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477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477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魏氏曰以前云云,无所谓理略,赞文惟地理有之,亦不在卷后。又赵与旹《宾退录》称张华《博物志》卷末载湘夫人事,亦误以为尧女,今本此条乃在八卷之首,不在卷末。皆相矛盾,则并非宋人所见之本。或原书散佚,好事者掇取诸书所引《博物志》,而杂采他小说以足之。故证以《艺文类聚》、《太平御览》所引,亦往往相符。其馀为他书所未引者,则大抵剽剟《大戴礼》、《春秋繁露》、《孔子家语》、《本草经》、《山海经》、《拾遗记》、《搜神记》、《异苑》、《西京杂记》、《汉武内传》、《列子》诸书,饾铮舌痪』囊病S至跽选缎褐咀ⅰぢ衫尽芬恫┪锛恰芬惶酰队叻尽芬恫┪锛恰芬惶酰段逍兄尽芬恫┪锛恰范酰犊す尽芬恫┪锛恰范盘酢
  《齐东野语》引其中日南野女一条,谓《博物记》当是秦、汉间古书,张华取其名而为志,杨慎《丹铅录》亦称据《后汉书注》,《博物记》乃唐蒙所作。今观裴松之《三国志注》引《博物记》四条,又於《魏志·凉茂传》中引《博物记》一条,灼然二书,更无疑义。此本惟载江河水赤一条,又载汉末关中女子及范明友奴发冢重生,一条而分为两条,又载日南野女一条,讹群行不见夫句为群行见丈夫,讹其状皛且白句为状晶目。其馀三十一条,则悉遗漏。岂非偶於他书见此三条,以博物二字相同,不辨为两书而贸贸采入乎?至於杂说下所载豫章衣冠人有数妇一条,乃《隋书·地理志》之文。唐人所撰,华何自见之?尤杂合成编之明证矣。书中间有附注,或称卢氏,或称周日用。案《文献通考》载周卢注《博物志》十卷,又卢氏注《博物志》六卷,此所载寥寥数条,殆非完本,或亦后人偶为摘附欤?
  △《述异记》·二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梁任昉撰。昉字彦升,乐安人。官至新安太守。事迹具《梁书·本传》。
  此书《宋志》始著录,卷数与今本相符。晁公武《读书志》曰:昉家藏书三万卷。
  天监中采辑先世之事,纂新述异,皆时所未闻,将以资后来属文之用,亦《博物志》之意。《唐志》以为祖冲之所作,误也。案《隋志》先有祖冲之《述异记》十卷,《唐志》盖沿其旧文,以为别自一书,则可;以为误题祖冲之,则史不误而公武反误矣。其书文颇冗杂,大抵剽剟诸小说而成。如开卷盘古氏一条,即采徐整《三五历记》。其馀精卫诸条,则采《山海经》。图客诸条,则采《列仙传》。龟历诸条,则采《拾遗记》。老桑诸条,则采《异苑》。以及防风氏、蚩尤、夜郎王之类,皆非僻事,不得云世所未闻。其武陵源一条,则袭陶潜所记,而於桃外增李,移其地於吴中。周礼孤竹之管、空桑之琴瑟二条,则附会竹生东海,空桑生大野山,尤为拙文陋识。考昉本传,称著《杂传》二百四十七卷,《地志》二百五十二卷,文章三十三卷,不及此书。且昉卒於梁武帝时,而下卷地生毛一条云,北齐武成河清年中。案河清元年壬午,当陈天嘉三年,周保定二年,后梁萧岿天保元年,距昉之卒久矣,昉安得而记之?其为后人依托,盖无疑义。姚宽《西溪丛语》,谓潘岳《闲居赋》房陵朱仲之李句,李善注朱仲未详。
  此书中乃有其事,抚以补善注之逸。今考李善《闲居赋注》,此句下引《荆州记》曰:房陵县有朱仲者,家有缥李,代所希有,并无未详之语。宽偶读误本,不知此书之剽《文选注》,反谓选注未见此书,舛误甚矣。考《太平广记》所引《述异记》,皆与此本相同,则其伪在宋以前。其中桃都天鸡事,温庭筠鸡鸣埭歌用之;燕昭王为郭隗筑台事,白居易《六帖》引之;则其书似出中唐前。蛇珠龙珠之谚乃剽窃《灌畦暇语》,则其书又似出中唐后。或后人杂采类书所引《述异记》,益以他书杂记,足成卷帙,亦如世所传张华《博物志》欤?
