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继阁小说网 > 文学电子书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

第327章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第327章

小说: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堆兆印肪牌窖桑街杀尽F浯笾冀匀腱鹅
  盖自心斋坐忘之说倡於《庄子》,皇侃《论语义疏》遂以屡空为心虚无累,焦竑因之,颜子之学为异端所假借久矣。星当心学横决之时,又著为此书,言之加详耳。此所谓阳儒阴释,讲学之极弊也。於理当入释家,以所载皆颜子言行,姑附之儒家类,而纠正其谬焉。
  △《性理会通》·七十卷、《续编》·四十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锺人杰撰。人杰字瑞先,钱塘人。是书成於崇祯甲戌,即《性理大全》而增以明人之说。袁宏道、陈继儒皆跻诸理学儒先之列,则其去取可知矣。
  △《学脉正编》·五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李公柱编。公柱初名松,字子乔,嘉善人。崇祯庚辰进士,官歙县知县。
  是书取薛瑄,胡居仁、顾宪成、钱一本、高攀龙五人语录,汇辑成帙,人各一卷,末各系以传赞。盖欲标笃实之学以抗姚江之末派。然如曹端之学,其醇正不减薛瑄,何以又独遗之乎?则亦意为进退而已矣。
  △《道学迥澜》·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王尹撰。尹字莘民,号觉斋,安福人。尝从邹元标、高攀龙讲学於首善书院。会党祸起,乃归里。崇祯末,大学士陈演欲荐之,辞不就,盖薄演之为人也。
  是编乃其门人所录,大旨力辟心学,辨阳儒阴释之误。所取惟薛瑄、胡居仁、罗钦顺、霍韬四家,而於王守仁《朱子晚年定论》,则反覆掊击。虽邹元标为所信从,而於其完养吾心到纯熟处,义理自然流出之说,亦不少假借。其持论甚正,但文繁不杀,意重语复,衍至百六十二条,未免冗蔓耳。末附觉斋诗编一卷,皆谈理之作。又附录李长春所作尹传,其时尹尚无恙,仍未免明末标榜之习矣。
  △《西畴日抄》·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明顾枢撰。枢字庸菴,无锡人。天启中举人。顾宪成之孙,高攀龙之门人也。
  此书主程、朱而辟陆、王。又谓考亭之学得姚江而明,又谓文成之学从程子来,惜矫枉过正,遂启后来之弊,皆不甚确。各条之下间有其子贞观识语,盖刊版时所附入也。
  △《求仁录》·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潘平格撰。平格字用徵,慈谿人。是书共分七目,曰学脉,曰格致,曰性理,曰孝悌,曰读书,曰学问,曰笃志力行。而其立说大纲,总以吾性浑然,天地万物一体为求仁之宰。毛文强为作小传,称其少时念程、朱、王、罗之学皆不合於孔孟,因竭力参求,惭痛交迫者四十日,始得亲证孔、孟之学。然圣门大旨,惟尊德性、道问学二途。平格一概弃置,别辟门径,则所云证孔、孟之学者,亦仍流入禅宗而已。文强乃谓其功不在孟子下,何其傎欤!
  △《卓菴心书》·四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明张自勋撰。自勋有《纲目续麟》,已著录。其论学以求放心为本。谓阳明言良知,是偶有所见,故从此推出,遂主张立说不若言正心,尤为探本穷源之论。
  然自勋之学实沿阳明之馀波,观其自跋可见。故书中於象山、白沙、甘泉、龙溪之说多所采掇也。
  △《罍菴杂述》·二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明朱朝瑛撰。朝瑛有《读易略记》,已著录。兹编则随其所偶得,杂书成帙,每喜以数言理。盖其学本出黄道周也。
  △《孔子遗语》·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不著编辑者名氏。皆裒集群书所引孔子之言。观其孔子卜得贲一条,自记云,已见漆雕氏,第与此少异。孔子曰吾志在《春秋》一条,自记云,已刻再查。鲁哀公使人穿井一条,自记云,已见《集语》五卷。盖欲补宋薛据《孔子集语》之遗,而尚未成。书中引杨慎《丹铅录》,则近代人也。
  
  卷九十七 子部七
  ○儒家类存目三
  △《藤阴札记》·(无卷数,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孙承泽撰。承泽有《尚书集解》,已著录。是编乃其讲学之语,共一百馀条。大抵以程、朱为宗,而深诋金谿姚江,亦颇涉及史事。其论元许衡、刘因一条,谓衡不对世祖伐宋之问为是。而以因作《渡江赋》有我有名而众,彼无义而小,留我奉使,雠我大邦云云,过於尊元抑宋为非。不知二人生长北方,由金入元,皆非宋之臣子。乃於一百馀年之后,责其当尊邈不相关之赵氏,可谓纰缪之至矣。
