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339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339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湟濉V械谌铀担矶擞至性铀凳酰蝗肫R幻偌独夤浴F浯室啾伤撞焕啵珊笕怂苋搿H怀抡袼铩妒槁冀馓狻烦破渲紊啦皇嗽蚺┪裕毒矶嗽铀抵小T蛩伪疽延兄印K价男虿谎宰髯ⅲ嗖辉朴幸簟=癖揪湎轮ⅲ兴谱宰鳎欢嘁把帐耪摺?肌段南淄ǹ肌吩乩铎馑锸稀镀朊褚跻粢褰馐托颉吩唬炙价闹耸椋ㄖ髅袷拢峙赞煳牛嗫晒郏谂┘易顛i然出其类。奇字错见,往往艰读。今运使秘丞孙公为之音义,解释略备。其正名小物,盖与扬雄、郭璞相上下,不但借助於思勰也。则今本之注盖孙氏之书。特《宋·艺文志》不著录,其名不可考耳。董穀《碧里杂存》以注中一石当今二斗七升之文,疑其与魏时长安童谣百升飞上天句不合(案:斛律光,齐人,非魏人,此语殊误),盖未知注非思勰作也。钱曾《读书敏求记》云,嘉靖甲申,刻《齐民要术》於湖湘,首卷简端周书曰云云,原系细书夹注。今刊作大字,毛晋《津逮秘书》亦然。今以第二篇至六十篇之例推之,其说良是。盖唐以前书文词古奥,校勘者不尽能通,辗转讹脱,因而讹异,固亦事所恒有矣。
  △《农书》·三卷、附《蚕书》·一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此书影宋抄木,题曰陈旉撰。《宋史·艺文志》亦同。陈振孙《书录解题》作西山隐居全真子陈雱撰,未详何人。《永乐大典》所载则作陈敷。考汉郊祀歌朱明旉与,颜师古注曰,旉古敷字。《永乐大典》盖改古文从今文。陈氏作雱,则字形相近而误也。首有自序,佚其前二页。末有洪兴祖后序,及旉自跋。兴祖序称西山陈居士,於六经诸子百家之书、释老氏、黄帝神农氏之学,贯穿出入,往往成诵。下至术数小道,亦精其能。平生读书,不求仕进,所至即种药治圃以自给。又称其绍兴己巳年七十四,则南北宋间处士也。自跋称此书成於绍兴十九年,真州虽曾刊行,而当时传者失其真,首尾颠倒,意义不贯者甚多,又为或人不晓旨趣,妄自删改,徒事絺章绘句,而理致乖越。故取家藏副本,缮写成帙,以待当世之君子,采取以献於上。则兴祖所刊之本,有所点窜,旉盖不以为然。
  其自序又称,此书非腾口空言,夸张盗名,如《齐民要术》、《四时纂要》,迂疏不适用之比。其自命殊高。今观其书,上卷泛言农事,中卷论养牛,下卷论养蚕。大抵泛陈大要,引经史以证明之,虚论多而实事少,殊不及《齐民要术》之典核详明。遽诋前人,殊不自量,然所言亦颇有入理者。宋入旧帙,久无刊本,姑存备一家可也。末有《蚕书》一卷,宋秦湛撰。湛字处度,高邮人,秦观之子也。所言蚕事颇详。《宋志》与旉书各著录。不知何人缀旉书后,合为一编。其说与旉书下篇可以互相补苴,今亦仍并录之焉。
  △《农桑辑要》·七卷(永乐大典本)
  元世祖时官撰颁行本也。前有至元十年翰林学士王磐序,称诏立大司农司,不治他事,专以劝课农桑为务。行之五六年,功效大著。农司诸公又虑夫播植之宜,蚕繰之节,未得其术,於是遍求古今农家之书,删其繁重,摭其切要,纂成一书,镂为版本进呈,将以颁布天下云云。案《元史》司农司设於至元七年,分布劝农官,巡行郡邑,察举农事成否,达於户部,以殿最牧民长官。史又称世祖即位之初,首诏天下崇本抑末,於是颁《农桑辑要》之书於民,均与王磐所言合。惟至元七年至十年不足五六年之数,磐盖据建议设官之始约略言之耳。焦竑《国史经籍志》、钱曾《读书敏求记》皆作七卷,《永乐大典》所载仅有二卷,盖编纂者所合并,非有阙佚。《永乐大典》又载有至顺三年印行万部官牒。苏天爵《元文类》又载有蔡文渊序一篇,称延祐元年,仁宗特命刊版於江浙行省,明宗、文宗复申命颁布。盖有元一代,以是书为经国要务也。书凡分典训、耕垦、播种、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十门,大致以《齐民要术》为蓝本,芟除其浮文琐事,而杂采他书以附益之,详而不芜,简而有要,於农家之中,最为善本。当时著为功令,亦非漫然矣。
