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492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492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诰鳎浴读⒕沸惺乐久笪啵世宥终露ň洌洞疚跫渥嘟K搅⒄撸此鹬澹兰业ぞ鳎迷⒚W⑹柚卸嘁恫瓮酢酚铮锹鹬底晕翰羰加惺椋瘫朔ㄖ兄病5烙钟小恫棺⒉瓮酢罚骱笮颉=褙淮淮笠庖嗖还绱艘印4耸椤端问贰ひ瘴闹尽凡恢迹蛞沙鲇鹆饕劳小H弧读⒕分攀椋形奕费椋嗪伪鼐孔⒅嫖薄G曳搅忠葜乱病R蚍绞恳宰囔冻撕我夂酰科淙耸獠蛔愕溃靡云溲猿衫泶嬷
  △《易外别传》·一卷(浙江吴玉墀家藏本)
  宋俞琬撰。其书以邵子《先天图》阐明丹家之旨。考《先天图》传自陈抟。
  南宋以来,无不推为伏羲之秘文,卦爻之本义。袁枢、林栗虽据理以攻之,然不能抉其假借之根,口众我寡,无以相胜也。迨元延祐间,天台陈应阔始指为《参同契》炉火之说,其言确有根据。然宗河洛者深讳之,巧辨万端,轇轕弥甚。
  惟琬作此书,绝无文饰。其后序有曰,名之曰《易外别传》,盖谓丹家之说虽出於《易》,不过依仿而托之者,非《易》之本义也。可谓是非皎然,不肯自诬其心者矣。后序称是书附《周易集说》后。其子仲温跋亦云,《易外别传》一卷,先君子之所著,而附於《周易集说》后者。今通志堂所刊《集说》,纳喇性德序中虽称《易图纂要》一卷、《易外别传》一卷附焉,而印本实无此卷。岂初鋟於木,后觉其不类而删之耶?《白云霁道藏目录》以此书与《易图通变》、《易筮通变》同载於太玄部若字号中,并题曰雷思齐撰。考揭傒斯为思齐作序,称所著有《老子本义》、《庄子旨义》、《和陶诗》,吴全节序又称其别有文集,而均不及此书。殆《云霁》以三书同函而误欤?
  (案此书纯为道家之说,自序中已明言之。旧虽附於《周易集说》之后,今移置於道家。盖一家之书,可以不分品目,自相系属。若区别门类,则宗旨各殊,不容以黄、老之谈参羲、文之笈矣。)
  △《席上腐谈》·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宋俞琬撰。是书乃其劄记杂说。惟上卷前数十条为考证名物之语,词意多肤浅无稽。如谓妇人俗称妈妈,乃取坤卦利牝马之贞意,谓氍之名因出於渠搜,谓毾之名取於蹋以登床,多附会穿凿不足据。其馀则皆辟容成之术,及论褚氏遗书胎孕之说。下卷则备述丹书,而终以黄白为戒。大旨皆不出道家,而在道家之中持论独为近正。由其先明儒理,故不惑方士之诡说也。朱存理《楼居杂著》有是书跋语二条。其一,称石涧先生注《易》外,别有《席上腐谈》。《易说》既有刻,此编特手笔存於家。黄岩林公守郡时,持之而去,其家别无副本,至今吴中失其传。庚戌秋,与海昌董子壬会於逆旅,偶谈家有是书,又已失去。遂同过祝秋官处转为假之归,幸此书又复来吴中云云。是此书之传出於存理。其一,称《俞氏家集》云,《腐谈》四卷,今止二卷。今本曰辅谈者,难声相近而字画转讹不同,必有据也云云。考《永乐大典》所引或作辅,或作腐,参差不一。观存理跋,知当时本自异文,非有两书矣。
  △《道藏目录详注》·四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道士白云霁撰。云霁字明之,号在虚子,上元人。是书成於天启丙寅。以道藏之文,分门编次。大纲分三洞、四辅十二类。三洞者,一、洞真部,元始天尊所流演,是为大乘上法;二、洞玄部,太上老君所流演,是为中乘中法;三、洞神部,亦出太上老君,是为小乘初法。四辅者,其一、太玄部,洞真之辅也;二、太平部,洞玄之辅也;三、太清部,洞神之辅也;四、正一部,三洞、三辅所会归也。所分七部,与《云笈七签》一一相合,盖历代道家之旧目。其七部子目,则各分本文、神符、玉诀、灵图、谱录、戒律、威仪、方法、众术、记传、赞颂、表奏十二类。其书则以千字文为次,以一字当一函,函各具其卷数,自天字至群字为旧藏之目,自英字至将字为明人新续之目。每条各有解题,如《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之例。所列诸书,多捃拾以足卷帙。