  △《学约续编》·十四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孙承泽编。初,承泽尝辑周、程、张、朱之言为《学约》一编。是编又以明薛瑄、胡居仁、罗钦顺、高攀龙四家之语仿《近思录》之例,订为一集以续之。前有自记称,《学约》於二程同时不入尧夫。考亭同时不入南轩、东莱,故兹编亦不入月川、枫山、后渠、泾野、念菴、泾阳、少墟诸家云。
  △《考正晚年定论》·二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承泽撰。是书以王守仁所作《朱子晚年定论》不言晚年始於何年,但取偶然谦抑之词,或随问而答之语,及早年与人之笔录之,特欲借朱子之言以攻朱子,不足为据。乃取朱子《年谱》、《行状》、《文集》、《语类》等书,详为考正。以宋孝宗淳熙甲午为始,朱子是时年四十有五,其后乃始与陆九渊兄弟相会。以次逐年编辑,实无一言合於陆氏,亦无一字涉於自悔。因逐条辨驳,辑为是编。考晚年定论初出之时,罗洪先致书守仁,所辨何叔京、黄直卿二书,已极为明晰。是书特申而明之,大旨固不出罗书之外。至谓守仁立身居家,并无实学,惟事智术笼罩,乃吾道之莽、懿。又取明世宗时请夺守仁封爵会勘疏,及不准恤典之诏以为口实,则摭拾他事以快报复之私,尤门户之见矣。
  △《明辨录》·二卷(副都御史黄登贤家藏本)
  国朝孙承泽撰。是书取诸儒辟佛之言,汇载成帙。上卷首载昌黎《原道》及《佛骨表》,而傅奕疏及太宗斥萧瑀诏转列於后,其馀辨论陆九渊、杨简、王守仁之说者亦备记之。下册则皆诸儒语录辨驳佛氏之学者。
  △《紫阳通志录》·四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国朝高世泰编。世泰有《五朝三楚文献录》,已著录。是编本徽州汪知默等辑其紫阳书院讲会之语,名曰《理学归一》,寄示世泰。适孙承泽以《学约续编》、魏裔介以《知统翼录》先后寄至。世泰因合刁包《潜室札记》、陈揆《省心日记》诸条并梓行之。其曰《通志》者,盖谓通彼此应求之志,以明为学之出於一源。
  卷末自附格致讲、学讲各一篇,又有讲毕送难之语,颇涉禅宗窠臼。盖犹沿明季书院之馀习也。
  △《圣学入门书》·(无卷数,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陈瑚撰。瑚字言夏,号确菴,太仓人。前明崇祯壬午举人。是书分大学日程、小学日程二种。大学日程曰格致之学、诚意之学、正心之学、修身之学、齐家之学、治平之学,於八条目之中复分条目,各为疏解。小学日程曰入孝之学、出弟之学、谨行之学、信言之学、亲爱之学、文艺之学,其条目较之大学为简。
  其用功之要曰日省敬怠,日省善过,末附日程格式於后。每日为空格,以四格记晨起、午前、午后、灯下,以二格总记敬怠,善过,又有半月总结之法。盖即仿袁黄《功过格》意,惟不言果报,稍异乎有为而为。然科条密於秋荼,非万缘俱谢,静坐观心,不能时时刻刻操管缮录也。
  △《学言》·三卷(山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白允谦撰。允谦字子益,阳城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入国朝授秘书院检讨,官至刑部尚书。此书皆其讲学之语,上卷五十九条,下卷六十条,又续一卷,凡八十一条。其曰无我之我是谓真我,无知之知是谓良知。又曰圣人无内无外,仁可智也,智可仁也。皆语涉惝怳,非笃实之学也。
  △《此菴语录》·十卷(浙江巡抚采进本)
  国朝胡统虞撰。统虞字孝绪,武陵人。前明崇祯癸未进士,入国朝官至国子监祭酒。此书前二卷为成均语录,乃官祭酒时与诸生讲论者,附原性、或问、学规三种。三卷至七卷为四书语录,八卷为万寿宫语录,末二卷为此菴语录,以别乎成均、万寿宫也。其学祢姚江而祖象山,专持良知之说,於朱子颇不能尽合。
  如记陆子静鹅湖讲喻义一章,满座为之挥泪。讲毕,朱晦菴长跪以谢曰:“熹平生学问,实实未尝看到此处。”其轩轾类多如此,亦可谓深於门户之见者矣。
  △《理学传心纂要》·八卷(湖北巡抚采进本)
  国朝孙奇逢撰,漆士昌补。奇逢有《读易大旨》,已著录。士昌,江陵人,奇逢之门人也。奇逢原书,录周子、二程子、张子、邵子、朱子、陆九渊、薛瑄、王守仁、罗洪先、顾宪成十一人,以为直接道统之传。人为一篇,皆前叙其行事而后节录其遗文,凡三卷。又取汉董仲舒以下至明末周汝登,各略载其言行以为羽翼理学之派,凡四卷。奇逢殁后,士昌复删削其语录一卷,搀列於顾宪成后,共为八卷。奇逢行谊,不愧古人。其讲学参酌朱、陆之间,有体有用,亦有异於迂儒。故汤斌慕其为人,至解官以从之游。然道统所归,谈何容易。奇逢以顾宪成当古今第十一人,士昌又以奇逢当古今第十二人。醇儒若董仲舒等犹不得肩随於后,其犹东林标榜之馀风乎?