  △《家桑衣食撮要》·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鲁明善撰。明善《元史》无传,其始末未详。此本有其幕僚导江张序一篇,称明善威吾儿人,以父字鲁为氏,名铁柱,以字行。於延祐甲寅出监寿郡,始撰是书,且鋟诸梓。又有明善自序,则称叨宪纪之任,取所藏《农桑撮要》,刊之学宫。末署至顺元年六月,盖自寿阳刊版之后,阅十有七年而重付剞劂者也。
  考《豳风》所纪,皆陈物候。《夏小正》所记,亦多切田功。古来《四民月令》、《四时纂要》诸书,盖其遗意,而今多不传。至元中,颁行《农桑辑要》,於耕种树畜之法,言之颇详。而岁用杂事,仅列为卷末一篇,未为赅备,明善此书,分十二月令,件系条别,简明易晓,使种艺敛藏之节,开卷了然。盖以阴补《农桑辑要》所未备,亦可谓留心民事,讲求实用者矣。
  △《农书》·二十二卷(永乐大典本)
  元王桢撰。桢字伯善,东平人。官丰城县尹。《文渊阁书目》曰,王桢《农书》一部,十册。《读书敏求记》曰,农桑通诀六,穀谱四,农器图谱十二,总名曰《农书》。《永乐大典》所载,并为八卷,割裂缀合,已非其旧。今依原序条目,以类区别,编为二十二卷。其书典赡而有法,盖贾思勰《齐民要术》之流。
  图谱中所载水器,尤於实用有裨。又每图之末必系以铭赞诗赋,亦风雅可诵。今外间所有王桢《农务集》,即从是书摘抄者也。唐中和节所进《农书》,世无传本。宋人农书惟陈旉所作存。元人农书存於今者三本。《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二书,一辨物产,一明时令,皆取其通俗易行。惟桢此书,引据赅洽,文章尔雅,绘画亦皆工緻,可谓华实兼资。明人刊本,舛讹漏落,疑误宏多,诸图尤失其真。《永乐大典》所载,犹元时旧本。今据以缮写校勘,以还其旧观焉。
  △《救荒本草》·二卷(两淮盐政采进本)
  明周王橚撰。橚,太祖第五子。洪武十一年封,十四年就藩开封。建文中,废徙云南。永乐初复爵。洪熙元年薨,谥曰定。《明史》本传称,橚好学,能词赋,以国土夷旷,庶草蕃庑,考核其可佐饥馑者四百馀种,绘图上之,即此书也。李时珍《本草纲目》,以此书及《普济方》俱云洪武初周宪王著。考宪王有燉於仁宗初始嗣封,其说殊误。是编为嘉靖乙卯陆东所重刊。每卷又分为前后,共成四卷。其见诸旧本草者一百三十八种,新增者二百七十六种,皆详核可据。前有东序,亦称周宪王著。盖当时以亲藩贵重,刊书皆不题名,故辗转传讹,有所不免。今特为纠正焉。
  △《农政全书》·六十卷(兵部侍郎纪昀家藏本)
  明徐光启撰。光启有《诗经六帖》,已著录。是编总括农家诸书,裒为一集。
  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次田制二卷,一为井田,一为历代之制。次农事六卷,自营制开垦以及授时占候,无不具载。次水利九卷,备录南北形势,兼及灌溉器用诸图谱。后六卷则为泰西水法。考《明史·光启本传》,光启从西洋人利玛窦学天文历算火器,尽其术。崇祯元年,又与西洋人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同修新法历书,故能得其一切捷巧之术,笔之书也。次为农器四卷,皆详绘图谱,与王桢之书相出入。次为树艺六卷,分穀、蓏、蔬、果四子目。次为蚕桑四卷,又蚕桑、广类二卷。广类者,木棉、麻苎之属也。次为种植四卷,皆树木之法。次为牧养一卷,兼及养鱼、养蜂诸细事。次为制造一卷,皆常需之食品。次为荒政十八卷,前三卷为备荒,中十四卷为救荒本草,末一卷为野菜谱,亦类附焉。其书本末咸该,常变有备,盖合时令、农圃、水利、荒政数大端,条而贯之,汇归於一。虽采自诸书,而较诸书各举一偏者,特为完备。《明史》称光启编修兵机、屯田、盐筴、水利诸书,又称其负经济才,有志用世,於此书亦略见一斑矣。