如刘牧《易数钩隐图遗论九事》、张理《易象图说·内外篇》、雷思齐《易外别传》、(案:此本俞琬之书云霁误以为思齐。)《易筮通变》。《易图通变》旧皆入易类,《穆天子传》旧入起居注类,《山海经》旧入地理类,扬雄《太玄经》、邵子《皇极经世》、鲍云龙《天原发微》旧皆入儒家类,《墨子》旧入墨家类,《素问》、《灵枢经》、《八十一难》、孙思邈《千金方》、葛洪《肘后备急方》、《急救仙方》、《仙传外科秘方》、寇宗姡А侗静菅芤濉肪山匀胍郊依啵豆锪印贰ⅰ兑淖印肪扇朊依啵逗亲印肪扇敕依啵端镒印肪扇氡依啵豆砉茸印肪扇胱莺峒依啵跺髯印贰ⅰ尔i冠子》、《淮南子》、《子华子》、《刘子》、马总《意林》旧皆入杂家类,《录异记》、《江淮异人录》旧皆入小说家类,《黄帝宅经》、《龙首经》、《金匮玉衡经》、《玄女经》、《通占大象历》、《星经》、《灵棋经》旧皆入术数家类,陶弘景《华阳隐居集》、邵子《击壤集》、吴筠《宗元集》旧皆入别集类。虽配隶或有末安,门目或有改易,然总无以为道家言者。今一概收载,殊为牵强。盖二氏之书,往往假借附会,以自尊其教,不足深诘。云霁所注,不能甚详,而亦颇具崖略。考道家之源委,兹编亦其总汇也。
  群字号之末,附以道藏阙经目录二卷,则亦多所散佚,不尽完备矣。考《汉志》所录道家三十七部,神仙家十部,本截然两途。黄冠者流,恶清静之不足耸听,於是以丹方符箓炫燿其神怪,名为道家,实皆神仙家也。黄老之学,汉代并称。
  然言道德者称老子,言灵异者称黄帝,名为述说老子,实皆依托黄帝也。其恍惚诞妄,为儒者所不道,其书亦皆不足录。顾其书名则历代史志皆著於录,故今亦存其总目,见彼教之梗概焉。
  ──右“道家类”四十四部,四百三十二卷,皆文渊阁著录。
  
  卷一百四十七 子部五十七
  ○道家类存目
  △《阴符经三皇玉诀》·三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其书述黄帝得《阴符经》,问於广成子及天真皇人。皆称黄帝问而二人答,词旨鄙浅,前有黄帝御制序一首,文尤谬陋。盖粗知字义道士所为也。然金明昌中范怿作《阴符经注》序已引之,则其伪亦久矣。
  △《阴符经注》·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旧本题金陵道人唐淳撰。前有至大己丑孟绰然序,称不知淳为何代人。其说皆主於内丹。中称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十六字,为杜光庭所加。则五代后人矣。
  △《阴符经集解》·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袁淑真撰。是书前有淑真衔,称朝散郎行潭州长沙县主簿。其里贯则未详也。其本亦分三篇,引骊山老姥百言演道、百言演法、百言演术之说,惟末附一段只五十八字,又与诸本不同。
  △《阴符经注》·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俞琬撰。琬有《周易集说》,已著录。琰本文士,故是编所注较他家具有条理,其辟詹谷以容成之术释强兵战胜之义,尤为正论。其本亦合为一篇,而人以愚虞一百十四字则两存经文、注文之说。
  △《阴符经注》·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金刘处玄撰。处玄即王重阳七弟子之一也。其说参以佛经。前有明昌辛亥宁海州学正范怿序。
  △《阴符经注》·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姑射山太玄子侯善渊注,不知何许人。其本合三篇为一,而末有人以愚虞以下一百十四字。注较他本颇有文义,而伤於简略。
  △《阴符经解》·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焦竑撰。竑有《易筌》,已著录。考《战国策》称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其书《汉志》、《隋志》皆不著录,盖已不传。今世所行之本,出唐李筌。
