千里端起茶杯细细吮了一口,眼中露出一丝惊异道:“都督。这难道是越郡的紫笋茶?”
  张焕微微颌首,“拓跋先生倒很有些见识,不错,这确实就是紫笋茶。”
  拓跋千里把茶杯放下,笑了笑道:“实不相瞒。我祖父便是原党项王拓跋林。他一直仰慕中原文化,后来把我们十几个兄弟都送到长安或成都。我是拓跋家族中最小也是最没出息的一个,只在长安呆了三年,现在又只能当一个商人,来回奔波劳碌。”
  “哦!原来拓跋先生是党项王子,失敬了。”张焕口中客气,脸上却没有半点肃然起敬的样子,一个小小地党项人头领之子,在他眼里实在不算什么。
  他依然淡淡道:“拓跋先生是从西域购货而来?”
  “我去了碎叶,在那里用大唐瓷器换了一批上等的波斯地毯,准备去长安贩卖。”拓跋千里微微叹口气道:“只是运气不好,在龟兹遭遇到吐蕃人和回纥人的一场大战,损失了二百多匹骆驼,本来很丰厚地利润也少了很多。”
  “你是说,吐蕃人在和回纥人在龟兹开战?”张焕不露声色地问道。
  “难道都督竟不知道此事?”拓跋千里表情十分惊讶,仿佛是对张焕的孤陋寡闻感到不可思议,“战争从三月份就开始了,双方都投入了数万重兵,为争夺安西四镇,已经打了二个多月。”
  “这件事与我没有什么关系,我自然无须知道。”张焕笑了笑,岔开话题道:“拓跋先生一路东来,吐蕃人没有为难你吗?”
  “我是党项人,所以他们没有为难,不过若是你们汉人的话他的话没有说下去,但意思却很明显了,吐蕃人是不容许汉人到西域经商的。
  说到这,拓跋千里沉吟一下便道:“如果张都督也有意去西域经商,我可以专门派人带河西的商队去西域,不过,我有一个小小的条件。”
  “说说看,你想要什么条件?”
  “我希望张都督能和我们西党项结盟,一起对付银川郡的野利平。”
  拓跋千里已经走了,张焕背着手在大帐里来回踱步,党项人给他带来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吐蕃与回纥在安西交战,难道这就是吐蕃不肯进攻会西堡的缘故?
  似乎两者之间正是一种顺理成章地因果关系,吐蕃集中精力争夺安西,所以才无暇东顾,但如果此事是从一个普通商人口中说出,他张焕可以完全相信,可这话却是从党项王子的嘴里说出,这就需要谨慎从事了。
  张焕对党项人并不是很了解,小时候他经常听学堂里夫子说,党项人是怎么怎么忘恩负义,在陇右烧杀抢掠,从今天这个党项王子的接触来看,此人并不简单,他一方面说自己最小最没出息,不被父亲看重,可一张口却要自己和党项结盟,语气中没有丝毫犹豫,似乎完全能代表党项,这就有些前后矛盾了。
  经历了这么斗争,张焕已经不是随便一个消息便能将他打动的人,这个党项人的消息虽然重要,但他却只信了三分,剩下地七分他需要自己去证实,很快,他便叫来了两个羌人斥候,命他们前往安西探察虚实。
  天宝县他已经呆了大半天,了解到了自己想知道的情况,他随即把黄县令找来,交代了一番,便带领亲兵返回了武威。
  且说这个党项人拓跋千里在天宝县歇息了一天,便带着四百余随从继续上路了,五天后,党项人的商队便来到了流沙河畔,过了河,再向北沿贺兰山走三百余里便是党项人聚居的燕然郡。
  当初他们启程去西域时正是二月底,流沙河畔还是一片荒芜,可现在却扎了几百顶大帐,
  不远处还有一个军营,只见有数千人在河边忙碌,场面十分热闹,拓跋千里心中不由有些诧异,他派人去打探一下,得到的回答是这些人在这里淘金。
  “淘金?”拓跋千里心中动了一下,生出一个念头,如果这座金砂矿归党项所有,他又何须万里迢迢远方赴西域,虽然这样想,但他地脸上没有任何表情,直接渡河向北而去。
  燕然郡所在地贺兰山脚是一个狭长形的地带,东临黄河,最宽处不过二十里,长却有数百里,在去年初大唐皇帝李系被困西受降城时,韦谔曾派大将路嗣恭前去救驾,也就是在这里被回纥人地伏兵杀得打败,葬送了辛云京的河西精锐。
  燕然郡原来是突厥九姓人的属地,只有一座极小的城池,在党项人未来之前,这座城内只住了三百余户,一千多人,都是以放牧为生,党项人来了以后,城中之人都被赶走,这座小城也成了拓跋喜的王城,在城内扎了几十顶金碧辉煌的大帐,以供西党项的王室成员居住。
  西党项王拓跋喜共有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儿子分别起名为万里、千里、百里,千里自然
  就是拓跋千里,他实际上是二王子,绝非是他自己所介绍那样,最小最没出息的一个,不仅如此,他还是党项王位继承人。
  长约二里的骆驼队穿过了大片帐篷,二王子的归来引起了整个西党项人的轰动,数万男女都跑出来沿路迎接,欢呼声连绵不断,这一千多头骆驼里满载着他们的希望,在离燕然城还有一里时,拓跋千里的父亲,党项王拓跋喜亲自出来迎接。
  在这次党项人的西迁中,他们带走的财富和牛羊都寥寥无几,大部分百年积累的财富都留在了银川郡,于是,寻找到一条生存之路就成了西党项人最紧迫之事。
  和西域展开贸易便是党项人的第一个选择,为此,他们聚集了所有的财富让他们最能干的二王子去开拓这条贸易立国之路。
  拓跋喜亲热地将儿子拉进了自己的大帐内,拓跋千里刚刚坐下,便坦率地对父亲道:“父亲,和西域贸易风险太大,吐蕃人只允许我们一年走一趟,而且商队人数不能超过五百,我看这也不是长久之计。”
  拓跋喜是个白白胖胖的中年人,他看起来不像什么党项王,倒像个大户人家的管家,听儿子说到贸易风险太大时,他不由叹了口气,五万多人的生存压力沉重地压在他的肩上,若放牧的话,贺兰山脚下没有什么大片草场,种田也没有耕地,除了做贸易赚钱,他再也想不出其他办法。
  就在这时,拓跋千里却阴险地一笑,“父亲,我倒找到了一条我们党项人的出路。”
  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的消息
  拓跋喜叹了口气,“你可是说流沙河的那条金矿?”
  早在两个月前他就得到消息,河西人在流沙河发现了金砂,并驻军开采,为此拓跋喜也派人在附近的河流里探寻,却一无所获,后来他和党项贵族们多次商量如何夺取流沙河,但又担心和唐军开战而迟迟下不了决
  现在儿子虽然没有明说,但拓跋喜却一下子又想到了流沙河的金矿。
  不料拓跋千里却摇了摇头,“父亲,我说的并不是金砂,我说的是武威郡,那里牧草丰茂,水源充足,若我们夺下武威郡,那党项人就有了立足之根,趁吐蕃被回纥人牵制在安西,我们再取河湟,吸引银川郡的党项人来投,有了如此广袤的土地,那我们党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