  △《岁寒居答问》·二卷、《附录》·一卷(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国朝孙奇逢撰。皆自录朋友答问之语。奇逢之学主於明体达用。宗旨出於姚江。而变以笃实。化以和平。兼采程、朱之旨,以弥其阙失。故其言有曰:门宗分裂,使人知反而求之事物之际,晦翁之功也;然晦翁殁而天下之实病不可不泻。
  词章繁兴,使人知反而求之心性之中,阳明之功也;然阳明殁而天下之虚病不可不补。是其宗旨所在也。旧本前有《附录》一卷,为奇逢所作格物说及杨东明兴学会约八条。既曰《附录》,不应弁首,或装辑时误置卷端耳。
  △《潜室札记》·二卷(直隶总督采进本)
  国朝刁包撰。包有《易酌》,已著录。其书以平日所见随笔札记。王士祯《池北偶谈》,尝称其中为盖世豪杰易,为惬心圣贤难一条;又称其趋吉避凶盖言趋正避邪,若认作趋福避祸便误一条。然所言心性及格致诚敬,类多拾前人绪馀。其谓读《春秋》而不知胡传之妙,不可以言《春秋》。亦不出里塾拘墟之见。
  又称吾辈第一座名山在《大学》知止一节,且谓此山又不在书本上,还只在腔子里。语殊虚渺,尤不免堕入姚江门径矣。
  △《张界轩集》·八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张时为撰。时为字景明,馀干人。前明福王时贡生。是编乃其族孙司直所刻,目列十六卷。首序传目录一卷,次为学约言四卷,次读近思录纪言一卷,次六一寤言一卷,次丧礼去非一卷,次读左言一卷,次语录一卷,次诗文六卷,故总以集名。然读左言、语录、诗文皆未刻,刻者皆讲学之书,仍以集名,非其实也。江右之学,大抵以陆氏为宗。时为生胡居仁之乡,乃独从居仁宗朱子,故其言平正笃实者居多,然颇有主持太过者。如曰六经载道之书,非止为治天下之书,是徒知尊崇性命,菲薄事功,而不知大人之学由格致而治平,中庸之理自中和而位育也。又谓程子云淡风轻一诗,与阴阳四时相准,四句分配四时之气,一句亦分配四时之气,如云淡二字是春气,风轻二字是夏气,近午二字是秋气,天字是冬气,恐程子吟诗之时断无此意,即伶伦制律,后夔典乐,周公辑颂,亦断无此法也。他如拟奏疏於朝,请旨定天下传奇为六等,古今无此政体。又拟定假名著书者视杀人之罪加一等,古今亦无此律令。其於程朱之学,殆犹食而未化欤。
  △《性图》·一卷(江西巡抚采进本)
  国朝黄采撰。采字亮公,号复堂,南城人。是书立为六图,以发明心性之旨。
  一曰性图,二曰心图,三曰情质图,四曰气质图,五曰心性情气质总图,六曰中和图。附以辛未会语及再复陶企夫书,皆辨论六图之义。其大旨以孟子四端为说,力矫静观未发之失,论颇笃实。惟以心与性分为二物,则究未为协也。
  △《学案》·一卷(两江总督采进本)
  国朝王.‘字无量,金坛人。是编大旨主於救姚江末流之失。首录四书之文,列为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孟子学案。即继以朱子《白鹿洞规》,次以程端《蒙董铢学则》,而终以朱子《敬斋箴》。盖因双峰饶鲁之书而为之。其四书及《敬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