  △《酉阳杂俎》·二十卷、《续集》·十卷(内府藏本)
  唐段成式撰。成式字柯古,临淄人。宰相文昌之子。官至太常卿。事迹具《唐书·本传》。是书首有自序云,凡三十篇,为二十卷。今自忠志至肉攫部,凡二十九篇,尚阙其一。考语资篇后有云,客徵鼠虱事,余戏摭作《破虱录》。
  今无所谓《破虱录》者,盖脱其一篇,独存其篇首引语,缀前篇之末耳。至其续集六篇十卷,合前集为三十卷,诸史志及诸家书目并同。而胡应麟《笔丛》云,《酉阳杂俎》世有二本,皆二十卷,无所谓续者。近於《太平广记》中抄出续记,不及十卷,而前集漏轶者甚多。悉抄入续记中为十卷,俟好事者刻之。又似乎其书已佚,应麟复为抄合者然。不知应麟何以得其篇目,岂以意为之耶?其书多诡怪不经之谈,荒渺无稽之物。而遗文秘籍,亦往往错出其中。故论者虽病其浮夸,而不能不相徵引。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莫或废也。其曰《酉阳杂俎》者,盖取梁元帝赋访酉阳之逸典语。二酉,藏书之义也。其子目有曰诺皋记者,吴曾《能改斋漫录》以为诺皋太阴神名,语本《抱朴子》,未知确否。至其贝编、玉格、天咫、壶史诸名,则在可解不可解之间,盖莫得而深考矣。
  △《清异录》·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陶穀撰。穀字秀实,邠州新平人。本唐彦谦之孙,避晋讳,改陶氏。仕晋为知制诰,仓部郎中。仕汉为给事中。仕周为兵部侍郎,翰林承旨。入宋仍原官,加户部尚书。事迹具《宋史》本传。是书皆采摭唐及五代新颖之语,分三十七门,各为标题,而注事实缘起於其下。陈振孙《书录解题》以为不类宋初人语,胡应麟《笔丛》尝辨之。今案穀虽入宋,实五代旧人,当时文格不过如是,应麟所云良是。惟穀本北人,仅一使南唐,而花九品九命一条云,张翊者世本长安,因乱南来,先主擢置上列。乃似江南人语,是则稍不可解耳。岂亦杂录旧文,删除未尽耶?所记诸事,如出一手。大抵即穀所造,亦《云仙散录》之流,而独不伪造书名,故后人颇引为词藻之用。楼钥《攻媿集》有白醉轩诗,据其自序,亦引此书。则宋代名流即已用为故实。相沿既久,遂亦不可废焉。
  △《续博物志》·十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旧本题晋李石撰。然第二卷称今上於前朝作镇睢阳,洎开国,号大宋,是宋太祖时人矣。而又称曾公亮得龙之脊,王安石得龙之睛,全摭陆佃《埤雅》之说。
  又引《子华子》、陈正敏《遯斋闲览》、曾慥《集仙传》,均南北宋间之书,则并非北宋初人。别本末有其门人迪功郎眉山簿黄宗泰跋,称为方舟先生。方舟为宋李石之号,所作《诗如例》,已著录经部中。则称晋李石误也。然石为绍兴、乾道间人,亦不应称太祖为今上,殆亦剽掇说部以为之,仍其旧文,未及削改欤。
  其书以补张华所未备。惟华书首地理此首天象,体例小异。其馀虽不分门目,然大致略同。故自序谓次第仿华说,一事续一事。然龟巢莲叶一条,与华说复出,竟不及检。又王士祯《香祖笔记》摘其既云刘亮合仙丹,得白蝙蝠,服之立死。
  又云陈子真得蝙蝠,大如鸦,食之,一夕大泄而死。乃更云丹水石穴蝙蝠,百岁者倒悬,得而服之,使人神仙。自相矛盾。又摘其以文帝使掌故欧阳生受伏生尚书,以伏生墓为在漯水,以磻溪为在汲郡,皆附会舛误。特以宋人旧笈,轶闻琐语,间有存焉。姑录以备参考云尔。
  ──右“小说家类”琐语之属,五部,五十四卷,皆文渊阁著录。
  
  卷一百四十三 子部五十三
  ○小说家类存目一
  △《燕丹子》·三卷(永乐大典本)
  不著撰人名氏。所载皆燕太子丹事。《汉志·法家》有《燕十事》十篇,注曰不知作者。杂家有《荆轲论》五篇,注曰司马相如等论荆轲事,无燕丹子之名。