  △《泰西水法》·六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明万历壬子,西洋熊三拔撰。是书皆记取水蓄水之法。一卷曰龙尾车,用挈江河之水。二卷曰玉衡车,附以专筩车;曰恒升车,附以双升车;用挈井泉之水。
  三卷曰水库记,用蓄雨雪之水。四卷曰水法附馀,皆寻泉作井之法,而附以疗病之水。五卷曰水法或问,备言水性。六卷则诸器之图式也。西洋之学,以测量步算为第一,而奇器次之。奇器之中,水法尤切於民用,视他器之徒矜工巧,为耳目之玩者又殊,固讲水利者所必资也。四卷之末有附记云,此外测量水地,度形势高下,以决排江河,蓄泄湖淀,别为一法。或於江湖河海之中,欲作桥梁、城垣、宫室,永不圯壤,别为一法。或於百里之远,疏引源泉,附流灌注,入於国城,分枝析派,任意取用,别为一法。皆别有备论。兹者专言取水,未暇多及云云。则其法尚有全书,今未之见也。
  △《野菜博录》·四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
  明鲍山撰。山字元则,号在斋,婺源人。尝入黄山,筑室白龙潭上七年,备尝野蔬诸味。因次其品汇,别其性味,详其调制,著为是编。分草部二卷,木部二卷。草部叶可食者,自大蓝至秋角苗,一百四十二种。木部叶可食者,自茶树柯至藩篱枝,五十九种。花可食者,自腊梅至欛齿,五种。实可食者,自青舍子条至野葡萄,二十五种。花实可食者,槐树、乐华木、房木三种。叶实可食者,杏树至石榴,十九种。花叶实俱可食者,松树至旁其,五种。叶皮实俱可食者,榆钱至老儿树,四种。并图绘其形,以备荒岁。盖明之末造,饥馑相仍,山作此书,亦仁者之用心乎。自序记所得凡四百数十种,而是编所载仅二百六十二种,盖又有所试验去取欤。所录广於王磐《野菜谱》,较明周定王《救荒本草》亦互有出入。木饥金穰,理可先知;尧水汤旱,数亦莫遁。有备无患,不厌周详。苟其有益於民命,则王道不废焉。书虽浅近,要亦荒政之一端也。
  △《钦定授时通考》·七十八卷乾隆二年奉敕撰,乾隆七年进呈钦定,御制序文颁行。凡八门。曰天时,分四子目,明耕耘收获之节也。曰土宜,分六子目,尽高下燥湿之利也。曰穀种,凡九子目,别物性也。曰功作,分十子目,尽人力也。曰劝课,分九子目,重农之政也。曰蓄聚,分四子目,备荒之制也。曰农馀,分五子目,种植畜养之事也。
  曰蚕桑,分十子目,蔟箔织纴之法也。天时冠以总论,馀七门各冠以汇考,而诏谕御制诗文,并随类恭录焉。昔周公作书,以无逸为永年之本,而所谓无逸,在先知稼穑之艰难。故重农贵粟,治天下之本也。《管子》、《吕览》所陈种植之法,并文句典奥,与其他篇不类。盖古者必有专书,故诸子得引之,今已佚不可见矣。刘向《七略》,综别九流,以农家自为一类,其书亦无一存。今所传者,以贾思勰《齐民要术》为最古,而名物训诂,通儒或不尽解,无论耕夫织妇也。
  沿而作者,不可殚数,惟王桢、徐光启书为最著,而疏漏冗杂,亦不免焉。我皇上御极之次年,即深维尧典授时之义,虞廷命稷之心,特诏删纂诸书,编为此帙。
  准今酌古,务期於实用有裨。又详考旧章,胪陈政典,不仅以自生自息听之闾阎,尤见轸念民依之至意,非徒农家言矣。
  ──右“农家类”十部,一百九十五卷,皆文渊阁著录。
  ○农家类存目△《耒耜经》·一卷(内府藏本)
  唐陆龟蒙撰。龟字鲁望,吴江人。事迹具《唐书·隐逸传》。是编记犁制特详。犁与耒耜,今古异名也。次及鑱,因又及爬与怠煟源z碡终焉。
  叙述古雅,其词有足观者。旧载《笠泽丛书》中,故唐、宋艺文志皆不载。陈振孙《书录解题》始自出一条,意宋末乃别行也。
  △《耕织图诗》·(无卷数,浙江巡抚采进本)
  宋楼璹撰。璹,鄞县人,钥之伯父也。《文献通考》载是书,引陈氏之言曰,於潜令鄞楼璹玉撰。今检《永乐大典》所载陈振孙《书录解题》,乃作於潜令鄞楼璹寿玉撰。是寿玉乃璹之字,刊通考者误落一寿字也。此本后有嘉定庚午璹孙洪跋。又有作霖跋,不著其姓,谓公孙洪跋语未载公名,引楼钥后序及宋濂题《耕织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