  宋黄庭坚以为即筌所托。注其书者自筌而后凡数十家,或以为道家言,或以为兵家言,或以为神仙家言,竑此注虽引张永叔真土擒真铅,真铅制真汞之说,似乎神仙家言,而核其宗旨,实以佛理解之,与刘处玄注相近。盖竑与李贽友善,故气类薰染,喜谈禅悦,其作此注,仍然三教归一之旨也。
  △《阴符经质剂》·一卷(江苏周厚堉家藏本)
  明方时化撰。时化有《易引》,已著录。是编大旨以《阴符》与易理相合。
  前有自序,谓已有《易》引百篇,不可不质剂於《阴符》。末又附阴符质剂问,设为问答以畅其说,大都不离乎禅学。
  △《阴符经注》·一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李光地撰。光地有《周易观彖》,已著录。《阴符经》文意刻酷,五贼三盗之名,尤为奇险。光地注义纯粹,颇能补苴其罅漏。其注禽之制在气,谓以心制目,以目制心,如禽鸟之以气相制,虽雄鸷者不敢动。似较李筌注为顺。然此书本筌所伪撰,自作之而自注之,自必不失其本意,可不必与立异同。况此注禽之制在炁句次在心生於物,死於物,机在目之下,故此注会通四语以立义。
  《汉魏丛书》本次此句於天之至私,用之至公二句下,则义有难通矣。传写互异,莫可究诘。楚失齐得,辗转安穷。既非儒书要义,亦听其各存一说於天地间耳。
  △《古老子》·二卷(浙江汪启淑家藏本)
  旧本题许剑道人手刊。卷首有自题绝句一首云:道人自昔不谈玄,何事幡然绘此篇。料得浮云无挂碍,欲从牛背学长年。称壬子闰五题於申州传舍。末有二小印,一曰史垂名,一曰青史。盖其名字。次为所画老子像,亦有二小印,一曰许剑道人,一曰别号题桥生。又书首二小印,一曰垂名原名南,一曰两江一字青史。不知何许人也。考《石墨镌华》有元至元间盩厔楼观说经台篆书古《老子》及《正书释文》,与此无异。末刻夷门天乐道人李道谦跋,云鲁之大儒高翿文举者,善古篆,尝为会真宫提点张志伟寿符书《道德五千言》,笔法精妙,古今罕有。至元庚寅,承命祀香岳渎,驻於终南山重阳万寿宫。遂摹诸经台,垂之永久。
  然则高翿所书,李道谦摹刻於石,而是册又从石刻摹出耳。字体怪异,不合六书。
  赵崡谓其杂出颉籀款识古文大小二篆,沾沾自喜,尚不堪郭忠恕一嗤,非过论也。考翿自识有云,《老子》旧有古本,历岁滋久,不可复见。於《古文韵海》中检讨缀缉,越月乃成。据此,则翿所书篆体,徒本之《古文韵海》耳。其文视今本《老子》惟增减数虚字,亦不足以资考校也。
  △《道德经说奥》·二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旧本题朱孟尝撰。附刻朱翊钅氏《广宴堂集》后。明宗室命名,每府以二十字为次,其下一字则偏旁取五行相生。此曰孟尝,盖其字号。惟未审即翊钅氏作,或其子孙所作耳。其书於每章之后寥寥各赘数言,殊未尽老氏之旨。
  △《道德经编注》·二卷(安徽巡抚采进本)
  国朝胡与高撰。与高字岱瞻,黟县人。雍正癸卯举人。是书谓《老子》今本相沿,章句多舛。乃遍访古本,考正其文,并注释其义。而篇中分合增改之处,绝不注所据者何本,未免无徵。其谓《老子》与六经相发明,亦苏辙之绪论。每章注释之后又有附解,则其弟与宗所续,与高之注成於雍正甲寅,与宗之解成於乾隆戊辰。据与宗自跋,仍其兄之馀意云。
  △《读道德经私记》·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汪缙撰。缙字大绅,吴县人。是书以《易》义解《老子》。前有自序曰:释《老子》者多矣,别於诸子方外与《易》相出入者私记之。盖其大意欲於诸注之外独标新义。然晋人清谈,实合《老》、《庄》与《易》为一。王弼以《老子》解《易》,人人类能言之。即三语掾之故实,亦非僻事也。
  △《道德经悬解》·二卷(编修周永年家藏本)
  国朝黄元御撰。元御有《周易悬象》,已著录。是书多以养生家言训释《老子》,於原文章次多所变更,字句亦多有窜乱。谓之改本《老子》可也。
  △《列子辨》·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不著撰人名氏。前有康熙后壬寅自序,署其号曰复堂,不知何许人也。其注用林希逸口义本稍为删削,而间附以刘辰翁评。卷首凡例称,《列子》刻本,书肆绝少。此特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