  至《隋书·经籍志》,始著录於小说家。唐李善注《文选》,始援引其文。是其书在唐以前。又《史记·刺客列传》曰:世言荆轲,其称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马生角也,太过。其文见此书中,而裴骃《集解》不引此书。司马贞《索隐》曰:《风俗通》及《论衡》皆有此说,仍云:厩门木乌生肉足也,亦不引此书。注家引书,以在前者为据,知此书在应劭、王充后矣。《史记正义》引田光论夏扶、宋意秦舞阳事,又引秦王乞听琴事,均作燕太子,《索隐》引进金丸脍马肝等事,亦作燕太子,殆传写异文欤?《宋志》尚著於录,至明遂佚。故马骕作《驿史》,称鲁连子、燕丹子之类,或真或伪,今皆亡。其所辑秦事,引《燕太子》凡十条。
  大抵本之《文选注》、《太平御览》诸书,字句亦颇多舛异。今检《永乐大典》载有全本,盖明初尚存。然其文实割裂诸书燕丹、荆轲事杂缀而成,其可信者已见《史记》,其他多鄙诞不可信,殊无足采。谨仰遵圣训,附存其目。《隋志》作一卷。《唐志》、《宋志》及《文献通考》并作三卷。《永乐大典》所载并为一卷,而实作三篇。故今仍以三卷著录焉。
  △《汉杂事秘辛》·一卷(内府藏本)
  不著撰人名氏。杨慎序称得於安宁土知州万氏。沈德符《敝帚轩剩语》曰,即慎所伪作也。叙汉桓帝懿德皇后被选及册立之事。其与史舛谬之处,明胡震亨、姚士粦二跋辨之甚详。其文淫艳,亦类传奇,汉人无是体裁也。
  △《飞燕外传》·一卷(内府藏本)
  旧本题汉伶元撰。末有元自序,称字子于,潞水人。由司空小吏历三署,刺守州郡,为淮南相。其妾樊通德,为樊嫕弟子不周之子,能道飞燕姊弟故事,於是撰《赵后别传》。其文纤靡,不类西汉人语。序末又称元为河东都尉时,辱班彪之从父躅,故彪续《史记》不见收录。其文不相属,亦不类元所自言。后又载桓谭语一则,言更始二年刘恭得其书於茂陵卞理,建武二年贾子翊以示谭。所称埋藏之金縢漆匮者,似不应如此之珍贵。又载荀勖校书奏一篇,《中经簿》所录,今不可考。然所校他书,无载勖奏者,何独此书有之?又首尾仅六十字,亦无此体,大抵皆出於依托。且闺帏媟亵之状,嫕虽亲狎,无目击理。即万一窃得之,亦无娓娓为通德缕陈理,其伪妄殆不疑也。晁公武颇信之。陈振孙虽有或云伪书之说,而又云通德拥髻等事,文士多用。而祸水灭火之语,司马公载之《通鉴》。
  夫文士引用,不为典据。采淖方成语以入史,自是《通鉴》之失。乃援以证实是书,纰缪殊甚。且祸水灭火,其语亦有可疑。考王懋竑《白田杂著》有《汉火德考》,曰汉初用赤帝子之祥,旗帜尚赤。而自有天下后,仍袭秦旧,故张苍以为水德。孝文帝时,公孙臣言,当改用土德,色尚黄,其事未行至孝武帝改正朔,色尚黄,印章以五字,则用公孙臣之说也。王莽篡位,自以黄帝之后,当为土德,而用刘歆之说,尽改从前相承之序,以汉为火德。后汉重图谶,以赤伏符之文改用火德。班固作志,遂以著之高帝纪。而后汉人作《飞燕外传》(案:懋竑此语,尚以此传为真出伶元,盖未详考。)有祸水灭火之语,不知前汉自王莽、刘歆以前,未有以汉为火德者,盖其误也云云。据此,则班固在莽、歆之后,沿误尚为有因,淖方成在莽、歆之前,安得预有灭火之说?其为后人依托,即此二语亦可以见。安得以《通鉴》误引,遂指为真古书哉?
  (案:此书记飞燕姊妹始末,实传记之类。然纯为小说家言,不可入之於史部,与《汉武内传》诸书同一例也。)
  △《大业拾遗记》·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一名《南部烟花录》。旧本题唐颜师古撰。末有跋语,称会昌中沙门志彻得之瓦棺寺阁,乃《隋书》遗稿云云。王得臣《麈史》称其极恶,可疑。姚宽《西溪丛语》亦曰《南部烟花录》文极俚俗。又载陈后主诗云,夕阳如有意,偏向小窗明,此乃唐人方域诗,六朝语不如此。《唐·艺文志》所载《烟花录》,记幸广陵事,此本已亡。故流俗伪作此书云云。然则此亦伪本矣。今观下卷记幸月观时与萧后夜话,有侬家事一切已托杨素了之语。是时素死久矣,师古岂疏谬至此乎?其中所载炀帝诸作,及虞世南赠袁宝儿作,明代辑六朝诗者往往采掇,皆不考之过也。
  △《海山记》·一卷、《迷楼记》·一卷、《开河记》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三书并载明吴琯《古今逸史》中,不著撰人名氏。《海山记》述隋炀帝西苑事。所录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